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21)《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主讲人
吴霜
历史背景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于1851年12月—1852年3月之间写成,是针对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的政变而撰写的一部评述法国政局的著作。1852年刊于魏德迈的《革命》月刊第一期。
资产阶级革命后共和八年雾月十八日,即1799年11月9日,是拿破仑第一发动政变,改行帝制,实行军事独裁的日子。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仿效他的伯父举行政变建立军事独裁。1852年12月2日,进而废除共和,改行帝制,号称拿破仑第三。马克思的这篇著作,借雾月18日这个日子作为书名,用以讽刺和揭露路易·波拿巴。
马克思一直注重对法国历史进行研究,一直关注法国1848年大革命发展趋势。马克思依据对事变的直接观感材料写成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对波拿巴执政后的时局进行了分析。这是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变的光辉典范。
中心思想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分析了路易·波拿巴政变前后法兰西社会和阶级斗争状况,透彻分析了路易·波拿巴政变的原因、过程和结局,指明了这次政变的反动性。同时阐明了阶级的代表人物与阶级的关系,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与社会物质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关系。发展了无产阶级的国家学说,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科学论断,阐明无产阶级建立工农联盟的基本思想。这篇著作全面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基本内容
全书由两个序言和七个部分构成。两个序言即第二版和第三版序言,第二版序言由马克思于1869年7月写成,第三版序言由恩格斯于1855年写成,这两个序言是该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马克思写的第二版序言
马克思重申,唯物史观是指导写作该书的根本宗旨。自己写这篇著作的宗旨是,分析法国阶级斗争的总的形势如何使路易·波拿巴这样一个平庸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英雄角色。这就是说,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把历史客观过程和个别人物的主观因素结合起来,正确分析历史事变。马克思希望自己的著作能够扫除德国流行的历史浅见。
(二)恩格斯写的第三版序言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一部天才的著作。马克思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马克思深知法国历史。和欧洲各国相比,法国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每一次都能达到更彻底的结局;阶级斗争借以表现和进行的政治形式最为鲜明。法国在中世纪是封建制度的中心,是典型的等级君主制国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彻底的,建立了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法国无产阶级在每次革命中都站到革命的前列,它对资产阶级坚决斗争为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树立了榜样。所以,马克思特别偏好地研究了法国过去的历史和当前历史的一切细节。因此,事变发生以后,马克思得以应用已往的研究成果,洞察当前事变。
二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他理解法兰西历史事变的钥匙。恩格斯指出,马克思最先发现了重大的历史运动规律,“根据这个规律,一切历史上的斗争,无论是在政治、宗教、哲学的领域中进行的,还是在其他意识形态领域中进行的,实际上只是或多或少明显地表现了各社会阶级的斗争,而这些阶级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又为它们的经济状况的发展程度、它们的生产的性质和方式以及由生产所决定的交换的性质和方式所制约。”(第583页)马克思在自己的著作中成功地检验了这个规律,驱散了人们对“政变”认识的迷雾,为我们留下一部不朽的著作。
王晓艳
(三)文章的第一部分
(l)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与以往社会条件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第585页)马克思的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人们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同时也就创造了人们自己活动的历史条件,反过来人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社会历史条件,又制约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
第一,已有的历史条件对人们创造历史活动的制约性表现在,当人们在解决当代历史任务时,不得不召唤亡灵给予帮助。
当人们好像只是忙于创造自己和周围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人们总是请出亡灵。借它们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语言、演出世界历史进程的新场面。由此,马克思得出结论说:“在这些革命中,使死人复生是为了赞美新的斗争,而不是为了拙劣地模仿旧的斗争;是为了在想象中夸大某一任务,而不是为了回避在现实中解决这个任务;是为了再度找到革命的精神,而不是为了让革命的幽灵重行游荡。”(第586页)革命者召唤亡灵是积极的创造历史的活动。
第二、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使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常常出现革命动机和革命结果之间的矛盾。
在1848年至1851年间,从二月革命中的共和派到打着拿破仑的旗号的路易·波拿巴止。整个法兰西民族以为借助革命加速了自己的前进运动,但是整个民族突然发现自己被拖回一个旧的时代,因为他们不能摆脱对拿破仑的追念,1851年12月2日政变,法国恢复了帝制,使各个革命阶级和资产阶级共和派都遭到了无情打击。在革命中,在破除一切对过去的迷信之前,是不能完成自身任务的,而革命中需要回忆过去的历史事件,完全是为着隐瞒自己的内容。路易·波拿巴正是利用法国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对拿破仑的迷信,而窃取了法国1848年革命的胜利果实,恢复帝制、使法兰西民族得到一个与自己动机完全相反的结果。路易·波拿巴政变,是当时法国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而路易·波拿巴本人恰好又不失时机地利用了这些条件。
法国二月革命对于旧社会是一个突然袭击,是一个意外事件,而法国人民则认为它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壮举,这次革命于12月2日被狡猾的骗子所葬送,结果君主制并没消灭,只是从君主制下夺取了一些自由主义的让步。这种状况,“看起来仿佛社会现在落到它的出发点后面去了,实际上社会还只是在为自己创造革命所必需的出发点,创造唯一能使现代革命成为真正的革命的形势、关系和条件。”(第588页)二月革命的曲折发展,是由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状况和社会状况决定的,尽管有这样的曲折,但它为新的革命进步准备了历史条件。
(2)从二月革命到波拿巴政变的历史阶段的划分。
为了具体研究三千六百万人的法国民族如何毫无抵抗地作了三个衣冠楚楚的骗子的俘虏,马克思分析了从二月革命到波拿巴政变这一段历史。第一个时期,从1848年2月24日到5月4日,即路易-菲力浦被推翻到制宪议会开幕时止。这也是被称之为的二月革命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就是“临时”性。
第二个时期,从1848年5月4日到1849年5月28日,这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创立、奠定时期或制宪国民议会时期。
这一时期国民议会残酷镇压了巴黎工人六月起义。无产阶级六月起义失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资产阶级形成了反对无产阶级的反革命大联合,而无产阶级方面却只有自己,敌我力量悬殊,另一方面,无产阶级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方案的各种试验,“即不去利用旧世界自身所具有的一切强大手段来推翻旧世界,却企图躲在社会背后,用私人的办法,在自身的有限的生存条件的范围内实现自身的解放,因此必然是要失败的”(第592页)。
马克思高度评价六月起义的伟大意义:第一,这次起义对无产阶级说来,它至少是带着不愧进行过世界历史性的伟大斗争的光荣而失败的。不仅法国,而且整个欧洲都被六月的地震所惊动。第二,法国工人六月起义的失败,揭示出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样是一个阶级对其他阶级实行的无限制的专制统治。
第三个时期从1549年5月25日到1851年12月2日,这是宪制共和国时期或立法国民议会时期。路易·波拿巴政变成功,推翻秩序党的统治,不久恢复帝制。
傅秀云
(四)文章的第二、三、四、五、六部分
这五部分描述了从1848年工人六月起义失败到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政变整个时期法国复杂多变的政治历史画面。马克思细致地分析了此段历史,对各个阶级的代表性、利益、动机分别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指出了各个利益集团在这些动机驱使下“原本”想要达到的目的。然而这部分的精髓就在于最终发生的事实与各个利益集团的期望出现了戏剧性的偏差,以至于最后,路易•波拿巴这个痞子般的人物不但当上了总统,而且得以政变成功,复辟帝制。
马克思为了展现这一团毫无联系的、看似巧合的事件背后的必然性,分析时着重抓住了各个阶级特定的思维、阶级特征,当时的法国社会背景等等,利用唯物主义历史观,从本质上将这一事件的真相还原。从而得出虽然此次事件的最终结果是帝制复辟,看似是社会的倒退,但是其本质与第一次的拿破仑称帝完全不同。
通过马克思的对各阶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各个阶级都围绕着它们各自的利益,在不断地联合、反目、暗算、攻讦。作为保皇党的秩序党,以及其下分属的代表七月王朝的大金融贵族和大工业家奥尔良派和复辟时期的正统派,小资产阶级的代表山岳党,被利用、革命果实被窃取的无产阶级,他们之间的互相的斗争、牵制、利用,使当时的法国社会乱成一团。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在面对这一切复杂、难以理清的历史时,抓住不放的是各个阶级的利益所在,只要了解了他们的利益动机,就可以顺利地解释各阶级看似难以解释的行动,就可以看清各阶级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反应造成的互相的影响。证明了“阶级斗争是基于物质利益进行的”这一理论。
郝晗婷
(五)文章的第七部分
马克思阐述了以下四个问题:
(1)资产阶级的反动政策招致自身的失败,使无产阶级对议会共和国的倾覆持消极态度。
无产阶级对待资产阶级议会共和国倾覆的消极态度,完全可以在资产阶级议会共和国对待无产阶级的态度中得到说明,无产阶级对1848年6月事变,1849年6月事变和1850年5月事变的记忆犹新,出于对资产阶级反动本性的认识,无产阶级群众没有行动起来反对12月2日波拿巴政变。
(2)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资产阶级军事官僚国家机器。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资产阶级军事官僚国家机器的问题,马克思是通过对于法国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产生和发展进程的分析,揭示剥削阶级国家的本质,从而明确无产阶级对它应采取的态度。马克思把这个庞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比作“俨如密网一般缠住法国社会全身并阻塞其一切毛孔的可怕的寄生体。”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必须集中自己的一切力量来摧毁它。
(3)马克思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工农联盟思想。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农村阶级分化严重,农民已成为资产阶级榨取利润、利息和地租的对象,在资本的摧残下,农民破产贫困。农民的利益已不像拿破仑统治时期那样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资本相协调,而是和它们不可调和地相对立了。因此,“农民就把负有推翻资产阶级制度使命的城市无产阶级看作自己的天然同盟者和领导者。”
(4)陈旧的拿破仑观念和波拿巴主义的实质。
马克思指出,波拿巴专政形式是通过镇压、利诱、威胁、讨好、欺骗等手段来维持的。波拿巴用种种卑劣的两面手腕企图保持他的反动政权的暂时平衡,并竭力伪装代表一切阶极的利益,“扮演一切阶级的家长似的恩人”。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波拿巴的反革命政权必然是充满了各种矛盾,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统治是不可能持久的。波拿巴继承的拿破仑观念,使波拿巴走上与农民利益相对抗的歧途。马克思说,一旦农民的觉悟提高之后,波拿巴王朝就要垮台,“拿破仑的铜像就将从旺多姆圆柱顶上倒塌下来。”这个预言,不久就得到光辉的证实。
各抒己见
汪海燕
1.在文本中马克思通过考察法国时事的一切细节,研究法国历史,分析法国社会这一时期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为我们展示了法国社会的特殊性,发现了重大历史运动的规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阶级斗争的重要观点。即这些阶级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又为它们的经济状况的发展程度、生产的性质和方式以及由生产所决定的交换的性质和方式所制约。马克思用这段历史检验了他的这个规律,关于阶级斗争的重要观点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斗争提供了重要视角。
2.马克思在对法兰西这一时期政局变动进行描述时,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本质、资产阶级民主及其形式进行了一针见血的剖析,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一个阶级对其他阶级实行无限制的专制统治,议会制共和国是整个资产阶级实行统治的唯一可能的形式。为我们认识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
3.马克思在通篇贯穿着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只能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一重要观点告诉我们要从历史条件出发,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不能割断历史,孤立抽象地认识历史,对现实问题的认识解决要从历史出发,要具有历史思维,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的思想中就凸现了这一特点,重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运用历史思维作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赵阳
从路易•波拿巴的政变中分析马克思辩证法的思想。
马克思辩证法的本质体现为事物发展有过程、有曲折、有前进、有倒退,一个矛盾没有充分显露就可能过渡到下一个矛盾,事物之间相互影响,互相推动。每一阶段有每一阶段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统一又对立,推动着新的事物发展。路易•波拿巴政变的前夜,秩序党在徒劳地力图与波拿巴展开行政权的最后争夺,同时波旁王朝和奥尔良王朝的利益诉求又相互排斥无法达到共识,大多数代表不同意修改宪法,波拿巴如愿以偿地继续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力。当国民议会意见不统一,不断出现分裂时,现代金融贵族对秩序党进行指责,认为秩序党在国民议会中的不断争吵阻碍了现代金融贵族的正常发展,因为他们的利益与国家政权相吻合,金融贵族极力反对秩序党想通过波拿巴的政权给自己的阶级带来利益。1851年12月2日,波拿巴实现了自己尝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的复辟梦想。
马克思运用辩证法精准透视到社会历史发展的矛盾是从社会中产生,在社会中发展,矛盾在社会变革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马克思深入考察造成这种状态的社会机制。当一个自在阶级成为一个自为阶级,当社会凝聚力由于那些造成共同经验条件的矛盾而形成时,就会成为历史变革的根源。他借助对波拿巴政变的历史事实想说明,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统一和对立的过程,在辩证法中否定是事物发展过程的中介,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发展需要克服事物发展的阻力,阻力来源于旧事物,要对阻碍的事物进行否定才能取得进步。马克思揭示出法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路线,上升、前进、倒退,就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对于指导今天的社会发展实践依然发挥指导作用。
戚奇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针对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在1851年12月2日发动的政变而发表的一篇评论法国这政局的文章。在这篇文章当中,马克思认为路易波拿巴取得政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法国小农的利用。小农在整个事件当中是处于被动的和被利用的处境的。
马克思在文章中对法国小农进行了阐述,主要在文章的第七部分。在这部分当中,马克思认为农民存在着局限性。他们是相互隔离的,自给自足的,同时他们的生产方式是落后的。他们只存在地域上的联系,他们没有形成一个阶级。这就造成了他们不能代表自己的利益,不能提出自己的政治诉求。路易波拿巴正是利用了法国小农的这一特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无论农民这个阶层有多么的复杂,他们的落后和保守是一样的。以上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对法国小农进行的深刻的分析。
与当今中国社会的现状相联系,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历来重视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处理好三农问题关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为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以史为鉴,我认为,我国在三农问题上应该合理的运用马克思的小农理论,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我国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
刘嘉骁
本书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以1848~1851年间,法国发生的“活”的历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法国革命形势的分析,指明了当时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即无产阶级必须打破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历史趋势。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重要的原理,特别是其中的群众史观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本篇著作中的重要内容,指出了无产阶级斗争和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是对群众史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通过各阶级之间的斗争,体现出无产阶级和小农在革命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从他们的不断失败的经历中得到无产阶级依靠暴力取得政权打破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以及工农联盟的思想的重要性,还强调对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证,指出波拿巴之所以能在政变中取得成功,是在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不是单靠个人的力量就能实现的。其中关于工人阶级必须要和农民阶级团结起来的的思想,马克思指出波拿巴政变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获得了小农的支持,因此,必须要重视农民的作用,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革命的实践证明,农民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对于革命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但由于农民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无产阶级以领导者的身份团结和维护农民,使他们真正的统一起来。本书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更是被恩格斯称“一部天才的著作”。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无论是对于当时的法国和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还是对于当前我国的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等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刘红梅
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结合之前读过的《1848年到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主要有以下两点感悟:首先,马克思对比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说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分析了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中无产阶级失败的原因,说明当时无产阶级还不成熟,陶醉于取得的一点成果,指出无产阶级革命要破除一切对过去的迷信,而那种在自身有限的生存条件的范围内实现自身的解救是必然要失败的。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其次,马克思分析了法国各党派各阶级的对立、分离,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说明法国社会的政治关系和阶级结构是由其经济关系决定的,文章里重点分析小资和农民的经济生活状况,指出社会民主派的思想不能越出小资产者的生活,他们在理论上得出的任务和解决办法也是小资产者的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决定的,进而说明它们革命的软弱性和不彻底性。在第七部分里重点分析法国人数最多的小农,由于小块土地所有制,使他们的社会关系隔离、保守、分散,不能成为一个阶级,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他们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支配社会,当资产阶级加强对农民的剥削,农民利益同资产阶级利益相对立时,农民开始革命化,就会把城市无产阶级看为同盟者和领导者,在这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阐述工农联盟的思想,这也是《1848年到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那篇思想的发展。
刘广睿
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注意分析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霸权斗争中的革命独立性和革命策略。马克思与恩格斯曾经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时代的一个特点是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马克思并没有忽视每一个阶级内部的一些特殊阶层。在大工业发展之前,同资产阶级作斗争的保守的中间等级依然存在,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而且流氓无产阶级属于旧社会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的部分。随之马克思在《雾月十八日》中更具体地描述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各自内部复杂的场景,关注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内部不同的权力集团。
马克思尤其重视历史传统的历史形式以及所造成的幻想效果。“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人们经常模仿历史传统,但是这些传统仅仅反映了她们当下的需要,以实现当代的任务。历史传统不仅影响着资产阶级,而且塑造着法国社会中人数最多的小农。“历史传统在法国农民中间造成了一种迷信,以为一个名叫拿破仑的人之语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送还他们。”波拿巴的帝制观念是和法国社会中人数最多的阶级的固定观念一致的。
王艳
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多次提到了传统观念对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人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自己效劳,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等。传统观念作为旧的生产方式的反映,会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并不会随着旧社会的结束而结束。在法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法国人总不能摆脱对拿破仑的追念,尤其体现在法国的小农阶级的身上,“历史传统在法国农民中间造成了一种迷信,以为一个叫拿破仑的人之语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送还他们。”因而,农民身上对传统的迷信崇拜致使他们在选举中支持波拿巴,他们对波拿巴抱有着一定的幻想,希望改变现状。但马克思也明确指出拿破仑观念的实质,并预测到随着法国小块土地所有制的解决,农民必然会意识到拿破仑观念的空洞而毫无意义,迟早会抛弃对拿破仑观念的幻想。这就表明了在既定的经济状况允许的范围内,传统观念才可能对当前的社会变革发生某种影响,一旦完成了新旧社会的交替,并完全确立了新的社会基础后,这个新的社会基础就创造出适合其发展的观念形成,以取代不再适合它的发展的旧观念。同样的,中国当今的农民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就比如在村干部、党员的任选上,村民相比当选者的个人素质更看重的是与自己是否有血缘关系或同姓同族的,因而实现全面小康我们不仅应在经济上提升还应注重农民意识层面上的改革,使全民积极合理的参与到美丽新中国的建设中。
李泽陆
我主要说一下《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所体现的历史主体的能动性这一论点,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可见,历史主体的能动性会受到既定的经济状况的限制,而无法超越现有的历史条件以创造历史。
马克思还进一步通过法国党派之间的斗争分析了正确发挥主体能动性的条件。一方面,历史主体的能动性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和对局势的判断,而“民主党人自以为完全超然于阶级对抗之上。因此,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在临近斗争时考察各个不同阶级的利益和立场。他们不必过分仔细估量自己的力量。”“认为不是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党应该放弃旧的观点,相反地,是形势应该来适应他们的旧观点。”最终导致他们人数削解,备受挫折并被新的议会规则所侮辱。另一方面,历史主体对理论的应运不能教条主义,不能“认为只要把基本的原理抓住,而且还不一定很正确的抓住,就算是对于一种新理论得到充分的了解而且马上就能够运用它了。”
马克思对历史主体性的分析中强调无产阶级历史主体的作用,对于六月事变的无产阶级给予高度评价,“无产阶级至少是带着进行过世界历史性的伟大斗争的光荣而失败的;不仅法国,而且整个欧洲都被六月的地震所惊动。”同时马克思反对英雄决定论,认为“伟大人物”在斗争中所起的作用和角色是历史环境所造成的。他讥讽波拿巴这位英雄人物不过是“他扮演了一个不被赏识而被全世界当做傻瓜的天才角色。”《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对历史主体的能动性的理解,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发。
编辑:吴霜
公众号:马列微讲堂
欢
迎
关
注
一起来学习吧!
温故知新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4)《英国状况——十八世纪》读书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6)《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8)《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读书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9)《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10)《德意志意识形态》读书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12)《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读书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13)《共产主义原理》读书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14)《雇佣劳动与资本》读书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15)《关于波兰的演说》读书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16)《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读书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18)《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