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新】"开创性新技术"是否能战胜"强大的文化惰性"?创新与传统之间的传奇冲突(二)

2017-04-21 学术plus





  • 《创新与传统的传奇冲突》:

【创新】揭秘穆斯林世界的印刷术使用为何迟到了400年?


  • 创新和他的敌人》系列回顾:

一项发明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还取决于领导们的想象力?

你以为创新是为了什么?看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怎么说

技术创新=驯养"怪兽"?



小编说:人类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生物:一方面不断探求新鲜的知识与技术,一方面又不情愿改变习以为常的现状。今天和小编一起来看,曾经作为“开创性新技术”的印刷术是如何对抗来自传统社会的“强大文化惰性”的。以史为镜,反观当下那些层出不穷的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会不会又有一些新的认识呢?



1


宗教改革运动为审视奥斯曼统治者在面临印刷术时采用的自卫战略提供了一个重要背景。在印刷术的发展史中,一个最受争议的问题是:这种技术诱发大规模社会转型可以达到何种程度。


1450年左右的德国美因茨

约翰尼斯·谷登堡

(Johannes Gutenberg)

发明了活字

由此,欧洲开始使用印刷术


图:Johannes Gutenberg


谷登堡对印刷术的贡献包括发明了一种大量制作活字(机械式活字)的工艺,并在图书印刷时采用了油墨以及与当时的农业螺旋压力机和可调模具类似的木版印刷机。他的第一件主要作品是在1455年出版了《谷登堡圣经》。在后来的50年里,这种印刷机风靡了大多数欧洲国家。


图:古登堡圣经


据估计,在1500年,“印刷的书籍达到将近800万册,其中大多数是宗教典籍,是用拉丁文印刷的——这个数字可能已超过了在之前的一千年里抄写的书籍数量。”在1450-1500年间,书价跌了2/3,“改变了观点的表达方式和脑力劳动的条件。”印刷术被很多历史学家和学者视为最具变革意义的现代技术。


谷登堡和他的助手建立了首批印刷车间,在1459年于斯特拉斯堡第一次印刷《圣经》之前这些印刷车间占据着垄断地位。到了15世纪70年代,“印刷业便被一小群学者式印刷商掌控了,他们是受过教育的非专业人员,既能开动印刷机,又在编辑中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书籍或印刷机不能方便地四处携带,因此印刷中心成为了当时这种新兴信息技术行业的重要基地。“最早采用印刷术的城市吸引来了很多书商、大学和学生。印刷术的采用还促成了后向关联效应:印刷业吸引了造纸厂、装饰书稿者和翻译们的兴趣。”


2


值得探究的一个最有趣的主题是印刷术对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的发展做了多大贡献。


Tips:德国的宗教改革实际上就是对教皇统治的反对。封建制度下的德国,各种矛盾剧烈激化。一些王侯和市民阶层对现状非常不满意。最底层人民受到的苦难也越来越重。教会的威信明显下降。德国掀起了一场关于信仰的宗教改革。


因为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一次史诗般的变革。这次运动的最关键时刻是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将他的《关于赎罪券效能的九十五条论纲》钉在了德国维滕贝格万圣大教堂的门上。


图: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路德很担心教会的胡作非为以及神学对社会的束缚。过多地强调单个因素并以此作为触发社会变革的主要导火索。而试图打消“宗教改革运动是印刷术的产物”这一荒谬的论点也很难。因为,正是社会变化和技术革新二者的共同演化造成了这些政治事件。



宗教改革运动是一次激进的权力移交行动,教堂的财产几乎都被都摧毁了在一个城镇接受宗教改革之后,“神职人员和教会统治集团原有的特权和地位被取消了,随后教堂的物质财富被没收或破坏。”这次新教运动席卷了整个欧洲,通常会遇到统治精英们的强烈反对。而印刷文字的普及为这些变革提供了帮助。


新教在散发宣传材料时采用的主要印刷媒介是易读易携带的八页小册子。除传达宗教观点外,这些小册子还是培养反教堂情绪的有力工具。这通常是通过以漫画、直接辱骂等形式负面刻画教堂来实现的。这些小册子易于隐藏,但没有使之广泛散发的输送网络。要散布这些信息,就需要重印,因此需要用到印刷机。


与此同时,教堂也在利用印刷机抵制宗教改革运动。然而,他们的努力常常事与愿违。教堂印刷并散发了书籍海报,之后需要将其烧毁。当人们出去买书时,这种行为无意中起到了广告的作用。于是,一场全面战争爆发:“整个德国都在燃烧。充满了雷鸣般暴力之声的小册子到处都是…… ”1520-1530年间,有 630多本小册子(在德语中叫做“Flugschriften”)保存了下来。教皇和修道士被新教称为“驴”、“奶牛”。反过来,路德派又被教会描述为“疯子”。



3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印刷机起着重要的作用。


很多文献都记录了印刷术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程度。但印刷术与宗教改革运动之间的因果关系到今天才被完全了解。根据贾里德·鲁宾(Jared Rubin)的统计分析,“到 1530年和1600年,印刷最多的城市更有可能接受宗教改革运动;到1530年,15世纪70年代的70%顶级印刷中心以及15世纪80-90年代的60%顶级印刷中心接受了宗教改革运动。”


印刷术造成的其中一种关键性影响是将知识生成与保护的轨迹转移到了大学,而大学反过来又削弱了教堂在社会中起的作用。



4


印刷术的推迟采用,部分原因是由于不熟悉这种技术。


将印刷术引入伊斯坦布尔的是一位皈依伊斯兰教的匈牙利人İbrahim Müteferrika。据说1692或1693年当他在泰克利(Tekely)王子向哈布斯堡皇朝发起的战争中被土耳其人俘获并成为奴隶时,他早就是一名加尔文派牧师了。皈依伊斯兰教之后,他执行了政府和外交方面的各种任务。并参与了宗教改革运动,熟悉这次运动的内部运作方式,尤其是与利用印刷品挑战宗教权威有关的运作方式。


1726年,Müteferrika在一本名叫“印刷的用处”的小册子中列出了建印刷厂的八条理由。他说,印刷:

  • 有助于在伊斯兰教民众中传播、复兴知识;

  • 能促进阅读,确保作品得以保存;

  • 还会降低新书的成本,从而让每个人都能买到新书。”

  • 有助于创办更多的图书馆;

  • 终止了由欧洲人印刷伊斯兰教书籍并在书中遍布错误和丑陋字体的历史;

  • 还让土耳其人成为伊斯兰教世界中唯一的知识领袖和保护者。”


为了获得建印刷厂的授权书,Müteferrika采用了两种战略性方法。


首先,他自己经营印刷厂。在1719-1720年,他用木版印刷法制作了马尔马拉海的地图,然后把这张地图交给了大维齐尔Damat İbrahim Paşa。Müteferrika表示,自己有工具也有能力从事印刷。


其次,提交贵重印刷品的策略。地图制作是他从帝国统治者那里获得支持的其中一个领域。他为他的样品采用了一种看似很基础的技术。这可能有助于减轻统治者对他利用更复杂的材料(包括铜板)印刷书籍的能力所表现出的担忧。他的渐进法表明,他已意识到自己正在冒险进入一个需要小心翼翼地处理政治影响的有争议的领域。


图:古登堡圣经



5


印刷术的引入最终没有导致革命性的变革。


事实上,当Müteferrika在1745年逝世时,只有17部书出版了。他的继承人们经授权可以继续从事印刷,但他们只出版了7部书,之后便在1797年受经济所迫关闭了印刷厂。由于大多数的印刷必需品(例如活字和油墨)都是从欧洲进口的,因此印刷本的价格相对较高。这家印刷厂没有为教育机构服务,部分原因是因为销路不好、推销网络不发达,很多书籍只能廉价出售。Müteferrika没有广告宣传的财力,与商界也没有联系。 


作为与其宗教、文化和政治环境截然不同的一种活动,Müteferrika的印刷厂所造成的实际影响是很难判定的。根据所售书籍的数量进行狭义评估不能充分估量这种开创性的技术在反对强大文化惰性时起的感召作用。苏丹在“弗曼”声明中的预言过了70年才实现,即:


这种西方技术

将作为一件骄傲的事公诸于众

而不再躲躲藏藏


为此,穆斯林将为你祈祷

并且永远歌颂你



  • 文章来源:Oxfrod University Press 'Innovation and its Enemies:Why People Resist New Technologies'

  • 编译:赵楠,谭惠文/ 图片来自互联网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 电话:010-68893411

  • 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2017文章全收录(1-2月)

2016文章全收录 · 信息与电子前沿

DARPA的13个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DARPA2016年最受关注的10大项目

DARPA的关键研究领域:信息,生物,技术边界

只要内容过硬,其他都无所谓的,2016微信大调查

两院院士:评选2016年中国、世界10大科技进展

15张图看未来30年科技改变社会

未来30年,塑造社会变化的6个关键趋势

美国陆军报告:未来30年,影响世界的24个核心科技趋势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

新视点:漫谈面向未来之颠覆性技术

新视点: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进程概览

新视点:中美在网络空间如何达成共识:一种建构主义视角

新视点:特朗普大选获胜是颠覆式创新的胜利

新视点:透过数据看美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三)

新视点:智慧城市就是更多参与

新视点:漫谈面向未来之战略前沿技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