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引经药,通达病所至关键 | 药引不是点缀 | 52种民间“药引子”

张仲林
2024-11-20


来源/中医书友会(zhongyishuyou)


引经报使

作者/张炳厚

 

张炳厚老师卓越不群的临床疗效,与其对引经报使药的极端重视有着密切关系。老师常说“万病以通为用”,并指出这一临证开方的要旨源自《黄帝内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

 

这里,一方面指出了中医治病的气化原理,“气”之“多少”、“气”之“高下”决定了相关的病机、证候,进而也就决定了相应的立法与方剂构成。


另一方面,中医方剂治疗的要点,也就是黄帝所问的“其约奈何”,岐伯的回答是“适其至所为故也”,这里点明了中医开方治病的奥妙关键。


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要令药力能够到达病所,即“适其至所”,这就明确点明了一个如何引经报使的问题;下一个内容,则是恢复病所原有的阴阳气机平衡、气血的通畅,所谓“为故也”。

 

老师临证遣方时专注引经报使,并常讲的“万病以通为用”,恰是在贯彻岐伯所说的“适其至所为故也”的立方要旨。这是构建中医方剂时必有的两项主要内容,是支撑合格中医方剂不可或缺的两个立脚点。

 

岐伯在《素问・至真要大论》最后总结道:“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气血正平,长有天命。帝曰:善。”

 

可见,老师临证开方,注重引经报使、通利气血,实来源于《内经》宗旨。平素随师临证,每于诊余,常请老师开示立方中引经报使药味的具体用法,老师每每慷慨赐教、从不保守,在此撷取一二,以飨南阳同道。

 

一、疼痛引经药与随机变法

 

全头疼痛一一大川芎。

前额头痛一一香白芷、藁本。

两侧头痛一一蔓荆子。

后头痛一一川羌活。

瘀血跳痛一一三七面、制水蛭。

肝阳胀痛——明天麻、双钩藤、生石决明、草决明。

痛处发凉一一炙麻黄。

痛处发热一一生石膏。

一般头痛一一全蝎、蜈蚣、茶叶(清茶或花茶)。

剧烈头痛一一白花蛇。

后背疼痛——香白芷、鹿角镑。

骶骨疼痛一一菟丝子。

尾骨疼痛一一金毛狗脊。

足跟疼痛一一桑寄生。

胁少腹痛一一炒川楝。

少腹抽痛——杭白芍、炙甘草、宣木瓜、细青皮。

腰板木感一一穿山龙、石见穿。

周身肌肉痛——白鲜皮。

肌肉风湿痛——鱼腥草。

 

二、几种常用中药的药力走向


川桂枝——走四肢;桂枝尖一一四肢末。

干桑枝一一走上肢。

苦桔梗、炙升麻、醋柴胡、炙黄芪一一向上;炒枳壳一一向下。

秦艽一一向左;当归一一向右。

瓜蒌皮一一走胸前;薤白头一一走胸后。

生黄芪一一走表。

牛膝——引血下行。

虎杖——走下肢。

鹿角镑、羌独活、香白芷一一走脊柱、后背。

净桃仁一一祛局部之血瘀;南红花一一祛全身之血瘀。

干荷叶、干荷梗一一升脾气。

广藿香一一降胃气;广佩兰——升脾气。

北细辛、川木通(药对)——走下肢外侧(气分)。

怀牛膝、大川芎(药对)一一走下肢内侧(血分)。

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诸子皆降,蔓荆子、茺蔚子独升。


本文摘自《医林怪杰张炳厚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张炳厚


药引不是点缀

作者/洪文旭


药引,又称引药,是中药方剂配伍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常不在主方中开列,加之味少量轻,易被人们忽视。  


清代尤在泾《医学读书记》云:“药为引使,则下通病所。”


吴瑭《医医病书》亦云:“药之有引经,如人之不识路径者用向导。……何今人凡药铺中不卖,须本家自备者,皆曰引子。”


张睿《医学阶梯》又云:“汤之有引,如舟之有楫。古人用汤,必须置引。……古今汤方莫尽,药引无穷,临机取用,各有所宜。”


由此可见,药引在处方用药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何谓药引  


宋代以前,大多药引列于方剂诸药之末尾,少数在服法中开具。如《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入一杯酒”、“米一升”、“以蜜和”等;《伤寒论》瓜蒂散“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千金要方》艾叶汤中也有“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等。  


宋代以后,药引一般均在煮服法中开列。如《和剂局方》平胃散中“入姜二片,大枣二枚”;皂角丸中“每服二十丸,食后生姜汤下。痰实咳嗽用蛤粉、齑汁下;手足麻痹用生姜、薄荷汤下;语涩涎盛用荆芥汤下;偏正头痛夹脑风用薄荷汤下”。《圣济总录》厚朴丸中“煎陈橘皮、木香、生姜汤下”;瓜蒌汤中“水一盏,蜜半匙,煎至七分”等。  


可见,药引是指在汤、丸、散、丹等剂型配伍中,对入丸、散、丹或煎汤冲服的一至三味药物。  


药引的作用  


宋代汤尹才《伤寒辨惑论》云:“用药煎煮,或用姜葱,取其发散;或用枣,盖枣能和百药之力。”


清代张介石《资蒙医经》云:“酒入药为引者,取其活血引经;姜入药为引者,取其发表注凝;小枣入药为引者,取其消散和胃;大枣入药为引者,取其补血健脾;龙眼入药为引者,取其宁心利水;灯心入药为引者,取其得睡神归;葱白入药为引者,取其发散诸邪勿注;莲实入药为引者,取其清心养胃和脾。


《医学阶梯》云:“……治风用桑叶,治湿用桑枝;固肾用莲蕊,涩精用莲须;保胎用陈苎根,安胎用鲜苎根……”


上述既说明药引的作用,又说明药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桂枝汤中若去其生姜、大枣使药不用,就不能发挥调和营卫的作用。逍遥散中若废弃薄荷不用,那么它的疏肝解郁作用就相对逊色。


《千金要方》五补汤后列“口干先煮竹叶一把”,说明了竹叶清热生津止渴之效确凿。


再如十枣汤中的大枣、大乌头煎中的白蜜,它们消除剧毒药品的毒副作用,就更是举足轻重了。


即使常被人们忽视的盐汤、醋水、酒,童便等,也都是增强疗效不可缺少的辅料。  


药引的基本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作为引经药,即引经报使。  


按张洁古《珍珠囊药性赋》所云:“从经络分,手少阴心经有黄连、细辛;手太阳小肠经有藁本、黄柏;足少阴肾经有独活、知母、肉桂、细辛;足太阳膀胱经有羌活;手太阴肺经有桔梗、葱白、升麻、白芷;手阳明大肠经有升麻、苍术、葛根、白芍;足阳明胃经有白芷、升麻、石膏、葛根;手厥阴心包经有柴胡、牡丹皮;足少阳胆经有柴胡、青皮;足厥阴肝经有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以上所述涉及21味药,其中升麻和柴胡、白芷,为四经或三经的引经药。


后世又在此基础上增添了载药上升之桔梗、引药上行之桑枝、引血下行之牛膝,分别用以治咽喉病、上肢病和下肢病。  


所以,引经药的走向有二:一是经脉,二是疾病所在。譬如柴胡入肝经,有疏肝解郁之功,因此在治疗肝胆病的方剂中既可作为主药,又可作为引经药。


又如后世治疗头痛,亦按经络循行部位选用引经药,太阳头痛用羌活、藁本;阳明头痛用葛根、白芷;少阳头痛用柴胡、川芎;厥阴头痛用吴茱萸、地龙。


以上所涉及的药物,虽然多数已被视作主药,但实际上仍具有药引的作用。  


二是使药。  


此类药物多用于汤剂方后,或煎汤冲服、送服丸、散、丹等,以协同诸药发挥治疗效果。


常用的药引如:《和剂局方》小活络丹用荆芥茶送服,其荆芥有祛风作用;《三因方》泻肝汤用紫苏三叶、姜三片煎,其紫苏有疏散作用;《霍乱论》藿香左金丸用香薷、生姜、木通煎汤送服,取三味药的解表化湿作用;《小儿药证直诀》败毒散入生姜、薄荷煎,其薄荷有疏散风热作用;《圣济总录》独活丸用菊花汤下,取其疏散风热作用;《类证治裁》除湿蠲痹汤用姜汁、竹沥各三匙煎服,取其清化痰湿作用;《金匮翼》鹿角胶丸取白茅根汁打糊为丸,以增其清热止血之功。  


另外尚有用藿香、芦根、厚朴、乌梅、甘草、头发灰、生铁落、伏龙肝、猪胆汁、白葵花、白扁豆花、艾叶、蜀椒、石榴皮、白果、枇杷叶、百草霜等等入引者,不一而足。


这些药引在历代方药中极为多见,虽然其作用未超越原来性能,但在方剂中仍有不可忽视的疗效。且由于效果可靠,大部份药引已登堂入室,跻身于方剂之列而成为主药之一。  


三是附加药。  


此类多为临时采用的食品,一般药店不备或很少有,为炮制药物以及各种剂型的辅料、赋形剂,有加强主方疗效、矫味的作用。


清代汪昂《本草备要》中云:“凡酒制升提;姜制温散;入盐走肾而软坚;用醋注肝而收敛;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制,去燥性而和中;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陈壁土制,借土气以补中州;面煨曲制,抑酷性而勿伤上膈;黑豆、甘草汤渍,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猪脂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去穰者免胀,去心者除烦。此制治各所宜也。”这里介绍的虽然是炮制时所加辅料的作用,但也同时具有药引的意义。  


此外常用的药引如:《外科正宗》蟾蜍丸用葱白五寸嚼烂包丸药服,以解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十药神书》十灰散用白藕捣汁调服,则取其凉血止血作用;《和剂局方》牡蛎散用小麦百粒同煎,取其养心敛汗之功;《金匮要略》硝石矾石散用大麦汤服,以缓硝矾之猛而顾护胃气;《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用粳米百粒入煎,亦取其养胃气之功;《圣济总录》附子羌活汤用绿豆汤下,取其清热解毒之效;《证治准绳》保和汤入饴糖一匙,取其润肺止咳作用;《金匮要略》排脓汤用鸡子黄一枚与药散等合匀而服,滋阴以助药力;《医方集解》菊花茶调散用清茶调服.取其疏风散热作用。另如用红糖、梨汁、京墨、杵糠、笋尖等等为药引,无一不说明药引的重要性。  


药引值得研究  


总而言之,药引在方剂配伍中具有引经报使、调和诸药、消除毒性、矫味增效等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后世多将药引视为点缀品,认为可用可不用的思想是错误的。


【本文摘自2010年8月11日《中国中医药报》】


52种民间“药引子”

作者/谢海洲


在民间服药时常有老年病人问及服此药用什么引子呢?我在京西延庆县山区巡回医疗时常听到这样的询问。最初我常不能答,或说没什么。

 

以后我仔细观察当地医生如何对待呢,有的就写在方子上了,如补养方剂,就写生姜三片、大枣四枚为引;如系温经通络,调和营卫,则写桂枝、白芍各10克为引;如果病人需要利尿时,常写灯芯一札、竹叶6克为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并有时告诉病人,加一些某种农产品,如秫米、赤小豆、黑大豆、绿豆、黄酒、米醋等。


有时告诉病人服此药要兑小儿尿,即童便,取4岁以内、男孩、体壮的晨起第一次尿,去头尾,取中间部分为引,大致用于脱力劳伤,实火,或用于止血。

 

我开始不大注意此问题,先祖父及先叔父又因为是民间医生,虽然居住在河北东部乡村,当地习俗是与上述一致的。


我记忆中还常有时告诉病人自己去找某些药,为鸡冠花、韭菜子、葱子、葱白、葱管,到河里去找鸡头米、莲子、石莲子、藕、鲜芦根、水葱,到旱地去找鲜茅根,去挖土狗。

 

当我读本草时,见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将张元素的脏腑用药及引经报使都记录下来,虽然张氏原著今不复见,但经李时珍保存下来,对于了解张氏学术思想大有好处,其后近人张山雷(寿颐)曾进行补正,名《脏腑药式补正》,之后任应秋于《各家学说讲义》列成表格,很有实用价值。

 

我在这些年临证时,慢慢积累了一些资料,也是在受前人的启发,经过反复的实践,大致有以下的几种,也可以算为“药引子”吧。

 

1.蚱蝉:每用3-5个,可以助听开窍,用于实聋,取其发音,亦以声达声之意。

 

2.蝉蜕:每用1-2对,治音哑。

 

3.蟋蟀:每用1-2对。又名蛐蛐,可以解热,又能利尿,取其穿通,用于尿路点滴不通。

 

4.鲜荷叶:每用1角(1/4张)-1张,可以清暑,民间服荷叶粥,取其清馨醒脑、沁人心脾、开胃进食。

 

5.白扁豆:每用15克,健脾开胃,民间用为菜蔬,可以佐餐下饭。

 

6.赤小豆:每用30克,利尿,民间煮粥服。

 

7.绿豆:每用30-120克,清暑益气,并可外用,研细粉,古代用为爽身粉。

 

8.鲜佩兰:每用15-30克,夏日潮湿,口中甜腻,可用大量,取其芳香清暑化湿,亦“治之以兰”之意。

 

9.肾精子:是猪膀胱中的结石,其形比粟粒还小,多保存于龙眼肉上,每用2-3粒,多至7粒,通淋利尿效果好。

 

10.蝼蛄:每用3-7个,焙干,农村夏季夜晚可以灯诱捕,利尿通淋效果好。

 

11.鹅血:每用一个鹅的血,治噎膈初期有一定效果,有利膈进食的作用。

 

12.鳝鱼血:取一个鳝鱼的血,趁热敷于口眼歪斜部位,有牵正缓麻痹作用。

 

13.地龙:即蚯蚓,北方成品多用盐渍并有泥土味,用前宜炒过矫味,民间用于定喘,或与治喘药同用,每用10-15克。

 

14.水红花籽:民间称狗尾巴花籽,即辣蓼子,对臌症消水有一定效果,今多用于肝硬化腹水。

 

15.鲤鱼:每用约500克重1条,煮汤时不加盐,也是民间利尿消肿药,本“千金鲤鱼汤”方意。

 

16.伏龙肝:每用60-120克,先煎去滓,代水煎药,取其止呕、止吐、止泻、止血,效甚好,也可以用红砖坯用柴草烧炼(忌用煤火)取其中所含之硅化物,凡出血久不止者加此。

 

17.玉米须:每用1束(约15克),治全身性水肿。

 

18.糯稻根:每用15克,用于止汗,北方多喜用浮小麦30克,与此效同。

 

19.竹叶10克,灯芯1束(约3克),用于暑热,既解暑又利尿。

 

20.西瓜:随意饮服,可以解暑,又可退热,作为退高热的辅助剂。现儿科病房于西瓜季节广泛应用。

 

21.西瓜翠衣:即西瓜皮,为吃西瓜后将皮串起来晒干,于无西瓜季节用之以代西瓜用。

 

22.蛤蟆草:每用15克,洗痔疮。

 

23.鲜艾叶:每用15克,洗痔疮。如未破可加花椒、食盐各少许,兼消肿。

 

24.鲜茅根:每用15-30克,治鼻衄。

 

25.金莲花:每用15克,治鼻咽肿痛,用于咽炎、喉炎、扁桃体炎、乳蛾效甚好,其抗菌力超过金银花,可认为具广谱抗菌作用。

 

26.浮萍:每用10克,用于荨麻疹,透疹力强,对鱼虾过敏者可用。

 

27.鲜青果:又名鲜橄榄,每用1-2个口含,治咽喉痛。

 

28.细茶叶:即好茶叶,每用10克,可以治偏头痛,如麻杏石甘汤加细茶叶名五虎汤,用于大叶性肺炎、小儿性肺炎,加此后又具强心作用。

 

29.陈蒲灰:即芭蕉叶或陈草帽瓣炒成炭,治肿在四肢者可加此,源于《金匮》败蒲散之意,又止盗汗。

 

30.桑枝:每用15-30克,治四肢络脉不通,取其通达四肢。

 

31.苎麻根:每用30克,治胎动不安,此为白麻的根。

 

32.桑螵蛸:即螳螂窝,每用10-15个,治小儿遗尿。

 

33.蟑螂:炒去翅,加五谷虫炒,治小儿疳疾。蟑螂的应用汪逢春老大夫喜用此,五谷虫的应用,张菊人老大夫喜用此。

 

34.凌霄花:每用7枚,用于经闭,通经效果好。

 

35.鸡冠花:每用10克,即可止痢,又用于白带。民间用时白鸡冠花用于白带、白痢;红鸡冠花用于红带、红痢。又红痢可加用马齿苋、红糖;白痢可加干姜、白芍。

 

36.姜:


生姜每用3片,解表、和胃;生姜汁每用2-3滴,取鲜姜以水稍泡过,切成细末,乘湿压榨成汁,如服竹沥水时觉恶心欲吐,加2-3滴于竹沥水中,即可和胃纳药;


干姜为由鲜姜晒成,每用鲜姜量的1/3,温胃散寒、温脾止泻、温肺止咳方中均加此;


煨姜为鲜姜煨去油,用于止水样腹泻;


炮姜为干姜炒成炭,用于止血、调经。

 

37.鼠妇:每用7-10枚,炒过研粉,涂口疮效果好,成药锡类散中含此。

 

38.马舌子:即每用2一3条,平喘止痉,又用于癫痫,成药清心滚痰丸含此。

 

39.蜘蛛:每用1-2枚,消肿解毒,可解毒虫咬伤,民间选大型,活死均可用。养鸡者每于暑天加喂1-2枚蜘蛛,据云可祛暑,解除鸡的夏季热。

 

40.蚕蛹:用油炸过,每用1-2个丸,可以治糖尿病。北京林葆洛大夫晚年患糖尿病常自服此,寿九十余而终。

 

41.马宝:每用3克,治癫痫,来源于千金马宝散。

 

42.黑白丑:每用各6克,治癫痫,可炒后研粉冲服。

 

43.菖蒲:每用30-60克,可镇静,治精神分裂症。

 

44.海螵蛸:每用10克,可止血,又可外用。又磨成针棒,以黄连或大蒜水泡过,用磨砂眼。

 

45.黄酒:外伤用汤药,古方常水酒各半煎药。

 

46.象皮:用为止血,多入制剂,或外用。

 

47.象牙屑:每用15-30克,用于骨质增生有消刺作用。

 

48.黄明胶:为牛皮胶,每用15克,长期服用可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证。

 

49.鱼鳔胶:每用10克,用油煎炸,治再障有效。

 

50.土狗:即姜石,每用100-200克,民间用为利尿,解毒,消肿,近年认为含稀有元素(微量元素),可抗癌。

 

51.鲜竹沥:每用15-25克,化痰效好,如寒痰可加生姜1-2滴,以佐其寒性。

 

52.梨皮:选大鸭梨1个,洗净,用刀削于药锅中,待药已沸过时加入,待再沸,即取出漉汁,用于热性咳喘效好,具清肺火、化痰涎、平喘之效。

 

根据以上所述可概括一下药引子的功效:


(1)增强处方的药理作用(协同作用)。


(2)对处方中某些起制约作用(拮抗作用)。


(3)吸着(吸附)作用,如灶心土止血作用即此意。


(4)引经作用,如羌活性向上、独活向下、桑枝达肢、甘草梢达阴茎、枳实宽胸、桔梗上行、牛膝下引、木瓜在腓肠肌、白芍在腰腿部等。


(5)矫味,如服药欲吐,可加点姜,如欲温中,加饴糖(麦芽糖)。



摘自《壶天云烟:谢海洲医文集》,中医古籍出版社,谢海洲编著。



1.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专治痒疹和胃病
2.张仲林登上南方农村报、潮州日报

3.《黄帝内经》之“饮食有节”探微

4.牙痛得效方治牙痛之验证

5.镇衄汤治血尿

6.史上最全皮肤病图谱(附治疗方法)

7.【重磅】史上最全的320种皮肤病图谱(修订版)!

8.小儿感染性出疹性疾病记忆策略及皮疹图库!

9.儿童常见色素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鉴别大全

10.舌诊图谱,史上最全

11.61张高清舌诊图谱,图文对照,珍藏版

12.公卫课件解读第三版,史上最全!

13.医院的检查报告,这样一看就懂,以后别再问医生了!

14.张仲林微信公众号皮肤胃病录

15.怀念父亲张开宏——写在父亲去世四周年纪念日

16.港珠澳游记

17.史进前将军书法欣赏

18.仲景林园联[张仲林嵌名联十三]

19.张仲林五十八岁生日祝福诗文录

20.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痒疹妙手回春效,胃病痊愈饭菜香

21.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专治痒疹和胃病

22.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治疗痒疹胃病爱心浓

23.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赞痒疹胃病良医张仲林

24.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25.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站治疗痒疹胃病医生张仲林

26.【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27.【潮州日报】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28.潮安村医张仲林专治痒疹胃病



张仲林2019年8月资源回顾

庆祝建军92周年诗词特刊

广东省医师协会“粤医师越精彩,广东医师在行动”作品征集大赛的通知

皮肤科常用活血化瘀药选介

国医大师邹燕勤常用补肾药对8种

赞张仲林

红霉素眼膏可以祛痘?附祛痘用药!

【爱在七夕】最美中药情诗,献给最爱的人!

赞潮安村医张仲林

腹痛诊断6步走,8种情况要慎重!

16种常见急性腹痛的诊断与鉴别

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

潮安村医张仲林专治痒疹胃病

微视频丨敬佑生命 大爱无疆

【刘礼福】柳新诗文选

这是一篇有香气的文章!看如何运用“香气”治疗脾胃病

【中元节诗词30首】中元不眠夜,诗词寄哀思

老中医教你如何“战痘”

【刘堂平】春风杨柳

图解荨麻疹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案

湿疹久治不愈,病根在脾胃

【中国医师节】向乡村医生致敬!

超全收藏!手足口病、猩红热、水痘、麻疹、幼儿急疹之区别处理?

上网“查病”,对号入座!当心越查越焦虑!

【刘礼福】祝福之歌 —— 寄语远方的知音

这篇把补脾的知识给你讲明白了,赶紧收藏!

【承学】古风绝句选

服用阿奇霉素的四种死法(附阿奇霉素不宜与这22种药物联用)

没有养胃食物,只有养胃吃法



张仲林痒疹胃病等文章合集(2019年1月版)

张仲林痒疹胃病等文章合集(2019年2月版)

张仲林痒疹胃病等文章合集(2019年3月版)

张仲林痒疹胃病等文章合集(2019年4月版)

张仲林痒疹胃病等文章合集(2019年5月版)

张仲林痒疹胃病等文章合集(2019年6月版)

张仲林痒疹胃病等文章合集(2019年7月版)

潮安健康文章合集(2019年1月版)

潮安健康文章合集(2019年2月版)

潮安健康文章合集(2019年3月版)

潮安健康文章合集(2019年4月版)

潮安健康文章合集(2019年5月版)

潮安健康文章合集(2019年6月版)

潮安健康文章合集(2019年7月版)



【免责声明】

张仲林( ID:e41121 )  微信公众号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张仲林观点,版权属于原作者。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对使用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张仲林不做任何承诺。

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编辑:寒香医路(张仲林)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阅读原文

请点个让更多人知道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张仲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