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全国第九升到第六,南京凭啥大幅进位?

王健 紫金山观察 2021-05-01
点击上方蓝字,记得关注我们!


2018年度,第九位;2019年度,第六位。


6月18日,《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正式发布,南京实现较大幅度争先进位。


《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发布视频

“拿地即开工”,“交房即发证”,“企业登记,街道可办”……近年来,南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1


从“第九”到“第六”

南京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年度报告》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撰,是第一份由国家主流媒体发布的第三方营商环境权威报告,今年为第二次发布。


《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图片来源: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


《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在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标准、参照国际同行的评价指标,同时兼顾中国特色的原则上,重点围绕与市场主体密切相关的指标维度构建起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的评价体系。


报告中的综合评价排名对象为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共36座城市。


36城综合评价排名中位列前十的城市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南京、杭州、成都、天津、宁波。



2018年度,该排名前十位城市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成都、天津、杭州、南京和西安。


南京从2018年度的第九位跃升至2019年度的第六位,实现较大幅度争先进位。


蓝天白云下的南京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按照“要素+环境”的理论框架,设计了由五个维度构成的评价体系,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金融服务、政务环境、普惠创新。


报告也同时发布了五个维度的分项排名,覆盖了制度、市场、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环节,全方位评价了各城市营商环境状态水平。


其中,在基础设施维度,南京排名第六;在人力资源维度,南京排名第三;在金融服务维度,南京排名第八。


基础设施维度人力资源维度金融服务维度

▲点击查看大图



2


从“100条”到“新100条”服务举措持续升级


优化营商环境是最持久、最强劲的制胜之道。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核心功能的关键一招,不断创新政策、优化服务、强化落实,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持续增强,南京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2018年9月,我市紧扣“坚持用户思维、对标国际惯例、落实改革要求”总体思路,出台《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推出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经过一年多的落实推进,形成了特色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各界好评。



在发布“100条”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大会上,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要求,全市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相结合,在对标找差中进一步深化理念变革、管理变革、效率变革、路径变革,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



为全力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示范城市,加快把营商环境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今年1月3日,市政府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新100条》,时任代市长韩立明出席并作主旨发布。



“新100条”包含政务服务便捷高效、商务环境创新优化、市场监管规范有序、司法保障公平公正、社会环境整体提升、推进机制持续强化等六个方面内容,多项政策措施处于全国先进水平,政策领先性达到50%以上,突出体现了用户需求、应用场景、追求卓越、差异特色的政策制定导向。其中,




7条举措全国首创

包括:“招拍挂”首次用地登记一天办,不动产登记业务掌上联办,拿地即开工,人才房定向优先供应,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全覆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一站式服务,全要素支持创新创业等;



47条举措全国先进包括:企业开办全流程网办,放宽市场主体登记条件,提升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许可便利度,实施“宁满意”工程,强化优惠政策落实兑现等;

46条举措与“100条”对比又有明显提升包括:建立企业开办服务专区,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建设网上“中介超市”平台,推进服务事项清单化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创新产品推广示范,扩大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等。

“新办企业套餐”采取材料一窗受理、信息一网采集、过程一并流转、结果一次推送,实现“一窗通办”,最快当天可取。刘高璐 摄


此外,在政策落实机制上,“新100条”还明确,要建立健全“三大机制”——

  • 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以服务对象、投资主体、市场主体评价结果检验服务水平、推动服务升级;

  • 实施典型案例通报机制,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双管齐下”推动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 实施政策评估更新机制,不断推动政策动态更新、优化升级,确保我市营商环境始终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璀璨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3


从“措施”到“实施”政策措施效果持续释放


看落实机制,更要看落实效果!


“拿地即开工”,说干就干!


江北新区“国际化名医中心”项目,是全市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拿地即开工”项目。项目通过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的方式,在前期方案稳定的情况下,告知承诺了土地、规划、审图、消防手续,实现了刚刚签订土地合同时同步发放施工许可证,实现了主体结构实质性“拿地即开工”。


江北新区“国际化名医中心”项目效果图。图片来源: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微信号


项目的主要审批流程涉及新区行政审批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建设与交通局等3个部门。


不清楚审批流程?弄不清要哪些材料?江北新区相关部门表示,没关系,代办中心来帮忙。对重大项目,代办中心主动对接,在投资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施工、竣工五个阶段中,只要项目方有需求,他们必回应。


图片来源: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微信号


提供政策解答的是他们,指导申报材料准备、审批程序规划的是他们,召集项目推进会协调推进审批事项的是他们,分阶段、分环节提供全程代办的也是他们。代办服务为项目方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让“创新型龙头企业千军万马”“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栖霞区在全市率先将企业登记延伸至街道,实现营业执照就近办理,当场办结。


今年3月23日,南京快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翟云祥在栖霞区八卦洲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仅用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公司设立登记,这也是南京首例在街道层面完成的企业登记。


“我家住八卦洲,年后打算成立一家公司,本以为要跑到区政务服务中心才能办理,没想到在家门口的为民服务中心这么快就办好了。”翟先生欣喜地表示。



为市场主体服务,市相关部门和各区也在积极行动。




南京政务服务网在“宁满意”板块的“一栏通”子项中正式上线“营商环境专栏”,设置政策发布、政策解读、事项清单、意见建议等四个模块,实现营商环境政策可阅、可办、可评。




高淳区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立惠企政策超市,在“高淳发布”微信公众号开设“营商环境”模块,向各类市场主体作出营商环境“六项承诺”——业务申请一律当即受理,退回补件一律书面清单,回应超期一律视为许可。


高淳发布微信公众号截图


惠企政策网上集中公开,企业看不明白直接差评,政策落地盲点全程倒查。区级以上政策绝不走样,区级以下政策确保公平,自设歧视条款处分到人。涉企检查统一行动,一月一次集中集成,例外情形单独报批。首接全程帮,说“行”不请示,说“不”要报告。一企一专员,热线全天候,挂钩终生制。



建邺区推出大学生创业园——众创客厅·韶华工坊,创业企业和项目团队入驻即可享受最长2年的免费孵化,以及“0成本”创享空间、“0时差”政策护航和“0距离”贴心服务等扶持政策。首批已有50家创业企业和项目团队入驻,覆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疗、电商、文创、电竞等产业。


……
有“全天候”的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也有应对“特殊时刻”的制度性安排。
今年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2月7日,我市即出台《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稳企十条”)。

随后,各区、园区也出台政策,对惠企力度再度“加码”。 


江北新区兑现“惠企16条”扶持资金。江北新区供图


5月22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又印发《南京市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做好当前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对保市场主体等方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各项减轻企业负担的措施,让不少正遭遇经营困难的企业轻装上阵“再出发”。 



据市发改委统计,目前,国家和省、市给予企业资金支持、税费减免、服务保障的各项政策共有36项。

截至5月下旬,南京市各级惠企政策已兑现资金154亿元,其中:


  • 减税降费方面为企业降低成本20.9亿元,包括减免税收12.6亿元、减免房租5亿元、减免融资费用1.8亿元、电价优惠1.5亿元;


  • 就业保障方面,为企业共节约开支93.9亿元,包括减免三项社保费用61.5亿元、医保费用20.5亿元、发放稳岗返还11.9亿元;


  • 财政扶持方面,目前已发放下达涉企专项等各项补助资金39.2亿元。


金融支持方面,目前共为全市企业争取各类贷款422亿元。其中,为企业争取优惠利率、支农支小等贷款361.4亿元,延期展贷、无本续贷60.6亿元。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经济基本盘,优化营商环境就能“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随着营商环境优化,1—4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2048户,其中,新登记企业22069户,在疫情影响下仍保持全省第一的新增势头,企业发展的活跃度较高,实现逆势上扬,有力支撑了南京市GDP的增长。


5月当月,全市又新增市场主体20711户,较去年同期增长5.58%,其中新增企业8606 户、较去年同期增长9.39%。


4月18日,南京企业家服务日“智汇宁企”早餐会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据介绍,下一步,南京还将以《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为新起点,深入实施“新100条”等政策措施,把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凝聚起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强大动能。


(紫金山观察:南京日报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时政公号)



往期精彩回顾



冲刺!南京市委书记市长再次带队推进这件事

拼了!今年这场硬仗南京必须打赢

“链”接生活,南京这个产业强势崛起!

南京有座“地下城市”,你去过吗?

这个绿色大礼包,送给今天和未来的南京人

点绿成金!这个银行要在南京推广

这些产品厉害了,南京各部门将一起帮忙“带货”

变得更“聪明”,南京上万企业干了同一件事

南京这项改革连推三年,“客户体验”连续升级



文:紫金山观察记者 王健

编辑:紫金山观察编辑 王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