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家 | 李琪 Li Qi

明石君 明石志
2024-08-30




//////////////////


李琪 Li Qi


1989年生于江西

2012年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2017年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我一直都对物所传达出来的情绪非常着迷,也希望将这些物的情绪凝固在画面中。当然我所指的物并不仅仅是“一个物体”或是这个物体的“形”,它可以是人物、风景,或者只是静物的一角,在我看来这些都属于“物”的范畴。它们往往是情绪化的,可能是幽默的,或是寂寞的,或是带着叙事性,它们本身就具备了时代感。



我尝试着将自己眼中所看到的这些“物”抽离出来,并且强化它们的属性。此外,我也试图摒弃“背景”这一概念,对画面中所有的元素进行平权,将画面的主体以及画布这一平面内被分割的每一块形状一视同仁,看作是不同的物在这一平面的组合。我希望通过对物的不同质感、造型的塑造传达出某种情绪或者故事性。(李琪)





2020




我在田岗有棵柿子树

布面丙烯

90×120cm

2020




乌龙风景之烤鸭图

布面油画

120×90cm

2020




乌龙风景之仙鹤图

布面油画

120×90cm

2020




赏春图 2

布面油画

60×50cm

2020




远方

布面油画

120×100cm

2020




2019




 星空

150×120cm

布面油画

2019





甩面 1

布面油画

120×90cm

2019




甩面 2

布面油画

120×90cm

2019




伟大的

布面油画

40×50cm

2019




无题

布面油画

160×90cm

2019




2017




 赏花图 1

50×40cm

布面油画

2017




 无题-2

 40×50cm

布面油画

2017




 泳

80×75cm

布面油画

2017




打望

120×90cm

布面油画

2017




独行侠NO.1

200×150cm

布面油画

2017




独行侠 NO.2

200×160cm

布面油画

2017




彷徨

200×150cm

布面油画

2017




海 NO.1

200×200cm

布面油画

2017




海 NO.2

138.5×154.5cm

布面油画

2017




海 NO.3

70×70cm

布面油画

2017



 

老中医

210×140cm

布面油画

2017




无题-1

120×100cm

布面油画

2017




无题-3

50×40CM

布面油画

2017




无题-4

35×25cm

布面油画

2017




摘柚子图

35×25cm

布面油画

2017




2016




婚·礼 NO.1

50×70cm

布面油画

2016




婚·礼NO.2

120×155cm

布面油画

2016




白光

120×160cm

布面油画

2016



 

被抛在空中的人

50×60cm

布面油画

2016



 

160×120cm

布面油画

2016




打盹的人

20×30cm

布面油画

2016





坐如钟

120×90cm

布面油画

2016




一次亲密的对话

150×180cm

布面油画

2016




乡村新青年

200×150cm

布面油画

2016




无题 NO.1

200×75cm

布面油画

2016



 

伟大的遗产

210×150cm

布面油画

2016




风景2

30×30cm

布面油画

2016




风景3

50×40cm

布面油画

2016




少女

100×150cm

布面油画

2016




//Q&A    

//Q:请谈一下你学习艺术的经历:你是怎样开始接触艺术,读书时怎样看艺术,以及为什么今天会创作这些作品?

A:我真正开始接触艺术是在高三的考前班里,老师会经常给我们看西方大师的画册,也会跟我们说一些老艺术家的事迹。大学期间总认为做艺术就一定要表达观念,新颖的形式也很重要,结果陷入了为了观念而观念,或者只注重画面表面效果这样的迷局。现在看到好的作品,我会更多地去研究这个艺术家的整个创作脉络,我认为画面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才是艺术品的那个“核”。同时我认为艺术创作的过程也就是在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我希望将自己的创作作为一条长线,放慢步伐,多去体会,让它自然的生长出来,或许这样才能做出“真”的艺术。


//Q:请谈一谈你对作品的思考是什么?

A:实际上,我一直都对物所传达出来的情绪非常迷恋,也向往将这些物的情绪凝固在画面中。这几件作品里,我都在尝试着将自己眼中所看到的这些物抽离出来,并且强化它们的属性。同时我也希望自己的创作更加回归到绘画本身,所以试图简化画面的构成,追求画面的一种形式美。这三张作品画的都是人物的背影,是因为我觉得人的面庞很具象,这种客观存在会影响到我的主观创作,也会影响观者的主观阅读。所以我去除了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希望画面更客观、更纯粹。


//Q:现在从事艺术创作,面对的最大问题和困难是什么?


A:其实从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以来,一直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我:一个是如何分配时间,使自己的行动更高效率;二是解决具体的画面问题,譬如寻找与观念更加契合的绘画语言。我好像一直在试图摆平这些矛盾。


//Q:最喜欢哪些艺术家,哪些艺术家对你的影响最大?为什么?

A:喜欢的艺术家太多了,就绘画上来说,马奈、尼奥·劳赫、王兴伟、王音都对我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我很喜欢饱满、坚实的造型,就这点上劳赫和王兴伟绘画中的人物塑造都给了我很多启发。而王音画面的构成以及他和马奈绘画内在的精神气质都很吸引我。


//Q:平时有阅读理论书籍和哲学书籍么?或者看一些影片?是不是和自己的作品有关系?

A:我比较爱看画册和艺术杂志、或者画廊网站,不会专门去看理论类的书籍或哲学书籍,实在看不进去。我看的影片种类也很杂。这个时代我们每天接受的信息都很广泛、很多元,我想这些或多或少都会对我们的创作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Q:近两年来看的展览多不多,对哪些展览和哪些作品特别感兴趣?

A:展览看的挺多的,我一般比较喜欢选择一个集中的时间去看展览。比如今年上半年去看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的同时,我会把其他在这一时间段在香港和深圳展出的展览都看了。下半年我也是选了几天把上海的两个艺博会、上海双年展还有其他好的展览一起看了。我觉得这样比较高效率,而且比较划算,哈哈。

王兴伟老师的个展“荣与耻”,鲍栋老师策划的“镜中表演:来自王兵的影像收藏”,还有上海K11关小的个展,这三个展览是我近期看过并印象很深的展览,都具有实验性,带给我很多启发。


//Q:你的创作观念是怎样的?请简短自述一下,包括自己创作线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A:我一直都对物所传达出来的情绪非常感兴趣,当然我所指的物并不仅仅是一个物体或是这个物体的形,它可以是人物、风景、或者只是一个静物的一角,在我看来这些都可以被视为物的范畴。我认为每个物都是具有情绪的,或带有叙事性。我一直试图将这些情绪物化,通过画面表现出来。我曾经在瓶子里画单个的景或物体,也在布面上画过一组裸体的服装模特等等,但我发现很多时候我画面中出现的背景是多余的,它们并没有起到对这些物的情绪烘托的作用,反而消解了主体物,所以我索性将那些背景因素都去掉,让画面更单纯,表现的目的性更强。 

新的画面我尝试着将所要表达的物体进行强化,同时摒弃了背景,将画面的主体以及画面内被分割的每一块面一视同仁。通过对物的不同质感,造型以及整个画面的构成进行塑造,表现情绪性或者故事性。绘画的语言、画面进行的先后顺序、物与物之间颜料边界的处理,这些也都是我在探索的问题。我认为绘画一切的出发点是必须围绕着主题进行。


//Q:在过去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最引起你共鸣的一些观点有哪些?可以摘录如下。

A:“你的创作应该‘是’什么,而非‘像’什么。”这个观点一直鞭笞着我要时常保持清醒,不断反思自己的创作。这也是那些前辈大师给我们的”忠告“。我的理解是我们要探寻思想和符号语言的契合点;同时又要警惕迷失在繁华的艺术语言里,创作需落地于自身的视觉经验和生活经验,使“我”的艺术创作“是”什么,而非仅仅“像”什么。


//Q:每天的生活和创作,大概是怎么样的?

A:几乎可以说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往返于工作室与住处。因为工作室是从学校租的,毕业后就要退还给学校,觉得很珍惜。每天起床后不久就会到工作室,一般每天在工作室都会画画、喝茶、看书,听音乐或者发呆,基本上呆到晚上睡前才回去。


//Q:如何看待青年艺术家的创作面临着过于形式主义和景观化的问题。有没有思考过,自己的艺术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如何?

A:我认为一切语言、内容的选择是必须围绕创作主题进行的。过于形式主义和景观化或许能解决一时的创作问题,但如果在持久的创作中这些方式不适合,那必将会被艺术家抛弃。我之前有用传统的鼻烟壶内画法这种绘画方式做过一些作品,但因为这种语言不适合我后来的创作,所以我放弃了这种语言。就如上面所说的,一切语言、内容的选择是必须围绕创作主题进行的,同时艺术又要落地于艺术家自身的视觉经验和生活经验。


//Q: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现状和未来。

A:虽然现在艺术市场不太景气,但中国的当代艺术圈依旧很活跃,好的展览层出不穷。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在前方给我们照明,我很憧憬,很期待看到未来更多元的当代艺术。


//Q:一个艺术家应该具备怎么样的素质和情怀?

A:我认为好奇心、热情、以及毅力对于做艺术非常重要。好奇心会促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这个世界,对世界多元的认识也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艺术更多的可能性。保持创作的热情是艺术家持续艺术实践的主要动力。最后就是要有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寂寞的毅力。我的启蒙老师常跟我说:“艺术家要耐得住寂寞。”现在我越来越能够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我们的作品一般都是在工作室完成的,这个过程有时候是辛苦的,甚至是烦闷的,只有坚持工作,不断地自我总结与反思,并且保证每天一定的工作量,才有可能做出比较满意的作品。(选自《青衿计划2017文献集》P250 李琪章节)






//////////////////


图文来源于艺术家

以上内容由明石志编辑发布

版权归明石志所有


往期内容👇

艺术家 | 胡昌茕 Hu Changqiong

艺术家 | 张银亮 Zhang Yinliang

艺术家 | 刘 婷 Liu Ting

艺术家 | 薛若哲 Xue Ruozhe

艺术家 | 任哲 Ren Zhe

艺术家 | 刘洋  Liu Yang

艺术家 | 马晟哲  Ma Shengzhe

艺术家 | 杨金玉  Yang Jinyu

艺术家 | 杨勋  Yang Xun

艺术家 | 王一龙  Wang Yilong

艺术家 | 伍思波  Wu Sibo

艺术家 | 李文杰  Li Wenjie


艺术家 | Peter Doig 苏格兰


艺术家 | Marcel Broodthaers 比利时

艺术家 | Jeffrey Smart 澳大利亚

艺术家 | Mark Leckey 英国







更多内容请关注明石志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明石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