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兰德《中国与国际秩序》

兰德公司 学术plus 2019-03-28

编者按

2018年5月21日,兰德公司发布报告《中国与国际秩序》,现将有关内容编译如下,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中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下载报告PDF版请点击“阅读原文”

如遇密码等问题请在留言区留邮箱

中国的崛起如何影响二战后的国际秩序,这个问题对全球政治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评估了中国参与战后秩序的特征和未来的可能性。由此产生的图景并不是直截了当的,中国参与国际秩序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充满矛盾的工作。本报告提供了四个关于中国与国际秩序的主要结论。


首先,中国过去二十年的行为未显示其在对抗或破坏现行国际秩序,而是在扮演一个“有条件的支持者”。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采取国际参与政策以来,参与该秩序的水平和质量与大多数其他国家相当。


第二,远期看来,中国对国际规范和共同秩序的规则所采取的姿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各种结果(从持续的合理支持到更具颠覆性的挑战)都是有可能的。


第三,由于这种不确定性,一个日益强化的多边国际秩序可为美国和其他国家塑造和制约中国崛起提供重要的工具。


最后,中国根据自身偏好修改国际秩序对国际体系稳定的威胁,要远远小于该体系疏远中国造成的后果。但这些修改必须由严格明确的管理。


关键问题


  • 中国的崛起对国际秩序意味着什么?


  • 中国领导人将继续支持哪些机构和秩序规则,以及他们将寻求改变哪些机构和规则?


  • 哪些潜在的变化可能威胁到美国的利益?


  • 中国如何参与正在积极谈判的共同关心的问题。


  • 中国积极参与或消极对抗的总体路径是什么?


中国支持现行秩序

  • 从过去二十年的行为看,中国并不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反对者或破坏者,中国是有条件的支持者。


  • 中国将会在国际体系中要求更多的影响力,作为其支持国际秩序的条件。


展望未来

  • 中国对现行规范和国际秩序的态度正在变化;  从持续支持到更具颠覆性的挑战,各种结果都是可能的。


  • 中国国家内外的各种活动都可能影响其政策,其未来的战略走向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不明朗。美国的政策必须考虑到这个根本的不确定性。

强化秩序


  • 强化多边国际秩序,可以继续为美国和其他国家塑造和制约中国崛起的力量提供重要工具。


  • 建立多边主义和加强规范的改革,如采取措施扩大中国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作用,并增加中国通过联合国调解国际冲突。


中国的力量崛起


  • 中国根据自身偏好修改国际秩序对国际体系稳定的威胁,要远远小于该体系疏远中国造成的后果。


  • 虽然中国的举措确实挑战了美国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但不会对国际体系的基本完整性构成威胁。


对美国的建议


  • 美国应制定全面战略,以维持和扩大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 美国不应直接对中国的力量增长提出反对,而应试图引导中国加强现有制度和规范方向。


  • 中国的力量和自信的崛起将会产生一个中美关系紧张和竞争加剧的时代。如何避免重大冲突,管理新兴竞争是重大挑战,应尽可能多的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留出合作潜力,并保障美国的重要利益。


  • 美国应该继续劝阻中国采取各种形式的侵略来实现其区域野心。


  • 域内国家对中国的力量展示存在担忧,并继续期待美国在威慑中发挥重要作用。


  • 美国的战略也应该确保军方准备对国际秩序的挑战进行可信的威慑。在涉及人权和民主核心价值的特定事件中,美国应重申其对反映这些价值观的规范的承诺,并抵制中国改变这些价值观的努力,但要以遵循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关切的方式进行。

(完)

下载报告PDF版请点击“阅读原文”

如遇密码等情况请在留言区留邮箱


拓展阅读

美海军战争学院:封锁中国的海上石油通道

《国家利益》杂志:欢迎加入第二次冷战

联合国前助理秘书长:叙利亚是国际秩序破裂的征兆

IISS《全球化与中国大战略》

IISS《全球国家影响力指数报告》

兰德《中国的海外安全》

兰德《现代政治战》

《中国海外基建对印度太平洋的影响》

C4ADS《港口雄心:中国港口投资如何重塑印太》

CSIS《七色中国》

CSIS《21世纪的冲突》

《冲突还是合作?警惕中美关系》

布鲁金斯学会《AI、政治战与俄罗斯》

《全球10智库评中美贸易战》


学术plus】 新添加号内搜索功能!

进入公众号→点击菜单【智库扫描】→【搜搜文章】→输入关键词→一键检索文章。

快来试试!



【厚度】学术plus年终巨献:

2017年 你不可以错过的重磅报告们!(全文阅读链接)


【兼职】神秘岗位正在向你招手,敢来么?


【重要】学报投稿必看!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官方严正声明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赐稿!投稿链接

     http://kjpl.cbpt.cnki.net

  • 学报电话:010-68893411

  • 学报邮箱:dkyxuebao@vip.126.com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