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超越教材上的知识点?以精读韦伯的《官僚制》一章为例
文/高行云
首发时间:2021年6月11日
1-为什么教材的书面知识,反而会误导我们做实际研究?
2-如何开启一手文献精读?
3-为什么用一手文献,挑教材的不足,是可行的办法?
4-为什么收获感、成就感,是学习精读一手文献的必要考虑?
有学生觉得做“理论研究”和做“经验研究”,很不一样。
其实,倒有非常一样的地方:真功夫,都不是教材上的书面知识。
01
超越教材是最起码的学术标准
一提到做经验研究,就会联系到跑田野、访谈等等。做了之后,就会发现《社会学研究方法》教材和课堂上讲的很多知识,都是“假大空”、“纸上谈兵”。
比如,“局内人”这一说法。书本会告诉你,做田野就要从“局外人”变成了“局内人”,才能做好研究。
哈哈,如果翻开《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这本让作者拿了麦克阿瑟天才奖的社会学田野研究,就会发现他时常是以作为“局外人”而有田野上的受益。人家不把你当“自己人”,有些话才能和你说,才会觉得不在乎。就像我们加一些都是陌生人的微信群,才会说一些乱七八糟的心里话。
同时,正如我的一位人类学老师说过的她的经历:她在爪哇的一个小岛屿上做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两个宗教群体关系的研究。所以,局外人和局内人的身份是经常转换的。有时你觉得人家天主教徒拿你当自己人了,但伊斯兰教徒呢?其实可能反反复复,甚至有时自己是踩着在多个群体中,始终在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
经验研究做起来,总是和书面知识非常不一样。
做理论,也会有一样的感受吗?
当然,超越教材是最起码的学术标准!
去年,我在“Sociological理论大缸”上开设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化精读班》,就经常以挑战教科书作为起点。
教科书简化和概括理论、但却可能影响了我们对理论的理解?!
以挑战教科书为起点的理论文本精读,有个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会觉得我可以挑战那些名家了——不管是国内的名家,还是国外的名家。这让作为学生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既有动力阅读一手文献,又在精读的过程有了“收获感”和“成就感”。
“收获感”和“成就感”非常重要。大家都是普通天赋,不断积累的收获和成就,才让“长跑”一样研究的持续动力。
02
精读韦伯《官僚制》一章,看到的和教材不一样
我在《精读班》第一讲,就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了韦伯的《经济与社会》中的一章,专论官僚制(bureaucracy)。但是,我在课堂的开始,却展示了一本国内经典教材对于韦伯的官僚制思想的概括,共有10点,真是太全面了。
(《社会学理论体系化精读班》课程PPT)
这么完整的概括,还能有错吗?
未必是错,是太“概括了”。
(《社会学理论体系化精读班》课程PPT)
因为如果我们打开韦伯论官僚制的这一章的第2页,就会发现韦伯这样说:
这样被理解的官僚制,只有在现代国家的政治与宗教共体中以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私有经济中才得到充分的发展。
回过头来看教材,我们可能会把官僚制理解成“官员”的政府相关制度。但韦伯却是从政治组织、宗教组织、资本主义私有企业组织三个方面来考虑,这比教材中笼络说话,更具体了。
(《社会学理论体系化精读班》课程PPT)
我在《社会学理论体系化精读班》,指出这里至少埋了两条“线索”。
第一条线索,是这一章后面会有的:韦伯对于“国家社会主义”(以及垄断资本主义)和官僚制关系的评价。韦伯也专门写过几篇文章,在晚年对俄国和社会主义有所涉及。我在精读课程上还专门谈到了Cornelius Castoriadis。一位二战后希腊裔的法国学者,不太为英语学界熟悉。但他却是赫赫有名的《社会主义或野蛮》这本左翼刊物的创办人。他早年也是韦伯研究专家(这一点常被忽视),而他对苏联的研究也非常有名(二战后这也是一门显学),出版过一本书《官僚制社会》(La Société Bureaucratique [Bureaucratic Society]),将将由军事的、官僚的制度主导的苏联称为总体性官僚资本主义(total bureaucratic capitalism (TBC)),将西方资本主义秩序称之为破碎的官僚资本主义(fragmented bureaucratic capitalism (FBC))。
(《社会学理论体系化精读班》课程PPT)
第二条线索关于企业组织的问题。
我们已经习惯了将“泰勒制”/科学管理的“科层制”(也是bureaucracy的另一个英译名)看作为韦伯说的官僚制一样的东西。如果看韦伯这一章,主要谈的还是国家政治组织。但如果看美国社会学史,尤其是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在20世纪40-60年代历史,以默顿(Robert K. Merton)带领下,形成了一批的“科层制”正式组织研究,从最著名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与草根组织 : 一个正式组织的社会学研究》到古尔德纳、李普塞特等人的研究,不仅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企业组织。例如古尔德纳的科层制与“野猫罢工”研究,被现在一些美国学者视为社会学第一本真正的民族志专著。
(默顿等人编的《官僚制研究读本》)
如果再追溯来看默顿的工作就会发现,之所谓bureaucracy进行组织社会学,尤其是和企业组织研究相关的研究,是他在《经济与社会》全文英译本出来之前,就已经专门在1952年编译了一个读本,叫《Reader in Bureaucracy》,这里收录了韦伯的官僚制章节。
原来,光是原文中的这一句话,就已经蕴含了这么丰富的世界,不是一句“官员”作为主语就能涵盖的!
同时,当我们细细对照,看看韦伯谈官僚制,是不是只有这十点呢?
对照仔细读,就发现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我们不妨再举两点:
韦伯同样注意“书面档案”的重要性。这一点甚至在最近的《英国社会学学报》还有专门研究:公文是如何写出来的?公文写作对于官僚制再生产,意味着什么。
韦伯还看重“上诉渠道”问题。也就是,不仅一级一级管理,不仅是自上而下的分配任务和考核,还是当下面出了问题,如何向上反映的问题。韦伯可是认为“职务等级制和上诉渠道并重”。
(《社会学理论体系化精读班》课程PPT)
03
为精读一手文献,找些收获和成就感
确实,精读一手文本,不容易。
如果能默默啃五年十年,再一下子开窍,那就太少见了。
实际上呢?
我们平平的天赋——尤其是性情,都需要给自己设计养成游戏一样的成就感、收获感。
挑战教材,是促进自己精读一手文献的好办法。
教材,我们太熟悉了。
但挑战教材,却要花功夫,不得不找到教材的源头了。这时候,你就站在和那些教材作者——不管是国内名家还是国外社会学名家(如瑞泽尔),同样的起跑线了——哪怕,你只是个本科生。
* 这是Sociological理论大缸的第556期推送 *
往期相关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