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场国际峰会,尽显南京创新“硬核”

毛庆 紫金山观察 2021-05-01
点击上方蓝字,记得关注我们!

读懂城市创新,人才最有发言权;

引领南京发展,人才最有驱动力。




6月23日,是2020南京创新周专属创新日——创新型企业家日,当天,由2020南京创新周组委会主办,南京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江北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承办的紫金山人才发展国际峰会正式开幕。


2020南京创新周·紫金山人才发展国际峰会开幕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紫君了解到,这是我市首次举办人才发展峰会,并作为2020南京创新周的重点活动内容。
峰会上,聘请南京国际人才发展战略顾问、专业大咖分享创新观点、一批“生根出访”人才项目和“百校对接”成果项目现场签约,展现了南京在创新名城建设的生动成果。 



1


广聚人才,激发创新活力


古都金陵,历来人才荟萃,从“天下文枢”到“创新名城”,一古一今两张名片下,追求创新的基因不变,尊才爱才的城市气质永恒。


去年以来,全市人才工作紧紧围绕创新名城建设大局,认真落实市委一号文件系列举措,扎实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创新人才集聚”等重点工程,广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蓝天白云下的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多次专题听取人才工作汇报。他指出,人才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关键要素,谁引进人才多,谁就能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要加强人才工作研究,探索集聚高端人才、产业人才、国际化人才、行业特殊人才的有效路径。


今年5月19日,“才汇金陵、共创未来”人才云聘云创活动正式启动。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紫君了解到,此次峰会紧扣创新名城建设目标和创新周“读懂城市创新”主题,重点从研究传播人才发展前沿理论出发,邀请学界、企业界、投资界专家,开展主旨演讲、高端对话、平行论坛和专题研讨,探索人才与产业、资本、城市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指导推动南京人才工作创新实践。


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韩立明在峰会致辞中指出:人才定义城市, 人才引领创新,人才创造未来。衷心希望更多人才加入“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建设热潮,一起成为创造南京美好未来的“追梦人”。


本次峰会作为创新周创新型企业家日的“重头戏”,旨在以人才视角读懂城市创新、以人才集聚赋能创新发展、以人才生态铸就创新高地。



2


战略规划,共谋人才发展


“这是一次共谋人才发展的盛会,对提升人才理论研究传播,拓展人才工作创新实践,扩大人才发展交流合作,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何宪说,人才集聚是推动产业崛起的重要基础,人才驱动是引领创新蝶变的核心动力,人才改革是加速资源转化的强劲引擎。


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何宪讲话。市人才办供图


南京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在统筹推进产业、人才、园区一体化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人才招引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创新载体与成果转化“同向发力”的良好局面。


中国人才研究会也将在加强人才课题研究、加大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等方面和南京深化合作、共同探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表示,近年来,南京市聚焦创新名城建设,聚力高端人才延揽和地标产业发展,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讲话。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连续三年围绕创新名城建设出台力度空前、针对性强的政策举措,广大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校友经济、院士经济、教授经济蓬勃发展,形成了产教融通、产才融合的良好生态。


“名城支撑名校,名校反哺名城”,多年来,东南大学积极发挥学科人才优势、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全力打造“环东南大学知识创新圈”,共同推进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建设,产出了一系列务实成果,为南京校地融合发展和创新名城建设作出积极探索和应有贡献。


紫金山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供图

面对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大局,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和高校内涵式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聚焦创新、聚力人才是市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和共同追求。东南大学将继续与在宁的兄弟高校携手一道,在人才供给、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等方面为南京作出更大贡献。



城市创新发展,不仅需要专业精深、技术领先、矢志奋斗的创新人才,也需要站在前沿、洞悉大势、指引方向的战略人才。今年,是南京“强富美高”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也是“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的谋篇之年,做好战略布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要。


峰会上,颁发“南京国际人才战略发展顾问”聘书。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南京主动担当、及早谋划。峰会上,南京聘请了10位专家担任南京国际人才战略发展顾问,包括:


  •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南京欧美同学会会长  郭万林
  •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郭继军
  • 毅达资本董事长  应文禄
  • 智联招聘CEO   郭盛
  •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姚凯
  • 思爱普(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张斌
    ……


他们将为南京创新发展“建言献策”,为南京招才引智“量体裁衣”。 



3


精准对接

达成一批国内国际人才合作项目


人才和成果的源泉通畅了,产业创新的脉络才能打通,城市发展的参天大树也将更加欣欣向荣。


海外人才回宁创新创业结硕果。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近年来,南京顺应创新要素开放流动的大势,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创新开放生根出访、百校对接等工作模式,有效破解人才流动、成果落地和精准对接的难题,聚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

  • 其中,“生根出访”对接国际创新资源,在全球布局南京科技合作的“朋友圈”;
  • “百校对接”面向国内100家重点高校院所选派科技人才专员,构建校地共谋创新、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

北京大学南京创新研究院。资料图片


在满满诚意和含金量高的政策带动下,达成了一批国际人才合作项目。截至目前,南京已经在23个国家建立28个海外协同创新中心;首批选派32名科技人才专员赴全国重点高校院所驻点对接。

    

峰会上,一批“生根出访”人才项目现场签约。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峰会上集中展示了对接成效,现场签约“生根出访”人才项目8项,项目来自于以色列、德国、挪威、丹麦等8个国家重点科学家团队。“百校对接”成果项目12项,覆盖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复旦软件园、兰州大学、重庆大学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重点高校院所。


峰会上,“百校对接”成果项目签约仪式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4


紫金论道

人才视角读懂城市创新


专家大咖多、金句亮点多、观点交锋多,是紫金山人才发展国际峰会开幕式的一大亮点。


此次活动邀请了一批在产业人才领域深耕多年、享誉国内外的领军企业家、一线投资人和人才研究员,共话南京创新人才发展。为了更好展示与会专家的思考和观点,活动专门设置了主旨演讲和高端对话两个专门环节。







在主旨演讲部分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郭继军先生分享了“数字经济时代人才特质”,多维度解读了当今世界的人才密码。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先生围绕创新要素集聚,深刻解读了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资本的深刻关联。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郭继军作主旨演讲。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高端对话环节


邀请了智联招聘CEO郭盛、火山石资本管理合伙人章苏阳,上海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怿等产学研金介不同领域的5位专家。围绕“未来产业趋势和人才创新突破”这一主题,专家以专业视角、精准思辨和一线实践,多维度解读了后疫情时代的产业流动趋势和人才破局关键,为与会嘉宾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



此外,由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发起倡议,在峰会上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和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3家一道,发布《长三角区域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创新发展共识》。


《长三角区域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创新发展共识》发布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围绕理念创新、人才改革、协同治理、生态营造等领域,打造长三角人才改革共同体和先行区,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布局人才环境的“新基建”。



5


点赞南京

从云端为峰会发来祝福


山川异域,四海英才聚南京。


在这一特殊时期,活动采用“线上+线下”方式举行,受疫情影响,部分在南京落地科技项目的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生根出访国的驻华使节、创新署代表;助推人才国际合作的海外名校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关心南京、服务南京的海内外知名企业家等特别嘉宾,发来了峰会开幕祝贺和对南京创新人才发展的祝愿。




01

图灵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姚期智:

南京图灵院的成立是一种新的推动创新的模式,借由产学研政的合作,把高校的基础研究与企业的应用研究相结合,从而推动中国原创技术的应用落地,这也有利于推动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

图灵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姚期智通过云寄语的方式,发来峰会开幕祝贺和对南京创新人才发展的祝愿。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 摄


02

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获得者Peter C. Doherty:

中国以非常有趣的方式将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和生产技术有机结合,而这里更重要的是需要丰富的科教资源,来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


03

剑桥大学副校长Eilis Ferran:

创新始于人才,一流的创新需要一流的人才,我们诚挚邀请更多科技顶尖专家来到南京,让我们一起努力,将南京打造成国际创新人才聚集地,为创新名城建设不断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04

芬兰驻沪总领馆贸易和创新领事Mika Klemettinen:

在新冠疫情的特殊背景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用合作来战胜各种挑战。


05

小米集团副总裁何勇:

人才是我们真正最宝贵的财富,有智者,创未来。


(紫金山观察:南京日报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时政公号)



往期精彩回顾



冲刺!南京市委书记市长再次带队推进这件事

拼了!今年这场硬仗南京必须打赢

“链”接生活,南京这个产业强势崛起!

南京有座“地下城市”,你去过吗?

这个绿色大礼包,送给今天和未来的南京人

点绿成金!这个银行要在南京推广

这些产品厉害了,南京各部门将一起帮忙“带货”

变得更“聪明”,南京上万企业干了同一件事

南京这项改革连推三年,“客户体验”连续升级



文:紫金山观察记者 毛庆

编辑:紫金山观察编辑 王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