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李延青教授:肠道微生态-益生菌-IBS治疗 |《大咖论健》41期

2017-06-15 基因慧 基因慧Pro



(图1:李延青教授,经作者授权发布)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 胰腺肿瘤 益生菌 

建议用时:3分钟


肠道微生态-益生菌-IBS治疗

作者:李延青教授

编者:基因慧


【大咖论健】2017年6月3日-4日,由微生物组创新创业者协会、中国微生物学会联合主办,锐翌生物科技、贝壳社承办的第二届人体微生物组创新未来者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近500位来自世界各地人体微生物组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等业内人士齐聚一堂,探讨了人体微生物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创新和临床应用。会议期间,基因慧作为深度的媒体支持单位,对演讲嘉宾进行专访,分享主要内容如下。感谢微生物组创新创业者协会的支持。




1李延青教授大会分享内容摘要


第二届人体微生物创新未来者大会分享内容摘要


1、    母婴分离模型鼠肠道菌群变化明显。

2、    致内脏高敏感物种现在还不明确。

3、    CLE用于肠道菌群临床研究。

4、    益生菌治疗IBS(irritable bowel syndrome,肠易激综合征).

5、    新型益生菌-丁酸型益生菌,丁酸有利于其它微生物种群的生长。

6、    研究证明应用酪酸梭菌有利于肠道菌群的改善。

7、    菌群动力学,建立肠道菌群数学模型,向“肠道“中模拟添加益生菌,泻药减少肠道菌群数量然后添加益生菌能够起到较好稳定微生物种群的效果。通过泻药改变肠道原有菌群再使用益生菌比直接使用益生菌的效果要明显。

8、    菌群动力学-能量挖掘模型,治疗前后菌群结构分析,肠道菌群对低FODMAPs饮食疗法的效果有预测价值。




2胃肠病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发展


基因慧:对于胃肠病和胰腺疾病,领域的整体研究现状,您能综合谈一谈吗,谢谢!


李延青教授:目前胃肠研究领域中对于微生态的研究方兴未艾。许多功能性胃肠病并不单纯是功能性问题,脑肠互动障碍被认为是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机制之一。而目前的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紊乱是导致脑肠互动障碍的重要原因。有研表明通过应用益生菌可使肠道微生态恢复稳态、改善脑肠互动进而达到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目的。相对而言,在胰腺疾病方面关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较少。肠道菌群在胰腺炎、胰腺肿瘤等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治疗的靶点尚需更多的研究加以探索。


基因慧:目前在功能性胃肠病和胰腺疾病领域,结合如基因测序、肠道微生物等新型技术,目前在临床应用或者临床试验中是否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好的成果呢?


李延青教授: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功能性胃肠病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其间的关系正在随着研究的深入而逐渐被揭示。例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和类型都各有特征。目前有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益生菌如酪酸梭菌、乳酸杆菌、布拉氏酵母菌等益生菌可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进而达到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目的。目前肠道微生态与胰腺疾病研究的较少。基因测序技术等是实现个体化治疗上述疾病的良好工具,如何更安全且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仍需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基因慧:这些技术本身和应用流程融合上,目前应用有哪些您认为需要再改进的,对未来有怎样的预期呢?谢谢!


李延青教授:目前,这些技术的应用程序繁琐、成本较高、普及程度较低,结果较易受样本质量的影响,同时仍存在检测结果一致性不高的问题。今后,随着对这些技术的不断改进和革新,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准确性、降低成本并加以推广普及,其最终有望成为实现个体化和精准化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和胰腺疾病的重要工具。


基因慧:在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程中,科研和转化如何相互促进并形成良性循环?


李延青教授:首先从临床的问题出发,临床遇到什么问题,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这是落脚点。因为所有基础研究的核心还是最终要为临床服务、为解决患者的问题服务。作为临床医生,找准方向,共同努力,朝着目标迈进,通过将我们的研究成果,进行生产,服务于临床,实现转化。科研和临床是密切相关的,是整个创研、推广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最终落脚点还是为患者服务。


(图2:李延青教授在2017年第二届人体微生物组创新未来者大会演讲,经作者授权发布)



3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微生态调整


基因慧:目前微生物组的研究揭示了微生态平衡对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那么益生菌作为调节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可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哪些方面?


李延青教授:益生菌的应用非常广泛。肠道微生态和免疫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没有肠道微生物就没有免疫的很好的发展。在免疫发生发展中,肠道微生态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肠道微生态一旦失衡,就会影响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后就导致了各种功能性、器质性疾病,包括炎症、肿瘤等的发生。而益生菌通过发挥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进而达到恢复肠道免疫功能的目的。


基因慧:在日常生活中,为维持微生态的平衡需要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李延青教授:

1、抗生素的滥用,会杀死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细菌,从而打破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不仅需要选择适合的抗生素,同时还要注意疗程问题。在必须使用抗生素的时候,需要多食用一些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食用蔬菜,少吃红肉类食品,适当补充低聚糖,以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酗酒、过度熬夜等影响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不良习惯。


基因慧:如何看待微生态后期的应用?对于应用微生态来对疾病和健康的治疗、预防和您觉得前景和我们的发展将会有怎样的预期?


李延青教授: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微生态的应用现在都是呈直线上升。但是我们还必须清晰的看到,我们目前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说是单菌好还是多菌好、作用机制、疗程问题等等,都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图3:2017年第二届人体微生物组创新未来者大会演讲嘉宾合照,经作者授权发布)



欢迎科研、产业、资本、政策代表参与《大咖论健》(info@genonet.cn)



更多分享


大咖论健 四军医大聂勇战 | 解放军总医院杨云生 |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杨瑞馥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黄国英院长 | Bionano创始人曹涵 | 湘雅医院詹显全教授 | 奕真生物联合创始人赵奕宁 | 华西医院魏于全院士 | Illumina总经理赵瑞林 |南京总医院李宁主任 | 12位产业大咖 | 高福院士 | 李继承教授 |  詹启敏院士 | 合成基因组Sc2.0 

基因三人行  《临床基因检测》黄尚志/顾大夫/王奕鸥 |  《肿瘤精准医疗》协和吉因加优讯医学 | 《微生物组技术和应用》陆祖宏/热心肠先生/赵柏闻 | 《生物云平台》华大金鑫/药明康德戴珩/聚道李厦戎

慧眼研究   黄金十年 | 肿瘤调研报告 | 华大基因高管创业(华小、华创)名单云平台 2017距离精准医学有多远 | 2016 Top技术 | 500家肿瘤企业 | 精准医学专项项目 |  GeneMail资讯 | 大观园 

投融资 2016投融资 | 2017年基因检测六大可能的投资热点 | 国内外基因企业布局梳理

慧议笔记 JP摩根大会笔记 | P4 China 2016 | 研究性学院学会罕见病分会 | Bio4P会议 | 产前诊断大会 | 转化医学大会 | 基因测序大会 | GCTA云大会 | NGS创新者大会

肿瘤精准医疗 肿瘤精准医学 靶向药 | 免疫治疗 | 液体活检技术 泛生子-阎海 | 10大热点 | Cancer Panel标准化 | 海普洛斯-许明炎 Panel 设计 |  肿瘤队列 | 500家肿瘤基因检测企业 | 15家肿瘤基因企业大咖解读《液体活检共识》

遗传病基因检测 医生的“痛”和“通” | 科学认识罕见病  |金准基因张浩产前诊断大会 | 顾大夫谈孤儿药 

生育健康 生殖健康专项指南 | 生殖健康专项项目 | 华大王威谈携带者筛查 

肠道微生物 一套PPT浅谈肠道微生物组 |  《微生物组技术和应用》陆祖宏/热心肠先生/赵柏闻秦楠

基因编辑&合成   一套PPT浅谈基因组合成 | Sc2.0清华大学戴俊彪 |  Sc2.0国家基因库沈玥 | 基因编辑技术 | 基因编辑公司

大数据云平台 大数据指南 | 大数据产业 | 云平台 药明康德明码云 | GCTA云大会 | 队列研究 | VR  | 人工智能应用 

政策指南 临床实验室质量标准 | 医学检验实验室规范 | 癌症基因解读指南 | ACMG指南 | 精准医学专项指南 | 生殖健康专项指南 | 大数据指南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