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英国课堂如何培养你的独立与思辨|Ga姐带你看英伦
国才初级口头任务点睛
3月8日19:00开播
国才初级书面任务点睛
3月11日19:00开播
还有各级别备考群等你加入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国才君特邀在英国读博的Ga姐,以独特视角观察英国,记录文化趣事。英伦精彩,尽在专栏【Ga姐带你看英伦】!
上一篇,我们讲了英国post-graduate教育阶段的一些总体特点(点击查看:英国课堂面面观:感受不一样的教育体验),有没有同学已经蠢蠢欲动地想来留学了?
最近因为一门课程需要采访了几个来自亚洲、非洲、阿拉伯地区的研究生,请他们介绍几个月来的学习体验。Challenging成为所有人必谈的关键词,一起出现的还有difficult,independent,reading,confident,improvement等等。当然,所有这些mixed feelings,Ga姐几乎全部身有同感。而这些很多都来自教育文化的差异。
“预习”真的是要预习啊!
而且是如此有压力的一个存在!
在Ga姐眼里,所谓的“预习”在之前的概念里是一种可做可不做、如果做了感觉更像是给老师帮了个忙的存在,我该是多么认真、多么热爱学习才会预习啊。更多的时候都是直接带着脑袋去上课。这样二十多年过来,似乎也没什么问题,课堂上老师反正会讲的很清楚,知识一点点地传授下来。
但是,到了英国,天呢!每次新的课程开课前都压力倍增,提前两三周就先要做好心理准备,最晚提前一周也需要进入紧张而困难的预习阶段。所以圣诞假期回来的考试季对学生来说是最难熬的,也是学生心理最脆弱的时候。英国是先放假后考试,而考试季和新学期是重叠的,即准备考试或者赶论文的同时,还要预习新的课程(了解更多英国考试季的内容,点击查看:一哭二嚎三XX,考试周那么难过,原来世界都一样)
我预习的流程包括到课程平台(比如Blackboard)查看这门课的handbook(课程手册),了解授课内容和目标、考核方式(考试还是写论文),以及长长的pre-reading list,并且要尽可能地把课前要求的阅读资料全部读完。
Pre-reading的资料往往非常多,一般包含一些图书的章节和若干篇论文,全部是电子版上传在课程平台上,每个文件差不多都20页起,有的动辄还40、90多页,而这些在教师的期待中,都是需要在课前完成的。
基于这个默认,很多课程导师(unit director)上来就直奔主题、切入讨论,或者授课过程中讲到某个概念,问一句你们应该都读过了吧?然后一带而过。没有提前阅读,根本就是睁眼瞎。
学术论文有的可能是有趣的,不过更多的对于国际新生来说,则是生涩的、读一遍根本不知所云的那种,读懂一篇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所有受采访的研究生在提到reading的同时,都会提到hard,self-study,boring,independent。当然,practice makes perfect真的不是随便说说的,读的内容越多,阅读的速度也越快,效果也越好。Ga姐感觉几个月来读的东西已经超过了过去几年的总和……
课堂上的提问——不问白不问
英国的课堂是非常平等、热闹的。教师在上面讲课,随时会有人提问题,或者只是单纯地想分享自己的某个想法。这时候,教师会停下来回答、回应,不管什么内容,只要是学生提出来的,教师永远都是以positive的态度对待,每次都会说“good questions”。
这个情况,我还是适应了一段时间的。其实在课堂上,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时候有问题或者有疑问,但咱们会觉得,不要打断教师的授课嘛,有的问题可以下课了问问同学,或者看看资料,或者找时间跟教师讨论,总是可以解决的,并不急着一定要在课上问出来。再加上有时候担心自己的问题可能太浅显,或者担心是那种只有你才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就更加不会提问了。
但很多国家的学生在这方面都更加积极、主动,真的是literally想到什么就问,只要是自己不明白的都要提出来。不适应这个情况的时候,还会在心里judge人家——“这种问题也要问啊!”等适应了之后,自己就会有意识地积极提问,不问白不问啊!当然这时候,之前狭隘的judgment也就不存在了,也不担心会被别人judge,变得更加open-minded(脸皮厚了)。
思辨!思辨!思辨!
真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不管是预科、本科、研究生还是博士生,Ga姐接触到的各个级别的中国留学生,无一例外地对这边教育中体现的思辨培养意识印象深刻。
课程中涉及的阅读,教师会引导学生对材料本身进行思考、批判,任何人的任何东西都不一定是百分百正确的,都可以被质疑,这当然包括教师自己。习惯了从教师那里得到权威答案的我们,突然发现碰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开放的了,教师也不给你明确答案,只是说了他的想法,具体的让你自己去理解、判断。
课堂活动也充满了思辨意识,设计者会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基于已有材料或文献对信息进行 synthesize(整合)和evaluate(评价)、基于实际有效的讨论去发展自己的观点。教师会走到讨论的学生中间,提问“Who is talking?The author or yourself?”
很多课程的考核方式是提交一篇2000-4000字不等的论文,而论文是体现学生对已阅读、已学习的内容是否进行了思辨理解的一个最直观的体现。如何引用其他人的文章?如何在论文中评价不同学者的观点并引出自己的观点或研究意义?如何为自己的观点建立有效的evidence?Ga姐特别参加了一次针对学院staff(教职员工)的评分培训。评分标准里十分明确,有理有据地分析、质疑、批判,体现出很强的思辨思考的文章才可以得高分。
民主与权利意识:
make your voice heard
英国高校里有各种各样的学生组织,每一支都代表着一个群体的权利,负责为这个群体争取利益,总有一支队伍能够为你发声。除了为学生日常的学习需求服务,这些学生组织也在积极参与社会层面的各类议题,为改变世界做着自己的努力。比如倡导女性权利的论坛、讨论非洲学术发展的主题活动等等。Ga姐中午在学校草坪上吃个午餐,就会被学生团体采访到关于Brexit(英国脱欧)的看法。Faculty和school层面还设有不同级别的学生代表(student reps),专门负责将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同学校进行沟通,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需求。
作为student rep,刚开始的时候感觉更多的是为学生服务的,像博士生这边每个月组织一次coffee morning邀请大家mingle,或者圣诞节的时候策划一个Christmas party之类,后来渐渐发现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学生会将complain的邮件发给学生代表,由学生代表负责确认问题的情况并同学院交涉。这类事情既包括学校电脑上软件的安装权限设置不方便,或者图书馆的暖气太热,也包括学生对学院提供的学术支持不满意,或者觉得期末论文收到的反馈信息不充分等等。
学生代表还被要求出席学院的research committee meeting,听学院的各个科研中心负责人介绍研究层面的各类安排、进展、规划等,并在这个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代表学生提出需求。Ga姐有一次参加了一个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各个级别reps的沟通会,学院工作人员特别邀请了学校career service的人过来解释和应对学生代表们提出的就业相关需求。看着学生代表们一条条地特别细节地反馈,彻底感受到了一种民主和权利意识。很多事情即便是学院一直以来的做法,但是学生们如果觉得这种安排对他们来说有难度、不合理,他们会直接反馈和争取改变现状。这种当家做主人的感觉特别新鲜。
如果大家有机会出国留学,强烈建议大家申请做student rep,感受下同学院负责人们平等讨论学生权利的感觉。
Be resourceful!Make it worth!
每一个入学新生,都会默认开通一个学校邮箱。从这一刻起,这个邮箱几乎是你所有的信息来源,你会收到无数封邮件。Unit tutor(课程教师)会给你发提醒上课和作业信息;各种名目的学生团体会给你发各类活动、投票、竞选信息;Accommodation(住宿)工作人员会给你发各种火警测试、停水通知、活动、包裹等信息;学院、学校会给你发各种讲座、培训信息;图书馆会给你发各种工具推荐、数据库使用培训、新内容上线等信息……
入学第一周的时候,Ga姐就特地花了好几天,把每一封来自各个角色的欢迎邮件都认真读完,确认发件人的组织、邮件内容相关性,邮件中各种链接打开之后都看看是干什么的,哪些留着有用,哪些赶紧报名,哪些后面保持关注等等。事实证明这是有用的。最适合你的信息并不能指望别人一一告诉你,因为实在是太多了,需要自己筛选。但是只要认真查看和确认,你就可以是最resourceful的那个,更加有效地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类支持,让你的留学更加有价值。
比方说,英国高校除了各个学院,还有各种独立于学院之外的学习中心或支持机构,面向学校所有人提供免费支持。比如我所在的大学有专门提供各类critical thinking/reading/writing培训的study skills center,喊着“Academic language…is nobody’s mother tongue”(学术语言不是任何人的母语)口号的Research, English and Academic Literacy(研究、英语和学术素养)培训中心,专门提供数字软件支持的Digital education office(数字教育办公室)。
这类机构提供的培训或工作坊规模都非常小,每次十来个人,确保效果。还有一种是一对一的tutorial(面授辅导),提前预约,每次半小时,完全个性化辅导,效果极佳。更快捷的方式叫drop-in,每次15分钟,无须预约,带着问题直接过去咨询,问完了就撤。
这么回想一下,过程虽然超级challenging,但自己的确是有了不小的进步:更加有耐力和信心地进行阅读、敢于提问并且更加开放、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敢于反馈自己的想法与意见、有了民主意识、更加擅于筛选与处理信息、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这大概就是几位受访研究生提到的confident和improvement了吧!怎么样,是不是更想来留学了呢?
专栏作者:Ga姐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育学博士在读。
研究兴趣:
语言测试与评价。
个人兴趣:
一切跟文化有关的东西。
更多【Ga姐带你看英伦】文章
☆ 原来Guy这个词的来源如此“火爆”(literally)!
国才考试报名等你来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国才考试官网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