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新形势下军事电子工业能力统筹建设探讨(上)军事电子工业能力建设基本现状与主要问题

学术plus 学术plus 2019-03-28


学术plus】 新添加号内搜索功能!

进入公众号→点击菜单【智库扫描】→【搜搜文章】

→输入关键词→一键检索您需要的文章。快来试试!


【兼职】神秘岗位正在向你招手,敢来么?

【厚度】学术plus年终巨献:2017年 你不可以错过的重磅报告们!(全文阅读链接)



今日荐文

今日荐文的作者为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中国电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专家马亭,李乾, 魏凡。本篇节选自论文《新形势下军事电子工业能力统筹建设探讨》,发表于《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第12卷第6期。

摘 要在目前管理模式下,军事电子工业的发展理念、体系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技术变革、产业变革和军事变革要求,亟需加强统筹建设。本文总结我国军事电子工业能力建设现状,从工业结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整体效益的角度分析其存在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按照战略谋划、存量调整、增量带动、体系重塑的思路提出了统筹军事电子工业能力建设的措施建议,可为开展军事电子工业统筹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 军事电子工业  能力  统筹建设 

引  言

军事电子工业是从事军事电子信息领域武器装备和科技发展研究、科研生产、保障服务等专业化活动的统称,其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最活跃的部分,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和推动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技术变革、产业变革和军事革命的不断深入,新形势对军事电子工业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装备技术变革正在蓬勃发展,要求军事电子工业超前发展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电子信息前沿和基础技术。先进制造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换代[1],要求军事电子工业大力发展网络化、智能化制造能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一体化联合作战为基本特征的信息化战争日趋成为未来战争基本形态,空间对抗、体系对抗、信息对抗、非接触对抗等新的作战模式要求军事电子工业具备全新的装备供给保障能力[2]。在目前管理模式下,军事电子工业能力建设的发展理念、体系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技术变革、产业变革和军事革命的要求,亟需加强统筹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已有学者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3-13],分析探讨了国防科技工业的结构调整、投资、改革、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也有个别关于军事电子工业核心能力建设重点研究,但尚无文献对我国军事电子工业能力建设的存在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分析并提出具有实践价值的措施建议。因此,本文以促进军事电子工业能力的统筹建设为目的,在统计分析数百家军事电子单位情况基础上,总结我国军事电子工业能力建设现状,分析了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军事电子工业统筹能力建设相关措施建议。

1. 军事电子工业能力建设基本现状

1.1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工业格局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军事电子工业格局[2],成为具备相对完整的军事电子工业体系的国家。目前,我国军事电子工业形成了电子行业、行业电子和民口电子组成的工业结构,具备了自主创新、研制生产和综合保障等能力。据统计,全国从事军事电子相关业务的企事业单位达到数百家,覆盖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通信与数据链、微电子技术等20多个专业类别领域。

 

1.2实现了核心能力的大幅提升

随着国家对军事电子工业能力建设的投入持续增大,已促使军事电子工业整体能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重点科研生产任务圆满完成,核心能力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研制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并有力助推了新一代系统装备的建设发展,军用基础产品的自主保障能力得到有力提高,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军品出口规模逐步扩大。


1.3呈现了军民融合的发展态势

我国军事电子工业目前已完成了由单一军品向军民融合结构的转变,从事军事电子业务的主要单位,民品产量已占整个军民品产量总和的70%;一批新兴民口、民营单位进入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武器装备对民用电子技术的利用呈现不断增大趋势;军事电子工业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民品已主要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军品推行竞争性装备采购制度,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


1.4凸显了引领发展的核心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国家正逐步加大对军事电子工业发展的扶持和推动力度,军事电子工业在国防科技工业关键能力建设中的引领、渗透、支撑作用得到发挥,有力推动了各类新型武器装备建设和发展,电子信息已成为各类武器装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灵魂,是武器装备能力扩展、融合发展、形成体系的主导因素,正逐步为提升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提供重要保障。

2. 军事电子工业能力建设主要问题

本文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关联分析法,对所调研军事电子工业单位的行业分布情况、专业分布情况、单位性质情况、资产总值、军民品产值、利润和盈利能力、科研生产能力投资费效比、承担任务情况等方面的主观和客观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聚类分析法得到各单位的自主创新能力、研制生产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总体情况,采用区间估计等方法分析总结得出军事电子工业整体在能力建设上存在的两头弱中间散、低水平重复、对创新能力超前投入不足、能力建设整体效益不高等主要问题。


2.1两头弱、中间散现象明显

相对于以网络为中心的一体化联合作战逐步成为各国军事装备建设重点的趋势要求,我国军事电子工业面向体系化、集约化的大系统总体能力依然不足[4],基础领域军用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等自主化发展还存在不少的薄弱环节,工业基础能力不配套,工业装备与工业软件依赖国外。能力建设出现了高度分散和交叉重叠,产业集中度不高,多数专业参与单位过多;据统计,20多个专业类别领域中,除个别领域外,大多数专业领域的参与单位都达到10多家,通信与数据链领域参与单位甚至达100多家,部分装备研产能力出现过剩现象。


2.2低水平重复现象依然存在

目前,军事电子工业单位多数是为武器装备总体配套的,各行业、各军工集团,甚至骨干企事业单位自成体系、自我配套现象严重[5],特别是行业电子单位,有着本集团装备型号需求优势,而集团外的传统优势则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一些民营和民口规模不大的单位被军工集团收编,行业进入门槛不断提高。据统计,为航天、航空、船舶等军工集团配套的行业电子单位达100多家,在所有军事电子工业单位占比超过25%。许多有较强实力的民口电子企业仍未进入军事电子领域。同时,能力的交叉重叠,加上多头订货,使得同类能力、同类条件的重复建设难以避免,科研生产同质化有所发展。存在中低端装备研发能力低水平重复、老旧装备研发能力过剩的问题。


2.3对创新能力超前投入不足

近几年,无论是电子行业、行业电子,还是民口配套的骨干单位,虽都有一些科技创新成果,但都比较零散,没有出现系列化、集群式的“井喷”景象。目前,创新能力结构总体状况是:“有的大家都有,缺的大家都缺,强的大家都强,弱的大家都弱”,多数领域未出现具备创新引领性、世界一流的龙头企业[6]。在武器装备关键技术创新和先进工业技术能力打造方面,美国将军事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战略投资重点进行大力扶持,如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发布的《服务于国家安全的突破性技术》将军事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四项主要战略投资领域之一进行重点扶持,美国国防部牵头建立了“数字制造与设计创新机构”(DMDII),发布的首批7个技术开发项目中军事电子信息技术占了4个。与美国相比,我国军事电子工业面向未来长远的武器装备关键技术能力发展路线图顶层设计不足,对武器装备瓶颈短板技术、先进工业技术能力超前布局不够。对量子信息、生物信息等新兴领域的理论、技术等预研和演示验证环境、数字化协同设计环境等投入不够。


2.4能力建设整体效益仍需提高

我国军事电子工业在投资“跟着任务去”的模式下,科研生产任务的分散,决定了能力建设项目的分散。美国固定资产投资尤其重视共性和基础技术,如为解决抗辐照特殊要求、停产断档等不可控制问题,缩小军用集成电路与商用集成电路主流产业的技术差距,新建了2条先进军用集成电路生产线,作为军方可信赖的长期稳定供应商。“九五”以来,相对于军工其他行业的单项投资,我国对军事电子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仍然不高。投入产出效益依然不高,投资浪费的现象依然存在[7],多家购置同类软件未来得及充分使用,为升级又要再次高价购进;高端、大型设备运转负荷不足而开放共享不够,甚至闲置。投资的投入产出比在一些单位已经淡化,投入形成的能力,在推动军民融合上效益不够明显。


(未完待续)



【厚度】学术plus年终巨献:

2017年 你不可以错过的重磅报告们!(全文阅读链接)


【兼职】神秘岗位正在向你招手,敢来么?


【重要】学报投稿必看!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官方严正声明




声明:版权归《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必究。文章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http://kjpl.cbpt.cnki.net

  • 电话:010-68893411

  • 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数据链中消息标准的标准化研究(上)美军数据链信息标准全解析

数据链中消息标准的标准化研究(下)美军数据链消息标准的管理以及对我军的启示

一种应用于多功能雷达的低成本收发系统设计

资源受限条件下的大规模网络构建方法

基于半实物平台的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信号生成与实现:信号构成与实现方法

基于半实物平台的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信号生成与实现: 信号生成方法与综合建模技术

美智库发布《首次打击——中国对美国在亚洲多个军事基地的导弹威胁》

美智库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美智库分析:新时代的来临(组图)

美智库分析:中国是否有能力进行一次先发制人的导弹袭击?

美智库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实施导弹打击的目标与所需库存评估

美智库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精确打击能力的建模与仿真

2017文章全收录(3月)一篇文章满足你

2017文章全收录(1-2月)

2016文章全收录 · 信息与电子前沿

DARPA的13个科研成果转化项目

DARPA2016年最受关注的10大项目

DARPA的关键研究领域:信息,生物,技术边界

只要内容过硬,其他都无所谓的,2016微信大调查

两院院士:评选2016年中国、世界10大科技进展

15张图看未来30年科技改变社会

未来30年,塑造社会变化的6个关键趋势

美国陆军报告:未来30年,影响世界的24个核心科技趋势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

新视点:漫谈面向未来之颠覆性技术

新视点: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进程概览

新视点:中美在网络空间如何达成共识:一种建构主义视角

新视点:特朗普大选获胜是颠覆式创新的胜利

新视点:透过数据看美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三)

新视点:智慧城市就是更多参与

新视点:漫谈面向未来之战略前沿技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