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作彧老师新著《社会的时间》八章八读之一:从埃利亚斯出发

高行云 社会学理论大缸 2022-06-10

昨天晚上,究竟,发现,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郑作彧老师的新著《社会的时间:形成、变迁与问题》(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去年十月份就出版了!!

原来不仅我一个人不知道,在fb上一说,原来很多好友同仁也不知道!


真是低调!



承蒙惠赐新作,我按八章写八篇读书笔记、思考、评论。


我与郑作老师相识,是我在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工作时,因撰写一篇与成伯清老师作品《时间、叙事与想象——将历史维度带回社会学》商榷的文章:《时间、因果性与社会学想象力》,阅读Elias的《论时间》一书。郑作彧为该书写了导言和版本说明,十分详尽。


在对照中译本(质量很高)和英译本过程中,发现个别地方不是能对照得上,于是冒昧致信请教郑老师。郑老师慷慨赐教,向我指陈版本缘由。


也因此,我拜读了郑老师的时间社会学研究作品。其中,部分文章也收录到这本专著之中。


郑老师耕耘时间社会学十余年,始终站在前沿(尤其是欧陆传统、德语文献)思考与研究这一议题。我因也从事历史社会学,并研究过一阵子生命历程社会学,所以也follow郑老师的新作,每每拜读。


因此,承蒙赠书,当然仔细研读。每章写写我的笔记与评论。


以下,是该书的目录:

导 论 让“时间中的社会”成为“社会的时间”
一 中国社会学语境中的时间问题
二 本书的基本立论与章节简介
三 附录:埃利亚斯的社会时间理论概述
第一章 日常时间结构的改变与时间政治问题
一 时间的政治问题
二 社会学中的时间概念
三 自然的时间结构
四 标准化的时间结构
五 弹性化的时间结构
六 时间管理作为错误的意识形态
七 结语
第二章 生命时间的结构与变迁
一 生命时间的结构性
二 生命时间结构的基本概念
三 生命时间结构的标准化
四 生命时间结构的弹性化
五 结语
第三章 欧陆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与方法
一 另一个生命历程研究范式
二 生命历程的制度化的基本概念
三 生命历程的制度分析层面
四 生命历程的生平规划分析层面
五 生命历程制度化范式对中国的重要性
六 结语
第四章 社会时间形式的改变
一 社会时间形式的基本概念
二 时间形式的时序化
三 时间形式的时候化
四 结语
第五章 社会时间的加速
一 时间加速问题
二 竞速学
三 时空压缩
四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
五 结语
第六章 加速的社会性:以交通速度为例
一 社会时空的加速问题与交通
二 交通工具的发展
三 交通系统运作的社会构成
四 结语
第七章 时间生态学
一 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之间的断裂
二 时间的社会性及其诸命题
三 时间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四 时间生态模式
五 结语
结 语 迈向时间社会学
参考文献



先拜读第一章(导论)、最后一章(结论)。评论见下,多用问—答形式:


1.  第一章,从中国文献入手,差不多占了所有参考文献中的中文部分~因为后面是主体章节,主要是在《社会学研究》这样top刊物以及国外发表。当然,更深研究,大家都懂的!


2.  为什么景天魁的时间社会学研究,多在“时空社会学”之中?

答:空间具体,时间抽象 ,难以研究,不如配对,成套出现


3.   中文社会学怎么提及时间?

答:比喻地讲,就是观看和言说。观看是从“维度”,看作社会变迁的一个维度。言说是从怎么讲出有时间的故事,例如,成伯清谈叙事方法

——用郑老师的话说:顶多是提及时间的社会学研究


4. 中文社会学的时间经验研究有哪些?

答:生命历程(如剩男剩女)、劳动(工资周期)……

——好像也没有~~用 郑老师的话说:始终不是一个踏实的领域。


5. 郑老师如何提出问题?

答:典型的康德式提问:何以可能(how ... possible)

——虽然大家直觉上都认为时间可以是社会学的研究主题,但一直缺乏一套可以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阐述境并清楚为之定义的理论。


6. 郑老师如何接触到这个主题?

答:研究生阶段阅读到瑞泽尔介绍维希留的“竞速学”,后以Elias的《论时间》为入手点。

——郑:这与其说是他(按:Elias)理论的遗失,不如说是他留给我的任务。


7. 郑老师不谈什么?

答:借用Rosa(按:罗萨的《新异化的诞生 :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也是他译的)区分:循环的日常生活时间(以日为单位)、生命时间(直线不可逆)、历史时间(社会的历史变迁)。他只谈前两,不谈最后一个。



补充:没读过罗萨的作品。这个分类学平常,Giddens也有类似的区分(见《社会的构成》)。


若要补充历史时间,在我看来,就得回到古典社会学以社会类型(如:从传统到现代)的考虑(实际上,郑老师的作品也做了这种工作,把历史变迁分成了:自然时间结构、时间结构的标准化、时间结构的弹性化)。这并不意味着是线性时间。可参考Moishe Postone对资本主义时间性的treadmill effect分析。


不过,我更喜欢William对history定义(以此理解时间):

——history = the past (a block of time),也 = the passing (passage)


8.  郑老师研究时间的approach

就他对日常生活时间(如工作时间分配)、生命时间(如生命历程的制度化)来看,是相当制度研究取向。在本书最后,郑老师以ecology作为结尾,说明自己理由是要研究社会互动的协调问题。这是相当切中要害。


最近,美国社会学也在谈anticipation,以实用主义为基础,也是关注到这个问题。例如:

Tavory, Iddo and Nina Eliasoph. 2013. “Coordinating Futures: Toward a Theory of Anticip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18(4):908–42.


据我的粗略阅读(后面还没读,只读过两篇已发表的),郑老师的取向是兼收二者德国社会学传统:

—— 一是福利国家研究取向:国家制度如何为民众安排从生到死的edu. work. retirement.这是Karl Ulrich Mayer和

Martin Kohli多年研究的主题。 另一个是法兰克福学派传统,像速度、异化问题。

9.  郑老师如何讨论Elias的《论时间》的对话对象?


答:物理时间和哲学时间(如胡塞尔、海德格、舒茨)。我没有印象,Elias用哲学时间这个词,但Elias的对话对象,却是郑老师提到的:康德。我翻了当时的阅读笔记(或许有误)


1. 牛顿时间:物理学者,时间是自然事实/客观

2. 康德时间:形而上学学者,时间是意识的/先天综合/人性/主观



Elias似乎在这本书里和舒茨直接对话。我也没印象他直接和胡塞尔对话(印象有点到一两句)。


一则八卦,Elias当年和海德格是同学,一样听胡塞尔讲座,知道海德格和老师之间的不快。近年学界有重读现象学社会学,便是想把Elias和figuration和海 德格的“being-in-world”结合起来。


这涉及到,Elias的反哲学立场,或被称为“后哲学社会学”,究竟是和哪个哲学对话?不可一概论之。现象学也并非铁板一块。


Elias在《论时间》一书中,直接和这种意识时间考虑的过去、现在、未来区分对话的,是和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但只见一两页。却是要害:因为他明确区分了自己是:较早—较晚的继替秩序观。


为什么Elias要和奥古斯丁谈记忆/注意/期望对话呢?因为Elias并非不谈意识,他谈人之所以能在时间中、能定位时间,是不把过去和现在混淆,是因为有综合/联系能力。只不过,他没有多发挥关于这种能力的说法。 


但这也说明,从他的社会/个人的形构立场上来看,时间作为社会时间,本身也是个人能力的一种时间。这是否和郑老师只从社会时间角度理解Elias,有些不同呢?


另,Elias共同反对物理/先验时间,也在于:

共同前提:都是本质性事实(fact of nature)


而非:

将两个或多个持续运动的事件过程位置或段落“置于关系当中”


如果不看Elias与奥古斯丁的对话段落,那么可得到他的理论分析是两层:


把事件过程(如我的出生)放到基准过程之中(如时钟),或者说:


第一事件过程。事件序列不间断的流里的位置和过程是相继的,所以不能一同并列而直接比较。

第二事件过程。重复着某些规律的变化模式,作为标准化的参考模式 = 认知调节的符号模式


 但是,当进一步追求:什么是【过程】?便要回到Elias和奥古斯丁的时间:


较早—较晚的继替秩序(用Elias的说法,时钟能和实在结合起来,以致像实在,尤其是自然,像到无法区分时钟和时间的差别)

而非

回忆/注意/期望的浮舟(一种极致的主观时间)


(Sociological理论大缸第272期)


链接:

齐美尔全集主编Otthein Rammstedt的访谈(郑作彧听译字幕)


纪念齐美尔逝世百年专栏| 齐美尔论why/how社会自由(郑作彧2015)


纪念齐美尔逝世百年专栏| 齐美尔:佛罗伦萨(郑作彧译)


郑作彧:迈向批判经验的时间生态学


 

社会学如何理解generation概念?生命周期,出生组,还是参与认同?


时间、因果性与社会学的想象力:与成伯清商榷(孙宇凡,201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