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 | 范雨素、马大勇:又是一年春来到——《新工人文学》第十二期卷首语、编后语、目录

文艺批评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文艺批评


编者按

文艺批评今日推送《新工人文学》第十二期卷首语和编后记。在卷首语中,范雨素简述了文学小组1月2日举办的“劳动文学奖”线上颁奖典礼,学者们合力推开文学殿堂的大门,帮助基层农民、基层工人插上文学的双翼,用文学缓解生存的焦虑。还有工友之家就地过年的活动。虽然疫情的乌云依然盘桓,但明媚的春光已然到来。

在编后记中马大勇谈及疫情影响下工友们就地过年的春节,总结了此次杂志编辑的详细情况,同时对杂志相关文章和栏目做了点评。文末我们按照惯例附上了《新工人文学》第十二期目录,以供读者查阅。


本文原刊于《新工人文学》第十二期,感谢《新工人文学》编辑部授权“文艺批评”转载!


往期推送:(点击直达)

文艺批评 | 范雨素、小海:今朝逢春悲寂寥

——《新工人文学》第六期卷首语、编后记

文艺批评 | 范雨素、万华山:庚子年的劳动节,回溯日记

——《新工人文学》第七期卷首语、编后记

文艺批评 | 郭福来、付秋云:寻找与等待

——《新工人文学》第八期卷首语、编后记

文艺批评 | 范雨素 马大勇:2020的夏天,上了热搜的孩子们

——《新工人文学》第九期卷首语、编后记

文艺批评 | 范雨素、马大勇:百年时空的变形记

——《新工人文学》第十期卷首语、编后记

文艺批评 | 范雨素、马大勇: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新工人文学》第十一期卷首语、编后记



第十二期


卷首语


又是一年春来到


文 | 范雨素


春雨惊春清谷天,又是一年春来到。文学小组的“劳动者文学奖”已举行了三届了。今年工友之家在年三十这天举行一起过年活动,一起包饺子,一起唱歌,跳舞、聊天。


我和文学小组的好几个朋友参加了这次就地过年活动。我和马大勇聊起了文珍老师为读书栏目写的节气散文,我们感慨,写得真好,我写不出那样的散文。我对马大勇说,文珍老师的人格力量比她的文字更打动人。在今年1月2日举行的“劳动者文学奖”线上颁奖典礼结束后,我问文珍老师,对农民作家邵传京的作品点评有没有文字稿,文珍老师说有,说她整理一下转给我,在半夜23:45,把作品点评转给了我。在那一刹那,我的脑子里弹出了小学课文《温暖》。


邵传京先生说,他看到了文珍老师的点评,马上转给了襄阳文联主席涂玉国老师。温暖是以接力棒的方式传递的。


1月2日晚上,二十几位学者给我们的作品做了点评,孟登迎、西元、井玉贵、文珍、冯同庆、杨沁、陈琳……是这些学者合力推开文学殿堂的大门,帮助基层农民、基层工人插上文学的双翼,用文学缓解生存的焦虑。


牛年的春天了,我们文学小组已诞生第八个年头了。从一株小苗长成了一颗傲立风雨的国槐树。


这些年,无数个海外、海内的学者伸出温暖的手,给我们上课,好多农民朋友,工人朋友看到新闻,赶来听课。在我们的课堂上,没有阶层,只有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自由、平静。


又是一年春来到,疫灾还没结束,仍如乌云一样盘桓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听一曲欢快的《檐上猫》,轻松一下吧!


……


左一步 右一跳

枝头桃花轻轻翘

太阳晒个饱

哦 不知晓

又是一年春来到

还是檐上漫步的大花猫



编后记


文 | 马大勇


一月,差不多是一年二十四节气里小寒、大寒时,一年最冷的暮冬季。每一年的这一个月,就是出门在外、已经辛苦一年的的人们回家过年的时候了。买好车票,揣着辛苦挣到的工钱,匆匆赶往家乡。天气再冷,心里也是热的。


然而,今年的一月,对出门在外的人来说却有特别的含义。


就在这个时段,可恶的新冠疫情在个别地方有了反弹,高峰时一天就增加十几例本土病例。在北京也有零星病例发现。一下子,全国人民都紧张起来,半年前已经解除的防疫措施又迅速恢复。疫情传播的高、中风险地区,又封闭管理。其他地区小区门口,地铁站,进进出出的人群又要排队,检查健康码,量体温。每一个人都要加强防护意识,勤洗手,戴好口罩,非必要不聚集。


小区门口的帐篷式简易房又搭建起来,由工作人员严密值守。


测核酸去,测核酸去!房东大姨来敲门,预先通知下了。


寒风呼啸,天冷得厉害,街上却要排起长龙。今天是这条街道,明天是那个社区。不管男女老少,本地外地,统统都要做。要把可能隐藏在人海里的可恶的病毒揪出来,早发现早预防。


很快,也轮到皮村小区了。


去年的疫情,离皮村小区还是很远的,我们大都没有去做测核酸,宅在家里一阵子,疫情也就过去了。想不到今年倒要长见识了。包括我,包括左邻右舍,心里都有点慌。都没经历过,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没事,去长长见识吧!大家戴上口罩,拿起手机,走出家门。聚集在小区一个空旷的场地上。这里已经搭好简易房,穿着防护衣的医护人员第一次离我们这么近。大家排成十几队,挨个坐下来,张大口,让医生拿起棉签在喉咙里点一下就成了。


于是,咱也是酸过的人了。


谢天谢地,全社区核酸一个不落测下来,也没有发现可恶的病毒。而且预防新冠的疫苗已经在使用了,最先打的,是超市、饮食店、小卖部的打工族。问他们怕不怕有什么不良反应,有什么感觉,都说:“打了就打了,怕什么?”“就是打针的感觉,打两针就行。”


接着就是提倡就地过年。年关将近,要提高防疫意识,做好自身防护,过年也要少聚集。最好就是原地不动。坐车,挤车,来来往往,聚集成堆,病毒会趁虚而入的。


往年这个时候,人们早都开始陆续回去了。辛苦劳累一年,却不能回去和亲人团聚,谁心里也不是滋味。


可是,为了防控疫情,报纸上,电视上,小区里,到处都在讲“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


好吧,那就就地过年。连超市里买菜的大妈,小店里卖饺子的小哥,也都表示不回去了。


除夕夜,工友们还聚在一起,加上好些个小朋友、老叔,都来了,热热闹闹包了饺子吃,唱了歌,也是挺快乐的。


除夕夜包饺子


吃过饺子,新年到了,新春到了。村里鞭炮声大作,簇簇烟花璀璨。


这一个月里编选的《新工人文学》作品,如姜利晓《被春风喊醒的大地》,也是迎春;李勤安《除夕,一个人的工厂》,杨敏《过年》,也是过年的滋味。邱俊霖《外婆的腊肉饭》记录温馨的家的感觉。又有张新文《我家有个牛二哥》记录了农村人对农家宝的深厚感情。颜士州《帮嫂子写情书》写的是一份真情。张水凤《深圳临时工的周末生活》,全篇是真实的细节,记录打工生活,心里的种种思考。


小说,选了何钱文的《桃花映月》,写的是农村里的空心家庭,打工人出去务工,留下的是留守儿童、老人。表面看就是顽童的嘻闹,其实表现的是很重要、很严峻的现实问题。


诗歌,也发了几篇。还有张蕾老师翻译的菲律宾、瑞典女诗人的作品。聊以祝全世界的女性劳动者节日快乐。三八节要到了。这几位女诗人的一篇篇诗,也是务工的人在发声,呼唤尊严、公正。


这一些诗句,有时是很洒脱,有时却很刚强的。这也是我们生活所必需。


本文原刊于《新工人文学》第十二期



文学双月刊(每逢单月1日出刊)

主编:范雨素 

执行主编:万华山、马大勇、小海 

编辑部主任:付秋云 

编辑:苑伟 

编委会成员:刘忱、李云雷、师力斌、王德志、鲁太光、西元、张慧瑜、袁凌、孟登迎、郭春林 

本期特约编辑:张蕾、韩容 


封面“新工人文学”为师力斌书法作品

封面摄影:许多 

封面设计:王倩、万华山、小华 


承办单位:北京工友之家 & 皮村文学小组 

地址:北京朝阳区金盏乡皮村工友之家 

投稿邮箱:xingongrenwenxue51@163.com


《新工人文学》公众号

“皮村工友”公众号


特别声明:本刊属内部刊物,仅供学习交流,不对外销售,如需转载请联系。2021/03/01



《新工人文学》第十二期

目录

卷首语 

4 | 又是一年春来到 / 范雨素 


中篇小说

6 | 桃花映月 / 何钱文 


小说 

045 | 谈对象 / 尚长文 

054 | 女工的唠叨 / 杨松华 

072 | 那年过年没回家 / 王玉初

076 | 马立本 / 范建生 


散文 

080 | 被春风喊醒的大地 / 姜利晓 

082 | 除夕,一个人的工厂 / 李勤安 

085 | 过年 / 杨敏 

093 | 外婆的腊肉饭 / 善俊

095 | 我家有个“牛二哥” /  张新文 

098 | 帮嫂子写情书 / 颜士州 

101 | 深圳临时工的周末生活 / 张水凤 


非虚构 

106 | 我的打工生涯(下) / 张爱民 


诗歌 

140 | 过年回家(外五首) / 李若

147 | 打工穷人爱情泪 / 梁雨好 

151 | 春运的心太大(组诗)  / 张喆 

155 | 在时间的树叶里经过(组诗) / 王景云 

160 | 小城札记(组诗) / 良木

164 | 这儿就是北京 / 孟志 

170 | 工厂情怀(组诗)/ 谭文春 

176 | 青云诗五首 / 青云 


海外新工人 

182 | 工人阶级的诗人与战士 

——献给全世界的女性劳动者,妇女节快乐 / 张蕾 


法律栏目 

193 | 如何将新业态从业者纳入工伤保险体系?/ 韩容 


新工人掠影

202 | 留在北京过年 


206 | 编后记/马大勇 




或许你还想看



  



长按关注

欲转载本公号文章

请后台留言申请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期编辑|不厌橙

   图源|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