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吸干了湖北?此言差矣!

胯下痛公寓新之助 悟空新之助 2023-07-17

网络上有一种言论,说武汉发展是通过吸血湖北实现的。通过数据和事实观察,并非如此;相反,武汉在不断反哺湖北全省,中西部独树一帜,湖北应该是中西部最有可能实现全域发展的内陆省份。湖北十四五目标【共同富裕-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如下图所示,1980年到2021年,武汉人口占湖北总人口比重从12.2%上涨到23.4%,几乎翻倍;与此同时,武汉GDP占湖北GDP比重从26.8%上涨到35.4%,增幅为8.6%。很显然,武汉GDP占全省比重低于武汉人口占全省人口比重的增速,如果武汉果真是吸血鬼,那么宜昌和襄阳GDP不可能到达5000亿级别。
武汉经济/人口本来在湖北省占比很高,历史趋势不能说明武汉在吸血。
不要拿二汽(东风)说事儿,十堰的朋友先别生气,归根到底二汽也是国家三线建设扶持起来的,不然怎么可能把一个大汽车集团放在十堰?二汽不可能留在十堰,那样只会破产。当初武汉不留住二汽,那么二汽就去珠三角了,武汉就没有这么强大的汽车产业,现在襄阳等地的汽车产业也被带起来。
以东风为核心湖北不仅有整车,配件也是成体系的发展,2022年湖北的汽车产业营业收入占到全国的8%。
也别拿三峡、葛洲坝说事儿,三峡集团总部回到武汉更合理,这样的头部央企,宜昌是留不住的,因为总部人才根本不可能愿意去宜昌,宜昌对人才吸引力肯定远逊于武汉,把总部放在宜昌不利于三峡集团长远发展,所以总部从北京搬迁到武汉是合情合理的。目前宜昌是以电力生产为主的总部。
关于三峡集团搬迁到武汉的长文,详见旧文:《【布局未来】“中碳登”与长江三峡集团落户武汉的意义
强推万字长文——《【15千字深度分析】中国大陆第五城,未来究竟是杭州还是武汉?!》。
中西部城市基本上都是走的“以点带面”的路径,先做大省会,然后再做大其他地区。在我国特殊环境,没有一个旗舰城市,怎么带动周边发展?
个人认为武汉是未来10年中西部地区最值得期待的城市,内循环下武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将会无限放大。
武汉已经是辐射型中心城市(耕耘十大几年的8+1城市圈、一主二副战略已经硕果累累,最新情况是武汉都市圈获批成为全国第7个都市圈),中西部可能独此一家,绝大部分还是黑洞模式(所谓的省会首位度战略,现在省域副中心战略已经被很多省份采纳了)。
下表是湖北省产业布局图(总共16涨,本文部分摘录,内容截止2019年12月),细心观察,可以发现中西部应该没有比湖北在产业布局是更合理的省市了。
以武汉为旗舰、襄阳和宜昌为副班长,带领湖北各地良性发展。最近半年在新能源、芯片方面,有更多的产业布局在湖北非武汉地区,更加凸显了湖北各地全面起势的良性发展模式。图片来源网址:
  • http://www.hubei.gov.cn/zhuanti/2019/yxldsq/
  • https://www.dx2025.com/archives/147567.html
新能源汽车还处于早期一些人就妄下结论,况且新能源产业武汉可不仅布局了汽车,更有巨型央企长江三峡集团的全体系(水、风发电)新能源产业布局。

武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中西部无城市可比,武汉之前没有引进其他车企其中主要方面武汉有东风,因此不急着引入其他新能源车企,武汉水陆空超级物流体系,以及雄厚汽车布局积累,给同等级政策根本就不怕引进不了车企。
即便如此,武汉也是吉利收购的高端品牌路特斯全球总部(包括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制造基地),而且湖北新能源汽车板块朋友圈很深厚,小米雷军、小鹏汽车何小鹏、亿纬锂能创始人刘金成等都是湖北人。

巨型央企东风虽然新能源汽车转型慢了一点,但是最终又不会消失,资源雄厚可以打消耗战,目前东风换帅,新能源转型值得期待,很多人真的太低估央企能量了,尤其是东风这样的央企。

湖北不仅新能源板块全面布局,而且在医药医疗、半导体芯片、光电子信息、北斗产业等战略板块居于全国头部阵营。长江存储这种企业非常值得期待,辐射带动潜力不亚于另一个东风。

2023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湖北基本上完全走出疫情损伤了。
【重点强调】看好武汉未来发展前景不代表武汉房价就合理,请不要混淆了,虽然武汉房价有所下行,还不够,武汉房价还得继续价值回归。
我认为全国任何城市的房价都要回归合理之后,才能谈房价合理上涨,这个时候才能将城市发展与其房价走向联系起来。目前房地产不合理,估值离谱,就得分开来考虑。(旧文《从此往后,房价走势将是“L型”!》)
对于城市的发展,地理位置决定了一切,世界上主要城市经济发展的好坏基本上与地理环境的优劣成正相关。下图可以完美诠释我看好武汉的理由,其中还没有展示水路。
交通便利、气候优越的地方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比如沿江沿海、江河入海口、国际贸易关键航道等,纽约、香港、新加坡、上海、东京等都是这样的。
我国哪些城市地理位置较好呢?
武汉的地理位置优越性基本上没得说。武汉铁路到北上广深、成都、西安等主要大城市5小时高铁,不仅如此,武汉还有长江黄金水道,目前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也在快速上升;航空方面有全货运机场花湖机场。(中国市场足够大,需要多个货运枢纽机场!)
武汉的经济、科教文卫等成绩都源自于其地理位置,这是逻辑出发的最底层基本面。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时期,产业升级方面,未来城市比拼的是科技创新能力,大家要是关注科技新闻,应该知道目前各大城市都在争相建设大科学装置,争取国家实验室落户等。目前武汉已经有一个国家实验室总部落户,十四五争取第二个国家实验室总部落户。
消费升级的基础是产业升级,有高科技产业,自然有高薪职位,这样城市居民收入就丰厚,自然消费强劲。目前武汉已成为各大高端商场重点布局城市,重奢购物中心二线头部。
大内需必然意味着大物流,这对武汉来说,简直就是老天爷给饭吃,位置太切合我国大物流系统了。这些方面我都在旧文《【15千字深度分析】中国大陆第五城,未来究竟是杭州还是武汉?!》系统性谈过,感兴趣朋友可以看看。
目前武汉相较于其他同类城市,独一无二优势两个:国家级金融平台中碳登、花湖机场+铁路/公路+阳逻港组合成的“水陆空”一体化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其他城市或许还可以邀请一级央企总部入住,或者是自身发展起来几个航母级企业,但是,几乎没可能打造全货运空运+水运+陆运立体式物流枢纽系统,获得国家级金融平台也很难了。
随着国家践行大内需战略以及武汉区位优势、科教文卫优势发酵,会有更多的产业/企业入驻武汉,到时候,武汉的高薪岗位和常住人口规模会稳步提升。
不仅如此,武汉的薪资水平也会水涨船高,到时候会有更多武汉毕业的大学生选择留在武汉发展。过去武汉大学生外流严重,最主要是武汉消化不了那么多大学生。
武汉有百万大学生,平均每年毕业大学生约25万,武汉过去的体量显然是消化不了这么多大学生的,不然武汉常住人口得很吓人,现在已经有趋势表明越来越多的武汉大学生选择留在武汉发展。也是因为武汉大学生太多了,导致应届大学生薪资涨不上去。
对于城市发展趋势,地理位置早就决定了一切。
正如我曾经所言:如果把武汉作为一只股票,那么武汉值得你终生持有!
对于不想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北京落地生根的朋友来说,武汉可以作为第一选择,如果有家乡情怀,那么建议选故乡省会城市发展。成都、重庆、长沙、西安、郑州、合肥等城市也不错。
我再次强调: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武汉将是中国内陆最值得期待城市,也可能是四大一线城市之后发展前景(尤其是天花板)最值得期待城市。
让时间来见证我的断言吧!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精彩推荐

  1. 【第四版】2023年6大核心基本面归纳总结!

  2. 起航:大内需大消费时代来啦!

  3. 房地产黄金20年,到底谁获益最大?

  4. 加快财产税落地,让共同富裕光芒万丈!

  5. 【经济会议详解】扩大消费、数字经济、稳外资、房地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