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生活 | 文化碰撞二三事(十四)
Miss_Wednesday
法国音乐剧“罗朱”之《呵护一个女孩》
前两周小牵去圣地亚哥参加全美中文大会时,给七年级安排的课程是看电影《悲伤逆流成河》。
果然不出我所料,等我回来问起孩子们的看法,意见非常极端化。喜欢的学生一直竖大拇指,说很喜欢这部电影,讨厌的甚至直接质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部电影给他们看。
所以,为什么是这部电影呢?
虽然在牵读中学时,郭敬明、韩寒之流盛行,但我从来没看过任何一本所谓的“青春疼痛小说”,甚至一个字都没碰过。
选择这部电影,仅仅是因为同行老师的一次推荐——
《闪光少女》和《快把我哥带走》,我已经给七年级放过了,甚至有学生已然变成彭昱畅的小迷妹(不知道她看到《向往的生活》中从360°无死角变成360°无棱角的彭彭,会不会脱粉)。
通过《闪光少女》设计的民乐体验课,传送门在此教学设计 | 从电影中挖掘教学元素。
所以我决定在后面两部里面选择一部来放映。《左耳》我大概看了一下,觉得不适合,于是我就锁定了《悲伤逆流成河》。
说实话这部电影的风评并不算好,豆瓣评分只有5.9,大部分负面评价还是集中在小四那矫情的风格上——尽管导演变成了落落。
小四给出的理由是,这是一部女性化视角的电影,所以需要一位女性导演来指导,但是他避而不谈的是,落落也是他带出来的,身上有他挥之不去的影子。
但我不想再拾人牙慧,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
在决定播放这部电影之前,我去IMDb上查了电影评级。
(在此歪个楼,美国实行严格的电影分级制度,在给中小学生播放电影之前一定要确定这部电影符合他们的年龄等级,不然就是违反规定,很容易被投诉,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推送中也谈到过。)
我在IMDb上找到了这部电影,可惜它并未给出评级,倒是评分和豆瓣所差无几,看来中外观众的标准比较一致。
虽然没有查到评级,但在这里,有两个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
第一个是“家长观影指南”,网站分别从“性与裸露镜头”“暴力镜头”“言语不合适镜头”“酒、毒、抽烟镜头”和“引起紧张情绪镜头”五个方面对家长们做出预警,并且还很贴心地分为了“无剧透”和“剧透预警”两部分。
这点对于我们很有借鉴意义,我们太早让我们的孩子暴露在各种不适合的镜头下,而总是在生理卫生课上对相关话题避而不谈,怎么看都有点本末倒置。
下面一位观众留言也引起了我的共鸣:
这一次我必须说,这是中国的进步。
满分场景但演员平平,如果有一个好导演,可能(这部电影)可以和《我不是药神》媲美。
关于这部电影所描绘的场景,你可能直到它发生在自己身上之后,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性。
希望这个问题(即“校园霸凌”)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尤其是在中国,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关于这个题材的电影。
真的,这是中国的一个进步。
你们都在诟病这部电影类似MV的用光、做作的台词,讽刺它“披着校园霸凌的外衣,本质上还是狗血的三角四角恋”。
但是这是一部电影啊,电影需要观众买单,要迎合观众的需求,像很多爆米花片一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确比较容易引起关注和讨论。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不管电影拍得怎么样,至少“校园霸凌”这个话题走进了大众视野,这是第一次尝试,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
播放前一天,我看了两遍这部电影,每次看完都深陷其中,根本走不出来。
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喜欢钻死胡同的人,所以我能理解电影女主角敏感、脆弱、隐忍又倔强的性格,我完全能理解她说出“我甚至都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带香味的卫生巾”这样的话。
电影中的这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言语像春风、但也会变成一把刀,不然阮玲玉怎么会留下“人言可畏”四个字后愤然自杀?
记得牵读初中时,曾经目睹放学后在马路对面一群同学围堵班上另一个女同学,那位女同学在班上口碑很差,我也怀疑她偷过我的东西,所以当时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老师。
甚至当时,在我的脑海中根本没有“校园霸凌”这个概念。
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你欺负别人的理由。
实际上映的电影已经修改了原著中很多黑暗的情节设置,可以说求生欲非常强。但是,就算是像原著中塑造的女主角的样子,就给了别人理由来进行霸凌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为这篇推送选择的音乐出自法国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朱丽叶的爸爸决定把女儿嫁出去的时候唱的歌。
本来我只想放音频,但最终决定有中文字幕的视频更能让我们明白在这首曲子到底在表达什么。
每一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天使,希望他们都能拥有健康欢乐的童年,永远不会被“校园霸凌”这朵乌云所笼罩。
沈小牵
喜欢Mojito,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