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73)《关于普鲁士农民的历史》

马列微讲堂 马列微讲堂 2022-09-14

文献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第247~259页

经典名言

01

领主身兼立法者、裁判官和判决执行人,他成了自己领地上的完全不受任何限制的统治者。(251页)

02

只是到这时,普鲁士政府才终于觉察到,农民竟然也是人。(252页)

03

一句话,这个“理性的国家”的有名的开明土地立法只追求一个目的:从封建制度下挽救一切还可以挽救的东西。(254页)

主讲人:蔺奥

写作背景

本文是威·沃尔弗的小册子《西里西亚的十亿》的导言。威廉·沃尔弗是德国工人运动活动家,西里西亚农奴的儿子,曾当选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挚友。马克思为纪念他的逝世,曾在《资本论》第一卷前写有给他的献词,称他是“我的不能忘记的朋友,勇敢的忠实的高尚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本书最初于1849年3至4月间在《新菜茵报》上连载,1856年经过修改,由恩格斯作序出版单行本。书里描述了1848年以前除莱茵省以外的整个普鲁士以及整个奥地利的农村的情况,通过对西里西亚农民在1820-1848年期间,为了赎免自己的封建赋役,而交付给贵族及官厅大量赎金的事实,揭露了普鲁士容克地主的贪婪本性和卑劣的掠夺手法。作者根据确凿的事实和统计材料对农民受剥削的情况作了全面的描述,并提出将地主以赎金形式从农民那里盗走的10亿法郎归还给农民的要求。文章发表后,影响很大,对德国农民参加革命运动起了鼓舞作用。

主要内容

1.  早先贵族“创业者”与农民的关系

早先,德国易北河以东、厄尔士山脉和理森山以北的地区被划成一块块村庄耕地,每块村庄耕地又分成若干大小相等的农民份地,即胡菲,农民只要担负一定的代役租和劳役,就可以世袭占有胡菲。此时同村人都是自由的人,贵族创业者的权利只限于征收贡赋、共同放牧、收取森林收益的剩余部分并主持同村人会议。

2.  15-16世纪农民与贵族的关系

此时对易北河以东地区来说,人口还很稀少,荒地很多,开垦这些荒地、扩展农业、建立可以收取地租的新村庄,对封建领主说来仍然是发财致富的最可靠的手段,并且这里的内部和平维持得较好,因此易北河以东的农民处于比较有利的状况中。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前后50年中,他们没有受到南德意志和西德意志的强大农民运动的影响,没有帮助起义兄弟。但他们也因此得到了报偿。贵族开始欺压到易北河以东的农民土地,农民失去了使用森林的权利,被违法地增加了徭役和代役租,以及各种新的赋役。

3.  农民沦落为农奴,贵族资产阶级化

对贵族来说,他们欠城市货币资本家的债务越来越多,货币便成了他们的迫切需要。他们想到利用农奴的徭役劳动进行大规模耕种来获取大量收入。他们首先把农民变为农奴,然后便按照所需要的数量把他们从土地上驱逐出去,或者使他们成为无地农。此时农奴已经和罗马的奴隶等同起来了,并且由于在法院里有法学家的支持,可以随时随地要求农民从事各种毫无限制的劳役。因此,“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易北河以东的自由农民,起初是在事实上,很快又在法律上变成了农奴。”

4.  邦君、贵族、农民的关系

起先,邦君也需要大量的货币,他们允许贵族压榨农民,贵族允许他们向农民征收国税。“领主身兼立法者、裁判官和判决执行人,他成了自己领地上的完全不受任何限制的统治者。”后来,邦君们逐渐注意到,这种对贵族极其有利的办法却完全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在农民没有被驱逐以前,他们还缴纳国税,而自从他们的胡菲被并入免税的庄园以后,国家从这里就得不到分文,并且失去了可以充当雇佣军的廉价劳动力。直到1806年10月14日,“只是到这时,普鲁士政府才终于觉察到,农民竟然也是人。”当拿破仑对俄战争已经迫近的时候,不得不提出了赎买办法:农民如果让出自己土地的三分之一,就可以成为他剩下的土地的自由的所有者。但是就连对贵族有利的赎买办法也没有让贵族满意。总之,为了赶走拿破仑,国王不断地许诺,而一旦拿破仑被赶出去,所有的话又被忘得干干净净。

5.  从赋役到补偿

由于1848年革命,领主和贵族决定对农民不再征徭役,改为补偿,农民可以通过赎免而获得自由。恩格斯列举大量的数据来说明贵族对农民的剥削程度极为严重,指出农民为了摆脱非法地加在他们身上的赋役而交付给贵族和国库的款额,至少也有 3亿塔勒,大约为 10亿马克。而这10亿马克,也只不过用来把在 400年内被掠夺去的土地的很小一部分以免征赋役的形式收回来。这也就是沃尔弗《西里西亚的十亿》的“十亿”的含义。

本文主要讲述了德国易北河以东的农民不断地受到贵族、邦君的压迫和利用的悲惨命运,对于贵族而言,他们是可以肆意压榨和剥削从而攥取价值的农奴,对于邦君而言,他们是可以缴纳国税并且充当雇佣军的廉价工具。即使是到了最需要他们的时刻,也是通过赎免办法,打着还给他们自由的幌子,实则是捞取更多的财富。恩格斯揭示了普鲁士农民农奴化的过程,指出虽然由于反拿破仑战争和1848德国农民运动废除了农奴制度,但是贵族和领主却用尽手段掠夺农民的财产,使农民更加穷困潦倒,沦落到与无产阶级一样的命运。恩格斯通过深入研究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农民的历史和现状,为无产阶级政党确立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方针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往期回顾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68)《马克思和<新莱茵报>》(1848—184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69)《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69续)《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70)《马克思和洛贝尔图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71)《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研读笔记(72)《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编辑:刘红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