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 | 范雨素、马大勇: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新工人文学》第十一期卷首语、编后记

范雨素 马大勇 文艺批评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2020是多灾多难的一年过去了,期待元气满满的2021年。文艺批评今日推送《新工人文学》第十一期卷首语和编后记,并附有第三届劳动者文学奖获奖名单。在卷首语中,范雨素对《新工人文学》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回首初心展望未来,用文字记录生活,追求灵魂幸福;马大勇则在编后记中总结了此次杂志编辑的详细情况,同时对杂志相关文章和栏目做了点评,本期特推出“苏木清清专辑”栏目,记录了作者身边北漂人的劳作生活。文末我们按照惯例附上了《新工人文学》第十一期目录,以飨读者。


感谢《新工人文学》编辑部授权文艺批评转载!


往期作品:

文艺批评 | 万华山:皮猴子

文艺批评 | 李若:布谷鸟的啼叫,令我双眼湿润

文艺批评·独家专发 | 范雨素:家政女工

文艺批评·皮村文学 | 寂桐、范雨素等:我的一天

文艺批评·皮村文学 | 小海、郭福来:我的修辞落下又升起


第十一期


卷首语


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范雨素


《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旋律还在手机里循环。2020年已近年尾。2020年出了bug,复制了2003年。


2020年的年度热词从“封”开始:封村、封城、封国。从逆行者到出征。从抗疫到脱贫攻坚。这些热词都是有战斗力的词。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年。我们国家的脱贫标准是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义务教育有了保障,基本医疗有了保障,住房安全有了保障。


我在《潢川县志》里看到一个故事,讲的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潢川人在家门口遇到一个得了急病的异乡人,他垫钱治好了异乡人的病。这个故事记载到县志。我当时看了县志的故事,想了半天,这个故事为什么上的是县志。因为县志是恒久永流传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上个世纪有些时间段农民们没有最基础的医疗保障,求医困难的社会现状。


抗疫是保民命,脱贫是保民生。中国的五千年历史,从没打赢这一仗,在今年打赢了。这是战斗力元气满满的一年。


我在《新工人文学》的投稿作品里看到,湖北省文联在对口扶贫的村子里教乡亲们跳广场舞。文学艺术才是振兴乡村的灵魂。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文学艺术使乡村有了智和志。


广场舞


有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可是我看到宁夏西吉县在2011年10月成为中国第一个“文学之乡”。西吉县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它位于联合国称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


这一年,我认认真真地看了师力斌所著的《杜甫与新诗》,记住了杜甫的几首诗。如果杜甫穿越到当代,他要做什么?他不为“无食无儿一妇人”的扑枣西邻担忧。他不为居无定所的寒土担忧。这些事情,政府都解决了。他将和李龟年一起,教乡亲们唱歌。他将和公孙大娘搭伴,教乡亲们舞剑器。


《北京文学》连续三年把杂志送给我们作为“劳动者文学奖”的奖品。他们做的是杜甫的事。是千年文脉的延承。


我们文学小组的带头人慧瑜老师说,文学小组现场学习,可以聚拢人气;文学小组的公众号可以即时发布,但缺乏整体感;《新工人文学》杂志是让文学作品凝固下来,每期都变成一个有生命力的整体,集合大家集体的智慧和文学思想。我们写自己的生活,是高级的东西。是把我们平庸的日子升级成高配版。我们用文字把我们的日子配备了说明书,记录了我们的日子。有文字说明的日子是高配的日子。


本期的《新工人掠影》工友郭福来说,读书,就像给我因劳累而疲惫的身体和大脑来一次轻柔的按摩,又像春风拂开了干冷的凝固,总会让我收获金钱之外的东西。


小海说,文学艺术能让人们从琐碎的生活中抽离。


也是文学艺术,让家政工赵新亚捡起了自信。


北京工人盛火说,对2021年没有高大上的话,只希望经历疫情磨难的人们能够在新的一年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劳有所得,孩子们能在健康环境中安心读书,人们在祥和的气氛中生活。


《新工人掠影》的徐克铎叔叔,每天记录自己的日子,成了甘肃镇原的知名人士。

第三届劳动者文学奖获奖名单


编后语


马大勇


十二月,正是二十四节气里小雪、大雪、冬至时。前一周,文学小组正在线上上文学课,不知不觉窗外大风刮起来,绒花、柳絮一般的漫天花儿密密而起,飘飘而下。顷刻间,皮村街道上,铺满了厚厚一层白毯子。


下雪了。每年下雪时,都会惹得网上一片欢呼:下雪了,瑞雪!北京又变成北平了!一些文青们会赶紧穿一身好看的打扮,到处去故宫,去颐和园,取景摄影。你别说,冬雪之中的摄影很容易出效果。


也许他们不知道,1949年以前的北平刮北风、下大雪时,平民是怎么过的。但早在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里,就写到贾府的穷亲戚刘姥姥,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被逼着去贾府里求人,弄一点银子回家置办冬事。冬事,就是准备冬衣;储存取暖的煤炭、过冬的食粮;没有这些,就会冷死饿死的。再有余钱还要准备过年的少许年货。现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则作有新诗《相隔一层纸》(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更早的,是唐代诗人罗隐的诗《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作为打工人,冬来年关将近,不管下雪不下雪,都更要忙碌起来。很快就是春节了,要预先订好回家的火车票。每天起个大早,冒着寒风出门挤公交车,挤地铁,抓紧时间多挣几个钱,带回家过年,一家人好好团聚。当然,还面临老大难的讨薪问题。一年的辛苦钱,要顺顺利利地拿到手才好。这问题也是特别受社会关注的。中央电视台刚刚播放央视新闻:如何让农民工(即我们所主张改称的“新工人”)不再“忧酬”、“烦薪”?2019年至今,检察机关为农民工讨薪3.4亿余元……


而且,今年又特别特殊,遇上了新冠疫情。上半年,全国集中力量抗疫,刚刚和缓一些,进入冬季,新冠疫情疫情又趋紧张了。最近一波又一波的进口冷冻食品带着病毒,导致国内有小范围的传播。在国外,英国还发现了新冠病毒变体,传染力大大增强,更闹得全世界人心惶惶。


不管怎样,生活还得过。我们国家发现一例新冠感染者就马上积极治疗,隔离密接者,在全世界来说管控做得特别好,不像有些国家弄得一塌糊涂。我们国家扛过了年初的疫情大流行,也肯定能控制住这年底的疫情反弹。疫苗明年也要全面上市了,更没什么可担心的。继续干活吧。


冬天里编选的《新工人文学》,作品也多是记录一年又一年的打工人的劳作。在家开裁缝店的女工苏木清清,写有《北漂者》一文,记述多位漂在北京的打工人,大舅家的亲戚,住在隔壁的夫妻,还有她自己的生活轨迹,对文学的热爱。所写的几首诗也是类似的思绪。


苏木清清


张爱民的长篇纪实叙事散文《我的打工生涯》,记述了打工期间的种种细节,机器的轰鸣,早晚的饭菜,干“乡警”,放“录像”被抓,进公司,做门卫,遇到贵人……酸甜苦辣都在其中。但终于坚持下来了。


这一期的几篇散文,仍是选了几篇写劳动场景和劳动者的文。如张崇文的《下香》,刘耐岗的《一河之长》,褚福海《大地上的雕像》,都是在写劳动者谱写的生活之歌。紫云儿的《东莞往事》,韩卫斌的《打工人的苦恼》,是打工人自己的生活轨迹。也有写冬天,写年关将近、年味渐浓的文。即《冬之印象》(姜利威);《熬糖润年味》(宫凤华);《饺子香,母爱暖》(管淑平)。也有对革命前辈坚贞不屈、英雄风范的回忆,即《姊妹松》(魏益君);也有对亲人的怀念,即《姥姥的“理论”》((魏益君)。《农忙的变迁》,《说医,看小康》(路志宽),写出了大时代当中农村不断发生的变迁。


小说,选了文珍老师的发在《十月》杂志上的《寄居蟹》,转载在这里。写的是打工一族的特殊群体“三和大神”。干一天歇息三天,身背债务,与家人几乎不通音讯。这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人才市场,在网吧里活动。演绎着的,可谓是这个群体的带悲剧性的现实生活。其中的女主人公,一个女性,是无声无息地被伤害、消逝了。但小说里还写到一个女孩“饼干”,最后该如何在人生道路走下去?令人不胜唏嘘。这是一个时代的伤口,何时能够愈合?


王玉初的《孝心》,选择的是生活中给老人买礼物作为“孝心”的小事,有小中见大的思索。李艳平的《一百匹马和一百套房》写了历史的小故事,历史上著名的“华夏第一相”管仲的智慧。王羽的《巡夜》,写的是下岗工人成为治安巡逻人员的辛苦、不容易。


诗歌,发了张守刚的《我去过东莞》《在东莞的雨中》《在东莞的夜晚》《钢城五金厂》《东坑,东坑》。看标题就知道内容:陌生的地名,流浪的兄弟姐妹,欲望的工厂……高分贝的噪音,只能当做音乐来欣赏。


仪桐的《回乡组诗》,写的是漂泊在外,回到家乡的感触。家乡,母亲,老院子,给人心灵的慰藉,却害怕“忘掉出发”。


陈树文的《北国大雪年年如此》组诗,写的是北方大雪的景象。西北风、雪霾、冰冻里,欲返乡的游子的牵念,对历史的思索……


弄潮襄江的《柳下送兄弟》,写的是亲情的拥抱、春雨的期盼。李小波《留守孩子》《留守老人》,写的是留在乡村的孩子与老人的思念。


还有李道立、田力、余小鱼、王志刚的诗,也都有对家乡与异乡、对农民工、对生命等诸多思索。


还选发了意大利文学评论家费德以及留学生陈珞珞翻译的意大利女工诗人尼拉.诺比力的诗。这是每天要工作十二小时、机器操作不停的生活,是用辛苦的生命写下的诗行。


李明亮的诗《回到故园》,写的是思念、眷恋,家园里的老人,村子,庄稼……还有《谁也不能阻挡春天的来临》等作品,盼望春天。


金钰(家政哥)的诗《追梦的人》《迎春花》,写的是离开家乡的人,追梦、漂泊、迎接春的到来。


这特殊的一年,这严寒的冬的季节,坚信冬之后就是春。英国诗人雪莱的诗作《西风颂》有诗句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一代伟人的《卜算子》词也说:“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本文原刊于《新工人文学》第十一期



文学双月刊(每逢单月1日出刊)

主编:范雨素

执行主编:

万华山、马大勇、小海、付秋云

编辑部主任:付秋云

编辑:郭福来、金红阳、徐良园、李若、易静、苑伟、王春玉

编委会成员:刘忱、李云雷、师力斌、王德志、鲁太光、西元、张慧瑜、袁凌、孟登迎、郭春林

志愿者编辑:汪子津、刘薇薇、范庆奇、陈淼、何小新、张少璞、刘雨嘉、刘一然、苏鹏程

特约编辑:费德

封面“新工人文学”为师力斌书法作品

封面人物:苏木清清

封面设计:王倩、万华山、小华


承办单位:北京工友之家&皮村文学小组

地址:北京朝阳区金盏乡皮村工友之家


投稿邮箱:

xingongrenwenxue51@163.com


特别声明:

本刊属内部刊物,仅供学习交流,不对外销售,如需转载请联系。

2021/01/01


《新工人文学》公众号

“皮村工友”公众号



《新工人文学》第十一期

目录


卷首语

005 | 在这战斗的一年里/范雨素


007 | 第三届劳动者文学奖获奖名单


中篇小说

009 | 寄居蟹/文珍


短篇小说

046 | 巡夜/王羽

059 | 孝心/王玉初 

064 | 一百匹马和一百套房/老笔书香


非虚构

067 | 我的打工生涯(上)/张爱民 


散文

099 | 熬糖润年味/宫凤华

102 | 下香/张崇文 

107 | 大地上的雕像/褚福海

116 | 东莞往事/紫云儿 

122 | 打工人的苦恼/韩卫斌 

124 | 一河之长/刘耐岗 

128 | 冬之印象/姜利威

130 | 饺子香,母爱暖/管淑平 

132 | 姊妹松(外一篇)/魏益君 

137 | 农忙的变迁(外一篇)/路志宽 


诗歌 

142 | 我去过东莞/张守刚

148 | 2020年回乡组诗/仪桐

153 | 北国大雪年年如此(组诗)/陈树文 

159 | 追梦的人/金钰 

161 | 柳下送兄弟(外一首)/弄潮襄江 

164 | 进城与留守(组诗)/李小波

168 | 光(组诗)/李道立

171 | 工地外面的海棠树/田力

176 | 病人甲(外三首)/余小鱼

179 | 走神儿(组诗)/王志刚

186 | 谁也不能阻挡春天的来临/李明亮

190 | 授时器/刘琦麟


苏木清清专辑

192 | 北漂者/苏木清清 

200 | 亵渎/苏木清清 

204 | 北漂的人儿/苏木清清 


海外新工人

210 | 诺比力的诗歌/费德、陈珞珞译


法律栏目

214 | 外卖员职业伤害的救济:劳动仲裁与工伤认定/韩容


好书推荐

218 | 把生活作为田野/张少璞


221 | 新工人掠影


233 | 编后记



范雨素、万华山主编欢迎大家投稿

邮箱:xingongrenwenxue51@163.com

您的稿件会被我们看到!谢谢大家支持!

 

电子版请联系编辑部主任小付的微信:fu52031

或主编万华山的微信:wanhuashan1126

或者发邮箱:1060835568@qq.com


END


或许你想看



  


本期编辑 | 景陌

图源 | 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