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时上清华北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专 题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互选课程


小时候

你一定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

长大后是上北大呢,

还是上清华呢?

高考后

你或许又再次陷入了纠结

不过,从上个学期开始

大家惊喜地发现

我可以同时上北大和清华了!



2020年1月

北大清华两校发布通告

宣布在2020年春季学期

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

且互认学分

2020年秋季学期

两校继续开放互选课程

且课程种类、课程容量继续扩大

从此,去“隔壁”上课不是梦!


那么,一年过去了

同时上北大清华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让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2020年秋季学期北京大学开放课程

2020年秋季学期清华大学开放课程


2020年1月13日,北京大学教务部和清华大学教务处同时发布通告,宣布两校达成共识,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并互认学分。消息一经发布,即引发了全网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得到各媒体转发报道,并一度被推上微博热搜榜。网友们纷纷表达了对两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赞赏,也不乏有人在评论区“玩梗”,戏称“再也不用纠结是上北大还是上清华了”、“TP-Link是真的”。

与此同时,在北大清华两校学生中,这一消息也迅速在朋友圈刷屏,大家分享着惊喜、期待,互相探听课程信息,着手开始新课程的规划和准备。


长久以来,北大清华两校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并已形成悠久的合作传统。实际上,两校早已有互相开放本科课程的想法,两校的生命科学学院之间也早已有开放互选课程的实践。但是,在全校本科生范围内开放各专业优质课程的互选,并互相认定学分,这确实是头一次。无疑,这将更加有利于两校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然而不久后,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全国高校响应抗疫号召,在线上展开教学工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的课程互选也正式开启了第一学期的线上“试水”。据了解,北京大学线上授课平台主要有北京大学教学网、Classin等,清华大学主要通过清华大学网络学堂和荷塘雨课堂进行线上授课,此外,两校还会灵活使用其他线上平台辅助教学。虽然线上课堂使得选课同学无法体验到部分理工科课程“动手做实验”的魅力,也不能亲自到场达成“学术追星”成就,但线上课堂却给两校同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讨论空间和协调课程时间不一致的自由



2020年秋季学期,两校教务部门继续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线下开学,首先让两校课程互选的魅力充分彰显

可以说,绝大多数同学之所以选择北清互选课程,是因为他们渴望“亲身体验两校不同的学习氛围与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梁同学在2020年秋季学期选择了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开设的“3D打印创意设计与制作”。从小对各类实验与操作非常感兴趣的他,希望能有机会在实验室中感受亲自设计、制作物品的快乐。


梁同学在“3D打印创意设计与制作”课程上的作品


经历上学期的抢课失败,这学期,清华大学新雅书院PPE专业的王天煜同学早早就守在了选课系统前,并顺利抢到了李猛老师的“哲学导论”一课。根据新雅书院的培养计划,他实际上并不需要这门课程的学分,并也已修过哲学的基础类课程,但他还是愿意每周两次骑车往返北大,抢到前两排的位置,每节课记录三千余字的笔记,据他说,就是为了“学术追星”。抓住课程提供的机会,他在课下主动和李老师交流,从中获得了许多关于专业学习、学术研究的指导和启发,对他的帮助或许并不亚于课程本身。


李猛老师的亲笔签名


北清互选课程的设置旨在为教学资源的深潭解禁,让两校资源共享流动,汇川入海,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优势互补的选择,从而更好地浇灌学生交流和学术交锋的深田沃土。从2020年春季学期到2020年秋季学期,两校开放课程数量均有增无减,涵盖的学科领域与专业疆界也不断拓展:北京大学开放课程从以人文社科类通识课程为主转变为大量纳入“音乐与数学”“现代天文学”“基因组学数据分析”“自然保护:思想与实践”等理工类课程;而清华大学开放课程亦在以技术实践类等清一色理工科内容中添加了“简帛学”“京剧艺术赏析”“出土文献与楚史楚文化”等人文内涵隽永的课程。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谭同学认为,北大和清华开设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补,例如清华的工科类课程可以给同学们带来很多全新的体验与收获。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谭同学在秋季学期选择了清华的“制造工程体验”课程,这门课程共有十几个小单元,可以选择两个为期8周的单元,也可以只选择1个为期16周的单元。每个课程单元的内容不同,包括无人机、蓝牙音箱、尤克里里、皮带、台灯、皮包等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谭同学在前八周课程中制作了3盏属于自己的台灯,还学习了不少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如auto CAD等。清华大学“3D打印创意设计与制作”课程为同学们介绍了多种不同的3D打印技术,并鼓励同学们进行创意设计与实践。选了这门课程的梁同学表示:“这门课让我体会到了工科的课程特色。我了解了3D打印的种类和原理,还有机会去不同实验室体验不同种类的3D打印设备,上手实操各种软硬件,还有机会拆开3D打印机再重新组装。” 


谭同学在“制造工程体验”课程上制作的灯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梁同学是一名工科生,他在2020年春季学期选择了北大的“宗教学导论”课程,秋季学期选择了北大的“哲学导论”课程,同时也在旁听“西方政治思想(现代)”。梁同学表示,这三门课程很“硬核”——课后大量的文献阅读、部分课程每学期至少6、7篇的小论文和每周一次的讨论班……但是,大量的读写和讨论,让他获益匪浅。“作为一名工科学生,长期以来除了技术、科学和工具性的书籍外我几乎没有深入地阅读一本书籍。在这几门课上我找回了阅读的感觉,也希望深度阅读能够成为我人生的习惯。”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的黄同学也有同感。他在本学期选了北大“博雅讨论班:批判性思维(一)”课程,黄同学直言这门课程是他上过最好玩的课程之一,每周阅读文本后与同学们交流想法,让作为理科生的他对许多哲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他体验了独特新颖的上课形式


“西方政治思想(现代)”课程


课程共享给同学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但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困难。

比如,两校的校历安排和课程时间安排等不可避免存在差异。北京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于9月21日开学,而此时,清华大学已经开课一周。同时,“清华的期末结束时间比我们早两周,课程考试时间也相应提前了两周,期末复习的战线又拉长了不少。”北大的林同学补充道。再比如,因两校课时安排存在差异,且根据两校教学区之间的距离,课时之间的休息时长相对紧张,因此需要学生对排课有比较清晰和妥善的安排。而两校选课安排和选课系统的差异和疫情防控期间的校园进出管理,也为选课上课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然而,无需质疑的是,北大清华开放互选是一次积极的尝试。它将一张体验不同学校氛围、尝试不同学科课程的宝贵入场券放进了两校优秀学生的手心里。事实上,这类跨校修学分的模式早已为诸多海内外高校采用。为了让学生们有机会在不同的大学里,特别是在顶尖大学或有学术特长的大学中选修不同的课程,包括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在内的许多高校组成了联盟,以实现学分互认、资源共享。作为中国顶尖高校的代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互相开放部分优质课程,促进资源共享和互补,不仅为两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更将为中国高校本科教学合作与交流提供示范和经验

历经初创阶段的艰辛打磨,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北清开放课程互选已在“摸爬滚打”中“试水”一年,经验已具,成就初显,反响积极。两校学生不仅在对方的课堂上砥砺思想,更体验了交流与合作的喜悦,深悟了开放与共享的真义。我们真诚期待两校进一步完善体系、改进细节,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扩大互选课程,甚至开拓课堂之外其他领域优质教学和学术资源的共享,以期共同进步,为教育强国目标贡献一份力。


注:下学期清华大学开放课程选课办法将于近日发布,敬请关注北京大学教务部公众号通知~



受访者 | 梁同学、王天煜等同学

采访、撰稿 | 三一、赵泽民、张馨尹、林雨弦、郇冰皓

编辑 | 三一

制图 | 胡雅琳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及网络


推 荐 阅 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