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放军总医院杨云生教授:肠道微生态和重大慢性疾病 |《大咖论健》总第39期

2017-06-09 基因慧 基因慧Pro



(图1:杨云生教授,经作者授权发布)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规范  菌群移植

建议用时:5分钟



肠道微生态和重大慢性疾病

作者:杨云生教授

编者:基因慧


【大咖论健】2017年6月3日-4日,由微生物组创新创业者协会、中国微生物学会联合主办,锐翌生物科技、贝壳社承办的第二届人体微生物组创新未来者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近500位来自世界各地人体微生物组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等业内人士齐聚一堂,探讨了人体微生物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创新和临床应用。会议期间,基因慧作为深度的媒体支持单位,对演讲嘉宾进行专访,分享主要内容如下。感谢微生物组创新创业者协会的支持。



(图2:杨云生教授,经作者授权发布)



1肠道微生物和重大慢性病的关系 


基因慧:杨教授,目前消化道微生态研究很热,您能系统谈谈消化道微生态和哪些重大慢性病有关系吗?谢谢!


杨云生教授重大慢性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治疗成本高,影响很大等。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消化道微生态与过敏性疾病、慢性炎症、肿瘤、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HBV感染、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甚至神经精神疾病等多种疾病有关。


传统的方案是病人遇到这些疾病病就去找不同专科的医生,然后诊断、进行药物治疗等。但实际上,这些年越来越多研究线索显示,造成疾病的原因也和消化道里的微生物有关。


消化道里的微生物发现至今,也有了100多年。我国消化专业有一个方向是微生态亚专业,以前比较小,但是近来和过去认识的深度、重要性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大家熟悉的幽门螺杆菌,是胃的主要致病微生物之一,会导致胃炎等疾病。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消化道里有非常多的微生物,过去的重视程度不够的时候,主要关注到比如抗生素造成的一些药物反应。抗生素腹泻,伪膜性肠炎基本上就是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过去认识比较局限。但是最近十年,我们把基因组技术应用于微生物组的检测上后,发现了更多的和之前预估差异很大的内容,比如基因、微生物数目、多样性等差异,导致认知的巨大的变化,发现很多微生物群落(microbiotia)的构成,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一些可能我们目前还没有研究出来的一些内容。


随着研究的推进,发现微生物和大肠癌、胃癌、脂肪肝、脑卒中、肥胖、糖尿病、免疫相关疾病等有关,主要原因是饮食和微生物的关系。


目前的重大慢性疾病都不能说与消化道微生物没关系,但是每个疾病的贡献度多大,病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和机制是什么;在不同疾病的阶段,这些微生物哪些在里面起了多大的作用,是否一致等等还不清楚。 现在多数还处于一种概念阶段,后面还需要去证实,需要更多的人群更多的样本,去研究越来越精确的关系。研究是什么造成的,为什么造成。然后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诊断的标志物,在预防、新药研发进行一个新的领域,不是传统的化学药,对下一步的预防很重要。


(图3:杨云生教授在2017年第二届人体微生物组创新未来者大会演讲,经作者授权发布)




2菌群移植的技术和应用


基因慧:在第二届人体微生物组创新未来者大会上,您和众多专家谈到菌群移植(又称粪便移植、肠菌移植等)。您能总结下菌群移植的技术和应用吗?谢谢!


杨云生教授这种用粪便制备的"药物"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我国可以追溯到约3 000年前(《五十二病方》),中医用"以毒攻毒"来治疗"火热之邪",现代西医揭示这实际是利用粪便中微生物或微生态来治疗感染性疾病,找到了这一疗法的当代科学依据。西方应用FMT始于20世纪50年代,近几年国外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导致的腹泻增加,研究发现FMT治疗CDI的疗效优于规范的抗菌药物治疗,从而引起对FMT的重视和研究的新热潮。


张仲景时代,离现在约2000年(东汉时期),依据当时的度量单位换算成现今的单位,约为200-250ml,与现在我们进行的FMT的用量也近似,当时不知道是微生物在起作用,但是中医的生态理念就已经在临床使用了。


现在西方遇到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所导致的伪膜性肠炎,主要原因是服用抗生素破坏肠道微生态,治疗过程中发现移植会比抗生素效果更好,而且副作用少,特别是复发的CDI病人。根据规范的循证医学研究,目前有一些结果显示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有效的,但是仍然是有限制的,对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肥胖、自闭症等,目前还在研究中或者临床试验中,这个阶段属于临床研究(ClinicalTrial),需要有严格的伦理审批、注册等要求。


(图4:杨云生教授接受基因慧记者采访,经作者授权发布)



3肠菌移植的规范


基因慧:您刚提到的肠菌移植的规范,这对于技术转化、临床应用和产业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也在逐步发展中,尚未形成政策和标准。您能面向基因慧的行业读者谈谈肠菌移植的规范吗?谢谢!


杨云生教授:近年提及的肠菌移植,和中医提到的金汁、黄汤,英文直译过来的粪便疗法/粪便医学疗法/粪便药物疗法等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有些叫法或者中文翻译是作者或者翻译人员当时的理解,不代表普遍共识或现代认识,但是随着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深入研究、专家讨论,从名称开始,希望有更加规划和一致的提法。


现在我们做的移植,里面不仅仅是有粪菌,制备经过处理,弃去了许多渣质、微生物及代谢产物等,已不是粪便,而悬液里含有的除了细菌、真菌,还含有一定量的肠微生物代谢产物、人体的某些成分和其他微生物等,因此移植的不是粪便,也不只是粪菌,而是一种微生态系统,用"粪微生态移植"更为确切,中华消化病分会组建的微生态组,成员包括伦理、基础的专家,从2014年建立到现在,为了规范该项工作,计划称之为:肠道微生态制品。


临床上FMT已尝试治疗多种疾病,如CDI、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肥胖、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按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只有治疗CDI腹泻证据明确,被广泛所接受。我们从名称描述等开始规范,参考不同国家工作组的内容,但是可参考的依据也是有限。目前中国要做的工作很多,在传统中医的基础,微生态组的规范制定已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从2016年1月第一次共识会到2017年4月第二次共识会,征集微生态制品移植专家委员会的意见,目的是希望能正确的引导该项研究。


(图5:2017年第二届人体微生物组创新未来者大会演讲嘉宾合照,经作者授权发布)



欢迎科研、产业、资本、政策代表参与《大咖论健》(info@genonet.cn)



更多分享


大咖论健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杨瑞馥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黄国英院长 | Bionano创始人曹涵 | 湘雅医院詹显全教授 | 奕真生物联合创始人赵奕宁 | 华西医院魏于全院士 | Illumina总经理赵瑞林 |南京总医院李宁主任 | 12位产业大咖 | 高福院士 | 李继承教授 |  詹启敏院士 | 合成基因组Sc2.0 

基因三人行  《临床基因检测》黄尚志/顾大夫/王奕鸥 |  《肿瘤精准医疗》协和吉因加优讯医学 | 《微生物组技术和应用》陆祖宏/热心肠先生/赵柏闻 | 《生物云平台》华大金鑫/药明康德戴珩/聚道李厦戎

慧眼研究   黄金十年 | 肿瘤调研报告 | 华大基因高管创业(华小、华创)名单云平台 2017距离精准医学有多远 | 2016 Top技术 | 500家肿瘤企业 | 精准医学专项项目 |  GeneMail资讯 | 大观园 

投融资 2016投融资 | 2017年基因检测六大可能的投资热点 | 国内外基因企业布局梳理

慧议笔记 JP摩根大会笔记 | P4 China 2016 | 研究性学院学会罕见病分会 | Bio4P会议 | 产前诊断大会 | 转化医学大会 | 基因测序大会 | GCTA云大会 | NGS创新者大会

肿瘤精准医疗 肿瘤精准医学 靶向药 | 免疫治疗 | 液体活检技术 泛生子-阎海 | 10大热点 | Cancer Panel标准化 | 海普洛斯-许明炎 Panel 设计 |  肿瘤队列 | 500家肿瘤基因检测企业 | 15家肿瘤基因企业大咖解读《液体活检共识》

遗传病基因检测 医生的“痛”和“通” | 科学认识罕见病  |金准基因张浩产前诊断大会 | 顾大夫谈孤儿药 

生育健康 生殖健康专项指南 | 生殖健康专项项目 | 华大王威谈携带者筛查 

肠道微生物 一套PPT浅谈肠道微生物组 |  《微生物组技术和应用》陆祖宏/热心肠先生/赵柏闻秦楠

基因编辑&合成   一套PPT浅谈基因组合成 | Sc2.0清华大学戴俊彪 |  Sc2.0国家基因库沈玥 | 基因编辑技术 | 基因编辑公司

大数据云平台 大数据指南 | 大数据产业 | 云平台 药明康德明码云 | GCTA云大会 | 队列研究 | VR  | 人工智能应用 

政策指南 临床实验室质量标准 | 医学检验实验室规范 | 癌症基因解读指南 | ACMG指南 | 精准医学专项指南 | 生殖健康专项指南 | 大数据指南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