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纪事:学曹全,趣集一箩筐
编者按:
六月,四海书院理事、兰亭雅聚负责人宋向阳老师,在“四海书院讲坛“开展了在线讲座《曹全集字创作漫谈》,受到书友们的喜欢和好评。之后,向阳老师分享了经一年汉碑学习后学员们的曹全集字作品,让人惊喜有加。
征得向阳老师同意,编辑文萍将讲座PPT图版编辑成小视频(见文前、文末),并辑选部分学员作品与大家分享。
学员孙兰,更是用妙笔图文并茂道出了爱书人的诸多乐趣,忍俊不禁之余,亦是感动感佩。
文、漫画 | 孙兰
图 | 兰亭雅聚
编辑 | 文萍
曹全碑集字书法创作漫谈ppt图版上
向阳 作品
一个从事着共同事业的群体,战争年代叫队伍,建设阶段叫组织,发展时期叫集体,而当下最时兴的称法,叫团队。
在2019年9月向阳老师担任领队之前,我们这个共同修炼曹全碑的团队,就已初具规模。那时我们集体练习的是欧楷,九成宫醴泉铭,我们前前后后临了近两年的帖,无论写得好好坏坏,都自称是“宫里的”。
共同做过一件事的人很容易再有共识,于是,在决定跟随向阳老师学习隶书曹全碑之后,“宫里的”几乎倾“宫”而出,笔锋一藏,开始“曹全”。
这一路辗转调锋,峰回路转,有些人就走散了,像一个整体被磕碰掉了些零零角角,我们暂且称为“掉渣儿”吧。同样的,这一路提按使转,柳暗花明,又吸引了新的同好汇入,像一块磁石粘住了更多细细碎碎的铁屑,我们就管这叫“吸粉”吧。
反复掉渣与不断吸粉,我们的团队如今紧密瓷实,且纪律严明、管理规范。在向阳老师一周一讲解、班委一周几督促的运行模式下,团队36个成员行动和谐一致,学习步调统一,一行动就呈整板块漂移……
散人,散字入名,或取意性情淡泊散漫,或典出《庄子》樗散材,谓无用无争。但散人在曹全里一出场,就吸足了场上的舞台灯光,让人无法无视。
作为一名惯使硬笔,没玩过软笔的新手,散人甫一握笔就放空自己,脚踏实地从头开始。他焚膏继晷地临习,虚心无比地求教,既不耻下问又不耻上问,以至于别人说什么他都信,别人出什么招他都接。
就悬腕练字的好处,网红漫画家小林曾有一篇“练字让人更美丽”的漫画,让人会心一笑,赞叹妙绝。
恰好向阳老师也建议大家悬肘悬腕练字,这本无错,但有人别有用心,歪曲引导,说男人虽不画眉,但需日日剃须,建议散人以悬腕剃须练习腕力——这说法就很让人存疑了。
然而,该新生貌似就那么认真地…… 信了!
曹全碑微信群的组建虽以交流习字为目的,却不以交流习字为唯一目的。人熟话多,同学们聊着聊着就容易聊出边际,天南海北、五花八门,万丈高楼闲聊起,瞬间能盖得直冲云霄。
然而,这高楼是纸糊的风筝,向阳老师手一拽,就能给扯下来!常常是在大家七嘴八舌聊得忘乎所以的时候,向阳老师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了。不知道他在“教室门口”听了多久,忍了多久,只见他把精心准备的讲义一沓一沓铺开,刚刚还聊得如沸水般的热锅顿时就凉下来了,一时间万籁俱寂,无人再插嘴。无论前面的闲聊楼盖得多高,都能被他这一沓沓的讲义一层层削平了!
被削了几次,同学们就“懂”了,就有了适可而止的自觉,就有了恰如其分的缄默。有时,为了能多听老师讲讲,大家便故意惹出些动静,制造引师出现的喧嚣,果不其然,从惹事生非到束手就擒,不过数秒,老师真的会迅雷不及掩耳般“从天而降”,踩着点儿开始上课……
2020伊始,曹全班的同学们临习曹全不过三月,便有一次惊艳四方的壮举——同学们的曹全作品在Framingham公共图书馆糊了一面墙。
那是一月份的时候,Framingham图书馆想筹划一个中国书画展,有想法却愁无大量书画参展。真是想瞌睡就有人递枕头,我们的Lily主动与对方接洽,说你缺的我有,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惺惺相惜。
向阳老师将中国书法的简介以曹全碑为例做了个概述,在Staples印了张精美海报。同学们各领一页节临,拼在一起就是一幅气势恢宏的通临,占了图书馆整整一面墙,以独特的方式再现了这部汉隶古碑的风采。开场仪式上的茶道表演和现场挥毫如锦上添花,近距离、多方位地展现东方文化的含蓄与精深。展出展了一个月,吸引了众多有缘人驻足观赏。
这也激励了我们愈发笔耕不辍,毕竟相对于案牍蒙灰,作品上墙不才是每一个书家的内心所愿吗?
善书者善厨,他们要么是美食家,要么干脆就是个饕餮者——这一说法,苏东坡是佐证,而我们曹全班众人为辅证。
大概抡铲与挥毫有异曲同工之处。菜与笔要“洗”,面与墨要“磨”,味与锋要“调”;泼油与泼墨都有个“泼”,翻转与使转都需要“转”,而“拿”与“捏”、“提”与“按”更是写字与掌勺的共同动作。
如果说起笔运笔是油锅滚烫,那行笔收笔便是葱蒜添香,于是才有了蚕头的炉火纯青与雁尾的色香俱全。
开练没几个月,书法美食家们就以切磋书艺、探讨厨艺、双艺同馨为主题聚餐两次。
聚餐,在一个盆里夹菜,在一个碗里盛汤,二维的微信号与三维的真身重合,不仅让大家认识得更具体了,还让我们这些草民荣幸觐见了“魏文帝”。
婉江同学初入蘭亭雅集时自称“魏文帝”,因此,不仅被疑作是男生,还真被以为是什么皇室后胄。谁想一顿饭吃下来,酒酣耳热处,晕头胀脑时,她自己就跟大家透了底,说自己英文名叫“Wendy Wei",音译成中文就是“魏文帝”,众听罢哗然。瞅瞅她这顿饭吃得,不仅把皇位吃没了,须眉还变成了巾帼!
习书数月,大家的大字都写得有模有样了,若不看落款的话,很多人的作业都让人难辨彼此。
那天张作同学的题款引来众人围观艳羡,他因此一忘形,吐露了一个小秘密——他从来不换笔、不洗笔,大字小字,醴泉曹全,全是用一支笔从头写到尾!
还能如此凑合?写字最有仪式感的雅明同学因此大惊小怪,他认为字笔纸都讲究匹配,写不同的字要不同的纸笔组合,如此一笔走天下的行为绝对属张同学“仅有”!
雅明即兴调侃,奉送张作同学“张一笔”一匾,断言此举“唯张作一人”。不料,一石惊起千重浪,大量同学竞相坦白,皆云自己也是“一笔”,“张一笔”不是唯一,还有“高一笔”、“谢一笔”、“孙一笔”、“施一笔”、“罗一笔”、“李一笔”……
雅明被春笋般冒出的众多“一笔”惊着了,从大惊小怪到见怪不怪后,遂称曹全班是以“张作坊”为首的一笔斋。“张一笔”一笔当先,众“一笔”如发散的彗尾,紧紧跟随,学霸的影响力太大了,效颦者济济一堂!
进入六月,曹全临习接近尾声。如果练字数月不换笔,又勤奋努力求速达,肯定会望山累死马,写秃“一支笔”。
偏偏这时向阳老师又添加了一项附加作业——集字创作。这不仅激发了大家的想象力,更消耗了不少脑力,同学们的每一篇集字作品都是心思巧结,妙趣横生。
话说雅芳同学有一次的集字作品,那真的是文字俱佳、美轮美奂,引来全班交口称赞。一片啧啧声中,眼尖的施瑛同学发出一声了不和谐的咋咋声—— “怎么有一根头发掉到作品上了?还特别抢镜!”
这一杂音如滴水溅油锅,班上同学一下就炸了,纷纷吐槽,现身说法,说集字趣是趣,但确实烧脑。为避雷同,大家脑汁绞尽,干涸得如同撒哈拉,头发因此愁掉许多,真的是“笔掉毛,人掉毛,曹全作业把人熬,人笔共损耗”!
集字引发创作潮,同学们文思如泉涌,纵搜肠刮肚,亦滔滔不绝。读同学作品莞尔一笑后,大家想得更多的是如何突破与超越。
可就有这么一些同学,他们随手一捻就是绵绵数条,完全将他人的创意堵死在“后发”之中,手快有,手慢无!
反复斟酌耽佳句,每每被先行者占去先机之后,才女远飞妹妹就“自恨集句出手迟,懿文纳入他人池。偶得非比寻常句,又较前人慢半时”。
她愁肠百转、坐卧不安,近两周每次交完作业,都填了一首《长相思》吐露心声,赞赏他人,勉励自己。
长相思(1)
一笔飘,一笔逍,
练罢曹全难直腰,
同学太会撩。
学霸豪,菜鸟熬,
嬉笑之间把字挑,
夜深暑气消。
长相思(2)
粗一横,细一横。
燕尾蚕头摆不平,
入门苦苦撑。
赞一声,叹一声。
前辈高人笔笔精,
汉碑论百耕。
远飞妹妹的词作虽道个人所想,却也集众人所思,言简意赅,描述了我们每个人这一路走来的步步艰辛,滴滴收获。
回顾这近一年提携同行的时光,可以说,我们在九成宫里开笔,我们在曹全碑里抛光;我们在宿墨斋(见注)墨掺水,我们在图书馆纸糊墙;我们在微信群你一言我一语,我们在御膳坊你端菜我盛汤……——友谊伴交往弥厚,笔力随时日弥强。
昨日醴泉,今日曹全,虽不清明日笔驰何方,但可以确定的是,同窗大概仍会是原来的那帮!
(注:宿墨斋,每到周末,住在Shrewsbury和Westborough附近的书友会聚在一起练字,因常用宿墨而得名)
曹全碑集字书法创作漫谈ppt图版下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