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美智库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精确打击能力建模结果对美军亚太部署的作战启示(附报告全文链接)

2017-09-24 学术plus 学术plus


首次打击

—中国对美国在亚洲多个军事基地的导弹威胁




报告全文:



(六)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精确打击能力建模结果

对美军亚太部署的作战启示




  • 作战启示:加强威慑措施的必要性



美国和同盟国正努力采取措施改善防御区情况,例如加固基地、分布部队以及挫伤、扰乱或削弱中国情报、监视、侦察(ISR)能力的措施,同时也在进行弹道导弹防御的先进研究,例如高速投射、轨道炮和激光。实施这些行动的同时,制造传言台湾正计划在下一次武器购买请求中要求垂直起飞版的F-35战斗机,可能是因为清楚在中国导弹的火力下能使用的跑道很少。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发起先发制人袭击的威胁可能已经存在,使目前继续采取行动的必要性更加突出。


首先,美国应当公开部署所能部署的最坚固的导弹防御系统,以保卫在日本的基地。从长期看,使用合理花费让技术突破跟上精准打击弹道导弹威胁增长的步伐是必要的。但是目前,由于保卫日本部分美国和同盟国基地的短程爱国者防空和导弹防御看起来不太可能战胜中国的大规模袭击,多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是必需的。这样一种坚固的导弹防御系统还要求在日本部署美国陆军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萨德”)系统并/或向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驱逐舰下达集中保卫美国基地的任务(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目前正在考虑购买自己的“萨德”系统)。



为了检验这样坚固的多重导弹防御系统能否明显有助于防御我们进行的虚拟导弹打击,我们对以下条件和更改下的导弹防御系统重新运行了打击模型和模拟:


  • 装备大量SM-3 Block IIA型拦截导弹(美日联合开发,目前正在测试)的两艘弹道导弹防御专用舰,一艘美国舰(位于中国东海)和一艘日本舰(位于日本海)

  • 日本有五个“萨德”系统(每个系统约10亿美元):冲绳一个,九州一个,一个保卫东京地区,并将日本西海岸现有的两个TPY-2导弹防御雷达点转换为完整的“萨德”系统

  • 增加专用的爱国者(PAC-3)导弹系统保卫佐世保和岩国的美国基地

  • 修改爱国者发射准则为每枚导弹一轮,相比对抗数量较小的朝鲜弹道导弹袭击的准则更适合类似我们模拟的大规模袭击



我们在修改后的模拟中发现,尽管冲绳的导弹防御仍然可能被大量中国短程弹道导弹冲破,损害将会降低。更关键的是,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瞄准日本其他地点目标的弹道导弹都可能被拦截,这至少可以让美国飞机起飞并对巡航导弹实施防御、重要设施撤离、在港美国舰船有可能进行防空并驶离固定的停泊位置。


 

美国应当公开部署所能部署的最坚固的导弹防御系统,以保卫在日本的基地。


 

有人主张弹道导弹防御是一种没有希望的方案,拦截弹的花费比阻击的导弹更昂贵,这种主张忽略了一个关键点:比多重导弹防御系统更昂贵的唯一情况可能是在如此级别的威胁前没有防御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导弹防御部队数十亿美元的无可否认十分昂贵的投资看来可以节省价值数百亿美元的舰船、飞机和其他设施,以及无数美国和同盟国现役军人的生命。最重要的也许是,在危机面前这将带来支持美国坚定行动的安全边际,并且在中国领导人心中种下疑虑,甚至怀疑是否应当考虑实施这样的打击。也许正是由于中国方面做出了这样的估计,才造成了对最近在韩国的“萨德”部署的哗然反对(表面上看这是不符合逻辑的)。


在任何情况下,美国和同盟国弹道导弹防御部队都将需要公开演习对大规模弹道导弹袭击的协同防御。即使是演练娴熟的防军也将面临现实中可能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空前规模的弹道导弹袭击中进行协同的艰巨挑战,进行的时间只有数分钟,正确实施的机会只有一次。


考虑到即使在坚固的多重防御系统下对大规模导弹袭击进行防御的困难程度和不确定性,美国部队和相关人员需要演习被火箭军作战准则视为目标的设备类型的快速撤离。相似地,考虑到从美国天基导弹预警传感器首次发现导弹发射到导弹的打击之间不到十分钟,美国在日本的重要指挥中心应当演习持续作战方案。在那样短暂的时间中,美国预警中心将必须发现发射的导弹、进行评估,并警告美国海外部队。海外人员和指挥人员这时将需要在数分钟内实施撤退和持续作战步骤。类似地,西太平洋港湾内的美国舰船将需要能够立即驶离停泊位置,区域内的高价飞机部队将需要能够快速将飞机从停放位置转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因为缺乏训练或执行熟练度不足留下失误的余地。


为确保对亚洲的主要势力冲突进行持续威慑,并持续保障在地区同盟国的召唤下美国能够进行有效干预,采取行动确保中国无法通过对美国基地的有效导弹打击在冲突中占据上风是必要的。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确保中国不能通过威胁实施这样的袭击,使美国在冲突中处于被迫让步的地位,从而无可挽回地损害美国的地位和利益。我们必须确保中国不会像美国之前的一些对手那样,受到诱惑做出试图击倒美国并期望它不会重新站起来的严重错误。


(本报告完结)

 





文章来源:First Strike: China's Missile Treat to U.S. Bases in Asia.Thomas Shugart and Javier Gonzalez, Jun. 2017./ 图片来自于原报告或互联网


欢迎大家评论


《 召 集 令 

身怀学术绝技的你速速前来!


1,有学术水准:一定的专业学术水准是必须的!

2,有独到思想:具深度,广度,锐度者为最佳!

3,内容范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不设限!

4,资讯或翻译类文章:符合上述条件的均可以。


学术plus咨询/投稿邮箱

xueshuplus@163.com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http://kjpl.cbpt.cnki.net

  • 学报电话:010-68893411

  • 学报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2017文章全收录(3月)一篇文章满足你

2017文章全收录(1-2月)

2016文章全收录 · 信息与电子前沿

DARPA的13个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DARPA2016年最受关注的10大项目

DARPA的关键研究领域:信息,生物,技术边界

只要内容过硬,其他都无所谓的,2016微信大调查

两院院士:评选2016年中国、世界10大科技进展

15张图看未来30年科技改变社会

未来30年,塑造社会变化的6个关键趋势

美国陆军报告:未来30年,影响世界的24个核心科技趋势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

新视点:漫谈面向未来之颠覆性技术

新视点: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进程概览

新视点:中美在网络空间如何达成共识:一种建构主义视角

新视点:特朗普大选获胜是颠覆式创新的胜利

新视点:透过数据看美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