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华社:深圳打造“高颜值”城市,环境也是生产力(系列六)


源:新华社-瞭望智库(文/陈少智)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优美的环境也是生产力!科学家、投资家、工程师还有创客,当问及他们选择深圳的原因时,城市环境“高颜值”总是被津津乐道。一位院士说,鼓励他来深圳工作的,是他的家人,因为家人喜欢这个花园般的城市。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在城市建设水平大步提升的同时,一些城市管理的细节上还失之于粗放。尤其是对于以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目标的深圳,虽说当下已构建起了很好的城市发展框架,但仍需要在主体部分“竣工”后,进一步在短板和软肋上下功夫,蜕去高速发展中所带来的环境“暗伤”,显现出与城市定位和实力相当的城市环境品质。而这不仅是城市形象的提升,更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人才才会蜂拥而入,为深圳带来创新活力。


从获评“国家森林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到垃圾分类工作考评排名全国第二;从针对“城中村”冷街背巷的综合治理,再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圳对城市环境品质的高要求有目共睹。


获评“森林城市”,给城市植入“绿色基因”



空间的局促,土地的珍贵,从来没有妨碍深圳对绿色的追求。


2018年10月,深圳市正式获评“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其中,全市40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要求,森林覆盖率达40.6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95平方米,形成了“森林进城、绿意满城、花开鹏城”的绿色新格局。


可以想象,在199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背景下,伴随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深圳,同时还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国家森林城市”这个称号含金量很高。


为了解决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找到种树的地方,深圳可谓是随手添绿,见缝“插”绿,不放过每一块边角地、细碎地。例如,在城区发展过程中,深圳就非常注重空间绿量的提升,积极向空中要绿地,屋顶绿化、墙体绿化、天桥绿化随处可见。很多自然连绵的山体,并没有被简单的夷为平地,而是实现了山地、森林与城市相间相融分布,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再加上,通过大力发掘例如城市街头绿地、公园等这些原本不属于林业用地的潜力,深圳全市森林资源总量的16%以上已经由此构成。


深圳以自身为范例,解答了如何在城市快速扩张中维持森林面积的难题。不仅如此,深圳在吹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号角后,还同时出台了《深圳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深圳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三年行动计划》等6个方案,从绿色战略、法律保障、实施方案再到搭建起市、区、街道三级工作机制,统筹推进。


尤其是在花城建设方面,深圳对标国际一流城市,共建成花景大道23条、花漾街区79个,151个街心花园已将花深度植入深圳的城市肌理中,使“绿上添花”,“让绿城变花城”正逐渐成为现实。


背街小巷无死角



长期以来,“城中村”一直是深圳城市发展的特殊载体和重要单元,在促进特区经济社会发展、完善规划布局、调节城市功能、增进多元供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有关资料统计,深圳城中村用地总规模约320平方公里,居住约1200万人。但无法忽视的是,“城中村”始终存在的安全隐患突出、市政配套不足、市容环境较差等问题。


与大街大路高端大气上档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中村”里的背街小巷常常污水横流,电线像蜘蛛网一样密布,东西摆放杂乱无章。而这些细节无时不在提醒着深圳,城市管理一定不能“马马虎虎”,也一定不能“抓大放小”。


根据《深圳市城中村综合治理2018-2020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7月底前完成全市“城中村”综合治理,消除“城中村”各类安全隐患,规范“城中村”出租屋和人口管理,完善“城中村”配套公共服务,健全“城中村”市容环境保障体系,创新“城中村”管理服务机制,努力把“城中村”建成安全、干净、有序、和谐的文明新村和幸福家园。



垃圾分类见行动



作为全国首批8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的深圳,在住建部2018年垃圾分类工作季度考核中,连续三季度排名全国第二。而透过这份成绩单不难发现,深圳立足实际,以社会化、专业化双轨战略为抓手创新构建的“九大分流体系”,是一大亮点和重要突破。目前,深圳日均分流分类处理生活垃圾2200吨,成为深圳生活垃圾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利器。


据了解,为了攻克这项工作中的堵点、难点,避免垃圾分类成为纸上谈兵和空中楼阁,完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深圳正在部署召开一场全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会议。将针对下一阶段的工作特点,研究制定一套生活垃圾分类的专项行动方案。


深圳即将出台一部有关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规定(草案)》,现正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深圳还计划推出一批促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激励政策,以及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标准和技术路线。


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圳市要实施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行动计划,落实“八个一”的工作措施,实现厨余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0%以上,努力让垃圾分类成为新风尚。可以看出,深圳市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决心很大、力度很大、措施很实。


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9年,深圳市提出,要全力开展“水污染治理决战年”工作,全面消除全市黑臭水体,坚持“厂、网、河”一体推进,新建扩建和提标改造23座水质净化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0万吨/日。深圳还将开展4000多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启动“万里碧道”深圳行动计划,坚持源头治理、全面截污、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清淤补水、岸绿景美、便民配套的工作思路,努力将深圳河湖打造成为鱼翔浅底、水清岸绿的美好生态空间。


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深圳的空气质量在全国GDP排名前20位城市中连续多年位居第一,蓝天白云已成为深圳一张靓丽的名片。但为进一步提升大气环境治理,深圳在2018年4月公布了《2018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提出十大工程共125项具体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6月6日,深圳“一街一站”网格化空气监测体系上线试运行,深圳成为国内首个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的覆盖所有街道的网格化空气监测体系的城市,提高了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此外,深圳还组织开展了2018年春季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减排行动,并组织开展4轮工地扬尘大督查,全面完成工地“7个100%”治理。通过采取措施提升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水平,全力推动电厂升级改造,加快推进污染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开展工业涂装生产线清理、推动船舶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


不难看出,为了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有效治理大气,深圳始终坚持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科学制定行业减排路线图、大力治理重点行业污染、大量投入财政资金补贴污染治理等一系列治污政策和措施。为此,深圳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2020年力争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达到欧盟标准。


作为全国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超大城市,深圳正以雄心勃勃的计划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努力让城市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美。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表示,深圳城市发展主要着力于提高城市品质,为经济社会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为人们营造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美丽宜居将成为这座年轻城市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张“新名片”。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