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略智库夏骥接受《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采访




作者:张伟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为全球四大导航系统之一,北斗系统尽管起步较晚,但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展现出强劲发展态势。近日,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研究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夏骥接受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采访,就北斗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机遇与新突破作出全面系统的阐释,一起来看!


全文2499字,阅读约7分钟


我国正在推动以下一代北斗系统为核心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建设。如何在2035年之前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PNT体系?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建成PNT是北斗系统建设发展的新起点,要全力做好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升级服务等三篇大文章,让开放融合的北斗“更上层楼”。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北斗系统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曾寄语北斗:“天上好用、地上用好”。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面向PNT体系建设,北斗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中位协北斗时空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冬航认为,让北斗“天上好用、地上用好”,要进一步推进北斗技术创新及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以技术体系创新和应用模式创新为主线,积极倡导“北斗+”融合创新和“+北斗”时空应用发展。


通过“北斗+”推动北斗与高端制造业、先进软件业、综合数据业、现代服务业等多领域技术融合创新,通过“+北斗”推动北斗 与各行各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应用融合与产业协同,从而形成并不断完善北斗时空应用产业生态体系,促进我国智能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天上好用、地上用好”,四个方面工作必不可少。


首先是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基于北斗应用需求和产业基础条件,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打造龙头企业带动牵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初步建成支撑北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学科体系、标准体系、能力评估体系,组建一批创新能力平台,实现协同研发、产业融合、应用创新等能力大幅提升。


其次是构建融合应用体系。支持和鼓励各行业、各领域围绕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建立完善“行业+区域”的北斗应用服务模式,构建基于北斗的综合时空信息业务管理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实现北斗与各类应用的深度有机融合。推进北斗在能源交通、自然资源、城市建设、生态保护、大众消费等领域应用。同时,瞄准综合性场景应用需求,强化北斗应用跨行业、跨区域整体性布局。


同时,健全产业生态体系。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北斗全面应用,持续降低产品和服务成本,提升应用效能,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北斗应用技术研发、产品研制、系统建设。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带动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此外,还要建设全球服务体系。支持北斗应用研发、检测、认证、许可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北斗全球服务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北斗短报文等特色优势,面向应急搜救、遇险报警等需求,建立覆盖全球的公共应急服务平台,为海内外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


“北斗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研究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夏骥表示,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北斗产业将迎来“新基建”建设、产业化带动、场景化应用、大众化普及等四个方面的新机遇。


“在此过程中,要抓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升级服务。”夏骥举例说,国内第一个正式运营服务的北斗产业园区——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2021年累计集聚北斗及相关企业292家,营业收入达到54.7亿元、增长40.3%,实现税收超2亿元、增长41.9%,已经成长为国内技术综合竞争力最强、产业链最完整、公共服务支撑平台最完善的“北斗第一园”,并形成了“北斗西虹桥模式”。



李冬航表示,随着未来PNT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北斗结合其他时间空间信息传感手段形成综合时空服务体系,必将极大拓宽应用场景范围,从开阔暴露空间的定位导航授时应用,扩展为覆盖海、陆、空、天,甚至地下与海下的泛在应用服务,进而把全空间的时空信息服务庞大需求充分挖掘出来。他强调,“这其中,网络融合、终端融合、数据融合的信息化网络建设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首先要实现导航与通信的融合,与低轨卫星、5G/6G融合,这将为实现时空服务创造极大机会。”在九天微星董事长、创始人谢涛看来,“由北斗时空技术引领融合创新,实现智能信息产业群体集聚,将大数据、大连接、大计算、大安全、大服务等五大要素进行融合集成配置,实现位置服务向智能化时空服务的转变,最终在2035年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PNT体系。”


“北斗天汇将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来深耕北斗应用,谋求更大的发展。”北斗天汇董事长刘忠华表示,北斗天汇计划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的进一步合作,提升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同时,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增强企业研发实力,不断把北斗应用产业做强做精。


李冬航总结说,全力做好“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升级服务”三篇文章,进一步推进“北斗+”与“+北斗”深度融合发展,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在此过程中,应积极推进技术链、产业链、统一大市场、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扩大北斗应用产业生态圈,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体系,更大规模进入到行业应用、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服务市场,推动北斗更加广泛深入地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加快我国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和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作出更大贡献。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全球汽车产业再次巨变,中国汽车怎么办?

【原创】平台经济“新春天”:雨后听风,问路何方?

【原创】见贤思齐,广西未来十年如何加速奔跑

【原创】碳达峰碳中和:国际经验及对中国启示

【原创】不黑不吹,数据盘点广西十年发展得失

【热文】1986、1998、2010、2022,上海的虎年

【热文】独家揭秘:1994年,新加坡为什么选择了苏州?

【热文】从1988、1998、2008的历史性“闯关”,看当下的波折

【热文】非常时期高层召集十大经济强省开会!透露何种信号?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