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没有哈利·波特

木晗 3号厅检票员工 2020-08-18



写在前面

这个标题一年前我们用过一次,当时是《千与千寻》重映,我们写了一篇文叫「如果没有《千与千寻》」

今天《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全新版上映,在电影院我产生了一种和当时看《千与千寻》类似的情绪。

「我们这一代人真的是进入了一个密集的怀旧期了。

反正,最近几年各种过去的动画和系列电影都像是约好了一样,逐一走马登台,回到大众的话题讨论里。

这些东西好像是没得选的,我们就是个观众,只能看着它们在台上鞠躬退场,除了鼓掌落泪你什么都做不了。」

我发现我当时在那篇文里写下的开头,放在今天也依旧适用,便干脆再取了当时的这个标题,算是一个小系列吧。

距离我第一次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已经是7年的事情了。


我知道,比起很多哈利·波特粉丝来说,这个数字还不算大。

但这7年里,”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所为我绑定的记忆,却是一个无法用任何数字去衡量的存在。

我是一个入坑很晚的人。

第一次看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部片子是在初中,也是像现在这样一个热到不行的暑假里。

一天夜里,记不得是几点钟,应该挺晚了吧,因为我记得窗外万籁俱寂,青蛙和知了的叫声显得特别大。


父亲喝多了,以至于推开门后先到我耳朵边上的不是父亲,是一股我不能再熟悉的酒气。

“走,出去跟爸喝酒去。”

那天夜里,父亲送了我一件礼物,是一身袍子,我看到包装上用硕大的英伦字体写着的“哈利·波特电影同款”。

然后,他用喝到打结的舌头告诉我了一个消息——他要离开家,去北京工作了。

这是父亲第一次在我的生活中消失那么久,也是在他离开家工作后的没几年,他和母亲离婚了。

可能是为了寻找某种睹物思人的生活惯性,当年的我寻着那八个奇怪的英伦大字,去搜索来了哈利·波特的第一部。

也就是今天新版上映的这部: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我至今都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在当时给我这么一个奇特的礼物。

可能没什么特殊的用意,因为他同时送我的,其实还有一套《虹猫蓝兔七侠传》光碟。

但他的这种无意,却让还年幼的我,将现实世界慢慢重叠进了另一个魔法世界。


我们都是哈利·波特

那晚我第一次看到小哈利的时候,就像他在厄里斯镜子里看到自己的父母一样。

屏幕成了一面镜子,看到他,便也看了我自己。


这么说可能有点矫情。

但是,我在哈利和他的小伙伴身上,看到了一种让我当时无比共情的缺失感。

他从小失去父母,自己没有关于父母的任何记忆,从小被唯一的亲属——他的姨妈收养。

但姨妈一家人对待哈利,甚至不如对待她们家的花花草草。

这让他渴望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有一个完整的家庭,那是比任何所谓的使命更重要的东西。


罗恩,他是韦斯莱家族。

红头发、旧衣服,魔法世界的下等姓氏和贫穷的代表。

罗恩遭受着血统纯正的巫师家族的嘲笑和歧视,他胆小,没有自信。


赫敏,她是麻瓜生的孩子,在魔法世界里是最低等的人群。

但是她很勤奋,迫切得到认同,同时内心十分敏感。


我对他们的理解,是和我自己生活的重叠起来的。

那个夏天我已经中考结束了,难得回来的父亲带我去了一个酒店吃饭,顺着玻璃的方向望出去,可以轻松地看到不远处的大海。

父亲说吃完饭他还要去赶飞机,那时候我才意识到,他还是要走的。

我记得我在夹土豆丝的时候,一根根地夹,嘴里嚼成粒也不敢咽下去,对面的父亲已经吃完了一个牛排。

那顿饭过得很快,像是对面大海里一个浪花消逝的时间。

那时候,幼稚的我希望有一个魔咒,可以调慢时间,让父亲误机。


魔法成为了当时的我的一个梦。

我很怀念那个梦,因为它和现在我有过的梦都不一样,它没有野心,没有贪欲,没有渴望。

只是想找补,想用魔法让一些东西回来,是希望我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

嗯,我知道哈利也这么想过。

后来几年里,“哈利·波特”系列甚至成为了我脱离父权后,独自长大成人的一个符号。

那种过程像极了第一部里哈利的整个转变。

从惶恐,不习惯,渴望,到慢慢独当一面,认知自我,建立不需要借助外力的勇气。


当哈利第一次在破旧的灯塔里见到那个庞然大物的海格,第一反应是“我只是一个小男孩”。

面对有着对角巷,精灵,猫头鹰,魔杖种种的未知世界,他只有惊奇和惶恐。

对外,他充满着对魔法世界毫无所知的迷茫;

对内,他面对着失去父母的自卑和无力。

可是,当他开始变得充满勇气,是因为罗恩和赫敏让他在一次次冒险中感受到的友情。


也是因为,邓布利多作为一个人生导师对他的引导。

他们让哈利在魔法世界里,看到的人性中美好的闪光点。


在这一部里,他完成了从一个怯弱的少年到一个勇于“独自走下去”的转变。

而这些重叠,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意外的思考驱动力。

比如,那个我想了快7年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会那么下意识地把魔法世界和自己的现实世界重叠?

这种重叠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不止哈利·波特

后来我学了电影,看了很多书,上了很多课,我开始看到关于“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更多价值。

我知道“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是比现实生活多走了半步的史诗。

整个故事看似超现实,但在架构上是有着现实规矩可循的。

它其实也是电影的魔法,这是我想了7年的那个问题的答案。


它不是把一个带有魔幻色彩的故事,讲得天马行空而不可想象。

而是把这样题材的魔幻故事讲的让人相信,相信那个世界就在我们身边,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会魔法。

很多穿越剧的烂俗在于,从一个现实空间进入到另一个空间,这种穿越方式让人感到不相信,也就是所谓的“假”。

而在哈利·波特的故事里,没有任何让人感到狗血或者荒唐的设置。

原因很简单,就是里面用的都是现实世界真实的一切。

例如去霍格沃茨的交通工具——火车。


火车就是一个很真实的物件,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往前迈的一小步是:九又四分之三站台。

需要穿过现实中的九站台和十站台之间的那堵墙。

穿过后没有任何离奇的设置,还是一个我们生活中的车站,却可以通向魔法学校。

很多人都相信,有一个通往魔法学校的车站,是因为在故事里它设置得让人信服。


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宣布上映的日期后,8月14号似乎从一个平常的日子,变成了一个具有仪式感的日子。

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性别的人,不同价值观的人,我们的情感不约而同地汇聚在微博、朋友圈,无数的角落积蓄着力量。

即便,我们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苟且。


我还发现,在一个魔法世界的骨架下,哈利·波特系列还拥有更多的社会性的讨论。

这在第一部电影里就开始表露出来。

魔法世界有着严格的运行逻辑。

在故事发生的主体霍格沃茨学校内,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邓布利多是校长,德高望重,所有人都要听命于他。

而他的上级设有魔法部,魔法部制定了魔法世界的法律法规,比如说不允许在麻瓜世界用魔法。


以马尔福为代表的魔法世界血统高贵的一派,会歧视像赫敏、罗恩的出身。

这是什么——现实世界中赤裸裸的种族主义。

学校的董事会有弹劾机制,这就是现实世界中的权利斗争。

老师之间也有明争暗斗,有人倒向邓布利多,有人倒向伏地魔,也有人做一个双面间谍。

里面充满了人性的纠葛和灰暗地带。


所以,魔法世界其实也是另一个人类世界。

需要我们去随着哈利的成长,不断理解世界,理解人。

告诉我们人不是黑白分明的,很多东西不是能论清对错的。

而我,也就这样理解了我的父亲。

他在我高考结束后的一天夜里,和我聊了许多。

可能是那时候接触到更多的事情,我去北京上学的时候,主动地联系了他。

我记得他说这是我第一次主动打电话给他,那天我们喝得很开心,也是我第一次见到父亲流泪。

那时候,“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已经完结很久了。


写在最后

再说回到这次全新上映的电影吧。

这次上映的“全新4K修复3D版”,这完全区别于过去的2D版本,观感和之前革新了非常多。

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技术其实没那么重要。

能在大银幕再看一眼,已经在电影内外都永远离开我们的斯内普教授,以及邓布利多校长。

这就已经非常足够了。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又去看了一眼它今天的票房,已经破了3000万。

这在疫情下的影院里,完全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不想结束这次魔法之旅吧。

因为,童年与梦想永远是我们的心病,我们的一生都可能在找寻我们自己最初所失去的东西。

哈利会变成父亲,赫敏会长出皱纹,霍格沃茨会有新的校长。

而我们,也会慢慢长大,开始抱怨生活的不公。

但是我们选择相信,魔法世界还在那里。


就像小天狼星说的那样:

“爱我们的人永远不会离开我们,他们就在我们心里。”

如果有一天,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我们只需要走进去,然后打开它。

那时,你会听到有个声音在召唤你——

“欢迎回到霍格沃茨,新学期开始了。”




今天还有一个小活动:

我们会从点赞最高的6条留言里送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相关周边。

3天后点赞最高的4位会获得杯子+文件夹+本子的1套周边,第5第6位会获得徽章1枚。





配图/《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音乐/  Hedwig's Theme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
激励计划签约账号【3 号厅检票员工】原创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