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作者:夏骥 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内容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

来源:解放日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仍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应如何更好破解这些深层次问题,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夏骥院长指出,下一步,示范区需要立足变局、着眼全局、开辟新局,强化高质量的科技创新驱动、现代产业支撑、要素市场配置、生态价值转化、共同富裕路径来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全文3283字,阅读约9分钟

华略原创音频上线,欢迎收听音频版
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一体化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一体化示范区设立四年以来,坚持制度创新与项目实施“双轮驱动”,全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生态绿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战略要求。

一是“生态绿色”的本底更加鲜明,自然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环境协同治理成效显现、绿色低碳路径稳步探索、生态价值转化实现破局,区域现状河湖水面率20.2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元荡岸线生态修复及功能提升工程实现23公里岸线贯通。

二是“一体化”的特征更加凸显,顶层设计取得新的突破、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民生共建共享不断深化、要素跨域流动日益便捷,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

三是“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健康、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积蓄、产业载体能级稳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区域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

四是“示范区”的风采更加彰显,制度创新示范走在前列、样板空间示范加速显现、共同富裕示范不断引领、数字转型示范蹄疾步稳,示范区已形成112项具有开创性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8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图:日前,华为上海西岑公寓项目主体结构完成,进入玻璃幕墙施工阶段。张海峰 摄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叠加、相互激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内改革发展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一体化示范区作为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必须立足变局,顺应全球加速变革趋势,力求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全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开辟新局,突出长三角先行引领,推进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要强化五个方面。


要强化高质量的科技创新驱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化示范区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一是要协同推进创新策源能力建设,特别是青浦西岑科创中心明确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四梁八柱”之一,要联合吴江高铁科创新城、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等创新组团,共同争取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布局重大科学装置,深化应用基础研究,力求产生一批“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

二是要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特别是要依托青浦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建立示范区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复旦、同济、浙大、苏大、清华校友提供低成本创业空间,为长三角的企业提供从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小批量试生产到规模化生产的全时场所。

三是要协同推进跨域联合科技创新,支持发起成立一体化示范区科技创新共同体和一体化示范区新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大院大所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跨区域创新联合体。


要强化高质量的现代产业支撑

《一体化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数字经济、创新经济、服务经济、总部经济和湖区经济产业方向,一体化示范区要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破解“大的产业不新、新的产业不大”的格局。

一是要协同打造产业生态,特别是一体化示范区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领域已经具备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也初步形成了内部的产业生态和链条闭环,要进一步聚焦数字经济核心关键领域,加快发展“D”(“Data”,大数据产业)、“I”(“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产业)、“G”(“5G”“6G”产业)、“I”(“Internet”,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产业)、“T”(“Trade”,数字贸易产业)、“A”(“AI”,人工智能产业)、“L”(“Laboratory”,数字研发服务业),协同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名副其实的“DIGITAL”产业高地。

二是要协同打造未来产业,要深化研究细分产业赛道,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和优势创新领域,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出一批创新应用场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三是要协同建好跨区域高新区,建立完善跨区域园区共建合作机制,制定实施统一的高新区科技创新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项目指导和准入标准,构建更大范围区域一体的产业创新链,共同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要强化高质量的要素市场配置

长三角要着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而一体化示范区是“一个基于行政区划又超越行政区划的综合性概念”,如何进一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消除市场分割和边界效应,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所在。一体化示范区要积极发挥毗邻近域先行示范,建设“先行区中的先行区”。

一是要协同打破要素流动壁垒,要逐步探索完善要素一体化市场制度建设,不断破除资金、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流动各类隐性壁垒,加大主要领域关键环节的制度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全面发挥要素的价值。

二是要协同深化多元主体参与,充分挖掘由64家高能级主体构成的开发者联盟潜力,发挥其在资源导入、链接全球的优势,进一步吸引国际优质资源,充分调动相关央企、国企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支持民营企业公平参与一体化示范区重大战略。

三是要协同完善跨域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一体化示范区市域铁路以及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结合“东数西算”集群建设以及一体化示范区智慧大脑(二期)建设,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打通数字世界“断头路”,积极探索数据跨区域流通的有效路径。


要强化高质量的生态价值转化

生态是一体化示范区的特色和亮色,绿色是一体化示范区的本色和底色。一体化示范区要加快推动“绿水青山”更加充分转化为“金山银山”,围绕“生态导向”吸引更多、更好的主体,从蓝绿空间塑造转为努力培植绿色经济发展新土壤,进一步打造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更好诠释“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

一是要协同建立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探索跨域一体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样板间”路径,积极开展跨区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科学评估生态产品价值,特别是要协同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为长三角探索出打破“碳关税”壁垒的有效路径。

二是要协同拓展“四权”市场交易场景,探索出让、租赁、买卖、抵押等生态资产产权和生态产品交易,在省际毗邻地区及跨省域对口支援地区推进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改革,制定林地湿地补偿、水域整治修复等与耕地、建设用地增补挂钩协调办法,完善公共资源要素交易机制。

三是要协同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共同建立“示范区两山合作社”,创新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产品,构建以生态信用评级体系为依据的信贷产品。


要强化高质量的共同富裕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一体化示范区要加快构建一体化引领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形成更多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长三角一体化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

一是要协同拓展居民增收路径,加快建立一体化就业市场,推动劳动者跨域同等享受就业服务和政策,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用地入市的有效路径,积极复制推广“飞地抱团”等强村富民模式,同时要不断加强困难群体兜底保障。

二是要协同深化公共服务共享,进一步加强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制度衔接,建立健全生活配套基础公共设施,着力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加快实现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同时要推进物质与精神共富,深入挖掘一体化示范区的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全球叙事能力,讲好示范区故事。

三是要协同强化社会治理能力,优化一体化示范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功能,推进跨区域政务协同办理、协同执法、协同监管。同时要推广跨区域案件查办机制、相邻区域联动执法机制、执法人员异地交流学习机制,逐步统一一体化示范区同领域的执法标准、程序。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月刊】华略智库动态速递 | 2023年11月【原创】华略智库夏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把握好四对关系【原创】重大突发!“奥特曼”出局!“小怪兽”何去何从?(下)【原创】重大突发!“奥特曼”出局!“小怪兽”何去何从?(上)
【原创】红旗林州:一道渠与一座城的命运【原创】“苗圃”如何转变为“森林”:基于上海自贸试验区十周年案例的全景透视【热文】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万字报告:我们还在等政策,人家早干了【热文】干货满满!市委政研室主任手把手教你起草文字材料
【热文】黄奇帆最新演讲:当下中国经济的短板
【热文】这个城市被定位为第16个副省级城市
【热文】郑永年:中国为什么要建设“金融强国”?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华略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