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就是你们骂的荡妇
写在前面
这件事真的已经让我困惑很久了。
为什么在对待性经验丰富程度这件事上,男性和女性被赋予的评价标准是截然相反的。
在性经验丰富的前提里:
男性会被视为一个「成功者」、「有魅力的男性」。
而女性哪怕只是主动表达性欲,都会被视为一个「荡妇」、「随便的女人」。
反之呢,在性经验缺乏的前提下:
处男会面临非常严重的歧视,被认为是「失败者」。
而处女,则反而会被视为「宝贵的」、「干净的女人」。
在两个不同的评价标准里,两种性别,呈现出来的是两种极端。
我并不觉得这个应该归结于两性的矛盾,因为很显然,男女两性,都是这种标准中的受害者。
我只是奇怪于这种「评价标准的倒置」,为什么明明是在同时戕害两种性别,但依旧可以大行其道。
我们想试试看聊聊这件事。
所以今晚是我们继「女性穿衣自由\男性男子汉困境」,「男性\女性视角谈性侵」后的第三个性别议题系列。
这是第一篇,关于女性视角下的「荡妇羞辱」。
后面还会有一篇,会是男性视角里的这个议题。
当然,肯定还是以电影的方式——
《女性瘾者》
记忆中,自打我中学时期第一次谈恋爱被家长发现时,身边长辈对我强调最多的一句教导就是“女孩要自爱“。
我相信绝大多数女孩一定都听过这句话。
对此我一直感到不解,当然,我困惑的不是“要自爱“这个结论,只是不满“女孩“这个前提而已。
因为他们好像从来不会对我身边的男孩说类似这样的话,甚至会反过来教导家里的男孩“要主动,不要太矜持”。
就好像,女孩是被打磨好的螺母,男孩是尖头的螺丝钉。
交合本身就是注定的,但螺母不能主动套到螺丝钉上面,必须要螺丝钉主动插入,然后转转转。
哦,你看,我这么一说,好像螺母的「母」和螺丝钉的「丁」仿佛已经是两个带有性别色彩的命名了。
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女性瘾者》的时候,我收获了一种强烈的共鸣。
因为真正让我产生共鸣的是前两个字,“女性”。
一
女性自身,才是欲望本源
《女性瘾者》总共分为上下两部。
两部都采用章回体,像是读小说一样,将一位女性的故事分成了八个章节。
如果将这八个章节联结在一起,那便是一位女性在童年、青年、中年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于性的感知和探索。
整个电影是回忆录式的插叙。 影片的开头,一个漫天飞雪的冬夜,满脸伤痕躺在地上的中年女人被一个陌生男人撞见并带回到家中。 她躺在床上,以一种回顾过往的方式向这位陌生男人缓缓道来自己被情欲填满的一生。
和我小时候还挺像的,虽然我也没法说清到底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性欲及其能量生来即有,婴儿也有无意识的性欲“,还是说在那个时候产生了性意识觉醒。
这种生理性的兴奋感驱使着乔伊为自己的性器官找寻各种刺激。
比如,她和小伙伴最常玩的一个游戏叫做“学青蛙”。
也就是趴在遍地流水的浴室地板上做着青蛙的姿势,通过摩擦自己的阴蒂来获取生理快感。
也许你会奇怪,拍摄这种童年时期模棱两可的性意识,意义何在?
那一刻,她没有任何关于男性的性幻想,但她依旧得到了一位少女的初次高潮。
性欲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种上天赋予的、不依附于任何一个人、只属于自我的权利。
你只需要明白这一点,荡妇羞辱从根本上就是站不住脚的了。
二
女性永远不要去羞辱女性
电影中除了去反驳男性对女性的傲慢定义,还涉及了很多女性对女性的荡妇羞辱。
比如乔伊因私生活「混乱」而被女性同事举报,丢掉了工作。
无孔不入的荡妇羞辱也夹杂着大量女性的侧目。
电影的最后,她遭受的最大的羞辱是来自于喜欢她的双性恋女孩的一泡尿。
如果说面向男性的是反驳,那面向女性的更像是一种对话。
我们用那一段少女高潮戏后半部分来说:
在乔伊升入半空,达到高潮的那一刻,出现了一段更为超现实的画面:
她的眼前出现了两位历史上著名的女性荡妇的幻影。
这两位荡妇,一位是克劳迪亚斯国王的妻子马瑟琳娜,另一位是巴比伦妓女尼姆罗德。
为什么要出现她们呢?
因为在导演看来,这两位所谓的“女性色情狂”(也就是海报上的电影原名Nymphomaniac),其实就是欧洲古代男性在书写历史时的一种「荡妇羞辱」。
他们将忤逆当时的贞操观或者会拒绝女性性压抑的女人,设置各种骂名。
甚至不惜在宗教圣经里虚构妓女尼姆罗德这样的人物,去作为神的对立面,邪恶的符号。
然后赋予她悲惨的下场,以宗教的神权至上去警示当时的所有女性。
当时还是处女,也还不知做爱为何物的少女乔伊,是典型的「贞女」,而她看到的幻像里的马瑟琳娜和妓女尼姆罗德,又是典型的「荡妇」。
”两者同时存在于一个少女的身上“这种共存的设置,就是对这种分类的反驳:
这两个词本就是非常愚蠢的,不该有「贞女」,也不该有「荡妇」,两者其实是一个女人的灵与肉。
即使你和乔伊一样,还是处女,但在本质上就是和那些所谓的“荡妇”没有区别。
因为女性自身,才是欲望本源。
所以,女性自己不应该和被荡妇羞辱的人,去设置某种对立,女性应该永远站在女性这边。
归根结底,乔伊在“性”上所遭受的身体伤害,所背负的浪荡罪名和道德审判,所导致的悲剧性结局,全都源于女性的“第二性”地位。
什么是第二性呢?
就是女性在性交中被置于被动接受的客体位置,女性的身体服务于男性,服务于繁衍和生育。
女性的性欲不被看到更不被接纳,她们只被允许拥有爱情和婚姻。
因为她们一旦产生不需要依附男性的欲望,拥有自我意识,这便是一种对于男性主体地位的威胁。
所以电影几乎是无时无刻地在表现,一个女性如何将自己在性爱中的客体地位,转变到主体地位。
从乔伊主动寻求破处,再到火车上对性的追逐游戏。
她游走于许多不同的男人之间,与他们疯狂地做爱。
并且在每一次做完爱之后,都会一脸享受地对男人们说那句世界上最虚伪的话:
“我以前从未高潮过,这是我的第一次。”
拉斯.冯.提尔一如既往地用他各种近乎极端、危险、不正确的方式去表现女性对拿回自己权利的渴望。
但同时,他也以乔伊付出的代价,去讽刺环境。
不管被多少男人亲吻、拥抱,但乔伊依旧无法感觉到对等的性爱,大部分男性都将其当做一个「荡妇式」的动物。
“与你做爱,也对你厌弃。”
从一个拥有性欲的女性被视为是社会道德的破坏者那一刻起,她就是孤独的,并且将会永远孤独下去。
后来乔伊向一些社会规则做了妥协。
结婚,生育,像当时的大部分女人一样,乖乖的成为男性的第二性。
这里有一个特别妙的寓言式处理——
在结婚后,乔伊的阴部失去知觉。
它没有给出任何生理性的答案,也不具有任何逻辑,单纯在电影中发挥一种寓言性的作用。
用“性欲的丧失”寓意着乔伊将自己寻求多年的主体权力的交出。
而这种权力的交出,也直接导致了电影后半部分,乔伊的悲剧。
这种讽刺,甚至还延伸到了乔伊的回忆之外,和那个男人的对话里。
从二人的对话中,仍然能很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奇怪的男性视角。 女人在讲述自我,而男人却故作理性地试图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用哲学、宗教、数学甚至是男权思维去分析解释女人的欲望。
既没有产生一种同理和共情,也没有尊重一位女性真实的表达欲望,单纯只是一种说教和炫耀。
这也是一种来自男性他者视角的傲慢。
哪怕听完乔伊讲述自己的遭遇,男人可以非常政治正确地指出: “你所有的悲剧都来源于你是个追求自己权利的女人。如果你是一个男人过着这样的性生活,所有人都会嫉妒,如果一个男人因为欲望离开他的孩子们,我们耸耸肩不以为然,但你是个女人,你必须承担罪责,一种永远无法释怀的负罪感。” 但那个男人依旧选择想要在乔伊睡着后强行进入她的身体。
最讽刺的是男人口中的那句理由:“可你睡过成千上万个男人了(为什么就不能再多一个我)“。
一声枪响,电影结束。
乔伊一生的遭遇或许是一种极端化的案例。
但在本质上,这绝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悲剧。
她所代表的是你,是我,是每一个被要求贞洁,欲望被压抑的女性。
所以我一直坚持,女性首先需要获得的是“性”的权利。
甚至让她们意识到,在“性”这件事上,即使不依靠男性,同样可以实现自我满足。
男女平等这件事才会有希望。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余秀华老师前段时间发表的那首新诗,同样的,那首诗歌也遭遇了不少的「荡妇羞辱」。
而且刚好,里面的第一句是直接这样写的:
“来,封我为荡妇吧,不然对不起这春风浩荡里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