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画手?小编?教务的8小时以外

特 稿

WECHAT ID: DEANPKU  


关键词:本科教务老师 工学院 朱若珊


Q

提起教务老师,你会想到什么?

小A:你知道本科教务老师都做什么工作吗?

小B:每次一到开学、期中和期末的时候,就能看见教务转发关于注册、选课和退课的通知呢。但别的我好像没什么印象。

小A:其实本科教务做的事情很多,比如推进毕业审查、定制双学位与辅修培养方案、统计和管理学籍信息,等等。但是,你说的发布选课和退课通知是我们学生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其实还有很多呢。

小B:那具体还有哪些呢?

小A:这张图大致梳理了本科教务都做哪些工作,一起来看看吧。

小B:哇,原来教务的工作这么复杂呀,我发现我不知道的还有很多呢

小A:是啊,今天我们就采访了一位有点儿不一样的教务老师,让我们通过两个关键词一起来看看她的工作吧!

*各个院系的工作习惯及本科教务人员工作安排不同,因此各个院系教务老师的具体工作并不完全一致。


人物简介 /Profile/

朱若珊 

工学院教务办公室主任

2005年10月开始从事教务工作,至2017年10月的十二年间独立承担工学院本科教务全部工作,2017年底担任教务办公室主任,负责教务办公室整体管理,并具体负责部分本科教务工作、部分研究生教务工作,以及访问学者和进修教师管理等相关工作。


PART-1

创新

教务老师的工作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新兴事物的发展、结合同学们的切实需要而不断创新的。在朱老师的工作中,“创新”是一以贯之的关键词。

如今,同学们已经习惯于通过公众号或网页了解并下载教务相关文件,但最初,学院没有教务工作相关的网页,同学们查找教务通知和下载相关表格很不方便。基于此,朱老师向学院提议建立教务网页,后学院布置了这个任务给她,由于对任务的工作量没有任何概念,朱老师“勇猛”地接下了这个任务,“也许没那么难吧?!”2008年暑假,朱老师将一整个假期的时间都投入了网页内容的制作,“没日没夜,感觉头都秃了”。新学期开始时,工院本科教务十余个网页通过学院审核后上线投入使用。虽然网页的日常维护与信息更新给朱老师带来了不少额外的工作,但是她从中获得的更多是成就感与幸福感。

2017年,随着微信公众号的日益普及,一种新的信息发布方式出现在朱老师的脑海中——创办一个微信公众号。与网页通知相比,微信公众号具有集中和保留信息的优势,查找起来也更为便捷。从单纯地发布通知,到政策解读、助教笔记、教学月报等内容的加入,公众号的内容愈加丰富,朱老师一时的热情也转化为长久的坚持。

其中,在公众号发布的手绘选课指导为教务工作带来了更多创意。新生入学时,学校要求各院教务为新生进行选课指导,以帮助新生更好的地理解培养方案。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更加清晰地呈现出复杂的培养计划呢?朱老师想到了以图画替代长篇文字的形式。凭借自己的绘画爱好,她将工学院本科培养方案浓缩成十张生动可爱的涂鸦,在公众号推出了《十张涂鸦啃掉CoE本科培养方案》。同学们纷纷在留言区向老师致谢,也为老师的创意点赞。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朱老师2017年的手绘板培养方案解读

*朱老师2020年的手绘板培养方案解读


PART-2

由于教务工作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经常需要和教务老师打交道。将理解与关爱融入自己的工作,使得教务工作更有温度,是朱老师的自我期望与实际行动。

在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时,朱老师将高效与细致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她理解同学们日常学业繁忙、时间紧张,因此希望能够将每一个办事步骤和需要注意的细节都清楚地告诉学生,力求把事情一次办妥。老师还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他们会遇到哪些实际困难,并体贴地备好解决方案。

今年的秋季学期初,为了让工院的大一新生有规划、有目的地选课,朱老师专门做了一篇推文。工院共有7个专业方向,新生会因为不明确未来将选择哪个专业,而面临选课时的困难症——需不需要超前选择某个方向的专业课,来了解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如果没想好以后学什么,现在怎么选课?朱老师把同学们可能存在的疑虑编成了一组漫画小人儿的对话,一问一答地解答了疑惑,又从学分压力和课程类别的角度给同学们提出了10条具体的选课建议。官方发布的政策,学生难免有不懂的地方,信息量过大时也很难快速消化。朱老师认为,自己作为教务老师,多年的经验让她比学生更能全面、迅速地理解政策,她愿意用通俗的语言为学生做二次解读。



公众号虽然有教务二字,但朱老师强调,它并不是工学院教务办公室的官方发言窗口。在她看来,公众号是一个辅助工作的工具,更是一个传递自己的声音、促进师生沟通的平台。以非官方的身份,能够更加自由地传达出她个人的声音。除了发布通知,老师还时常在公众号上发出自己的“碎碎念”——从澄清误解到发表观点,从工作体验到生活感悟,老师以随性而温情的话语与同学们闲聊,无形中拉近了笔者与读者的距离。最初是因为朱老师发现,有的信息是学生来教务办询问后才会获得的,如何让其他没有询问的学生也能获得这些信息呢?于是“碎碎念”系列出现了。


提到公众号的运营难度,朱老师显得很平静,“我是个很随意的主编,就是想到什么要说的就发出去,工作太忙的时候就不发啦”。对公众号是否涨粉、是否受到学生们的赞美,朱老师并不在意。对她而言,公众号并不是一件与众不同的大事,只是出于对工作的热爱和个人的表达习惯,换了一种更生动有趣的方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罢了。至于未来的设计规划,朱老师表示也会顺其自然,想到有什么值得做的就做点儿什么,并没有宏伟的构想。“只是业余时间的一种自娱自乐的工作方式,因为不属于本职工作,所以谈不上有什么压力,也不需要什么赞美”,老师笑着说。

基于工作经验的谆谆教诲,出于热心的细致关怀,等等,很多独一无二的声音都通过这个公众号传递出来。通过这些文字,同学们能够走近教务老师,更多地了解老师的工作,从而达成双向的理解与包容。



面对繁杂的日常工作,朱老师总是以创新的眼光寻找着更优路径。八小时之外的“碎碎念”里藏着的细碎温暖与质朴关怀,更蕴含着朱老师对教务工作真诚的热爱。实际上,不仅是工院,各个院系都有这样一群热爱着工作、关心着学生的教务老师。正如朱老师所说,通过更加多样的方式、渠道增进学生与教务的双向沟通,希望学生和教务之间多点信任、少点误解。确实,教务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通知的发布者与接受者而已,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老师的三分热爱,三分关怀,让“教务”二字变得更加鲜活、更有温度。




编辑 | 赖钰

受访者 | 朱若珊 

采访 | 丁舒瞳、陈浩明

文字 | 林牧阳、钱羽然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推 荐 阅 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