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战略与“三国”文化基因
西方战略界对中国的研究,历来不乏通过传统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现实战略的历史基因。今天我们选取美国空军的文章《在挑战中拓展智力资本:中国》,该文从对三国历史的解读入手,对中国现实战略进行了解读,并建议美军应在军官教育中加大对中国等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以便更好理解对手。对此我们应客观看待,既要防止出现日本侵华战争之前"日本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的被动局面,也不能一味崇洋媚外,丧失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不代表本机构观点
Expanding the Intellectual Capital
on Challenges: China
https://thestrategybridge.org/the-bridge/2018/6/13/expanding-the-intellectual-capital-on-challenges-china
作者:<美空军> PAUL MORRIS
编译:学术plus
历史背景
在西方文明中某些经常被引用的军事战略典籍,实际上很少被广泛阅读。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东方文明讨论战略形成了潜意识的群众基础。像曹操,刘备和伟大的战略家孔明这样的历史人物,比大多数当代人物更引起群众的共鸣。《三国演义》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以书籍,DVD,音响,动画,视频游戏和电影的形式保持着长期的流行。2008年电影赤壁(三国最着名的战役)打破了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纪录。类似于拿破仑和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意义,《三国演义》记载了汉朝末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战争。
《三国演义》在基于历史事实的《三国志》掺入虚构元素。历史与神话的混合、公元三世纪100年间争权夺利的史诗传奇,在中国人心中引起共鸣。据称毛泽东曾读过这部经典120次,并在其书面回忆录的部分内容中引用了它,直到他作为革命的最后几天。
那场战争对当代中国战略家和决策者的影响是巨大的,那场战斗中军事领导人可能动员了近100万人的军队。在直到拿破仑波拿巴的逾一千年时间里,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规模的军事行动。西方战略家通过解剖三国和赤壁之战,可能会找到更好的理解中国人对当今战略和国际关系的看法的基本观点,并找到解决全球挑战的全球解决方案。中国在其周边地区的活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的全球扩张,甚至是其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命名惯例,都可能源于中国经典和西方战略家所不了解的战略,也许对中国整个社会都是如此。
三足鼎立
《三国演义》开宗明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这种平衡的周期性视角下,战略家们应对一个霸主的不可避免的衰落和另一个霸主的崛起抱以谨慎的态度。今天,这个想法可能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参考背景,有助于理解中国意图收回几个世纪以前失去的巨大领土的欲望,收回领土可能真正被认为是其分裂帝国的自然统一。而战略家更感兴趣的是,它可以通过“三足鼎立”平衡模型来理解中国的全球发展和总体战略。
孔明常被中国人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在书中孔明被认为是过着隐居的生活。更有可能的是,孔明已经谨慎地塑造了环境,建立了一个认知缓冲,并获得了相对的时间优势来理解他人的意图。在整个三国时期,孔明确立了战略家的重要角色,即对人与自然的高度敏感的观察者。他的任务之一是“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译注:此段英文为:to listen and watch the behavior, especially the body language, facial expressions and tone of voice of the key players…[the strategist] is trying to decipher true intent, motivations and ambitions of the other contenders to the throne.似为诸葛亮《观人》)
相比之下,西方战略家获得时间优势的方式更注重针对明确的竞争对手,加速决策周期。中国模式在方法上的这种差异,通常与会欺骗策略相混淆,以获得相对的时间优势。中国的模式可以在对手获得回应并加速决策周期之前,确定一个挑战者的身份。
把中国人的战略思想降低到“欺骗”的简单认识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它符合西方对“神秘”亚洲文化的刻板印象。然而这种简化与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不一致。在孔明的座右铭中,他教导我们“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险夷而益固。”(原文为Opportunistic relationships can hardly be kept constant. The acquaintance of honorable people…continues unfading through the four seasons, becomes increasingly stable as it passes through ease and danger.应为诸葛亮《论交》)通过将基于权势和利益的人际关系和高尚人格相区分,孔明把西方的机会主义人际关系准则,弱化为一种服从于长期效果的短期努力,他认为应建立利益和信任相结合的结构,获得人的持久忠诚(人和)比短期利益可能更有价值。而当代西方大国可能无法企及孔明的这种认知,原因是自上个世纪屈辱的机会主义互动所造成的制度性伤痕。
第一个通过孔明的考验的军阀是刘备。刘备正在失去与曹操的战争,并且正在拼命寻找把分裂的帝国重新统一起来的战略。孔明将刘备的注意力引向荆州地区,展示了出三足鼎立的权力模型。他确定了重要的沟通渠道和财富来源,以建立一个近期的权力基础。孔明指着一张地图,“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孔明为获取最终的霸权,设计了一种“三足鼎立”的力量平衡模式,以渐进的方式将软弱转化为力量,进而击败强大的对手。
在“三足鼎立”的力量平衡中巩固权力的渐进式方法,可为今天更好地理解中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活动提供一个参照。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活动,最好的理解应该是,中国在当今世界版图上相当于资源丰富的荆州,拥有着类似的关键战略通路。中国在国际水域的领土争夺基本上没有争议的,再加上他们强调双边讨论,以利用实力较弱的国家,这让人想起了经典的三国模式。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和中国之间存在争议的许多领土都蕴藏着巨大的能源储备。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也可能按照渐进的方式,并与后续的行动相关联,即一旦“建立了根据地,就会搬到河边”。一带一路倡议的特点是“复兴的丝绸之路”,包括陆路和海路,这可能会使中国在多边体系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以此加大重塑国际秩序的力度。
在这一历史对比中战略家们应该担心的是,现代世界的“中原”和“曹操”是谁,以及中国如何通过建立具有利益和信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当代意义上的“人和”。在2016年提交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中中国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断言,“中国正在向世界展示自己,其结果并不是很多人所期望的。”而美国的人才和资源分配方案,可能不足以为提供全球性解决方案。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当代中国战略思想的一个经典参照。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压倒性陆海军力量以及他估计的83万人的力量,对战由周瑜领导的6万人刘孙权立联军。公元208年,双方在赤壁附近的长江岸边相遇。
通过精心设计的系列欺骗策略,周瑜将军制定了一个诈降方案,让下属将军在他选择的时间和地点突袭曹操。因此周瑜将军要对曹操施加影响令其做出绑船的决定,这导致了聚集在一起的部队在面对火灾袭击时无法疏散。研究赤壁之战可能就会发现,如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集中,以及相关的分散挑战,与此形成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历史对比。
孔明然后指示周瑜将军建造一个七星坛,以对抗曹操将其船只定位于西风的相对优势。尽管人们一致认为持续的西风降低了曹操舰队被火攻的风险,但孔明保证将把东风在一个无法预料的时刻送给敌人。为了准备先发制人的攻击,孔明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曹操没有预料到诈降和风向的突然变化,火灾最终摧毁了他的庞大舰队。
对于西方观察者或战略家而言,东风和七星的文化意义可能不会引起共鸣,这是因为许多因素,包括教育偏见,语言限制或区域焦点。孔明称东风或东风站在七星祭坛顶上,以火力击败集聚性兵力的形象并不是一个常见参照。东风DF-21D反舰弹道导弹,以及整个东风系列导弹,都可能在赤壁之战中找到命名惯例。东风是孔明战略的致胜要件,也是今天战略的潜意识基础。
上述祭坛中用来召唤东风的七星,传统上与北斗七星有关。这七颗星也是中国传统刀剑上的手工艺品,在武术中也有发现。北斗七星的武术传统传达了这样一种信念:“天命所系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an army that stands with its back to the Great Year was considered undefeatable)北斗七星的位置决定了这一年的时间,也标志着一支不可战胜的军队。北斗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中国的卫星,如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可以作为看似不同功能系统的一部分,以实现远程和全球精确制导能力。中国的北斗系统预计到2020年实现全球覆盖,提供与全球定位系统相匹配的定位精度。大规模精确制导弹药一直是解放军反介入/拒止的核心特征,旨在使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干预成本更高。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覆盖能力的增加可能会反映出曹操的隐喻龙,这是一种隐藏野心并成为全球霸主的企图。
历史相似
孔明的预见性和天赐的良机,以及预测环境变化的能力,表面上看貌似巫术和神秘主义。更有用的模拟方法是在指标监测中制定行动框架。诸如中国人控制的港口数量,美国供应链脆弱性增加,以及中国全球太空能力的完善等变数,为中国战略家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平台,可以在现有风力条件下协调工作,并在环境突然改变时获得“人和”、赢得霸权。中国古典战略家在制定战略时,惯于将普遍性整体性和直观性与事实,数据知识驱动的逻辑流程相结合。
如果刘备听从孔明的建议,首先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那么“赤壁之战”时可能不会处于劣势地位。尽管在赤壁之战中取得了胜利,但刘备和孔明并没有统一汉帝国。从史诗般的战斗和战争中吸取的教训,以及军事家孔明克服压倒性力量的英雄事迹,可能会渗透到今天的中国人的思想中。类似的行动环境元素,比如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部署,可能会促使人们进一步参考经典。
想法建议
孔明的最着名的探索将中国战略与具有想象力和非正统特征的特征挂钩。谨慎防守的目的是为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虚假叙述可能会让全球的战略家处于认知不利的状态。如果东风DF-21D的命名惯例反映了三国战略模式的影响,那么中国人可能会巩固权力,等待合适的机会建立自己的霸权。中国在其周边地区的活动,一带一路的全球扩张以及其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命名惯例,为确定“北方目标”的真实目标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参照路径,了解“人和”的当代意涵,并形成“东风”的决胜要素。
中国决策的一个可能标识是2020年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实施,因为它涉及“三足鼎立”平衡的力量模型。随着对中国经典的更广泛理解,美国战略家可能会更好地定位并预测中国人的意图,理解中国的目标,超越当代著作和公开宣言中的目标。除了围绕新一代技术和行动概念进行讨论之外,这一经典也可能证明有助于克服“相对劣势”的想法。尽管孔明在战场上通过技术革新延长了与曹操的战争,但战争失败了。
“三国”应纳入美国的专业军事教育中,以扩大驻外地区官员的智力资本和区域专长。作为专业军事教育的输出者,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将西方的经典和思想制度化。然而,并不是所有其他文明的基础经典都被纳入了阅读清单,对挑战的共同理解需要理解我们自己的原则和策略的基本要点,并要理解他人。
(全文完)
拓展阅读 《七色中国》
IISS《全球化与中国大战略》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http://kjpl.cbpt.cnki.net
学报电话:010-68893411
学报邮箱:dkyxuebao@vip.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