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评价学习笔记】城镇适宜性—环境评价

数读菌 数读城事 2021-09-20

今天的内容比较简单,而且不完善,请粉丝见谅。


内容是城镇建设适宜性中的环境评价,认真脸说,其实是环境评价中的大气环境容量评价的简化计算方法


----------------------------


第二篇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1

单项评价

1.1 土地资源评价

【双评价学习笔记】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1.2 水资源评价

【双评价学习笔记】城镇—水资源评价


1.3 气候评价

【双评价学习笔记】城镇适宜性—气候评价


1.4 区位优势度评价

【双评价学习笔记】城镇适宜性—区位优势度评价


1.5 环境评价

按照指南,环境评价包括两个部分:大气环境容量评价和水环境容量。


(1)大气环境容量评价

指南中说:

参照《“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环办环评〔2017〕99号),进行大气环境容量计算。根据数据分布特征,将大气环境容量各项评价指标划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5 个等级,取各项评价指标中的最低值,作为评价单元大气环境容量等级划分结果。


但是那个99号真的表示看不明白。还好指南中给出了简化方法:统计区域及周边地区气象台站多年静风日数(日最大风速低于3m/s 的日数)和多年平均风速,通过空间插值分别得到1km×1km 的静风日数和平均风速图层,按静风日数占比≤5%、5~10%、10~20%、20~30%、>30%生成静风日数分级图,按平均风速>5 m/s、3~5 m/s、2~3 m/s、1~2 m/s、≤1m/s 生成平均风速分级图。取静风日数、平均风速两项指标中相对较低的结果,将大气环境容量指数划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5 级。


数读菌使用的肯定只能是简化方法了,毕竟智商不够,真的看不懂正儿八经的那个方法。


首先,需要使用的数据,在之前的文章中分享过了,也就是风速的数据,今天就不再分享,可以参考下面的链接:

【双评价学习笔记+数据分享】灾害评价(雨涝、高温、大风)(分享2010年-2017年的全国风速风向数据)


第一步:将数据空间化,选取位于研究区及其周边的数据:

风速数据空间化


第二步:统计静风日数,统计静风日占比,形成静风日数分级图。

静风日数指日最大风速低于3m/s 的日数。这个比较简单,添加一个整数字段暂且命名为“静风日”,然后使用属性表的选择功能,将最大风速低于3m/s 的要素选出,使用计算字段,将最大风速低于3m/s 的要素在”静风日“字段赋值为”1“。然后使用融合工具,融合字段选择“场站号”,“统计字段”选择“静风日”,统计方式选择“求和”(sum)。这就可以得到每个气象站的静风日总数,然后除以每个气象站有风速数据的天数总量,就可以得到静风日占比。将统计好的要素投影后按照静风日占比进行插值,将结果按照分级标准划分后重分类,结果如下:

静风日数分级图

第三步统计平均风速,形成平均风速分级图。

利用“融合”工具,按照“区站号”进行统计每日平均风速的长期平均值。对生成的结果进行插值,按照标准进行分级,结果如下:

平均风速分级图


第四步:结合平均风速分级与静风日分级生成大气环境容量图。

具体方法:取静风日数、平均风速两项指标中相对较低的结果,将大气环境容量指数划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5 级。

使用”镶嵌“工具,将两个分级图进行叠加操作。由于镶嵌操作会覆盖一张数据集,因此建议复制一下再操作。当然也可以使用”镶嵌至新栅格“,但是要设置更多选项,个人觉得还不如复制一下再操作方便。在操作”镶嵌“工具时,镶嵌运算符选择”MINIMUM“(重叠区域的输出像元值为叠置像元的最小值),这一步的操作就是回应了取较低结果的要求。最后的结果如下:

大气环境容量评价


(1)大气环境容量评价

指南中说:参照《“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环办环评〔2017〕99号),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根据数据分布特征,将水环境容量各项评价指标划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5 个等级,取各项评价指标中的最低值,作为评价单元水环境容量等级划分结果。


嗯。看不懂。看看简化方法:当数据资料和技术条件不支持上述方法时,可采用径流量法对水环境容量进行简化计算,即通过计算评价单元年均水质目标浓度与地表水资源量的乘积来表征水环境容量相对大小。其中,评价单元年均水质目标浓度可结合实际,根据现有水功能区划或控制单元水质目标取均值进行确定。水质标准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执行。


嗯。还是不明白。而且找不到数据,替代数据也找不到。放弃了。今天就到这了。==有谁可以教教我的记得留言。


------------------------


嘛--今天就先到这里了~~~

太难了


 

往期回顾:


土地资源评价(分享土壤质地数据、地形高程数据和研究边界数据)戳下面:

 【双评价学习笔记】重启·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01


水资源评价、气候评价(分享长时间年值、近几年日值气候数据)戳下面:

【双评价学习笔记+气候数据分享】水资源评价与气候评价


环境评价、灾害评价中的干旱部分(分享1950年以来的日值降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戳下面:

【双评价学习笔记+数据分享】环境评价与灾害评价(干旱)


灾害评价中的雨涝、高温、大风灾害部分(2010年-2017年的全国风速风向数据)戳下面:

【双评价学习笔记+数据分享】灾害评价(雨涝、高温、大风)


生态评价戳下面

【双评价学习笔记】农业适宜性之生态评价


农业集成评价戳下面

【双评价学习笔记】农业·集成评价


T_T对上面文章的推倒重来戳下面(分享30m地形高程数据):

我发现了一个关于高程坡度不小的问题==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从这一篇开始,首先是城镇土地资源评价

【双评价学习笔记】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城镇适宜性评价中的水资源评价戳下面

【双评价学习笔记】城镇—水资源评价


城镇适宜性评价中的气候评价戳下面(分享湿度和温度数据)

【双评价学习笔记】城镇适宜性—气候评价


城镇适宜性评价中的区位优势度评价戳下面(分享路网、铁路、高速出入口、火车站、机场等数据)

【双评价学习笔记】城镇适宜性—区位优势度评价



<END>


整理数据资料不易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

记得帮我们分享点赞

特别特别喜欢的话

也可以赞赏


如需转载文章、投稿或者合作

请直接在公众号后台联系

真的特别欢迎投稿啊!!!!

使用关键词搜索历史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