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明之光”,请少吹点牛逼

林一五 林一五议时 2022-05-21





昨天看了慕峰老师写的《制造疫情焦虑的自媒体,究竟能挣多少钱?》,慕峰老师很刚啊,直接挂流水,看的我也吓了一跳,原来钱这么好挣?那种文章写起来还不累。


那今天我也来体验一下。提前声明,今天的文章可能带有一定的情绪。


上海的疫情发展到今天这样,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各种立场的人都在找原因,或者假装在找原因,舆论场上的十万加一篇接着一篇,比场外热闹。


这些文章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两种声音的割裂。一种主要来自沪上本地精英,还有一些海外华人,觉得上海情况变得这么糟糕,都是动态清零的锅,要是不搞动态清零,不就没有这么多事了嘛。


跟他们针锋相对的,大多是上海以外省份的人,觉得动态清零没错,错的是好面子的上海犹犹豫豫,干不好事。不是动态清零的问题,是操作的问题


跟第一种人站在一起的,也有不少其他省市的传媒、金融、法律精英等等。跟第二种人站在一起的,也有一些上海本地人士。


我前几天说过,作为一个老家是上海周边小城、家里许多六七旬老人的人,我自己现在是比较焦虑的,我了解到的情况,上海周边不少人也是比较焦虑的,怕上海外溢。


焦虑归焦虑,立场归立场,凡事都得讲道理——不是那种卖弄概念的耍把式讲道理,而是拿着小本子一笔一笔算账的讲道理。到底该怎么做,得把账算清楚。


这里就要说一下这大半个月来我观察到的舆论场上的交锋,或者说我看到的算账经过。我开始关注这事,还是因为那几天看到不少朋友纷纷转发几篇文章。那应该是此次事件中最早冒出来的一批十万加,意思大概是要科学,不要政治,矛头直指动态清零,说奥密克戎时期动态清零已经不科学了。


我认真看了几篇,尤其作者栏,发现不少老熟人,许多是去年我在《谁在骑劫张文宏?》里扒过皮的那帮沪上老记者。去年他们在德尔塔期间也说过一样的话,说德尔塔不可怕,中国应该学英国躺平。


正好我这两年我一直关注英国的情况,所以当时他们撒的每一个谎我都看出来了:


他们说英国放开后疫情没怎么恶化,可我看到的是英国7月18日放开后每日新增感染从五千直窜到五万,每日新增死亡从六十直窜到三四百;


他们说英国人欧洲杯期间的聚集没影响,证明德尔塔不可怕,我看到的是Nature和Science发文猜测欧洲杯决赛的聚会是英国疫情新一轮爆发的原因;


他们强调疫苗对德尔塔有效,我看到的是Nature和Science说有效是有效,但效果大为降低,并且很担心病毒继续演化;


他们还引用了《纽约客》7月23日的文章抛出了“与病毒共存”这个现在很流行的短语,但我读了《纽约客》原文发现,人家作者嘴里的“与病毒共存”跟这帮人嘴里的“共存”完全是两个意思。


篇幅有限,没法把他们的谎言都列举出来,但我想我的意思已经表达地很清楚了:这帮人完全就是一帮不学无术、信誉破产的骗子。所以上海封城时他们一出来喊“科学”我就神经一绷,到底是怎么样的碳基生物,才能做到自己最不讲科学的同时,每次一出场就急着抢“科学”的大旗。


既然谈到了科学,我想不如我们就梳理一下这大半个月舆论场上关于科学的纷纷扰扰,看看“极端共存派”(为了不妖魔化共存派,主要以上面提到的一些沪上精英媒体人为样本,否认德尔塔的毒性、伪造英国的情况,这样应该算极端共存派了吧)和“清零派”是怎么吵架的。


脉络如下,我的整理不一定全面,欢迎各位补充指正:


第一个阶段,沪上老媒体人精英们重点推的概念叫“低致死率”。英美等差一点的,千分之二千分之三,新加坡等好一点的,万分之二万分之五。他们以此得出结论,奥密克戎已经不可怕了。


清零派的回应是,是的,奥密克戎的致死率低了,但是奥密克戎的感染性非常强,死亡人数=致死率x感染人数,算一下死的人不仅没少,还比前几波多了。而且这还是在前几波已经把老弱病残收割过一波的前提下。具体的数据可以参考英美这三个月的每日新增死亡。


上图是美国CDC前两天公布的美国的情况。下图是前两天英国的单日情况。备注一下哈,英国情况其实没这么糟糕,虽然英国新变种不断出现,但之前大半年英国新增死亡一直稳定在每天一两百不到三百的样子,4月13号当天暴涨了一波,现在已经落回350左右了。


和“低致死率”一起推出的概念还有“后遗症不严重”。比如long covid里的糖尿病后遗症,极端共存派强调只有2%的概率,很低。清零派的回应是,是的,我们换个说法,每100个人里面就有2个新患糖尿病,再试着想一下奥密克戎的超级传染能力。



极端共存派强调都是有些人不打疫苗的原因,赶紧去打疫苗。清零派回应,是的,说的一点都没错,但是现在国内疫苗接种率是多少?中国的疫苗接种推进速度和国外相比如何?既然知道现在接种率不够,不是更不应该放开?


关于是否居家隔离的争论也是此时出现的。这里有一个要注意的点,早期支持居家隔离的人里面,有一些是因为当时上海转运工作做得很混乱(现在好像……),一些是不满当时隔离点的条件,但也有不少是基于奥密克戎不可怕的判断。当时出现了一位写天文的科普作家汪老师,我还支持过,这两天看了下,汪老师居然还在跟人吵居家隔离的事,不过好像现在变得有点魔怔了,他假装引用别人论文但夹带私货的事被人抓了包:《[被迫营业] 论,夹带私货的艺术》。


第一个阶段的舆论交锋大概持续了一周左右,然后就到了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争论主要围绕“额外死亡”这个概念。


极端共存派的办法是一个接一个写发生在上海的其他病人悲剧。必须得承认,这些故事都很惨,让人同情,也暴露出上海的很多问题,但是极端共存派从这些故事里做出的推论是有问题的,以我的观察样本为例,他们有时明示有时暗示,说放弃动态清零,一切就可以好转,或者更隐蔽一点的,完全不谈放开后可能的额外死亡情况。


清零派的回应还是算数据,正好英国那边已经有人给算出了数据,我之前向大家推荐过的拍老师把它们给搬运到了国内,前两天我写了一篇梳理拍老师五篇系列文章的文章:《全球最好的公立医疗系统这两天因为新冠崩了?》,想详细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看拍老师原文,没那么多时间的朋友可以看我的梳理,时间更少的朋友只好看下面这个暴力一图流了:


(图片为拍老师原文截图)


放开会让额外死亡消失吗?看英国的例子,好像不是的,额外死亡更可能上升。


第二个阶段大致持续了一周半到两周的时间。可以理解,操作中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恶果也一一浮现,人都是有同情心的,看到了都会忍不住诘问。但是大多数人对死者的同情,并不像一些浑水摸鱼的人想的那样,等于呼吁现在就放开。


然后舆论的交锋来到了第三阶段,这个阶段吵的是经济。这是最适合算账的话题,但是细节太过繁琐,我尽量简单描述。


一开始正面谈的不是中国经济,而是越南。其实在第一阶段“低致死率”时期越南曾被搬出来过一阵子,极端共存派说越南不是放开了吗,死亡率也不高啊。后来被发现越南一天死1500个,大家也就不说越南了。这次说经济,越南又被搬了出来。极端共存派拿GDP说越南放开了经济也没受大影响,清零派则细看了越南的各项经济指标,算出来越南GDP虽然是正的,但是利润同期相比锐减了。


接下来说的是新加坡,极端共存派说新加坡也是放开的,经济很好。清零派的回应是,首先新加坡很小很发达,其次新加坡经济依赖港口物流,不放开不行,再其次新加坡的共存政策有时比国内的动态清零还严,比如不许多少人以上的集会,比如室内要戴口罩。


极端共存派没有提美国,清零派提了美国。去年12月美联储对美国2022年第一季度GDP增速的预测是1.7%,到了2月预测调整为0.6%,到了3月,预测调整到了0。



第三阶段的经济争论一直持续到现在。好像这两天上海人中间又在流传一种说法,说上海封城一日,经济损失是200亿人民币,因此应该放开。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从哪里来的,假使真的是200亿,账大概也不是这么个算法,美国从1.7到0的变化是不是有参考性?有多大的参考性?这些问题应该说清楚。


彭博社三月中旬就计算过,上海封城,中国2022年GDP会减少0.2%。那时候上海还没封,但最后还是决定封。有些人现在才想起来的事,别人一个多月前就考虑过了。当然数据每天都在更新,那需要进一步的整体计算,而不是玩“高概念”,认定某一种选择就优越。换个角度你自己的计算拿不出来,也不要着急给对方扣不科学的帽子。


还曾有极端清零派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中国第一季度经济数据说事,我就有记者朋友受了他们的影响,但是这帮人不懂经济概念,拿着支持动态清零的数据鼓吹放开,看了也挺让人无奈。


文章写到这里快三千字了,说要写点情绪的,不知道怎么又写成了算账,还好还有第四阶段


现在第四阶段的舆论是最让人无语的,因为极端共存派的关键词除了各种阴谋论(比如西方各国的死亡和感染数据都是为了迷惑中国而故意造假),剩下的主要集中到了“文明高地”上。


比如我在《谁在骑劫张文宏?》里提到过的那帮人的代表人物,前两天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比如因写印度而名声大噪的上海小哥“随水”,写了这样一篇文章:


根据我的长期观察,陈先生肯定是极端共存派,随水倒不能算极端共存派,从印度到上海、从上海开始有疫情,他前后对疫情的态度很有意思。


上海疫情里,确实涌现出了不少感人的故事,比如互帮互助的邻里,发明统计工具的大学生,跑腿送货的投资人,在阳台唱歌的歌剧演员,这些应该被铭记。此时此刻,上海人民也需要打气鼓劲,这点也应该得到理解。但是不能不看到,上海的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此时高唱“国际大都市”、“文明之光”是个什么蜜汁操作?


甚至贬低控制住疫情的其他城市是“穷乡僻壤”,是个什么鬼?碳基生物进化可能出岔子,但也不至于岔成这样吧?


我的朋友余亮老师有一句点评很精辟,他说:按他们的说法,上海输了,是因为不想赢,或者说上海输了也是赢,赢麻了。


我想恐怕有正常判断能力的上海人也不会同意他们的谄媚之词。



就是一个平常地方,何必反复强调身份?即使真是非凡场所,又何须反复强调身份?


况且,如果真是文明高地,大概不应该发生将辽宁援沪蔬菜扔掉这种事。被曝光后,地方政府的“辟谣”居然是因为“运输原因”菜烂了。这种甩锅的角度,我不知道怎么评论。


(搬运一则知乎辽宁网友的评论)


如果真的是文明高地,大概抖音里那位指着援沪医疗队员说“你就是来服务我的,又不是我请你来的”的老阿姨是个假上海人吧。


如果真的是文明高地,那些哄抬物价、囤积物资、投机倒把的事情都是外地人干的吧?好像这么说也不对,上海水土居然没有让他们橘生淮南则为橘,真是有损“高地”的尊严。


如果真是文明高地,不应该有下面这种折腾“团长”的居民吧?素质也忒不“高地”了。


(一个在上海的朋友的吐槽)


如果真是文明高地,或许早就能放下身段学学“穷乡僻壤”的经验了?


如果真的是文明高地,这伙“理性、有良知、有温度、敢说真话”但就是喜欢写数据不实和煽动情绪文章、又充满蜜汁优越感的文化人,大概都是冒充的上海人吧?


虽然不抱希望,但还是想呼吁一声:文明之光们,还请多干点实事,少吹点牛逼。把你们在舆论场上搞钱的精力分出一半来给现实问题出出主意(不是那种“英国在德尔塔面前躺平木事”的主意),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受苦了。


— END —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