查看原文
其他

风暴中的博纳与于冬,又要冲击A股了!

任尚坤 商业人物 2021-02-19

作者:任尚坤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黄巍已经无法见到博纳影业登陆A股的时刻了。继公司首次冲击A股折戟后,时隔三年,证监会第二次披露了中国民营影视龙头博纳影业递交的招股书。而就在今年6月份,曾长期负责影院投资业务的博纳副总裁黄巍跳楼自杀,引发集体关注与哀悼。



彼时全国影院已停业138天,从业者情绪接近冰点。博纳官方公告声明,黄巍坠楼原因是长期失眠,心情压抑。导演贾樟柯称黄巍离世是“行业之悲”。黄巍在电影业浸淫16年,曾说过“会在这行一直干到老去”的话。他最终选择结束的地点是北京悠唐购物中心,坐落在那里的博纳影院是公司第一家电影院,也是他曾经的起点。


当初邀请他来的人名叫于冬,是博纳影业的创始人、CEO。于冬跟他说要共创一番事业。他自2009年起成了于冬的左膀右臂。他比于冬长3岁,称呼于冬一直是“老于”或“于老板”。关于他的信息不多,关于于冬的信息不少。谈博纳,目光也基本聚焦在于冬身上。


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图源:视觉中国


可于冬对外讲话又总是千篇一律。他不讳言自己的商人身份,但更会强调做电影的情怀和理想。他靠引入并发行港片起家,靠投资制作主旋律商业电影赚得盆满钵满。他是个能够游走体制内外的人,可以用“长袖善舞”来形容。


黄巍说于冬“内心还是柔情似水的”。注重情感维系,你很难讲这是性格热情爽朗的于冬与人交往的方式,还是带队伍的手段。总之,有北京侃爷谈吐的他,常被人评价有“亲切感”。


2013年,房地产业遭遇寒冬,原计划开6-8家影院的博纳因此受挫,结果只开了1.5家。当时主抓该业务的黄巍及所在部门被于冬严厉批评。年底颁奖会上,他连提名都没有,而以前他年年是“突出贡献奖”。黄巍觉得“臊得慌”,毕竟他领导着博纳三大板块之一。当晚,做好辞职准备的黄巍找于冬谈话,“老板,我们俩之间还有信任吗?”于冬回了句让黄巍觉得顶一万句的话,“有!没有你根本没有博纳的今天……这事儿我感激你一辈子。”① 


《人物》杂志曾记录下这段往事,并在文章中称,于冬擅于抓住人在失败后的决心与对机会的珍视。他自己将原因归结为对历史上那些怀才不遇、含恨而终的悲情英雄的热爱。②


这是很“于冬式”的表达。面对在电影圈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从业者、知名导演、演员,于冬最常用的一个字眼就是“爱”。当初香港导演王晶执导的《大上海》票房失利,赔了大钱,于冬说服投资人再让王晶拍《澳门风云》。徐克的两部电影《深海寻人》《女人不坏》都赔钱,于冬又找他来拍了部《龙门飞甲》,以2亿元成本换了5.7亿元票房。包括许鞍华和李安在内,于冬始终会讲述热爱与情怀的故事。


至于着重谈钱的时候,他面对的就是另一拨人了。


2010年,博纳成为第一家在美股上市的中国民营影视公司。上述《人物》那篇文中也对于冬的性格做了番概括性描述,称每件事他都会在可掌控范围内进行精细思考和计算,在中国电影资本市场狂飙突进中,他是个绝不会轻举妄动的老板。《人物》援引时任博纳首席运营官陈伟雄的话说,于冬的做事风格就是“决定决定决定”,“永远不拍板,永远在拖”,“他从第一天进这行就在算这笔账,他算15年了”。③


上市当天500字的演讲词,于冬直到敲钟前15分钟才改完。他在致辞中说,要努力创造一个伟大的梦想和奇迹。纳斯达克门口屏幕打出的标语是:与您分享中国电影的繁荣。《人物》文章发表于2015年1月,于冬早已不是公司上市时意气风发的状态。


五年,博纳在美股市场融资不到1亿美元。于冬常常忙得连轴转,他不得不靠项目滚项目的方式给公司“回血”。他不止一次抱怨境外投资者不懂中国电影,低估了博纳的价值。


而当初在国内A股市场挂牌的华谊兄弟,则赶上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大牛市和影视产业的爆发期。看着如鱼得水的华谊和光线传媒,于冬时不时心理不平衡,他甚至问过王中磊与王长田,“博纳真得比你们差十几倍吗?”


于冬把这段日子称为“失落的五年”。博纳投资人、红杉资本沈南鹏是博纳赴美上市的重要推手,接着也成了博纳回A股的关键先生。媒体描述中,沈南鹏告诉于冬的话是:“回来了不一定追得上,但在资本这么看好行业的时候,再不下决心做,博纳以后可能就没机会了。”


2014年底,一部红色电影扮演了导火索角色。徐克执导拍摄的《智取威虎山》在内地拿下8.84亿元票房,成为当时最成功的主旋律电影,但博纳的股价依然跌跌不休。于冬还请马云看了这部电影,得到了他想得到的正面反馈。


筹措一年后,2016年4月,博纳正式完成私有化交易。阿里、腾讯、红杉资本、复星集团等组成了博纳私有化的豪华买家财团。2017年9月,博纳启动A股征程。在这期间,博纳引入了张涵予、黄晓明、章子怡等多位明星股东。只是到了2019年7月,公司等来了被迫中止审查的结果,起因是负责审计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博纳的资本之路颇多曲折,倒是投资生意相对顺风顺水。最新招股书显示,博纳累计出品影片超250部,其中有10部票房超10亿元,累计总票房超350亿元。近年大热的主旋律影片《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等同样归在博纳麾下。


红海行动官方剧照

这其中也有政府补助的功劳。2017-2019年,博纳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在逐年上升(6755.41万元、1.022亿元、1.56亿元),占同期净利润比重分别为33.95%、38.71%和49.52%。



做红色电影,是件风险与收益双高的事情。而作为一家民营公司,博纳却做到了让香港知名导演北上拍摄一部又一部主旋律作品。幕后操盘手,自然又是于冬。


于冬是93届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毕业生。他常自得科班出身的身份,因为在国内民营影视公司老板里,他算“凤毛麟角”。毕业后,他进到北影厂当电影发行员。也是1993年,韩三平从峨眉电影制片厂调至北影厂任副厂长。韩三平很快升任厂长,于冬也被提拔为副科长。


这是“一个小兵跟统帅的关系”。于冬说他对影视圈叱诧风云的韩三爷“永远充满敬畏”。1999年,北影厂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合并。韩三平转任中影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至2007年升任中影集团董事长。而两家单位合并后,于冬的副科长被“撸”了。


他愤懑,离职创业,凑了30万元成立博纳公司。在“一杯酒一万块钱”的年代,电影发行员靠喝酒卖拷贝、和院线经理、地方影视公司谈合作是家常便饭。刚好于冬能喝酒,会喝酒。他不是在喝酒,就是在去喝酒的路上。导演陈凯歌曾称其为“推销员之死”。


博纳在业内真正站稳脚跟是2001年——主要两件事:电影制片权、发行权向民企开放,博纳拿到全国第一块发行牌照;由博纳发行的小成本电影《我的兄弟姐妹》在内地票房2000万元。该电影对于冬的意义还在于,他藉此打开了香港电影圈。


《我的兄弟姐妹》制片人文隽回到香港,跟同行讲了三个字“分到钱”。④于冬陆续认识并取得诸多香港电影人的信任。2010年前,博纳获得包括《无间道》在内80%香港电影的内地发行权。后来由发行扩展至影片制作、投资、影院及院线业务后,于冬越来越明白“分到钱”的要义,尤其是当把香港导演与红色主旋律结合在一起时。


当然,理想与情怀也是要讲一讲的。冬曾自称目标是50岁退休,回学校当老师。退休前,他的理想是拍一部《阿甘正传》似的电影。如今,于冬49岁了,离他既定目标和理想都还有些距离。而让他当下饶头的事,是带着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的博纳影业登陆A股资本市场。


但这个小目标,这回能不能实现依然还是未知数。


注释:

①②③④ 陈楚汉:《于冬:不下牌桌》,《人物》,2015.01。


参考:

陈楚汉:《于冬:不下牌桌》,《人物》,2015.01。

许文苗:《电影人于冬的“中场战事》,腾讯新闻《财约你》,2017.03。


*题图购买于视觉中国











推荐阅读

美团为何拿下酒店全球第一?

在复出边缘试探的范冰冰

在阿里,寻找下一个蚂蚁

王卫,Dick???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授权。一切形式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合作。

投稿、约访、合作,联系邮箱:bizleaders@qq.com

添加微信biz-leader,获转载授权或邀您加入商友群


微信名:商业人物


微信ID:biz-leaders

1.长按右侧二维码即可关注
2.期待您置顶与星标。欢迎分享与评论,欢迎通过留言或私信方式给我们提供选题线索
3.点击“阅读原文”,看商业人物官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