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华说印度(24):印度教最落魄的大神——梵天
梵天(Brahma)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作为印度教核心元素“梵”(Brahman)的人格化显现,梵天一度在印度教的前身——婆罗门教中为最高阶的神。然而,自印度笈多王朝的黄金时代开始,梵天在印度教中的地位每况愈下。到了今天,虽然梵天仍然位列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但是在全印度不计其数的印度教神庙中,居然只有一座是以供奉梵天为主的神庙,梵天的信徒人数也远远不及毗湿奴和湿婆的信徒。混到这个份上,梵天算得上是最为落魄的印度教大神了。
印度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产生了印度最原始的神灵崇拜,雷神因陀罗(Indra),风神伐由(Vayu),水神伐楼那(Varuda),火神阿耆尼(Agni),太阳神苏利耶(Surya),等等,并形成了世界是由“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构成的思想。此后,又过了几百年,印度婆罗门祭司们又进一步的思考,抽象的认为在五大元素之上,还有一种更为基本的因素,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质,是一切力量的终极来源。婆罗门祭司把这种神秘的基本因素称为“梵”。
印度教认为“梵”是最高存在(supreme existence)和绝对现实(absolute reality),是宇宙中永恒的(eternal)、不可再分的(irreducible)、无限的(infinite),无处不在的(omnipresent),有意识的(conscious),以及心灵上(spiritual)的核心(core)。这种观念其实和现代物理前沿的“弦理论”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印度教认为,只有修行,才能使人的个体灵魂(Atman)和“梵”这个宇宙灵魂结合起来,达到“梵我如一”的境地,才能获得力量,实现终极解脱,这就是非常典型宗教的特征了。不过,科学与宗教总是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对未知的疑惑往往变成宗教的哲学,并激励科学的发展去探寻神秘背后的本原。有时候,宗教与科学也是殊途同归。
梵天大神贵为印度教三位一体的至高神灵,其代表的“梵”的知识被认为是印度教的最高知识,所有印度教的派别,不论是苦修的、瑜伽的、还是冥想的派别,其终极目标都是获得这样无上的知识,达到人生解脱的宗教目的。但是,梵天却极少被印度教教徒膜拜,全印度也只有北部拉贾斯坦邦的普什卡(Pushkar)有一座崇拜梵天的庙,而且这个庙和毗湿奴和湿婆无数金碧辉煌的神庙相比,也的确太寒碜了一些。
(印度北部·普什卡·简陋寒酸的梵天庙)
为什么会这样?
印度教湿婆派的说法
梵华的看法:
别看梵天在印度不受待见,但是梵天在海外却是混的不错。在早期婆罗门教梵天地位崇高的时代,梵天就被原始佛教吸收成为佛教重要的护法神。随着婆罗门教以及佛教在公元前就开始走向世界,梵天也随之走出印度,在国外异域生辉,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
汉传佛教中,梵天为护法神,地位很高,在护法“二十诸天”中排名第一位。藏传佛教中,大梵天为西藏八大护法神之一。日本佛教中也有大梵天王。
(清·乾隆·法界源流图局部·汉传佛教大梵天王像)
泰国有名的四面佛,是华人对梵天的称呼,特别是曼谷爱侣湾凯悦酒店边、崇光百货公司附近马路上供奉的四面佛,香火很盛。其实泰国的四面佛并不是佛教中的梵天,而是地地道道印度教的梵天,因此“四面神”应该是更为准确的称呼。
总之,梵天是印度教历史悠久的大神之一,虽然如今在印度教中地位比较尴尬,处境比较落魄,但是梵天能够幸运的及早走出国门,异域开花,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挽回了一些面子。
序篇 揭开印度神秘的面纱
历史 真实的印度独立历程
历史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爱恨情仇
社会 人性的枷锁——种姓制度
宗教 印度佛教的起源
宗教 光怪陆离的印度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