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落雪”与郑振铎共“昭雪” ——小语课文《唯一的听众》作者岳永利有话说

2016-12-16 落雪 祖庆说

  

                   落 雪

   原名岳永利,作家,现供职于中国石化(北京)

落雪,原名岳永利。1970年生于山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毕业。1984年起在《诗刊》、《散文》、《散文百家》、《诗神》、《山东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100多篇,多次入选《读者文摘》、《年度诗选》、《美文选集》等,1992年发表的散文故事《唯一的听众》于1993年选入全国九年制语文课本至今。代表作《这样的时候我怎能避开泪水》、《石油部落之恋》。曾获全国石油职工文化大赛一等奖、榕树下“贝塔斯曼杯”全球网络文学大奖赛最佳人气奖、“胜利杯·石油与社会”全国散文大奖赛二等奖、“诗神杯·全国诗歌大奖赛特别奖”等奖项多次。1996年加入中国石油作家协会。现在中国石化(北京)工作。


我是语文课本《唯一的听众》作者“落雪”的真身,而且至今仍活蹦乱跳。落雪,是我(岳永利)用了30年的(主要)笔名。《唯一的听众》1993年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上海教育1993年版六年级《语文》“注释”中早已注明选自1992年6期《女友》,从“根”上就没沾大文豪郑振铎先生的光。被谬传为“落雪”的郑振铎先生早已于1958年仙逝,是谁张冠李戴让这篇现代小文“穿越”回半个多世纪前?应特级教师张祖庆先生之邀,有必要为“真落雪”和“假落雪”一起“昭雪”。


事件起于“无意之中”。2016年12月,从杭州返回北京的路上,无意中看到大文豪郑振铎的“错假冤案”——小学课本中《唯一的听众》作者“落雪”初揭秘(可直接点击标题阅读),才知道祖庆先生多年来致力于使出洪荒之力、掘地三尺要挖出“我”。“秘密”如同“盖头”被揭开时,才发现“新娘并不是我”。惊愕之下,赶紧百度,铺天盖地的错误信息,如六月飘雪。再回想一些朋友的孩子曾经请我签过名,突然觉得自己像“偷了人”似的。如果郑振铎先生在天有灵,也一定会断喝一声“不能再误导孩子了”。面对网络阵地,改用一句名言,“正确的不去占领,必然被各种错误的去占领”。



  

   (岳永利2016年12月摄于杭州)


往事并不如烟,一晃25年了。上世纪90年代,那是一个扔一块砖头都能砸到一位诗人的文艺复兴时代,在大学里流行着两本最牛的杂志,一是《读者文摘》(后更名《读者》),二是《女友》。1992年,那时在中国地质大学读大四的我,还是烫着“爆炸头”、弹着吉他的文艺青年。



 

 (落雪 1992年中国地质大学学弹吉他。《爱的罗曼史》是当年落雪最喜欢弹奏的曲子,读累了,您可以点击收听。)


同年第6期《女友》杂志上发表了《唯一的听众》,次年被《读者文摘》(1993第5期)选登。那时《女友》经常刊登我的散文故事,记得有《福饺》、《红纱巾红纱巾》等多篇文章,《唯一的听众》还被评为最受欢迎的文章。收到稿费和奖金的时候,我已经毕业参加工作,记得《唯一的听众》的稿费和奖金高达135元之巨,是我当时月工资72元的近一倍。那真是一个文学“盛唐”。






(这是落雪的日记照片;《唯一的听众》刊发于1992年《女友》第6期,并被评为当年读者最喜爱文章。)

     

1997年,也是无意之中,有朋友告诉我人教版小学《自读课本》的封面文章就是《唯一的听众》。这篇小文居然登上了“最高殿堂”。兴奋之余,遗憾地发现,课本上署“佚名”。当时胜利油田的记者王海标先生还在《胜利日报》上写过一篇“正名”文章。后来,我给人民教育出版社写了一封说明信,再版的《语文》课本中就署名为落雪了。再后来,我从事了一个与文学格格不入的职业,为了在职场上淡化“文人气”标签,我就淡忘了此事。那个时代是一个版权和作者都能够得到足够尊重的文学盛世。《女友》、《读者文摘》,包括后来拍成美文MTV的中央电视台都会联系我,给我寄剧本、样片和稿费。进入新世纪,直到现在,这篇文章到处被收编进各种书籍(不少还署名郑振铎),但再也没人联系我了。就像许多作家面临的困扰一样,好的文章反而成了公共汽车,谁都可以上,还不付钱。


《唯一的听众》选入小学语文教材20多年,我早已隐退“江湖”,但“哥”的传说却变成了别人的“传说”。好在有祖庆先生这样较真的学者在“深挖”真相。当我知道这篇24年前写的稚嫩小文,居然成了郑振铎先生的经典名著,我不知道是该高兴呢还是该悲哀。此时此刻,我更担心的是那些天真烂漫的学童,会不会继续照着“标准答案”填写着“谬之千里”。这篇散文故事,20年来传递给孩子们的是美,是善,是对心灵的赞赏。这也是我当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南望山下苦练乐器的一点点真实经历,即使在“反鸡汤文”的当下,我仍坚信这篇小文会带给孩子们善良的感动。所以,我接受祖庆先生的建议,有必要为孩子们,甚至为郑振铎先生澄清昭雪,同时也触发一下大家对网络时代的一点点反思。


祖庆先生要揪出这场“冤假错案”的“真相”,是谁张冠李戴,又是谁以讹传讹?我们要揪出谁呢,就像刚刚热映的《我不是潘金莲》所反映的困境,也许这只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无奈的“软伤”而已。如果“上纲上线”,我倒是呼吁有关各界的专家学者,少一点浮躁、少一点忽悠,多一点严谨、多一点较真。如果非要“升华”一下,我更希望整个网络时代甚至整个社会,多一点诚信,多一点版权意识,多一点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落雪(岳永利)2016年12月15日写于北京



经岳永利先生授权,现将他和文学活动有关的照片,附录在此。



(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证)




(1991年,落雪的诗歌草稿本)




【编后语】


大文豪郑振铎的“错假冤案”——小学课本中《唯一的听众》作者“落雪”初揭秘帖子发出已三个月多,我差不多把这事给忘了。2016年12月11日,我的微信公众号后台,出现了名叫岳永利先生的留言,他告诉我就是落雪本人。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当即,我拨通了岳先生电话,于是有了深入的交流……


感谢岳永利先生在百忙中回忆相关细节,寻找相关素材,于第一时间撰写文章,发来珍贵素材并授权发布。


感谢陈福康先生、邓集田教授、叶黎明教授、郑桂华教授,感谢国家少儿图书馆馆长王志庚先生,感谢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校史馆、郑振铎纪念馆相关工作人员,为我“侦破”‘落雪谜案提供大量珍贵线索与史料。没有之前一系列的铺垫,也许“落雪”不会现身。


关于《唯一的听众》作者落雪是否郑振铎的争议,至此应该可以告一段落。但网络上关于落雪就是郑振铎的相关资讯,还将继续以讹传讹。


为了澄清谬误,更为了尊重原作者,请您动动手指,把这篇文章转出去,让更多的老师、学生、家长知晓真相。恳请百度等网络公司,在看到此文后,请将落雪就是郑振铎的有关内容删掉,也恳请误将此文收入《郑振铎散文集》的出版社,再版时,将《唯一的听众》一文删掉。谢谢!

                                 

                         张祖庆

                           2016年12月16日    


敬请关注”祖庆说”最近热门文章,直接点击阅读——

张祖庆:活着已不易,何须补短板——和成长中的教师共勉

张祖庆:万物静默如斯,课堂静默如谜

张祖庆:周遭太暗,燃灯者不会迷路

为什么听了那么多课,依然上不好公开课


为尊重原创,若有公众号要转载此文,请在后台留言。


               扫一扫,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