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 | 郭福来、付秋云:寻找与等待——《新工人文学》第八期卷首语、编后记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文艺批评”
随着国内疫情的稳定,各地都在推进复工复产。但因种种原因,不少工友返工上班遇到了很多困难。本期《新工人文学》杂志特别推出了“返工专题”栏目,收集了工友们在返工途中的所思所想。文艺批评今日特推送《新工人文学》第八期卷首语和编后记。在卷首语中,郭福来提出了面对梦想和希望,是要积极寻找还是要消极等待的问题。他认为寻找的未来是美好的,等待的未来是暗淡的,寄语新工人去主动地寻找美丽的未来和幸福。付秋云在编后记中记录了本次杂志编辑的点滴,着重介绍了“返工专题”和“新工人子女掠影”两部分。文末我们也附上了“新工人掠影”中部分小朋友的画作和摄影,以飨读者。
本文原刊于《新工人文学》第八期,感谢《新工人文学》编辑部授权文艺批评转载!
往期作品:
卷首语
寻找与等待
郭福来
1925年,鲁迅写过一部诗剧。说的是一位踽踽独行、满身伤痕的革命者问路的故事。一位老人告诉他,前面是绝路,因为前面是乱坟岗。他问老人,走过乱坟岗有没有路,老人说,我没走过,也没听说谁走过。这时老人的孙女告诉革命者,前面是花园,好多好多的野百合、野蔷薇、野菊花,开在一堆堆像坟一样的土丘上或是土丘旁。红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等等,大花小花开得一簇一簇的,很美。他问小女孩,走过花园是什么地方呢?小女孩说,我没走过,我爷爷也没带我走过。革命者整理了身上的破衣服,告辞说,我知道了,前面有我要寻找的目标,不管它是乱坟岗还是花园,我都要走过去。
有个爱尔兰人写过一部荒诞剧。说有两个人总是在路口等待一个说来却没来的人,那个人是他们的梦想和希望。在日复一日枯燥无味的等待中,他们迷茫了,甚至忘记了等待的初衷。只剩下单调的对话和机械的重复。
《工地弄沙》冯凌云 | 《妈妈》李语涵
新工人子女摄影作品
面对梦想和希望,人们是身心疲惫地在布满荆棘的路上积极寻找呢?还是悠闲而枯燥地在路边消极等待好呢?
社会学者吕途就在《中国新工人》这本书里探讨了“新工人”群体的等待和寻找。中国新工人是中国新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工人群体。他们大多来自于农村,是从农村走出的农一代与农二代,他们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老工人。虽然,他们长年累月地生活在城市里,但城市只是他们工作的场地和寓所。他们很难融进城市,也不甘心再回到农村,他们的出路在哪里呢?是消极地等待社会变革?还是积极地寻找自己的定位。吕途在书中指出,以“认识到自己是谁”来唤醒新工人主体意识的崛起,以“践行做什么样的人”来改变群体的命运。
《街边洗衣服的奶奶》,冯凌云
《沙县小吃老板包饺子》,李语涵
新工人子女摄影作品
是以,寻找的未来是美好的,等待的未来是暗淡的。寻找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艰苦与执着,等待是“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的哀怨和无奈。寄语新工人去主动地寻找美丽的未来和幸福吧!
编后记
付秋云
针对文笔不好的我,自我感觉是无法胜任《新工人文学》刊物的主编工作的。但经不过慧瑜老师的再三委托,本期刊物就由我来主编。在此之前,也和华山、小海聊了很多刊物是怎样形成的,主编要负责哪些事项等。所以心理上的压力不是太大,也主要源于团队的支持力量。唯一有压力的就是写编后记,刚也说了,文笔不行,很难点评刊物的内容。所以本次的编后记就从个人角度出发。
新工人子女摄影作品
作品说明:今年过年,我和我的外公外婆在一起,外公外婆也是第一次来上海,因为疫情,我们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村边的这条铁道。
从五月份开始,我就应许了本期刊物由我来主编。六月初正式开始进行。刊物也创办一年了,已经有稳定的稿件来源和编辑团队了。我向华山请教了编刊的步骤后,就首先把邮箱内所有的稿件下载下来,标记作者,分门别类,统计好后,把没法判断是属于什么类型的文章交给华山分。自我感觉本期封面人物有两个人选,一是福来大哥,二是杨猛,这两个都是我比较熟悉的人,写的作品也很好。思来想去,决定这期先用福来大哥的,一方面是之前他的作品都是我录入的,感觉写得特别真实、感人;另一方面是他目前在皮村,有什么问题也比较好沟通。所以就选择了福来大哥的五篇作品,作为本期封面人物主题故事。另外,在慧瑜老师的建议下,把复工专题放上去十多篇。复工专题是因疫情原因很多工友都无法返工上班,所以遇到了很多困难,往年的五一劳动节在皮村社区工会新工人剧场会有很热闹的线下联欢活动,但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就无法举办线下活动。所以我们文学小组就商量着举办线上的征稿活动,在4月20日至5月10日,每天在皮村工友公众号发布几篇复工专题的作品,这个活动进行得还不错,有24人投稿,公众号共发了27篇原创作品。所以本期刊物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复工专题。还有就是新工人掠影,之前是工友为主,本期我想着放点新工人子女的内容,正好和同心互惠社会企业近期举办的儿童摄影绘画大赛相结合,把选出来的获奖作品放在新工人子女掠影专题上。主要是他们的主题和我们刊物相吻合,反应疫情期间大家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也反应工人子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所思所想。我觉得挺适合。
《早餐店》,刘涵
新工人子女摄影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这期的非虚构栏目,陈年喜、陈凯歌是一对父子,所谓“上阵父子兵”,他们的非虚构都朴质有力。海外新工人,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博士生张蕾,译介了从孟加拉国赴新加坡务工的两位著名劳工诗人的诗作,为我们展现了海外劳工的某些现状。
以上的几个专题是我所想的。另外的作品都是大家共同分工筛选出来的。虽然我文笔不好,无法挑选哪些适合放在刊物的作品,但我们刊物编辑团队厉害啊,大家可以补我之缺。所以在团队成员的大力支持下,《新工人文学》第八期完美出刊啦!
付秋云
2020/6/21
本文原刊于《新工人文学》第八期
文学双月刊(每逢单月1日出刊)
主编:范雨素
执行主编:万华山、小海、付秋云
编辑部主任:付秋云
编辑:马大勇、郭福来、金红阳、徐良园、李若、易静、苑伟、王春玉
编委会成员:刘忱、李云雷、师力斌、王德志、鲁太光、西元、张慧瑜、袁凌、孟登迎、郭春林
志愿者编辑:汪子津、刘薇薇、范庆奇、陈淼、何小新、张少璞、刘雨嘉、刘一然、苏鹏程
封面“新工人文学”为师力斌书法作品
封面人物:郭福来
封面设计:王倩、万华山、小华
承办单位:北京工友之家&皮村文学小组
地址:北京朝阳区金盏乡皮村工友之家
投稿邮箱:
xingongrenwenxue51@163.com
特别声明:
本刊属内部刊物,仅供学习交流,不对外销售,如需转载请联系。
2020/07/01
《新工人文学》公众号
“皮村工友”公众号
新工人文学第八期
目录
卷首语
005 | 寻找与等待/郭福来
返工专题
007 | 三张火车票/边丙珍
011 | 亲友复工记/李若
014 | 亲友返工记/施洪丽
019 | 一个复工保姆与雇主孩子的拉锯战/王成秀
025 | 从山西到北京/苏木清清
029 | 当我们在谈论复工的时候,我们该谈论什么/小海
031 | 扬帆起航共赴工/石静
034 | 我在纠结中返工/梦雨
037 | 身边的家政姐妹们/赵新亚
044 | 新冠肺炎疫情,北漂复工记/徐怀远
049 | 爬雪卧冰复工路,刀尖舔血控防疫/徐克铎
郭福来专题
058 | 工棚记狗
061 | 回乡散记
066 | 三个人·一棵树·四十年
071 | 因知天命紧扬帆
小说
077 | 小陈的打工日记/万华山
092 | 枣核/王国宏
106 | 飘飘然/邓建华
散文
117 | 露茶(外二篇)/张崇文
129 | 艾蒿气如薰/宫凤华
131 | 铁路工人的丰碑/刘楷强
134 | 父亲·烟草·水烟斗/赖运胜
147 | 工友故事/刘耐岗
非虚构
148 | 一个乡村木匠的最后十年/陈年喜
157 | 我的富士康工友们/陈凯歌
诗歌
174 | 唐以洪的诗/唐以洪
174 | 商西恒的诗/商西恒
178 | 躯壳(组诗)/李明亮
183 | 小区保洁员(外一首)/徐泰屏
186 | 生活之南(组诗)/谢湘南
皮村印象
193 | 皮村文学小组:当“沉默的大多数”拿起笔/武靖雅
海外新工人
209 | 在劳工营写诗:“我是坟墓的沉默”/张蕾
法律栏目
227 | 环卫工“以克论净”的惩罚机制是否合法
好书推介
229 | 作家的第一部短篇集
232 | 新工人子女掠影
246 | 编后记
新工人子女掠影
作者:赵雯倩
每天妈妈进入办公区之前,保安叔叔都会严格测量每个人的体温,并做好记录。
在抗击病毒的期间,我们要多洗手,多用七步洗手法,这样才能洗得更干净。
《我家附近的闵浦大桥》 / 胡欣苗
《和死神抢人的白衣天使》 / 宋含语
《绝句》,四年级,林佳丽
同心学校,六年级,王诗雅
同心学校,六年级,曹云莱
范雨素、万华山主编欢迎大家投稿
邮箱:xingongrenwenxue51@163.com
您的稿件会被我们看到!谢谢大家支持!
电子版请联系编辑部主任小付的微信:fu52031
或主编万华山的微信:wanhuashan1126
或者发邮箱:1060835568@qq.com
或许你还想看
长按关注
欲转载本公号文章
请后台留言申请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期编辑 | 一溪霜月
图源 | 《新工人文学》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本期杂志, 提取码:wqj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