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 《永恒和一日》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斜目而视
导演: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编剧: 托尼诺·格拉 / 帕特罗斯·马可瑞斯 /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主演: 布鲁诺·甘茨 / 伊莎贝拉·雷纳德 / 法布里齐奥·本蒂沃利奥
类型: 剧情
语言: 希腊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1998-05-23
片长: 137 分钟
剧情简介
患有癌症晚期的诗人亚历山大(Bruno Ganz)在进医院等待死亡的前一天,想将一直陪伴其左右的狗交托自己的亲生女儿,遭到对方拒绝。女儿对自己处境的不了解,以及女婿打算将自己的祖屋卖掉,令亚历山大神伤不已黯然离开。
在亚历山大孤独地面对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时,太太安娜在世时的诸多生活片段、探望独自生活在疗养院中的年迈衰弱母亲的情形、花费大半生心血研究的19世纪诗人所罗穆斯等,一一以或真实或梦幻的形态与他会面,来助他解除对“明天会持续多久”的困惑。
关于导演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1967年,拍摄了短片《传播》,该片被称为"希腊新电影"。 1970年,执导了长片处女作《重建》,影片获第2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国际影评人奖;1972年,编导的剧情片《1936年的岁月》获得了第2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奖;1975年,推出了剧情片《流浪艺人》,影片获第2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奖和第2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Interfilm奖;1977年,拍摄了剧情片《猎人》,该片获得了第3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1980年,编导了剧情片《亚历山大大帝》,影片获第3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1984年,凭借剧情片《塞瑟岛之旅》获得了第3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1988年,拍摄的剧情片《雾中风景》获得了第4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1991年,执导了剧情片《鹳鸟踟蹰》,影片获第4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1995年,创作了剧情片《尤里西斯的生命之旅》,影片获第48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1998年,拍摄的剧情片《永恒的一天》获得了第5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2004年,因执导剧情片《哭泣的草原》而获得了第17届欧洲电影节最佳导演提名;2008年,编导了剧情片《时光之尘》。
《塞瑟岛之旅》和《哭泣的草原》
安哲罗普洛斯曾说:“如果有幸能选择自己的死亡,我愿意死在电影拍摄的过程当中”。2012年1月25日,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在雅典拍摄电影《另一片海》时,在街边遭遇车祸逝世,享年76岁。
安哲罗普洛斯在电影生活的最初,就已经确定他对个人、现实政治、历史和神话寓言的审视性电影表达方式。
《雾中风景》与《时光之尘》
安哲罗普洛斯的影片多次获得柏林、嘎纳、威尼斯、芝加哥、欧洲等国际影展大奖,仅在嘎纳影展上,他就有3部影片获奖。他同波兰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和西班牙的阿尔莫多瓦一同,构成了欧洲电影最后一道“大师阵线”。
精彩影评
当一个习惯了流浪在迷途中的逆子突然失去了孤独的意义,回忆起爱的温馨,当根本学不会去爱的诗人突然渴望去爱、却发现自己的生命已到尽头时,他所承受的是怎样的一种寂寞和悲伤?亚历山大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他在年轻时过着自我放逐的生活,成为了著名的诗人。而今天,他只剩下最后一天了。一封迟到的信串起了这原本漫无目的的一天。一封亡妻的信让他回忆起他没来得及珍惜的爱情。妻子在无法留住诗人的悲伤中过早死去,留给亚历山大的只有无尽的悔恨。
安娜,亚历山大的妻子,像个天真的少女,崇拜着年轻时的亚历山大;却又如同他另一个母亲,希望带把这个淘气的孩子领回家。当然她无能为力。终于,亚历山大回来了,可是安娜在无法进入爱人世界的思念中痛苦的死去了。
安娜,你的记忆还留在那个时空吗?亚历山大温柔的凝视着美丽的妻子,你肯原谅我吗?亚历山大老迈的形象不停的闯进妻子还在人世的那个时空,那儿天蓝海澈,妻子和她的家人无忧无虑的舞蹈和嬉戏。亚历山大就像一个时空的入侵者,他想在这冥想的时空中紧紧的拥抱安娜,哪怕每次连他自己都懊悔的哀叹“太晚了,太晚了……”
就是这样本该沉浸在幻想中普通的一天,让一个阿族男孩彻底改变了。亚历山大从各种各样的人手中救出这个过早体会了人间各种辛酸的流浪儿。警察、边境的巡逻兵、乃至人贩子。男孩仿佛一双眼睛,用人类最原始的童真帮助亚历山大找到他一直在寻觅的东西。寂寞的诗人,苦命的孤儿,一个是行将归去的老人,一个是前途未卜的偷渡难民,导演让他们各自的时空在这一天交错了,化作永恒。
——节选自豆瓣
在本片中,出现了四段多向、多义性的旅程:1.亚历山大陪孩子寻乡;2.孩子陪伴亚历山大寻回情感的归宿;3.孩子走向人生新的起点;4.亚历山大走向人生的终点。亚历山大在这四种旅程中完成了精神的重生,这一天中他与孩子的变化看似是对向发展的,实则预示着一种生命循环的生生不息。但是孩子将要面对的,仍然是无尽的漂泊之旅。从此处也能看出,《永恒和一日》虽然没有像《哭泣的草原》一样借用神话的叙事结构,却仍然蕴含着安哲罗普洛斯基于神话叙事模式的、对人类命运的悲剧性思辨精神。
亚历山大过去对家人的漠视、孩子对亚历山大从陌生到亲近、流浪儿童有故乡却没有容身之处、青年人们把流浪儿童当成幼兽一般对待,这一切有机构成了《永恒和一日》中的“边界”概念。亚历山大在孩子的温暖下,打破了一生中以事业之名给自己设置的无数边界,在这永恒的最后一日中发现了真正的自我,结束了心灵的漂泊,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作为时间与历史的电影诗人,安哲罗普洛斯的长镜头在充满巴赞的理论光辉之余,更增添了独特的诗意与时空变幻,锻造出厚重的时间感与历史感。他的长镜头并不沉闷,甚至有些悠然自得,在没有任何主观操控的画面中充满了令人惊叹的镜头运动、场景设置与场面调度。他用长镜头来表现对人生旅程的思考,用客观的镜头语言展现客观事物,中性不带有任何情感的镜头运动蕴含独特的诗意,让观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观看影片都有新的内容折射,日久弥新。
——节选自公众号“行知部落”
亚历山大和小孩登上了一辆大巴,大巴里明亮的灯光暂时驱散了两个人心中的悲苦。这是影片中唯一一段洋溢着欢乐的旅程,他们彼此心领神会的欢笑着,空气轻松下来,窗外是古城美丽的夜。这是一段寓意深刻的旅途。那扛着一面红旗,从游行的人群中默默走上大巴的年轻人,诗人注视了一下他疲惫不堪的双眸,是否那中间有自己年轻的影子?一腔热血,维护着自己坚定的信仰,猛烈的反抗着让自己不满的现实?那几个中途上车的乐手,演奏着他最熟悉的曲子,是否暗合了他疲惫之后转向对艺术本身的探求的晚年人生?那对闹了别扭的恋人,女子扔掉了美丽的花,也被他轻轻地拾起,那是否是他在哀叹自己再也无法挽回失落的爱情?镜头不断伸向窗外几个黄衫的自行车手,是否暗喻着世上不断重复的人生?《圣经》说,太阳底下,并无新事。最后,他晚年的精神支柱,那位渴望用母语写作却到死也未能完成夙愿的伟大诗人登上客车,是否也在为憔悴美丽却即将逝去的生命而感叹?黎明最后一颗清亮晨星,预告骄阳的来临,迷雾阴影皆不敢损及,那万里无云的苍穹,一阵微风愉悦吹来,轻抚天空下的脸庞,仿佛向心灵深处呢喃。生命甜美……生命甜美。
一辆大巴,不足一个小时的旅途,却隐语着诗人的一生。
——节选自豆瓣
或许你想看
微信号:Wenyipiping
微博号:文艺批评Wenyipiping
IPHONE用户
由此赞赏
本期编辑:虫仔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