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舒服不如躺着,设计不如倒着

赵劲松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2024-09-03

短缺时代,人求物;

过剩时代,物求人。

所谓活力,就是通过放弃控制,

让用户获得空间定义权而取悦之。

——非标君·赵劲松



自己拆自己的第8座建筑
项目名称:社区文体服务中心
方案设计: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赵劲松  
团队成员: 任轲 薛腾 林雅楠     制图:任轲 薛腾  文案:林雅楠









建筑师的日常工作状态就是——
在文明用语的前提下无话可说。


都说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躺着。
可外卖的饺子不好吃,
躺着画图也不得劲。

人家是斜杠青年,我们是45°人生。
摆又摆不烂,卷又卷不赢;
躺又躺不平,干又干不动。



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
设计师的本质是解决甲方。
甲方不生产问题,
他们只是问题的搬运工
——把问题搬给建筑师就可以了。

最近非标准就遇到了
一个搬着问题来的甲方,
突然就感觉一口大锅扑面而来。


甲方有一块地在无锡市中心的边边上,
也就是边的再边上。
周围都是居住区,
拿时髦的话说,应该叫成熟社区。
意思就是,基本已经学会自己生活了。


至于什么公建配套——菜市场算吗?


而甲方现在想干的就是给这一大片成熟社区增加配套公建。这事儿现在很时髦,算是城市更新的一部分。


这种项目一般就叫“社区xx中心”,
缺啥就在xx处填上啥。

但要是啥都缺呢?

我们的甲方就是那个啥都缺的,强烈怀疑甲方是拿着字典写任务书,要不然怎么能弄出那么多多多多多多多多.......个“社区xx”来呢?
甚至还包括一个社区篮球馆和一个社区综合超市。


放眼望去全是C位,
都是社区里最靓的仔。
琴棋书画到锅碗瓢盆,
有一个算一个的都想着自立门户。

说句不负责任的话,如果从使用角度来说,根本就不用设计,上面那张功能平铺图就是最好用的总图。
一人一摊,皆大欢喜。

毕竟这帮C位高矮胖瘦各不同,
型号接口都不匹配。
有人想要大球场,有人想要小教室,
就算勉强愿意拼多多,都拼不到一起去。


当然,如果真这么简单,
甲方也找不到我们这儿来了
——非标君专治疑难杂症。

因为这好歹也是个重要公共建筑,
总得来点形象标志性吧?
花钱听响,人家都流行搞综合体,
我们干嘛要弄个散装的?


所以,我们亲爱的甲方就在基层单位要求独门独院,内部意见希望整齐划一的夹缝中果断甩锅给了建筑师——
反正就是得又分散又整体,
你们先出个思路再报价!

呦吼~这么横啊~
那咱们就紧跟甲方节奏,
一起横着办呗~


横着办是怎么办?
简单说可以叫螃蟹烹饪设计法。
大家不都是豪横的想自立门户吗?
那就一起属螃蟹,都横着摆——
独立入口,进门广场都安排上。

但这还不是个分散布局吗?
别着急啊,螃蟹上桌得来个盘啊~
拿“盘子”把这堆豪横C位都装起来,
是不是就是一盘菜了?

要是一盘装不下,咱还能来个双层盘
——开不开心?



按照空间属性,
把相对需要开放大空间的功能摆在首层。
一人一摊。
感觉地方很宽松啊~
摆多少摊都摊得开——吗?


打脸来的就是这么快,
摆了半天,发现大超市没地儿放。


思维突破的一大好处就是,
你看什么都像刚认识的。
比如,现在我们看这个运动场,
怎么看怎么像一个超市的屋顶……


将运动场抬升后底部空间做超市,
外围还能再加几个沿街小卖铺。


然后把各个功能块用路径平台连接,形成一个悬挂鱼骨状的空间排盘。


这样,整个场地空间就从传统的以建筑为主绿地为辅的关系中解放了出来,最大程度的释放出了广场绿地空间,平台下面还能顺便遮阳避雨。


而平台上面直接连接体育场形成运动平台。也是最大程度的延伸了运动空间,除了标准场地,还为更随意的日常运动提供了更多样空间选择。


按照前面的空间设定,上部建筑应该也是架空在屋顶平台上,才能真正实现对平台的使用。


架在哪儿是一个设计问题,
而怎么架是一个结构问题。


在一顿蒜香小龙虾之后,
结构师终于被忽悠上了贼船。

利用底部鱼骨空间的缝隙立起桥墩,把整个文体中心像桥一样举到屋顶平台的上方。


并利用桥墩设置垂直交通核,这样屋顶平台和上部建筑就都有了直接与地面广场联通的出入路径。

然后就是一个点连线的游戏。
把交叉设在鱼骨缝隙里的桥墩连起来,就得到了一个曲尺形的平台空间。




平台(盘子)有了,
可以继续往里装菜了。
依然使用碎化手法,按照功能面积设置成大大小小的房子码在曲尺路径上。


整个上部空间就在内部
形成了一条蜿蜒曲折的流动街市,
而外部则像一座桥,横跨在场地之上
——并且还能继续向两边联通。

我们把上部平台的两端向外延伸出天桥跨过两侧道路,不但向周边社区提供了更便捷的到达途径,也将周边的零散休闲空间与社区中心连为一体,促使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


碎化空间虽然用起来很美好,
但看起来实在不太美。
毕竟,甲方明确说了
形象不能丢嘛~

这事儿非标君最拿手。
都没用上半个小时,就从太湖渔船得到了inspiration,给上层的堆叠体块包上了抽象时尚三维表皮,还顺便给空间分了个组,形成n个功能组团,使内街有了停留的节奏,体验更集中,效率也更集中。



增加各种楼梯,给广场、平台、主题街提供多样化的路径选择。



至此,整个建筑设计完成。
除了满足
功能分散、形象吸睛的基本要求以外
我们还附送了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最大化的公园广场,
最大化的活动平台,
最大化的休闲街道。


公共建筑永远都处在看与被看的双重关系中,我们每个人都既是拥有上帝视角的城市评判者,又是拥有个人行为的体验参与者。


甲方的要求看似是一个悖论,
却是每个建筑师的责任。

我们要设计这个建筑被看到、被识别、被赋予意义、被很容易的向别人介绍——
比如,仿佛一条银色的小船,
飘荡在云海。


但同时,我们又要设计这个建筑的眼中只看见它的使用者,专注个人体验:没有意义导向,没有尺度压迫,也没有空间限制——
比如,船里别有洞天,
就好像我们经常逛吃逛吃的那条街。


所谓社区中心不是生活的备选,
而是生活的必选。
不是局促无奈的退而求其次,
而是闲庭信步的草木称人意。



你可以在标准田径场里跑的比蜗牛还慢只为聊个八卦;也可以去时尚文化街里天天打卡只为一时兴起想学尤克里里;
然后,你还可以凡尔赛的告诉别人——
反正就在家门口,闲着也是闲着。



这里有市井烟火,也有时尚灯火;
这里有桑榆暮景,也有花光竹影。
人间有味是清欢,
天际自舒卷。




这就是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设计的
社区文体服务中心。


舒服不过躺着。

人如此,建筑也如此。


这是一个横过来躺下的设计,

也是一个为了让人更舒服的设计。






躺着舒服是因为放松。
而建筑放松了,
同样也就舒服了。

这世上所有美好的东西
都是在不急不躁、不紧不慢中渐渐展开。
春风秋雨,夏花冬雪;
暖阳皓月,朝霞繁星。
以及,
每一个无需早起的清晨,
每一个不必夜归的傍晚。

设计一个慢慢展开的建筑,
舒服的等在你的家门口,
在每一个清晨傍晚,
陪你走过春夏秋冬。





非标准的最新拆解书

灰黄CP

  7折优惠!


 

点击进入
躺平的非标准建筑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