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事关AI大事,南京市委书记专题调研

徐宁 紫金山观察 2021-05-01
点击上方蓝字,记得关注我们!

人工智能不但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还赋能各行各业,成为全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世界各国都在抢占这一技术高地。近年来,南京正以全方位的产业发展生态优势拥抱人工智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月11日下午,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调研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地标发展情况。这是继5月12日专题调研集成电路产业,5月22日专题调研新能源汽车产业,5月28日专题调研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6月5日专题调研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之后,张敬华调研的最后一个我市五大地标产业。


1产业水平居国内十强,全年预计核心产值破百亿

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 丁劼 摄


极智嘉机器人公司是全球智慧物流机器人领军企业,在全球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达10%,占据市场领先地位,远销美国、日本等地,已成为耐克、迪卡侬、沃尔玛、戴尔、苏宁、永辉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智慧物流合作伙伴,并与微软、英特尔结成生态合作伙伴,共同赋能企业智能化升级。南京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现有员工70余人,为极智嘉华东区研发中心及智能制造基地。
当天下午,张敬华调研了该公司。
公司创始人兼CEO郑勇介绍,该基地最大产能为年产2.5万台智慧物流机器人,是全球首座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智能工厂。2019年南京公司实现销售额约1.3亿元,预计今年销售额将达到2.87亿元。 


红枫科技园极智嘉机器人公司展示的工业机器人。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市工信局负责人介绍,南京是全国进行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和投入较早的城市之一,目前相关产品和服务已涵盖了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等各领域。经摸排,全市已集聚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企业300多家,涵盖人工智能软件、芯片、传感器、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等产业链多个领域,集聚了亿嘉和、华捷艾米、硅基智能、地平线、旷云、小视科技、科大讯飞、字节跳动、埃斯顿、熊猫电子、中智行、百度、亚信云集等一批人工智能领域优质企业,在人工智能软件、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形成了一定优势。


目前,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不断完善,集聚效应初步形成。通过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培育和建设一批人工智能产业特色园区、应用示范区,构建“一带引领、两极支撑”的发展格局,人工智能产业主要分布在栖霞中国(南京)智谷、软件谷、建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麒麟科创园等板块。其中,栖霞智谷为主要集聚区,已集聚相关企业29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21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AI产业集群,汇聚了姚期智、张钹、李开复等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50余人,研发人员5000余人。


中国(南京)智谷核心区。栖霞区供图


据测算,2019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约为80亿元,增速超过30%。根据国内较为权威的赛迪顾问和亿欧智库相关的研究报告,南京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总体位居国内前10强,处于第二梯队。


据监测,2020年1-5月份,全市人工智能产业逐步克服疫情影响,核心产值达40亿元左右。全年预计人工智能核心产值将突破百亿大关,继续实现较快增长。


2AI新型研发机构近50家,重点项目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全市人工智能产业重点企业展示机器人产品。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是由南大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教授团队与南京经开区管委会合作共建,面向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应用技术、产业技术开展研发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协同创新基地。


该研究院院长詹德川介绍,研究院在算法领域技术领先,正在重点推动新型深度学习模型与方法、增强环境适应性的机器学习等重点核心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并与腾讯、华为、百度、阿里、京东等企业开展了深入合作。已孵化了南栖仙策、钛科圈智能、物通物语等一批人工智能新锐公司,并引进了京东AI、科沃斯、艺赛旗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落地。近期正在组建2亿元规模的科创基金,形成“新型研发机构+基金”的运作模式。


围绕人工智能产业,我市多所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相继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和创新研究院。


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同时,一批重大公共技术平台、新型研发机构正加速布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南京开发区落地建设“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在麒麟高新区布局建设“中科院自动化所南京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研究院”,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领衔的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落户智谷。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人工智能类新型研发机构近50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固的平台支撑。


近年来,我市还积极引进了一批人工智能重点项目。栖霞中国(南京)智谷新落户ARM、追一科技、雄狮科技、辛巴网络、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等项目;江心洲以打造产城融合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基地为导向,吸引了科大讯飞、腾讯云启产业基地等企业项目落地;在新基建、新产业等行动计划中,南京软件和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图灵AI产业赋能中间件平台、亿嘉和智能巡检机器人研发基地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为产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3认清不足补短板,5年内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各类机器人产品。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认清不足。


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我市还存在现阶段未纳入国家层面产业布局,产业缺少龙头、明星企业,重大创新平台不足和产业资本活跃度不够的问题和不足。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南京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地标行动计划》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产业地标的要求,对标国内第一方阵城市,加强人工智能新基建,进一步增强全市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加强品牌企业培育、集聚领军型人才和复合型实用人才、活跃产业资本环境,推动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麒麟科创园。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全力以赴纳入国家产业布局体系

重点依托栖霞区智谷、建邺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软件谷、麒麟科创园等重点载体,建设专业化的人工智能特色园中园,以小园区带动大园区发展。积极向上争取,申报科技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发改委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工信部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等“国字头”招牌,在国家产业布局中争先占位。

进一步增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

依托我市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各类科研平台和新研机构,探索组建协同创新联盟,开展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脑科学和核心算法研究。建设面向全市服务的公共算力、数据集和算法平台。鼓励校企合作,以企业为主建设算法模型库、工具包和能力等开源开放平台,积极申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重点围绕人工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核心算法、边缘智能、跨媒体智能等人工智能前沿领域,每年组织实施一批人工智能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

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支撑环境

活跃资本环境,充分运用市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市科技创新基金、人才基金等国有基金,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鼓励设立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研究制定我市人工智能统计监测和评估体系,为决策分析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聘请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知名专家,成立高水平的全市人工智能发展咨询委员会。

深入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加快推进政府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加快人工智能行业训练资源库和标准测试数据集的开发,鼓励支持广大企事业单位、第三方服务机构开放行业数据集。推进人工智能在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创新融合应用,围绕“四新”行动、产业链强链补链等重点工作,每年组织征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面向本地企业和科研机构开放,建设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助推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和初创企业成长。

着力加强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集聚

依托我市人才工程,编制人工智能紧缺人才目录,重点引进和培养人工智能领军型人才。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引进曾在世界 500 强企业、国际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任职的中高级资深人才。汇聚园区、高校、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社会各方力量和资源,联合培养市场需要和认可的人工智能中高端人才、创业领军型人才和应用型紧缺人才以及一批技术转移人才。对我市培养并留宁创业就业的毕业生,予以政策倾斜支持。支持园区、高校等通过举办人工智能大赛的方式,发现和引进技术、创业实力突出的新锐人才。


市民在软博会上与机器人互动。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2020年,力争全市人工智能软件、产品和服务等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1000亿元;重点培育首批30家人工智能核心领域的领军型企业,全市人工智能企业达到400家,形成10个左右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到2023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达到260亿元。到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紫金山观察:南京日报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时政公号)



往期精彩回顾



冲刺!南京市委书记市长再次带队推进这件事

拼了!今年这场硬仗南京必须打赢

“链”接生活,南京这个产业强势崛起!

南京有座“地下城市”,你去过吗?

这个绿色大礼包,送给今天和未来的南京人

点绿成金!这个银行要在南京推广

这些产品厉害了,南京各部门将一起帮忙“带货”

变得更“聪明”,南京上万企业干了同一件事

南京这项改革连推三年,“客户体验”连续升级



文:紫金山观察记者 徐宁

编辑:紫金山观察编辑 刘全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