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5

导读   李振华,国医大师,脾胃病国手,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从医60余年,从教50余载,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曾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他临床尤重脾胃,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脾胃学说,为当今卓有建树的脾胃病大家。专著有《中医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常见病辨证治疗》,主编有《中国传统脾胃病学》、合编有《中医内科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用第五版教材《中医内科学)等八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资料来源/广东省中医院  百拇医药网  张仲林

整理/张仲林



【问道国医大师】李振华--学术之道--研究脾胃学说承接重点科研项目

      华荣:您被誉为“脾胃病国手”,强调肝脾胃同治,肝宜疏,脾宜健,胃宜和,脾胃病学术思想在业界得到广泛推崇,影响深远。我运用您的思想,发现很多内科疾病都可从脾胃入手治疗,调理脾胃治百病,四季脾旺不受邪。


  李振华:元气乃人体生命健康之本,而元气之充足,须赖脾胃之滋养,故脾胃伤,则元气易衰。金元四大家的学说,对我影响很大。从1979年起,我开始招收脾胃专业硕士研究生,潜心研究脾胃学说。1986年承接国家科委“七五”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我们提出“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实交错”的病机理论和“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疗原则,创立了香砂温中汤和沙参养胃汤。5年内对300例该病住院患者纯中药治疗,有效率达98.7%,治愈率达32%。国家科委委托卫生部验收鉴定,疗效属国内外先进水平,突破了国外学者认为该病“萎缩的胃粘膜不可能逆转修复”及“终身疾病”的观点。1992年该项目被评为河南省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


  1995年,我主编出版了《中国传统脾胃病学》专著,提出了“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脾虚是气虚,甚则阳虚,脾无阴虚而胃有阴虚;治脾胃必须紧密联系肝;治脾兼治胃,治胃亦必兼治脾,脾胃病不可单治一方;胃阴虚治疗用药宜轻灵甘凉”等观点。


资料来源/广东省中医院( 微信号 GDHTCM )





香砂温中汤



[组成] 

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木香6克,砂仁8克,厚朴10克,干姜10克,川芎10克,丁香5克,炙甘草3克。


[功能] 

益气健脾,温中和胃。


[主治] 

适用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等胃病。症见胃脘隐痛,喜暧喜按,遇冷加重,腹胀纳差,嗳气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阳虚者


[用法] 

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方解]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临床多因饮食不节,嗜食生冷,损伤脾胃,中焦虚寒,以致脾不运化,胃失和降,气机郁滞而形成。《景岳全书》指出“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盖食停则气滞,寒留则气凝。所以治痛之要,……当以理气为主。”故治疗脾胃阳虚证,不仅要温中健脾,还要注意疏肝、理气、和胃,才能达到治疗目的。香砂温中汤即是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根据《时方歌括》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而成。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厚朴理气和胃;干姜、丁香温中和胃,助脾运化;配合川芎以行气活血。诸药合用,虚实兼顾,升降相协,顺脾胃之性,恰中病机。


[加减] 

兼肝郁甚者加香附10克、乌药10克;

兼血瘀加丹参15克、元胡10克;

湿盛泄泻者加苡仁30克、泽泻10克、桂枝5克;

湿阻呕恶者,加苍术10克、藿香15克;

食滞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克;

阳虚甚者,加制附子10克;

气虚甚者加黄芪15-30克。


[按语] 

本方为脾胃虚寒之“萎胃”而设。药多香窜燥烈,易伤阴津,故若阴虚者当属禁用之列。所以,即为良方亦不可统治一病。


[典型病例] 

王某,男,54岁,干部,1987年4月13日初诊。患者自述10年前因饮食不当致胃脘疼痛,10年来虽经中西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每因饮食失宜、情志不遂则症状加重。1987年10月经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活检: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病人恐惧癌就,前来请李氏诊治。诊视中见:胃脘隐痛,喜暧喜按,遇冷痛甚,脘痛时连及两胁,腹胀纳差,肢倦乏力,大便溏薄,日行2-3次,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弦细。证属脾胃阳虚,兼肝郁气滞。治宜温中健脾,疏肝和胃。方用香砂温中汤加香附10克、乌药10克,水煎服。


二诊:上方服用18剂,胁痛消失,胃痛大减,纳食增加,仍便溏,日行2次。方中去香附、乌药,加苡仁30克,以增健脾祛湿之力。


三诊:上方又服18剂,大便正常,胃痛消失,仍感身倦乏力,食后腹胀。方中去苡仁,加焦三仙各12克,继服。上方前后共服3月余,精神饮食好,大便正常,诸症消失,面色红润,体重增加。后复查胃镜及胃粘膜活检,胃粘膜轻度浅表性炎症。1年后追访,知其身体健康,正常生活工作。(百拇医药网)





沙参养胃汤



[组成]

 辽沙参20克,麦冬15克,石觯15克,白芍20克,山楂15克,知母12克,鸡内金10克,花粉12克,丹皮10克,乌梅肉10克,陈皮10克,生甘草3克。


[功能] 

养阴和胃,理气清热。


[主治] 

适用于各种慢性胃炎病。症见胃脘隐痛,脘腹胀满或牵及两胁,嗳气,纳呆食少,少食即饱,胃中灼热嘈杂,口干咽燥,便干,身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体瘦小,舌质红而缺津,少苔或花剥,脉细弱或细数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阴虚者。


[用法] 

日一剂,小火水煎分二次服。


[方解] 

脾胃阴虚证,其病机变化侧重在胃,胃主受纳水谷,其性以通降下行为顺,喜润恶燥,燥则胃气热,失于通降,当治以甘凉清补酸甘养阴,理气和胃。李氏集数十年临床经验,自拟沙参养胃汤。方中辽沙参、麦冬、石斛、花粉甘凉濡润、滋胃养阴;白芍、生甘草、乌梅肉酸甘化阴;知母清胃中燥热;山楂、鸡内金、陈皮理气和胃,以防甘凉滋腻碍脾;丹皮清血热并行血中之气。全方甘淡味薄,清虚灵达,滋而不腻,清而不泄,恰针对脾虚病机本质,顺其升降之性,重在健运脾胃,选药精当,配方严谨,故疗效显著。


[加减] 

兼气滞者,加枳壳10克、川楝子12克、郁金10克;

兼血瘀者,加丹参15克、桃仁10克、元胡10克;

阴虚内热、胃逆嗳气者,加竹茹10克、柿蒂15克;

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加焦栀子10克、夜交藤30克;

大便干结者,如火麻仁15克;

兼脾胃气虚者,加党参12克;

若大便出血,加白芨10克、黑地榆15克。


[按语] 

本方为阴虚胃病而设。药证相符,收效颇著。虽以大剂养阴之品为主,但伍以陈皮、山楂、内金之属则不致腻胃重滞。养阴而不腻膈,消导而不伤中,故为治疗胃病之良方。(百拇医药网)




香砂温中汤治疗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60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B版》2012年第3期  作者/肖国


   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多发的疾病,并且疗程长,治疗难。笔者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运用香砂温中汤治疗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6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内科门诊病人。均有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纳差腹胀,暖气,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形体消瘦,舌质淡、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嘈杂纳呆等不同症状,并经本院或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认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中医辩证属于脾胃气虚,阳虚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 23例;年龄 在28-69岁之间。病程最长8年,最短2年。


    2 治疗方法


    本组60例均用自拟香砂温中汤加减治疗,基本方: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木香6g、砂仁8g、厚朴10g、干姜10g、川芎10g、丁香5g、炙甘草3g。加减运用:兼肝郁甚者加香附10g、乌药10g;兼血瘀:加丹参15g、元胡10g;湿盛泄泻者加苡仁30g、泽泻10g、桂枝5g;湿阻呕恶者加苍术10g、霍香15g;食滞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g;阳虚甚者,加制附子10g;气虚甚者加黄芪15-30g,每日1剂,加水400ml,浓煎100ml,分2次温服。服药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物,忌烟酒辛辣之品,1个月为一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经2-5疗程后,60例中38例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示胃粘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症状消失;病理检查示固有膜之腺体萎缩)占63%,有效20例(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示胃粘膜充血、糜烂减轻,萎缩面积缩小,病理检查示胃粘膜萎缩程度变轻)占33%;无效2例(临床症状无好转,胃镜及病理检查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占4%,总有效率91%。


    4 讨论、病案举例


    王某某,男,54岁,干部,2009年4月12日初诊。患者自述10年前因饮食不当致胃脘疼痛,10年来虽经中西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每因饮食失宜,情志不遂则症状加重。2008年6月经胃镜检查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浅表性胃炎,病理活检: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及胃粘膜充血、糜烂。病人恐惧癌变,前来就诊,视诊中见:胃腕疼痛,喜暖喜按,遇冷痛甚,脘痛时连及两肋,腹胀纳差,肢倦乏力,大便溏薄,日行2-3次,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弦细。证属脾胃阳虚,兼肝郁气滞,治宜温中健脾,疏肝和胃,方用香砂温中汤加香附10g、乌药10g、水煎服。


    二诊:上方服用18剂,肋痛消失,胃痛大减,纳食增加,仍便溏,日行2次。方中去香附、乌药加苡仁30g,以增健脾祛湿之力。


    三诊:上方又服18剂,大便正常,胃痛消失,仍感身倦乏力,食后腹胀。方中去苡仁,加焦三仙各12g,继服。上方前后共服3月余,精神、饮食好,大便正常,诸症消失,面色红润,体重增加。后复查胃镜及胃粘膜活检上述症状完全消失。1年后追访,知其身体健康,正常生活工作。


    5 方解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证范畴,临床因饮食不节,嗜食生冷,损伤脾胃,中焦虚寒,以致脾不运化,胃失和降,气机郁滞而形成。《景岳全书》指出“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盖食停则气滞,寒留则气凝。所以治痛不要……当以理气为主”。故治疗脾胃阳虚证,不仅要温中健脾,还要注意疏肝、理气、和胃,才能达到治疗目的。香砂温中汤即是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根据《时方歌括》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而成。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厚朴理气和胃;干姜、丁香温中和胃,助脾运化;配合川芎,以行气活血。诸药合用,虚实兼顾,升降相协,顺脾胃之性,恰中痛机。(百拇医药网)






今日荐读


【人文频道】

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最美天使"摄影大赛征稿火热进行中...

【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潮安村医张仲林56岁生日贺文集锦

清明思父(外二首)

【皮肤频道】

国医大师禤国维:从临证实践谈中医皮肤病学科发展

国医大师禤国维:皮肤病人需注意这些饮食禁忌

岭南医家国医大师禤国维的临症体会

国医大师禤国维的几点临证见解,让人受益终身啊

国医大师皮肤圣手禤国维:给6类皮肤病患者开方

国医大师禤国维:应用桔梗治疗皮肤病经验介绍

国医大师禤国维的8个医案:消痤汤治痤疮,消炎止痒外洗方治皮肤癣病,小儿湿疹方治小儿湿疹以及皮肤解毒汤,脂溢性脱发方等治……

国医大师禤国维:谈“引火归原”治法的奥秘

禤国维皮肤病治疗经验交流 | 国医大师临床经验传承与研习班·广州

跟着国医大师“皮肤圣手” 禤国维教授学护肤之道

【胃病频道】

国医大师脾胃病国手李振华:摆脱胃痛的困扰,就该这样治疗!

【问道国医大师】李振华:脾胃病防治九字法--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


友情支持


《潮安健康》微信公众号(ID: e19620228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原创/整理/张仲林( ID:e41121 ) ,图片/网络。张仲林( ID:e41121 ) 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并注明作者和转自张仲林( ID:e41121 ) 。

编辑:寒香医路 。

投稿邮箱:http://zhonglinzhang126.lofter.com


温馨提示


张仲林( ID:e41121 ) 所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张仲林( ID:e41121 ) 平台无关,仅供临床与研究参考,非医务人员请勿试药。

张仲林


张仲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共产党员,退伍军人,长期致力于胃病,痒疹的治疗研究,三代行医,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潮州日报》《南方农村报》作了通讯报道.名列 《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现为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主要负责人.

张仲林(微信号 e41121)

您好师友!张仲林欢迎您关注!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敬请指导,健康快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