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祖庆:我的辩课史【成长叙事7】

张祖庆 祖庆说 2021-10-10



我的近期写作计划——
                     我的听课史(已写)                    我的仿课史(已写)                    我的磨课史(已写)                    我的裸课史(已写)                    我的说课史(已写)                    我的评课史(已写)            我的辩课史            我的换课史            我的败课史


【我的成长叙事7】
我的评课史                           一 我的辩课史,绕不开《詹天佑》。 2004年5月,我在浙江“西湖之春”上了一节《詹天佑》。课毕,根据回忆,整理了课堂实录,发于“教育在线论坛”。 不料,一场几乎一边倒的批评,让我一度“声名狼藉”。 教育在线网友“吐”“狂吐”等词语,让当时的我心惊肉跳。 曾经自信的我,在“批判”狂潮中,开始怀疑自己的。 第一次有人公开黑我,无异于当众被扇耳刮子。于是,在“教育在线论坛”“人教论坛”发起帖子,为自己辩护。 没想到,这样的辩护,竟“越描越黑”。更猛烈的一波炮火,席卷而来。 一度,觉得自己“千夫所指”,颜面丢尽。 后来,朋友朱煜的一番话,让我释然。大意是,网上有人关注有人讨论,这是好事,并非什么“声名狼藉”。 再后来,人教论坛网友“贝壳的泪”,认真地研读了窦桂梅、薛瑞萍等人的《詹天佑》,以《只抽三四鞭》为题,对我的课做了比较中肯的述评与建议。 2015年10月,第二版《詹天佑》,在吸纳网友建议的基础上,全新出炉!                         二 第二版《詹天佑》,首次亮相于北京翠微小学。我与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同课异构。 许是初生牛犊,面对特级教师,我毫不怯场。裸课版(因学生学农,无法试教),在著名特级教师张光璎先生和500多老师面前亮相。 课,上得很顺利。张光璎先生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祖庆,我没有看错你!” 同年11月,“东方北师”培训品牌负责人庞玉和先生邀我再上《詹天佑》。赫赫有名的贾志敏先生,端坐在会场中央。他是本次评课嘉宾。 开始,有些紧张。慢慢地,放松下来。总体来看,课堂效果,和翠微小学的,差不多。我自己挺满意的。 互动环节,主持人吴琳(北京市原崇文区教研员)请出贾志敏先生。 先生先是比较温和地肯定了我的课。末了,指出我的课“严肃有余,宽松不足”。 接下来,就是我与主持人吴琳那场火花四溅的“辩课”。 吴琳在台上咄咄逼人,我呢,不卑不亢地强词夺理! 请看辩课文字实录—— 吴琳:手机尾号是0525的朋友具有代表性,他说:“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人字形铁路,本人认为学生应自己研读理解,张老师没有让学生读就直接演示,这样处理好吗?” 张祖庆:对4、5、6自然段,我根本没有把它当难点处理。为什么呢?我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第一,《詹天佑》这篇课文,所涉及的年代离学生比较久远,还夹杂着一些比较难懂的铁路建设的专业术语。让今天十一二岁的孩子完全理解那么深奥的文本,有没有这个必要?
第二,让学生自己去读懂,还是借助于课件让他们去弄懂?我想,一堂课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我认为不必让每一个孩子都弄懂的问题上,那么,对学习,我觉得是一个浪费。 我觉得我们要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听说读写上。我一直以为,语文课要上得简约而大气,有时候该舍则舍,有些常识课可以讲清楚的东西,为什么一定要在语文课上解决呢?

此外,我一直追求“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语文教学风格。中国山水画讲究“留白”的艺术,颜真卿《祭侄帖》中的“飞白”,音乐的“此时无声胜有声”,都留下了一个个让人遐想的空间,给语文教学一个美丽的遐想空间,这有何不好呢?(掌声) 吴琳:张老师,教材中的难点是对学生来说的,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谁“认为不认为”呀!课件是教师做的,不是学生做的,你不可能每篇文章都给学生配个课件给学生演示呀!学生怎么能够自己读得懂一篇文章呢?你可能觉得这里不是难点,但学生读起来,如果不借助你的课件,是会有困难的呀!(掌声) 张祖庆:我觉得在“人字形线路”这一段,学生看课件已经完全弄明白了,就没有必要再深究下去。至于几个工作面的问题,我曾经试过让学生自己去画图,结果很多同学画得乱七八糟,他很难理解。我用课件这么一演示,他弄明白了,如果有机会再去看那些文字,就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不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笑声) …… 隔着屏幕,你一定能感受到现场火药味。年轻的我,不知道哪里来的“专业底气”,面对主持人的步步紧逼,丝毫不肯让步。甚至,有些抬杠的味道。 说实话,这节课,今天再上,我未必能超越当年。但是,回应主持人的质疑,我一定不会这样棱角分明。                  三
此后,还经历过很多次辩课。 2005年12月,教育在线论坛,与铁皮鼓就《登山》一课,辩的不亦乐乎。 辩什么?全忘了! 2010年6月,江阴实验小学,与刘敏威老师同课异构《狼牙山五壮士》,“离经叛道”地采用解构文本的上法。 我引入日本鬼子向五壮士脱帽致敬,以及二战期间某次战争中,某位将军带着全体士兵投降的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五壮士没有跳崖,成为俘虏,能否称他们为“壮士”? 这样“前卫”的教学处理,遭到听课者的质疑,自是情理之中。上海的詹丹教授,对此课做了温和而坚定的批评。 尽管,我至今没有完全认同詹丹教授的观点,但教授对文本解读,对语文的思考,让我深深折服。 多年后,读到詹丹教授的《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引以为同道。                四 此后,我还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好几次辩课。这些辩课,大部分比较温和,并无真正“辩”的味道。 倒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次没有预设的“辩课”,始料未及地在几千人的大会上,公然上演。 2017年10月,我在郑州上《微电影VS微影评》,我让学生观摩《月神》,让学生用几句话,写观后感。 那天的学生出奇好。课,上出了我预想的效果,甚至比预想还好。 评课环节,主持人雪野先生请出来江苏中学特级教师徐杰。 徐杰老师先是对我的课进行来充分的肯定。末了,他指出,如果这节课的末尾,让学生去续写,也许课会是另一种精彩。 我一边听,一边觉得先生没有完全理解我的课,有些为建议而建议味道。 于是,我等徐老师发言完毕,毫不客气(当然,语气是温和的,不像10多年前的强词夺理)直面回应先生的质疑。 

‍‍“首先,对徐杰先生的精彩点评和溢美之词,我表示诚挚的谢意。但是我不同意,而完全不同意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这节课的目标,不是培养学生想象力,也不是让学生学会描写细节,而是为了让学生初步学会写影评。写微影评,这‍‍对儿童来说‍‍是有难度的。”

  

“而如果教想象作文和创意作文,‍‍我会有‍‍一系列的做法。这节课,没有选择聚焦细节,对细节描写进行延伸与拓展,是因为我的教学目标本不在这儿。”

 

“当然,观课的意义‍‍在于生成更多更好的可能性,所以我不是说徐杰先生的说法是错误的,‍‍站在您的角度,您的建议也是对的。‍‍下一次有机会‍‍‍‍我用您的观点‍‍试一试,也许您的设计,比这节课更精彩。在此,向您表示真诚的感谢,谢谢!”

 

“老师们,面对不同的声音,可以表示沉默也可以打哈哈,也可以真诚地做自己的回应。我们不能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的跑马场。面对任何权威和专家,不要轻易地点头,也不要轻易地摇头,而是想一想他讲的究竟是不是对的,然后再想想我可不可以接受。这是我对徐杰先生评课的一点思考。”

 

“教学领域,没有谁是绝对对的,也没有谁是绝对错的,咱们不过是讨论。既然是讨论,是可以出错的。课堂是可以出错的地方,论道也是可以出错的地方。‍‍再次感谢徐先生!”

 也许是我讲得在理,也许是徐杰先生马上要离开会场,先生没有正面回应我。 这场没有回应的“辩课”,猝不及防开始,意犹未尽结束。 我不知道徐杰先生是怎么想的。但我,不后悔这番“鲁莽”。评课,需要真诚的对话。否则,没有回应,不利于良好批评风气的建设。 说实话,这番“辩课”,在我看来,竟有一种扬眉吐气的窃喜。过去,其他的专家,对我的课品头评足;今天,我在这么多人面前,对专家的评课进行再评价。 骨子里,我还是个莽撞的少年啊!                                五 一路走来,一串“辩课”,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都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 无论强词夺理,心悦诚服,还是不卑不亢,都已成为过往。 人都喜欢听好话。在大庭广众面前接受批评,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然而,细细想来,正是这一次次触痛我、触动我的批评,才让我静下心里梳理自己的教学。不仅仅如此,辩课,也是对自己教学主张的再确认和再提炼。 尽管,教学上的很多观点,历来见仁见智。然,旁观者清,各种不同的声音,会让我反躬自问,进而对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 况且,每个人的思维,都有黑洞,辩课,让我们少一些“一条道走到黑”的固执,多一些兼听则明的清醒。 一部辩课史,亦是我的成长史。





读了我今天的文字,你有哪些想法,欢迎把你的想法留在此帖评论区。


以下,是我的近期写作计划——                     我的听课史(已写)                   我的仿课史(已写)                   我的磨课史(已写)                   我的裸课史(已写)                   我的说课史(已写)                   我的评课史(已写)                   我的辩课史(已写)                   我的换课史 (十天内写完)                   我的败课史(十天内写完)


相关链接:张祖庆:我的听课史(成长叙事系列1         张祖庆:我的仿课史(成长叙事系列2)张祖庆:我的磨课史(【成长叙事3】
张祖庆:我的裸课史(【成长叙事4】
张祖庆:我的说课史【成长叙事5】
张祖庆:我的评课史【成长叙事6】

关键词检索


关注“祖庆说”


            在公号底部对话框输入下面的关键词查找你可能需要的信息


六一节快乐|敬畏  |统编教材 |朗读 |书单  电影 |作文| 阅读| 课程| 成长|  电影写作课书目 | 小说 | 草房子| 忠犬八公 |课堂课说课|模拟上课|穷人|电影遇见书|转载|合作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