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发明:菌群移植平台体系建设 |《大咖论健》第43期
(图1:张发明教授,经作者授权发布)
2017年6月3日-4日,由微生物组创新创业者协会、中国微生物学会联合主办,锐翌生物科技、贝壳社承办的第二届人体微生物组创新未来者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期间,基因慧作为深度的媒体支持单位,对演讲嘉宾进行专访,分享主要内容如下。感谢微生物组创新创业者协会的支持。
往期微生物组大咖专访
杨云生 | 杨瑞馥 | 李宁 | 李延青 | 聂勇战 | 秦楠 | 任建林
本期精彩内容
菌群移植平台体系建设
关键词:mini FMT 中国菌群移植开放平台
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
作者:张发明教授 | 编者:基因慧
在过去100年左右的时间对微生物的解读,主要认为细菌是致病的,都要避免接触细菌。因此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微生物治病,或者应用整体的微生态来治病会有两方面的阻力:首先,有很多人在美学上的标准过不了关,这里的美学障碍一定程度上又源于我们传统认为那是污秽之物;其次,还有知识的结构上过不了关,因此导致大众对它的接受度很低。当然,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很快的变化,或许明年后年就会有更好。我相信,肠道微生态制品治疗(包括粪菌移植/粪微生态移植、配方菌群移植以及未来出现的新的微生态治疗技术)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多的认识和应用。
那么针对这个现象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做的就是全方位的传播,专家宣讲、研究、分享,医生进行患者教育,同时结合科普频道宣传。还应结合一些其他类型的媒体,比如自媒体,报纸,电视等等多渠道进行。以科学的态度来进行科普,用专业的声音广泛的散布出去,我想几年内,情况可能就会有很大的变化,使更多的人得到救治。
当然我们也需要理解和包容,任何的一个新生事物即使再好,要被人接受也需有个过程。虽然宣传起来好事总比坏事艰难,在宣传一件正确的事情的时候,希望正能量快速传播就显得费劲多了,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的去看待现在存在的困难和将来的出路在哪里。
(图2:张发明教授在2017年第二届人体微生物组创新未来者大会演讲,经作者授权发布)
mini-FMT是一个形象的词就像迷你宝马,属于一个比较形象的称呼,也叫配方菌群移植:是用明确的细菌种类按照明确的组成配方混合在一起形成菌群,希望部分实现FMT的治疗目标。但是FMT还是非常强大甚至不可替代的,因此应该说FMT和mini-FMT将在未来共存。比如宾馆,能够让前台经理解决的,就不一定要酒店总经理出面,和级别无关 ,只是职能范围和能力不一样。mini-MFT的治疗范围就好比我们的前台经理的的工作,比较宽泛;FMT则更多用于解决特殊、疑难的问题。
FMT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英国都是可以收费,每个国家的收费管理制度都有一定区别。中国对这方面的医疗项目的管理非常严格,甚至过于严格,这样就使得一些应该让群众受益、让社会医疗成本降低的、甚至普适性的技术因为没有批准价格而在医疗应用上受阻。因此,国家开放这个技术的收费项目是一个必然的需求,能节省很多社会医疗成本、减轻病人痛苦、增加救命机会的的技术应该得到及时支持。
对于大家公认的或者专家认为一个非常可靠的治疗对象,和以研究为目的去完成的治疗相比,这两种情况的目的不同,经费解决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做一个完全的临床试验,那是不收费的,免费的经费来源主要来自科研经费。江苏省批准了此项治疗的收费项目,可以自费。但是对于其他省份来说,基本都是需要通过研究经费来支持,所以由于政策、法规以及收费管理的滞后性,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影响技术的正常发展。
不是所有的方法,都可以根据病人的意愿进行尝试和治疗。考量一个医生是否应该给病人考虑FMT治疗,我觉得核心在于医生的治疗初衷具有其中之一:第一病人是否真的能从中获益,第二是否符合全世界公认的治疗适应症。前者取决于认知水平,病人可能运气较好可以得到治疗,不必等待共识、指南和教科书修改的那一天,前提是这需要合乎情理和合适的创新,去影响未来的决策,后者又取决于是否有指南。如果是临床治疗服务,病人应当付费。
4菌群移植技术国内外差异
和国外包括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相比,我们在FMT技术方面是领先的。比如,菌群智能纯化、实验室体系建设、FMT治疗复杂疾病的临床策略研究等。但是中国使用的概率、机会、治疗的人数等方面的确与欧美存在较大差别,在最近5年,美国治疗超过20000人,中国刚刚超过2000人。全国范围,可以预计我们实际需要治疗的病人绝对数应更多,但从实际统计的数据看却令人非常吃惊,根据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面向全国所有医院的救援数据显示,三级甲等医院以下的医疗单位没有人通过异地救治得到治疗,毫无疑问很多人因为没有得到治疗就去世了,其中关键的因素是认知程度和知识结构问题。一些人可能由于不相信,但是更多真正需要的人却是由于无法获取相应的信息或者理解有偏颇而错过治疗机会。
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http://www.fmtbank.org)治疗的对象是严重的肠道感染,尤其是特别明确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或者是未能明确病原体的伪膜性肠炎和多重耐药菌感染。
操作流程:
1、网上公布的方案与指定的医生联系对接;
2、明确验证是否在可治疗范围,是否在可安全的治疗时间等;
3、通过的冷链运输,用干冰保存,送到相应的医院;
4、医生护士按照标准的操作说明书将样本从一个低温保存状态恢复到一个适合人体输入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有标准的时间要求,特定的时间段完成特定的操作,直到进行输注后,治疗结束。
从2015年开始到现在,很多专家通过多种途径去介绍这个救援计划,无论是会议还是学术的杂志都在传播。但是中国很大,面对的医生人群也很多,需要一个过程通过媒体来进行正确的传播,让更多人知晓。当然还需要提醒的是,大众在用词的时候要尊重生命,比如有人很随意的戏谑语句来宣传治疗技术,吸引人眼球,这是不可行的,万一如果需要治疗的对象是和自己关系亲密的人,那还会愿意他们接受这类和科学相背离的信息吗?
6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
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是我和樊代明院士、吴开春教授等人发起,属于樊院士牵头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核心项目,主要负责执行该计划的单位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
特别提到一点,中华粪菌库和中国菌群移植平台不是完全打等号的。中华粪菌库只涉及FMT的救治,不涉及数据。中国菌群移植平台指的是我们将这些可以用来治疗疾病的菌群进行不同的类别划分的一个管理平台,比如FMT和mini-FMT这两类以及不同的治疗方式,我们所有的人都可以按照规则贡献数据、使用数据,协助大家更好的完成研究。比如回答一个安全的问题,治疗之后,疗效如何?在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甚至生小孩之后,是否有健康方面的问题与其有何关系?还有来源的安全性,比如FMT的供体,或者mini-FMT的菌群的来源安全与否,等等。我们需要依据客观的大数据来回答,作为一个公共的开放的免费的公益性的平台,我们所有人都可以贡献数据、享有数据,从而推动整个领域向前发展。
7中国菌群移植平台
其实,还有很多人对用FMT救治肠道感染都害怕,对其近期和远期安全性的问题担忧很多,所以,为了将FMT和mini-FMT的研究做得更为系统,我们决定搭建中国菌群移植平台,已于2017.5.13正式在中国菌群移植大会上已经正式对外开放。该平台是一个集信息采集、决策分析、疗效评估、数据挖掘、异地救治、医学研究、样本溯源、风险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公益开放平台。该平台需要大家共同贡献和分享,相当于一个图书馆,大家可以把书送到图书馆,也可以从图书馆享受别的图书信息。。也许你只有一本书,但是没关系,还有很多人其他人向里面贡献书,让我们一起把这件事做的更大,但是它的功能又远远超出图书馆,图书馆只是一个工具,但是对于这个平台,我们希望实现一个更好的研究方式,长远的去计划,对社会也会有一个好的交代。
其中也还包括病人的一些可决策的基本信息,例如病人考虑治疗方案遇到困难的时间,感染时间,系统会展示15天和5天处理方案的区别,类似AI智能系统,会根据情况推荐方案,从而更好的选择。信息提交之后,移植方案,移植后进行疗效观察。但这还远远不够,后期的随访数据也会系统跟进,最后每个人都是一个具有延续性的展示。当所有数据集中起来,就是一个很有价值、能向社会交代的科学问题。这个设想是美好的,但是执行起来非常不容易。
对于数据方面,也许有一些人可能会有顾忌,但是如果觉得自己的数据很重要,而不想贡献,那么就拿不到更重要的数据,只有贡献数据后才可以看到更重要的信息。如果不拿20个人的小的零散样本,和库里的两千甚至两万个样本做比较,又如何能知道20个人所得到结果和库里面的两万个人比较来的优劣呢?因此,研究自己的数据的同时也还可以和大数据进行比较。这就类似众筹的模式,最后由大家来共同推进领域向前发展。
只有拥有更大的胸怀、视野和推动领域发展整体的布局才可能得到更重要的结果。现在积累的大数据,希望将来可用大数据解决问题,即使现在拿不出安全性的数据也没关系,假以时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还是可以实现提供一个安全性的数据蓝图。今天不努力,明天后年谈什么?只能从现在做起!
(图3:2017年第二届人体微生物组创新未来者大会演讲嘉宾合照,经作者授权发布)
欢迎产、学、研、资、政相关代表参与《大咖论健》(info@genonet.cn)
您可能还会感兴趣的: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