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BM小课堂|嘘,来听听那些隐藏在集合艺术中的神话故事

走近神秘盒子的 西岸美术馆 2023-02-05


西岸美术馆闭馆不打烊
艺术史小课堂连续开讲

🔔🔔🔔
上一讲为大家介绍了消费品如何挪用现实


而本期课堂我们将揭秘艺术家的“个人神话”

 第九讲 

 圣物盒或重访的神话 

The Object As Reliquary Or Myth Revised

在常设展“万物的声音”第十二章节,展出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艺术家和物品之间的不同关系。我们会看到约兰德 · 费耶尔(Yolande Fièvre)、埃蒂安-马丁(Étienne–Martin)、马塞尔 · 布达埃尔(Marcel Broodthaers)、路易丝 · 内维尔森(Louise Nevelson)、伊莎贝尔 · 科纳罗(Isabelle Cornaro)的雕塑作品,艺术家们通过拼接物件这一创作方式来表现其对自我的探索和精神层面的追求。
“万物的声音”— 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二),展览现场,西岸美术馆


 个人神话 
在战后艺术中,艺术家们通过拼接物件这一创作方式来表现其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对自我的探索,这也成为了他们打造“个人神话”的叙事载体正如哲学家、符号学家罗兰 · 巴特(Roland Barthes)所言,“世上所有物品的存在状态都能够从封闭无声变得口语化,变得顺应社会。因此,所有的物体都能传达思想,它们都是一种象征符号,具有情感上的价值。


 重要人物  


埃蒂安-马丁
Étienne-Martin,1913年 - 1995年

对于埃蒂安-马丁来说,他的创作理念来源于在故乡洛里奥勒(法国德龙省)的童年回忆,他试图在雕塑作品中建立起与故乡的私密化联系。艺术家从 1960 年开始创作这些怪诞不经的、似雕塑又似住所的作品,他希望观众能够“在想象中”参观它们 。

我希望人们能像进入茅屋或是洞穴那样,进入我的作品。

《大衣》,1962年,布,织物,饰物,绳索,皮革,金属,250 × 230 × 75 厘米,巴黎,蓬皮杜中心,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


与拜物教部落首领的服装相比,这件名为《大衣》的作品更像是一件象征身份的华丽服饰,是某种用来护身的盔甲,同时是 “房子、母亲和盖毯”对于埃蒂安-马丁来说,它是“完整的住所”,他说道:“住进一所房子,就好像穿上一件大衣,我们就是轴心”。我们披盖的这层皮肤,就像是翻转过来的自身皮肤,所有内脏都暴露在外, 再由一层包裹布保护起来,这就是作品《大衣》的大衣。


你知道吗?

《大衣》(1962 年 ) 是现代艺术史上首件织物雕塑。埃蒂安-马丁通过切割木头和石膏塑形进行创作。在这个作品里, 他积攒了各种材料,将它们摆在工作室中,构成了一个如梦似幻的杂物堆,而他是唯一掌握玄机的人。




伊莎贝尔 · 科纳罗
Isabelle Cornaro,出生于 1974年

伊莎贝尔 · 科纳罗通过她的作品探讨着艺术史中不同的再现体系和再现符号。她通过对表征结构的设计印证着没有任何东西是自然形成的,一切都源于建构。在艺术家看来,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观看事物时的距离、角度与视点,它们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思想。

《含普桑和目击者的风景(III)》,2010年,羊毛,胶合板,陶瓷,金属,纸,石膏,泥土,混凝土,木材,塑料,幻灯片,石材,玉石,唇膏,镜子,280 × 460 × 455 厘米,巴黎,蓬皮杜中心,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


在她的这件装置作品中, 所有这些不同物体以一种仰视视角简单透视的原则进行摆放,其中带有花朵图案的花瓶、动物形状的刀架、雏鸡形状的蛋杯代表了家庭生活空间中的实物元素;尺子、模具、纪念章则是将某些图像复制在任意一件载体上。而多个相同物品令人联想到批量复制的系列化生产和大众文化,并对物品本身的价值和被附加于艺术品上的价值提出了疑问。 艺术家赋予这些物品以象征意义,并把它们根据功能重新分类,并置于底座上,以此强调这些物品不仅存在于即时环境,同时也存在于我们的精神景观中。



你知道吗?
这件装置受到尼古拉 · 普(Nicolas Poussin)笔下理想化风景的启发,尤其参照了普桑所使用的一种绘画技术:画家制造了一些小暗箱并在上面穿凿出小洞,再通过洞眼观察经其布局摆放着的蜡像小人和物件, 并将它们画到他正在描绘的风景中。在伊莎贝尔 · 科纳罗的装置中的物品成为了普桑画作里的人像,而底座、木板和地毯组成了布景的结构。

“万物的声音”— 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二),展览现场,西岸美术馆


发现更多

在展厅中,你还可以看到路易丝 · 内维尔森《瀑布的倒影 I》(1982年)所创造的个人化视觉语言,作品的元素都是从海里“截获”而来的“海洋的馈赠”。约兰德 · 费耶尔的《为了忘却的节日》(1961年)将象征意义或情感价值赋予她收集的物品,把它们排列在盒子里,将其变成一个诗意的回忆堆放处。更有来自反从众主义者马塞尔 · 布达埃尔新现实主义作品《挖掘(雷斯塔尼的挖掘箱)》(1967年)。

“万物的声音”— 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二),展览现场,西岸美术馆


🔎 艺术词条 🔎
拓展学习,丰富你的艺术语汇

集合艺术 (Assemblage)
“集合艺术”是指将各种已存在的或已发现的物体重新组装拼接而成的雕塑和装置艺术作品。与二维的拼贴画相比,集合艺术更强调三维立体。20世纪初艺术家们就在探索这种创作方式,直到1950年代法国艺术家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正式提出了“集合艺术”这一术语。



  随堂测验  

1.  现代艺术史上首件织物雕塑是______,由谁创作?
2.  伊莎贝尔 · 科纳罗的《含普桑和目击者的风景(III)》装置作品受到哪位艺术家的启发?
3. 谁发明了“集合艺术”这一术语?


🎧  课后班  🎧
自行收听 加深记忆
听听策展人怎么说


◉“万物的声音”语音导览程序页面
    

点击上方西岸文化艺术季小程序,即可进入语音导览页面。随时聆听“万物的声音”。你还可以直接观看下方的策展人导览视频,进入展厅现场。

👉温故知新👈
第一讲| 物与空间建构
第二讲 | 纯粹主义:新精神
第三讲 | 达达之物、现成品和无异之美
第四讲 | 超现实主义与物品:物品崇拜与颠覆
第五讲 | 现实的表象
第六讲 | 镜头下的物体
第七讲 | 物的简史
第八讲 | 挪用现实


📚辅导书📚
自行阅读 巩固难点

重磅推出展览同名画册《万物的声音》,收录百余件罕见大师力作,通过十八个章节带领观众深入二十世纪初至今年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先锋运动的腹地。画册涵盖了从立体主义先驱、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到当代观念艺术前卫代表,呈现了艺术品和艺术家面貌的多元性,由画家、作家、雕塑家、导演、摄影师、设计师、建筑师等依托丰富媒介创作的作品颠覆了人们对艺术的传统理解。

◉《万物的声音》画册


 👩‍🏫 👨‍🏫 
艺术史小课堂连续开讲13
涵盖“万物的声音”18个章节
你想知道的艺术小知识都在这里

🔖下一期预告🔖
事物的进程
敬请期待


 当前展览  

常设展“万物的声音”——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二)
直至2023年2月5日
西岸美术馆 展厅1 & 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