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为什么需要飞书?
飞书带给我们的冲击感太过强烈!
我们“鸡汤哥”,曾受过日系工厂熏陶,对于PDCA的理解胜出常人。对于飞书,他感叹到:“感觉自己是拿着大棒的原始人!”
一方面,飞书集各家办公软件之大成,功能强大操作方便;另一方面,飞书的底层价值观让人深深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协作!
字节(飞书)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去中心化,高度透明。桥水的那套透明体系靠说教、靠自觉;字节用工具自然引导,高下立分。
衡量一个好产品好不好,只有一个不可替代的指标——NPS,净推荐值。即使飞书不给我广告费,但为了身边朋友们的团队效率能够提高,我也要疯狂安利!
为此,我将在公众号连载3篇文章,深度安利飞书,结构如下:
第一篇:字节为什么需要飞书
第二篇:飞书的挑战和一些技巧
第三篇:飞书是信息时代的集智工具
以下是今天的正文《第一篇:字节为什么需要飞书》,Enjoy:
01 关于字节跳动的猜想
飞书启动页,曾经的Slogan是:Developing a company as a product
创业就是这种感觉—南添
字节的价值观:
重视 Context,而不是 Control
透明
OKR— 利己×利他 — 自己、Leader、队友
字节的事实:
无数项目组,形成产品矩阵,产品数量多于其他娱乐商
这需要巨大的人力堆积、高管理效率,互相配合
2013年爆发至今,员工人数海量增加,却仍能保持效率
人多产品多还能打,怎么做到的?
02 飞书的发展
历史背景:参见网络报道:谢欣(飞书效率工程部 Leader)2015年谈飞书开发逻辑https://www.cyzone.cn/article/123877.html
这是飞书的发展路线
关于飞书的价值,这是官方说法
03 飞书的框架和底层
(1)开发飞书的起因-痛点
谢欣(飞书效率工程部 Leader)2015年谈飞书开发逻辑
从硅谷中学到的教训:
六个企业案例很精髓,导致了不同的企业病
按照字节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应该这样:
(2)飞书的底层
字节跳动追求的是人力效率的最大化
效率是为了增长,组织是实现最大化的方式和工具,但海量招人的同时,必须保证人力销量不下降、不摊薄
因为目标很明确,所以需要构建最佳的博彩中奖的工具。潘乱的这个比喻,非常精妙。
让什么样的人才浮现出来?怎样浮现?
评价人才是用ROI模型而不是成本模型
工业时代企业,首先考虑人力成本,为此把人标准化、插件化
信息时代企业,首先考虑如何对整张人力网络的刺激作用、带来正面变化,最好是超指数级刺激
工具会影响和改变人的做事方式
人类历史,更多靠工具配合地球底层规律,引发社会重塑和升级
农业/工业时代企业,靠意识形态配合奖惩制度诱导-90
信息时代企业,甚至打破企业围墙,用工具连接所有可能的创造者(自驱/高知),集体(智慧)创造
让人才密度增长速度,超过组织复杂度的增长速度
收购的方式做招聘
砸资源开发内部协作工具,将人力变成一张网
海量招人--小环境(小团队)测试/AB测试--自动浮现牛人--剩下的人用360度测评达标即可--最后部分裁掉--但没人会不满--因为要保证整张人力网络的演化效率和公平
不是通过制度来管人,而是设定人力网络和协作工具的“元规则”,由各个小团队在协作中自动磨合出新规则,道法自然
不是开放、透明、扁平(去中心化)的企业,对手挖走人和工具,也学不会
抖音总裁张楠:文档在引导脑暴,飞书这些工具怎么用,不是关键,关键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行,上什么工具也不行。
(3)飞书的框架:
工作流引导,而非信息流(Control类思维的信息工具,比如微信、钉钉)
事务类:比如在线多人合写标书
创作类:共同撰写案例研究
沟通类:中国人开会常见问题-会前不看资料、不先准备发言,导致低效
文档是工作流的核心
透明、去中心化、集智工具、工作流引导、弹性单元、深度协作、沉淀历史
对事不对人、知识交互为目的,让新人说得上话
飞书的画外音,很容易理解-南添
强调协作而非指挥:
自下而上的自驱,而非自上而下的层级指令,有助于创造
协作充分对齐了信息,点子更容易落实为具体工作。
透明和保密:
全系统的几乎所有功能模块的权限,全员都可使用
白名单制度,方便企业风控,同时也减少信息噪音
我开始真的相信字节说的口号-南添
teambition×石墨×幕布×印象笔记×微信×日历/OA×app×头条系风格
工具越多,切换时的效率下降越厉害。飞书不是办公工具的1+1,而是有机整合成一个工作流、思维环境,像一个无形的茧房
包裹住使用者,不让团队接受其他信息流,为此收购了所有种类工具,整体打包,适合深度工作
信息环境内,通过各种企业文化诸如去除尊称,实现透明和平等
想说的话可以说,想说的话尽管说
任何文档一旦打开共享,参与者之间就全部为平等协作状态
整个系统,到处节约动作、提升效率,使用者一定要有意识逼迫自己演化
防止信息流过载,控制每个群组的“信噪比”,帮助使用者自觉遵守
例如,引导群内回复的“成串”,较少干扰,更有利于回溯;回复引导点赞、自动提示已读,都在减少注意力分散
强大的搜索,支持为任何主题成立单独群组,甚至每个会议都鼓励成立单独的群
减少无关信息,始终保持聚焦
便于不同的“回复速度”
封闭信息环境 = 工作流茧房
疯狂追求效率:
空间异地、时间异步地进行同步
使用者要习惯、善于“异步协同”,使得集体可以实现
云系统的工具成熟度很高,刚好适合思考创作行业
使用者要耐心等待同步,需要提前规划:比如预约会议、先共享文档再讨论,另可选择加急通知
后续还有两篇,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