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野兽:一个场景和它背后的气质|场景品牌100
● 栏目语
商业新物种绝不止于「新品牌」,而是始终「创造新场景的品牌」。
我们推出《场景品牌100》研究计划,洞见新商业各个领域「新场景」的诞生,更聚焦这背后:新的商业观念如何被创造,新的行业价值如何在转移,新的消费精神如何被理解。从产品到场景,场景品牌是一种行动方法,亦是一种生存哲学。
场景实验室2015年原创「场景方法论」,2017年启动「新物种爆炸」年度演讲,关于场景和新物种的商业观察, 2022年系统升级为「场景品牌」认知建设与案例研究。案例不在于时间新旧、规模大小、发展快慢,关键是发现Know-How所在,我们重新去「阅读它」。
专栏第13期,带来最新案例研究「东边野兽」,希望给你以启发。
与海外品牌错位竞争,「万物国潮」带来本土化的风格演绎和文化浸润,成为国内品牌现阶段流行的实验方法。之所以称为「实验」,恰恰是因为对于风格再造这件事来说,本就不存在统一格式,或者参考标准。香氛领域的「观夏」便是代表之一。
然而找准一个场景和背后的风格又从来不是模式化的事。部分品牌选用过于趋同的方式,让这种商业方法演变成一种生存捷径——品牌故事稍加润色变得传统、包装设计一改风格变得复古,就能轻而易举完成一场本该漫长、沉浸、复杂的风格创新,又何谈国风和溢价。
今天要分析的案例「东边野兽」,在护肤领域开发东方美学场景,并将代表东方的抽象气质、感受和美学,通过产品、内容两个方面构建具象的表达路径。风格和气质作为场景背后的资产,品牌释放的审美价值就会变得厚重,也富有层次。
在地文化的正面和侧面
➍ 夕上双廊×东边野兽联合呈现「大理菌菇体验季」
譬如「偏向虎山行」游牧实验通过记录60多种草本植物生长、凋落的瞬间,强调要以真诚、勇敢、严谨的态度感受地域之间的「植物变迁」;深入云南产地,携手建筑设计工作室AND Studio打造「东边绿洲合作社」,以当地建材原料、建造方式为村民构建休憩场所,为当地如松茸、白梅、青稞等植物的药用活性提供科普平台。
可以理解,产品是灵感和气质的载体,更表现为风土人文的「集合」。如「9月共益好物收获盒子」,将来自云南维西的松茸干、核桃油等零食,结合绿松灵手霜和菌王霜两款单品同步打包,献上一份云南的纯真礼盒。通过溯源草药背后的在地文化,带回土地之上的植物群像。这是一种产品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理解,同时「捕捉」在地文化的正面和侧面,让消费者能够多方位感知立体、饱满的人文精神。
一方面,选择其认为安全、有效的中国草药成分;另一方面,超越某个特定的功用,围绕植物表达在地属性的特质。从品牌视觉到外观设计,再到成分属地,东边野兽将所构建的美学价值、文化内涵,通过产品这个载体进行延伸,从而传达实用价值、情绪价值和文化价值。感知一个产品,就是感知这个产品交付给市场、消费者以及自己本身的气质影响和价值期许。
为东方美学建设解释权
宣扬一种风格,追溯一种文化,都无法是「自定义」而来的。能够通过内容载体,将美学灵感变得有意思、有意义,并且在生活场景中实际应用,才能形成稳固的审美趣味。我们看到,东边野兽通过出版物、策展、社群等形式的内容提案,向消费者说明何为其想表达的美学,又如何借助体验美学,为品牌气质拓展表达空间、探讨空间、想象空间。
东边野兽推出「东边厅堂」访谈计划,通过邀请12位来自艺术、医疗、互联网等相关行业从业者,通过访谈形式、围绕美学话题,对当下中国文化进行差异化解读。和「真实的人」对话,让美学符号更为平实与普适,也让原创内容更为开源与共创。原创内容是否具备独特性,不在于盲目地产出内容、推出栏目般「自说自话」,而在于是否能通过一个关键话题,提高用户连接的真实性和参与度。
➍ 为实践美学教育,在塔城镇中心完全小学开展「草药课堂」
如其推出的灵感读物,在邀请专业的杂志主编、摄影师、撰稿人、音乐创作者和插画家的基础上,以草本植物为灵感和主题,描绘从草药转向于人的故事。以第一期《蘑菇》为例,将蘑菇36000种性别比作人的多种人生,呈现万千世界中的独立个体,也应该有自我浪漫、自我创造的无限空间。杂志作为「可诵读」的配方,驱动感性之美从「映入眼帘」到「深入心间」完成转变。
为支持乡村女性、乡村儿童等群体的艺术美育与人文发展,东边野兽携手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设立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东边绿洲专项基金,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将互助精神和团结意识传播给社会,让「可持续的美」显现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传承性,也让以此为代表的内容形式建立真实的交互感和温度感。
东边野兽开发一个中式美学场景,通过产品和内容两个载体,不断解释和论证自身的气质是能被看见,也是能被感受的。对于场景品牌而言,有「敢创建风格」也有「敢应用风格」的勇气,才能在国潮化的竞争中找到自身的生态位。
再去探讨「美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已毫无意义,真实场景背后的气质能够助推品类创新、观念创新和价值创新,属于自身的风格算法便会徐徐而「生」。
这既是在当下消费语境的气质变迁,也是在共情真实场景之上,理解文化、发扬文化和传播文化的全链路过程。因为气质是场景的内在光点——无需张扬,但却不可忽视。
主笔 - 温 宇
设计 - 魏秀娟
监制 - 杜 颖
|内容交流|
请添加WeChat:doingalliswell (注明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