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班级管理三部曲 | 人治·法治·自治



↑点击上方"德育部落"关注我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注重学生自治和魏书生老师的学生管理也正展示了学生自治的魅力。我在十多年班主任实践中,总结出班级管理三部曲———初期先实行“人治”管理,时机成熟后再用“法治”管理替代“人治”管理,最终实现学生“自治”管理,详细阐述如下。


第一境界 ——“人治”管理



所谓的“人治”,就是班主任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对班级中的所有事,全都仔细安排,明确告知学生要干什么和怎么干,对学生提出严格而明确的要求。这种方法的优势非常明显而且快,因为一个班级在成员还没有彼此了解的时候,班级成员能够很快找到归属感,班级的凝聚力能很快产生,各项后续工作将会很快发展起来,班级很快就会走向正常轨道,完整有序的班集体能够很快产生。在这样的管理下,班级大都显得秩序井然,纪律严明。


但是,这种管理方法的缺陷也是一目了然的:班主任如果长期运用这种管理方法,事事不敢放手,包揽一切,班主任就会透支体力,容易疲惫、憔悴,这就是大部分班主任又喊苦又喊累的一大原因。


另外,这种管理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惟班主任的命令是从,学生会产生一种惰性,既然有班主任在为我们考虑了,我们何必还要思考呢?久而久之,他们就提不起参与班级管理的兴趣和热情,缺少了作为班级主人翁的责任感,对与之无关的班级事务显出漠不关心,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班主任事事关心,事事插手,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架空了班委会,班干部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因此也就很难搭建起一个比较完善的干部班子。班主任采用这种管理,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在一个十来人的班干部队伍中,能使班主任稍放心的也就一两个人,就难免会“死抓不放”。所以这种管理模式下的班级及其班干部往往更替最少,变化最小,这无形中挫伤了班级其他成员管理的积极性。产生一种“顺民”的惰性,对班级事务冷淡、成为班上“沉默的大多数”。


所以,班级刚刚形成时,建议先采用“人治”管理,班主任亲自介入班级的具体事务,班级成员提出明确的要求,把班级工作做实做细,使班级尽快走上正轨。但同时,班主任也应加紧对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尽早搭建完善班干部班子,在时机成熟时,把权力下放给班干部,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进行“法治”管理。


第二境界——“法治”管理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更需要规则的约束和规范。所谓的“法治”的管理就是建立班级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与管理。这种法治的管理模式注重的是约束行为,强调的是纪律服从,对学生有一定的威慑力,为班级的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保障。


对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来说,教师的个人权威与学生的自我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二者不应该互相分离,而必须有机溶合于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便是班规、教师的个人权威,通过班规便不再仅仅是教师的气质、才华等个性对学生的吸引,而已转化成集体的意志;学生的自我教育,通过班规也不再仅仅是学生要求上进的自觉性,而已转化成参与班级管理的义务和权利。这样通过一定的“制度”,班集体所有成员都成了管理者,又都同时是被管理者,班级管理便由“人治”走向了“法治”。


班规在引导督促班级成员遵守纪律、控制言行、养成习惯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如果班主任注重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辅以耐心智慧的教育,那么“法治”的效果会更令人满意。但是,“法治”模式也应适时修正与完善,更需要班主任因班因人因事做相应的教育。为了达到更尽善尽美的教育,这就要进入第三个境界———“自治”管理。


第三境界——“自治”管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班级的“自治”,追求的是班级的自主管理,班主任“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这需要不断地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水平。


“自治”管理是陶行知在二十世纪初针对当时所提倡的自动主义思想而提出,并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说到:学生“自治”有三个要点:第一,学生指全体学生,有团体的意思;第二,自治指自己管理自己,有自己立法、执法、习法的意思;第三,学生自治与别的自治稍有不同。基于此,我认为学生“自治”即为“干部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学生能干的事,干部不干”。我在担任班主任十余年间一贯执行此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管理能力,进而为社会输送符合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当然,在实施学生“自治”的过程中,班主任要起指导、疏导、引导的作用,做好奖惩分明,适时鼓励,放手让学生去做的同时,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加以指导和必要的控制。只有这样,班级管理工作才能正常运行,才能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学生“自治”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做到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这样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能力的提高。


班级管理是每一个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实现学生“自治”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正如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


先“人治”后“法治”,一方面可以使班级以最快的速度走上轨道,形成良好的秩序,增强凝聚力,形成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另一方面可以使班主任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身心的疲惫,也利于提高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发挥其主人翁精神,最终实现学生“自治”。


精彩导读


1、教育方法:

(1)打造学生认可的“班级惩罚制度”  

(2)班规范例

(3)教育学生的忌讳 

(4)到底该如何与学生谈话

(5)陈保峰 | 非穿不可的校服  

(6)新任班主任的“专题班会”

(7)中职生与高中生的家庭背景比较分析

(8)招致学生反感的教育方式

(9)陈保峰 | 破解学生违规违纪的魔咒

(10)如何面对“教不好”的学生?

(11)新任班主任的“专题班会”

(12)好孩子根本不是夸出来的

(13)班主任开学要做的几件事

(14)主题班会的设计

(15)优秀班主任的管理策略

(16)解决学生上课讲话的招数

(17)班级期末工作的注意事项

(18)乱班的治理策略

(19)班规四问

(20)班级管理之道

(21)如何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

(22)班级管理的策略

(23)教师应避免的16种行为方式

(24)学生越来越难教,我们该怎么办?

2、学生教育素材:

(1)自律让你自由                      

(2)你连清晨都控制不了,何谈人生 

(3)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4)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5)没有不委屈的工作

(6)致早恋学生的一封信

(7)我们为什么而工作  

(8)没有不委屈的工作

(9)我很累,但无路可退

(10)怕吃苦,吃苦一辈子

(11)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

(12)凡是太聪明太算计的人,都很不幸

(13)你的不自律,正慢慢毁掉你

(14)莫言: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15)混日子

(16)“份外工作”是“机遇”还是“累赘”?

(17)白岩松:不读书,你还能拿什么和别人拼?

3、教学方法:

(1)新任班级的授课技巧                         

(2)课堂管理的十项建议

(3)特级教师的11个建议——如何上课   

(4)听课——如何内行听门道

5)一堂课的导入与收尾技巧                     

(6)教师听课,到底该听什么?

(7)如何上好一堂课——优质课的考量维度   

(8)微课制作详解

(9)教师说课的六大核心艺术

(10)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11)教师备课备什么?

(12)教师备课的要义

(13)提高课堂吸引力的锦囊

4、其它

(1)不被“特色”所折腾                           

(2)陈保峰 | 学校中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3)“把基础做好”是最好的办学特色

(4)教书是一场修行

(5)陈保峰 | 大数据下的中高职院校——网民对中高职院校的关注度

(6)跪着教书,不可能教出站立的人

(7)学生一出事,我们就遭殃

(8)中职生与高中生家庭背景的比较分析

(9)是谁让学校成为了“无限责任公司”?

(10)陈保峰 | 2016年技工院校与中高职院校学历教育情况比较

5、招生策略:

(1)技工院校报考指南                 

(2)选择技工教育 实现出彩人生——致初中毕业生的公开信

(3)陈保峰 | 微信招生秘籍            

(4)陈淑英 陈保峰 | 口碑营销

(5)陈保峰 | 中职生源果真触底回升了吗?

(6)招生过程中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

(7)选择技工教育 实现出彩人生——技工院校的差异性选择

(8)选择技工教育 实现出彩人生——致初中毕业生的第二封信


本文转自《教育文摘周报》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异议请留言,我们将立即删除此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