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 | 范雨素、小海:《新工人文学》第十三期卷首语、编后语及目录

文艺批评 2022-03-18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文艺批评今日推送《新工人文学》第十三期卷首语和编后记。在卷首语中,刚刚接种了新冠疫苗的范雨素在参观了首博的“伟大的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后感慨于早年的热血青年们拿生命献祭,救中国于危难之中,使得国家“天翻地覆慨尔慷, 换了人间。”

在编后记中编辑们谈及疫情后的春天万物复苏,人人向往于劳动的愉悦心情。同时,《新工人文学》这棵幼苗经过两周年的发展也渐成欣欣向荣之势。文末我们按照惯例附上了《新工人文学》第十三期目录,以供读者查阅。


本文原刊于《新工人文学》第十三期,感谢《新工人文学》编辑部授权“文艺批评”转载!

往期推送:(点击直达)

文艺批评 | 范雨素 马大勇:2020的夏天,上了热搜的孩子们


文艺批评 | 范雨素、马大勇:百年时空的变形记


文艺批评 | 范雨素、马大勇: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文艺批评 | 范雨素、马大勇:又是一年春来到



第十三期


卷首语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文 | 范雨素


去年春天,我写了《今朝逢春悲寂寥》。一年弹指又春归,今年春天,我写的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今年3月份,我在东窑村打了两针新冠疫苗。打针现场井然有序,虽然人多,但速度快。

 

今年的3月14日,虽然是普通的一天,但也是国际天文馆日。我和凤凰《在人间》主编马俊岩相约,去首博看“伟大的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

 

我们来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展台前。我们看到中国最早的53个党员的名字。其中北京的,大多数是北大的师生。

 

看着这血染的名单,我们驻足良久。我对马主编说,你看这名字,这些学生都是富人家的少年啊!范洪劫这个名字取自《易经》,李梅羹取自《离骚》。当年,我们的国家90%的人是文盲。他们能有钱上学,还上到了北大,这是有钱人。那个时代,大多人的名字用数字取名,比如杨大狗(我舅母)、王二小(抗日英雄)。可他们的名字取自伟大的辞章。

 

可就是这些热血青年,我以我血荐轩辕,把生命放在祭台上,拯救危难中的中国。他们不过自己的日子,这些富裕的热血青年要让中国的大多数人读上书,认得字,有地种,能生存,能生活。富人家的少年要为穷人献出生命。

 

前天,也就是4月21日,我在手机上看到一篇文章,《你以为你是谁》。看完后,沉思良久。这篇文章说,火烧圆明园烧的是皇帝家的花园,是个人财产,和普通人民是没有关系的。他说的,每个字都对。圆明园是皇帝一家人的财产。

 

在我看到的史料中,说乾隆时期,外国使节访华,看到的劳动人民都是鸠形鹄面,面黄肌瘦。外国人说这个国家一打就败,于是发动了战争。

 

外国人烧了圆明园,皇帝西狩。以后中国人的命是啥样子。只做学问的杨荫榆(部级干部)被外国人一刀刺死。

 

我们村里有四个村民被拉壮丁拉到战场上,战死后,尸骨无存的。是张自忠将军指挥的枣宜会战。这个国家的人民,人人命不如蚁。

 

一个人是一个国家的分形,宛如一片树叶的脉络是一棵大树的分形一样。有好几个国际友人对我说,我们国家的工人,不像你们国家的工人,好读书。说的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时,我才明白,他们把我一个人,看成了一个国家形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的国家已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多年,消除了文盲。解放前,差不多皆是文盲的农村,涌现出了很多基层农民诗人,农民作家,民间发明家,民间科学家。人民有了信仰,民族有了希望,国家有了力量。

 

和我同去首博的马主编,是内蒙人,是女性。如果换在解放前,她没有上学的机会。可是,她生在当下的内蒙古农村,不光上了学,还是通辽市高考状元。

 

我的母亲,生在解放前,没上过一天学。但是在1949后,解放了。共产党人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要有名字,要当村官。母亲有了名字,当了村官。

 

今年,是共产党建党100年。虽然我们国家的黑暗面也层出不穷。但人民的衣食住行基本解决了。

 

当年,拿年轻的生命献祭的英烈在九泉之下也能安息。如他们所愿,大多人富裕起来了。

 

是,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是,天翻地覆慨尔慷

    换了人间





编后记



文 | 小海


又到了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放眼望去,大地上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盎然景象。在春天,每一块泥土都是柔软的,每一丝阳光都是明媚的,每一阵风都是带着生命力的。


《新工人文学》也从一个种子,慢慢扎根长成了一颗茁壮的树苗。光阴荏苒,两年时光眨眼间就过去了。如今已发行了到了第十三期,每一期都是一个难忘的经历。当那些鲜活的人物,动人的故事,被封存在一本一百多页的书里的时候。纸张上的铅字仿佛就能开口说话,等待着有心人来倾听。


新工人新在思想、在精神。也许我们都是普通的工人或农民,但当我们在思考生活,并以文字记录下来的时候,我们也就赋予了生活另一种意义。自己发声才可能抵达生活的真相,而不是被定义,被代言。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一线工人或农民积极投稿。也许我们写作技法没有那么成熟,但真挚的情感,粗励的质感,才是现实生活真正的纹理线。也许孤独、疲倦、无助、痛苦的感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无数的孤独在一起就有可能是温暖、是慰藉。我们渴望看到生活真实的一面,被看见才有改变的可能。


对于有些人来说,写作是无路之路,是无用之用。穷途末路上的不是英雄也是侠客。朋友们,勇往直前吧!因为更多时候写作不是防身,是武器,让一无所有的我们开山劈路。愿我们用文学的光,在荆棘丛生的路上,看见并照亮彼此。



文 | 马大勇


编这一期作品时,小区里海棠、榆叶梅等红粉花朵都已开罢,处处树木一片碧绿。正是春深时节,五一劳动节就要到了。


新冠疫情抑制住了,春天到了,做工去吧。小区里到处是忙忙碌碌的人群,争着多做工,把被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在这一期刊发的散文、小说、诗歌中,也都是这一番心态。或写的是疫情过后的打工生活,符合劳动节的主题,像黄廷付《老黄的烦心事》;或写春天里的耕作,如张溢《父亲的春天》;或写家政女工在劳动中的喜怒哀乐,如梦雨的纪实性作品《小菊的一些事》。还有《他城记》,写的是不同的工种的工人在劳作。程鹏的诗歌《装修工》,也体现工人的力量。


慧瑜老师《在“别人的森林”里创造新工人文学》这篇评论,记述、思索的就是这些新工人文学作品的文化意义所在。从打工文学到新工人文学,这成为了新工人文化的媒介。发出隐藏的、被压抑的、不可见的工人经验和记忆。就像慧瑜老师在《数字时代的新工人文化》一课中说的那样,这种写作既有对劳动者身份的自觉,对劳动创造世界的理念的认同,更有追求现代文明的意义,是人民性的文学的表达。


春天,怎一个忙字了得。劳动着忙碌着,就是有意义的。忙起来!



文 | 万华山


《新工人文学》进行到第十三期,两周年了。在这两周年里,在志愿者编委老师,以及文学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约稿发表了很多优秀作家的小说、散文、诗歌,也发掘了很多工友作家、诗人的作品,与不同地域和工种的工友以文字进行沟通,将不同的生活场景连接起来,辩证了文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难能可贵,有这样一个杂志,这样一群人,让我们为自己、新工人继续发声,以文学,以友谊。



文 | 张慧瑜


《新工人文学》内部交流刊物由新工人文学小组发起,文学小组的骨干成员轮流担任主编,两年来,发表了很多新工人的文学作品,成为喜欢文学的工友们切磋文学技艺、交流文化生活的平台。工友们平常忙于个人生计,业余时间写写文学,每期稿子我们都会收到大量新作者的文章,有些作品还不够成熟,看起来不像文学,但这些带着生命体温和真实情感的文字,我们认为就是真正的文学。因为从来就没有现成的文学,文学是在个人与生活、与命运搏斗过程中凝结的作品,这既是个人的声音,也是时代的出口。我们相信从事平凡工作的劳动者拥有无穷的创造精神,我们相信文学是友谊的桥梁,可以结交海内外的文学之友。



文 | 苑伟


这一期的封面人物是我,想想自己的相片,自己的文字能印在书里,也算是挺幸运的事了,


我在学校里偏科严重,语文成绩及差,其实别的成绩也不好,记得上了初中以后就没交过作文,可能是长大了更抗揍一些。这一期也印了一些我的文字。算是我在进步的见证吧。当然也希望读者朋友能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能使我和这本杂志更加进步。


在《新工人文学》的来稿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难以取舍,我只能硬性地一刀切,以劳动者书写,和书写劳动者优先。


本文原刊于《新工人文学》第十三期



文学双月刊(每逢单月1日出刊)

主编:范雨素 

执行主编:小海 、万华山、马大勇

编辑部主任:付秋云 

编辑:苑伟 

编委会成员:刘忱、李云雷、师力斌、王德志、鲁太光、西元、张慧瑜、袁凌、孟登迎、郭春林 

本期特约编辑:张蕾、韩容 


封面“新工人文学”为师力斌书法作品

封面人物:苑伟

封面设计:王倩、万华山、小华 


承办单位:北京工友之家 & 皮村文学小组 

地址:北京朝阳区金盏乡皮村工友之家 

投稿邮箱:xingongrenwenxue51@163.com


《新工人文学》公众号

“皮村工友”公众号


特别声明:本刊属内部刊物,仅供学习交流,不对外销售,如需转载请联系。2021/05/01



《新工人文学》第十三期

目录

卷首语

2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范雨素


人物专题

3 | 漂亮的的背后 / 苑伟

4 | 辍学少年 / 苑伟

7 | 保刀 / 苑伟

10 | 得寸进尺 / 苑伟


散文

15 | 父亲的春天 / 张溢

16 | 老黄的烦心事 / 黄廷付

17 | 小菊的一些事 / 梦雨

23 | 黄三牛 / 莫文师

27 | 他城记 / 杨剑文

33 | 大地上的劳动者 / 孙阳


非虚构

38 | 张德友的庄户生涯 / 万华山

46 | 一个神婆的诞生 / 胡卉


短篇小说

59 | 车间深处 / 杨松华

70 | 我给你唱首歌吧 / 王国宏


诗歌

81 | 装修工(外四首) / 程鹏

84 | 韩仕梅诗歌五首 / 韩仕梅

86 | 生日的母亲 外四首 / 陈年喜

90 | 我往出租屋的墙上挂了毛主席画像(口语诗6首)/ 蔡诚

93 | 组诗:风中有经幡的圣言/ 中原阿成

95 | 人间草木皆有疼痛 (组诗十首)/ 陈赫

101 | 迟到(外八首)/ 吉克阿优

105 | 矿工兄弟 / 路亮


文艺与评论

108 | 村歌唱出文化自信 / 吕途

113 | 在“别人的森林”里创造新工人文学 / 张慧瑜


海外新工人

119 | 父亲 / 苏 · 多罗


新工人掠影

125 | 劳动专题


法律栏目

140 | 工伤是怎么认定的?

142 | 英国工伤保险制度


分享专题

147 | 我在鲁迅书店分享《向鲁迅学写作》 / 徐怀远


149 | 编后记 




或许你还想看



文艺批评|范雨素、马大勇:又是一年春来到


文艺批评|范雨素、马大勇: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文艺批评|范雨素、马大勇:百年时空的变形记


文艺批评|张慧瑜:工人的声音--老工人与新工人的相遇


文艺批评|崔柯:新工人艺术团--“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梦想


  



长按关注

欲转载本公号文章

请后台留言申请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期编辑|掉了脑袋的鬼

   图源|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