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甲集传奇

罗马主义 灼识新维度 2020-11-11

 戳蓝字“灼识新维度”关注我们哦!



35


三甲集传奇
晚清沧海事上卷 35

 作者 | 罗马主义


历史并不一定都是必然,有时候也是偶然。清末的穆斯林叛乱,本来可能不会这么严重,一个意外改变了历史进程。

 

马来迟的第四代孙子马桂源,一个十几岁的小毛孩,接任了花寺门宦的教主,循化厅总约,大该类似于今天自治区主席的一个职务,世袭五品顶戴,绰号顶子太爷。

 

这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历史,同治元年,第一个拥护马化龙的号召,跳出来造反的人,居然是他,那年他才19岁,这个举动彻底颠覆了老教的传统。

 

本来自从清代建国以来,老教的正常玩法是,每次新教搞叛乱,老教都站在旁边看热闹。

 

等着清军把硬仗都打完了,快要摘桃子的时候,老教再出兵,站在清廷一边,装模作样的比划几下,然后就可以狠捞点好处,这才是老教的正常套路。

 

如果不出意外,立刻就会被政府树立为模范宗教代表,进入政协人大,去北京开开两会之类的,站在代表通道上,对记者讲讲如何领会中央精神,搞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运气好的,还能混个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之类干干。

 

自从马桂源祖爷爷以来,老教一直都是这样做事,把这作为生存策略,每次都大获成功。

 

他家也因此成为了世袭的自治区领导,顶子太爷,本来可以世世代代的富贵下去,可是世事无常,没想到几十年之后,这招保命安身的不败之计,被这小子给毁了。

 

历史上关于马桂源的出生日期有很多争论,大部分的历史学家,都认为他生在1843年,但也有个别的历史学家,认为他出生在1813年。


生的早点晚点,有这么重要吗?非常重要,如果他生在1813年,西北穆斯林叛乱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了,可惜历史往往就是由于一连串的偶然组成的,看看马桂源的举动,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他肯定是生在1843年。

 

因为你接着看他下面做的一连串无厘头的举动,你就知道他是个二百五,楞头青了。


西北爆发穆斯林大叛乱以后,身为自治区的领导马桂源,先是派自己手下的小伙伴儿马尕三,又名马文义,带领教众在这一年,包围了青海首府西宁。

 

然后他拿刀逼着青海办事大臣玉通,给慈禧太后上奏,要求委任他为西宁知府,让他的兄弟马本源,为青海军区司令。

 

对于这种举动,青海办事大臣玉通傻了,因为在他本来的对策里,就有升这俩人的职,让他们出兵帮忙,实现以穆制穆,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套路。

 

可是你现在怎么突然秀逗了,不等着我上门去求你,反而自己跳了出来,拿刀逼着我要这个,本来就要给你的官,那性质就变了,你这是造反,诛九族的罪。

 

所以马占鳌和其他一大帮老教的阿訇,也看不懂教主马桂源的举动,无奈的直摇头,发现教主这小子太幼稚,别说没有政治眼光,纯粹就是不懂事。

 

因为新教一造反,朝廷为了安抚老教,寻求他们的帮助,天经地义的就会升马桂源的官,顺带还会捎上教中一大帮兄弟,马占鳌肯定也可以跟着沾点儿光,但你现在突然拿刀去抢,这不是瞎搞吗?

 

远在几千里外的清廷,当时也搞不清楚这边的实际情况,但是感觉青海办事大臣玉通这个行动很合理,是典型的以穆制穆,所以立刻盖章通过。

 

接着马桂源又主动表态,支持马化龙作为全体穆斯林同志的领导,并且让老教中的每一个阿訇都表态,愿意效忠马化龙,为伊斯兰建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很多人都觉得他这是作死,不知道马化龙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让他放弃老教教主之尊,甘心俯首帖耳,当马化龙的小弟。

 

所以你说这是一个19岁的人做的事呢,还是一个49岁的人做的事儿呢?

 

最重要的是,马桂源在这场活动中,得不到任何好处,他本来就是政府认可的,西北地区穆斯林的最高宗教首领,自治区主席,他还想得到什么?

 

所以马占鳌和马千龄想,既然马化龙能忽悠你,把你当枪使,我们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于是马千龄代表马占鳌,专程跑到了西宁,向马桂源报告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全体新老教群众,一致认为,马桂源同志出身好,作风好,能力强,应该成为马化龙同志的继任者,未来伊斯兰国的哈里发。

 

你别说,这马桂源作为红四代,智商比红三代的金三胖,就是差了很多,果然好忽悠,随便挖一个坑,他就会往里边跳。

 

对于这个新头衔,马桂源欣然受之,而且对于马千龄建议他秘密定都西宁,也表示深合朕意。

 

接下来马千龄骑驴就势,顺杆子往上爬,建议马桂源加大对首都的防护力度,把陕西穆斯林全部调到西宁周围,接受马桂源的统一指挥,彰显哈里发的荣耀。

 

马桂源一听很高兴,马千龄同志,你说的很有理!于是立刻修书几封,盖上西宁知府的大印,分别发给白彦虎,崔伟,和其他陕西穆斯林的头目们,让他们速速带兵北上,来拱卫京畿。

 

事情这么顺利,让马千龄有点点小意外,看来将来有需要的时候,这种智商的人,还是可以再拿来垫垫背,挡挡枪,当当踏脚石的,谁让他傻呢。

 

其实马占鳌说想赶走白彦虎他们的时候,马千龄心里就已经知道,马占鳌说的原因根本就不重要,真正的原因是,马占鳌害怕,朝廷把他当成了马化龙第二。

 

因为马化龙一倒,西北剩下的主要叛乱区域,河州,西宁,肃州这三块地方,不用深想,就知道朝廷会怎么处理。无非是严惩首恶,胁从不问。

 

谁是首恶?陕西穆斯林在谁那,谁就是首恶,如果你想辩解,那是不可能的,道理很简单,你不是首恶,陕西穆斯林为啥跑到你那去了,听你的指挥?

 

对于首恶,朝廷一定是全面围困,重兵进攻,即使聪明如马化龙那样,也是一点机会都没有,要杀要剐,都是朝廷说了算。

 

所以陕西穆斯林不走,马占鳌这个首恶的锅,就背定了。

 

而且换一个角度看,朝廷就是要抚,也轮不着他马占鳌,自然是老教的教主马桂源了。

 

一来他教内的地位比马占鳌高,二来实际上他也没干多少坏事,无非就是拿刀威胁了上级要官,暴力强迫西宁的汉族,全体皈依了伊斯兰教,还有就是把西宁东关的大清真寺,修得比城墙还高。

 

至于马尕三带兵干的坏事,他是可以不认,反正马尕三现在已经得病死了,何况他还真的,从来也没有去过现场。

 

再加上他本来也是自治区领导,父兄三代长期混迹官场,积累了不少人脉,如果上下打点一下,蒙混过关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所以,算来算去,该挨千刀万剐的,还是马占鳌,因为马占鳌还出兵参加了金积堡之战,虽然说是被白彦虎逼的,但这是抹不掉的事实。

 

既然这黑锅是你马桂源整来的,凭什么让别人替你背?所以马千龄提出来黑一把马桂源,马占鳌立刻举双手赞同。

 

马桂源现在被马千龄一忽悠,黑锅物归原主,他就变成了主谋,首恶分子,河州就变成了胁从,这样一来,马占鳌他们就有机会了。

 

不过在马占鳌看来,光找到人背黑锅还不够,还必须能顽抗几下,让对方觉得你有价值,打你太费力,才会愿意招降你,不然的话,轻轻松松就把你灭了,对方也懒得把你当回事了,那下场肯定是任人宰割了。

 

所以马占鳌带着他的表弟马海晏,开始检查河州的防护,他们很清楚,对方的最佳进攻路线,就是沿着今天的康临高速公路,从康家崖越过洮河,沿三甲集镇一直攻过太子寺。

 

马海晏这个人,我们必须要记住他,这到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神枪手,而且还能在奔跑中剧烈颠簸的马背上,给前膛火绳枪装药装弹,连续射击,这招绝技,当时几乎没人能做得到。

 

更不是因为这项绝技,曾经迷倒了一位富家小姐,灰屌丝遇到了白马公主,一下子嫁入了豪门,从此也成了河州的一个风云人物。

 

真正的原因是,他的子孙们,都特别的有出息,后来名震西北的马家军阀中,最有实力的几个,都是他的后人。民国时期,西北军政长官这个职务,长期被他的孙子们垄断。

 

这天他在来的路上,就不断的给马占鳌讲,董福祥这小子如何的发迹了,据说左宗棠把金积堡赏给了他,他的部下所有人的家眷,全都从穷得掉渣的环县,迁到了富得流油,号称塞上江南的金积堡去了,实在是走了狗屎运。

 

马占鳌一听,立刻知道了他弦外之意,他又多了一个同盟军,但是当着其他阿訇的面,他也不敢点穿,因为脑袋有包,中毒很深的人也不是少数。


……


左宗棠收到了一份最新情报,从金积堡溃逃的陕西穆斯林,在河州小作停留以后,全部前往了西宁,攻克了周围很多汉人的堡寨,烧杀劫掠,并且开始在大小峡口筑垒,看来打算是长期留在西宁了。

 

这个情况让左宗棠稍微感到有点儿意外,因为在他看来,马桂源就是一个富二代,只知道吃饭砸锅的傻帽,他重点要对付的是马占鳌,凭直觉,他觉的这个人有点老奸巨猾。

 

可是根据现在这份情报,马桂源才是真正的大boss,马占鳌只是下面的狗腿子,仔细想想,好像也挺合理。

 

毕竟马桂源是花寺门宦的教主,马占鳌只是地区的阿訇,两人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根据当地官员的说法,马桂源好像比马占鳌先造反,这样看来,他要花心思对付的,应该是马桂源而不是马占鳌。

 

这大概是左宗棠在整个西北战役期间,唯一的一次错判,当然也有客观原因,这段时间,他身体不好,疟疾反复发作,人一直昏昏沉沉,稍微清醒点,就忙着写奏章,做安排。

 

再加上因为钱的事,他又成了朝廷里的众矢之的。朝廷不想给谁钱,就拿左宗棠出来当挡箭牌,谁拿不到钱,就拿左宗棠当出气筒,写奏章骂他,所以八竿子都打不到的事儿,最后也会扯到左宗棠头上了。

 

因此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自己有资格问问左宗棠,你怎么还没有把西北叛乱搞定?你到底一天到晚在搞什么?

 

所以左宗棠现在的压力,大得吓死人。他之所以迟迟没有进攻河州,其实是想一锤定音,等所有的部队都腾出手,他要布一张天罗地网,让马占鳌和陕西穆斯林插翅难飞。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他想等刘锦棠回来,作为前敌总指挥,这样他才放心。

 

在得到了这个最新情报以后,左宗棠有点动摇了,昏昏沉沉中,他觉的似乎没有必要这样大费周章了,虽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但是一直拖也不是个办法,总的对朝廷催促有一个交代。

 

因为不久之前,还发生了一件事,甘军发生了叛乱,围攻岷州,虽然这早在左宗棠的意料之中,而且已经妥善处理。但是还是成了朝廷上一些官员,攻击他的口实。

 

所以犹豫了半天以后,左宗棠最后终于决定,把大营移师到安定(定西)。派傅先宗,徐文秀和杨芳桂和其他几支杂牌部队,先试探性的进攻一下河州,缓解一下来自朝廷的压力。


……

 

三甲集镇,号称西北第一集,商业异常繁荣。这个地方是河州的入口,镇的东面几里路外,就是洮河渡口。

 


今天这里依然是一个著名的牲口毛皮集散市场,可是在十多年以前,这里曾经被称作小香港,贩毒,贩枪,卖淫,一度异常发达。
 
由于甘肃地区地处北纬30度至50度之间,属于半干旱地区,虽然种粮食困难,但是却非常适合罂粟和麻黄草之类,毒品原料植物的生长。
 
由于历史渊源,种植、吸食毒品在甘肃及其周边青海、四川、宁夏、内蒙等地的许多偏远山区,一直没有被彻底根除,在改革开放的早期,曾经死灰复燃。
 
特别是在甘南和临夏,一亩地如果种毒品的话,能够种近1万株罂粟,收购价大概为1亩地2万-3万元,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因素,罂粟一年能产3季。也就是说,只要种上一亩三分地的罂粟,一年就能进账接近10万元,这对于当时,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山区贫困农民来说,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
 
当时甘南的罂粟,主要由临夏人,也就是清代的河州人,到甘南山区去收购,然后和临夏产的罂粟一起,卖到甘谷县和岷县,再加工成粗制海洛因,俗称“黄皮”,最后销往全省各地,部分贩卖到其他省份。
 
据说,陕西铜川一带和内蒙一些地方的隐君子,一直爱抽甘肃产的“黄皮”,戏称为“绿色食品”。
 
一些毒贩发财之后,“荣归故里”、“大宴宾客”,成了当地农村的“英雄”、“榜样”,导致无数的贫困农民,有样学样,最终也走上了不归路。
 
临夏当时流传着“下云南,上前线(东部),一来一去几十万,杀了脑袋也情愿”的说法,甚至出现了“杀了老子儿子干,杀了丈夫妻子干”的家族性贩毒现象。
 
2004年11月,京城最大的女毒枭马秀琴被判了死刑,据说就来自这里,总共贩卖毒品达到了13公斤,据说这是当年北京警方,有史以来查获毒品最多的一次。
 
不过这些都是陈年往事了,大家千万不要因此产生好奇,想去三甲集镇冒冒险,拜会一下江湖人士,如今这里只适合常规意义上的旅游,歪门邪道的人你早已看不见了。

在当地政府多年来的积极治理,严厉打击之下,外加扶贫工作的落实到位,公开贩毒卖枪的黑恶势力,早已灰飞烟灭,现在这里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不好意思,刚才扯远了,现在言归正传。其实三甲集镇,在清代也是非常重要的贸易口岸,主要的贸易物品也是鸦片,皮毛,牲口和茶叶。
 
马占鳌和马海晏知道,这里是清军的必经之路,所以能不能守住河州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守住三甲集。那样怎样才能守住三甲集镇呢?

他们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用他们带来的一大车的绳子,交给当地的穆斯林商人,让他们拿到对岸康家崖附近的集市上去卖,把其他绳子都收回来,等清军到来的时候,只提供给他们这种绳子。
 
穆斯林商人看了看这个绳子,编织的很好,拉了一拉,发现很结实的样子,为什么要提供这种绳子给清军,这两个人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穆斯林商人实在想不明白,不过他们拍了拍胸脯,保证把这出事做好。
 
其实这绳子,是由两种不同的麻纤维做成的,如果不沾水,它们的强度跟普通绳子差不多,可是一沾水以后,两种纤维,一种没事,另一种就会溶化掉,导致绳子的强度下降,用不了多久,它就会撕裂断开。
 
为啥要准备这种绳子呢?因为马占鳌知道,清军一定会从康家崖渡过洮河,进入三甲集镇,踏上去河州的通路。
 
要渡河就离不开造浮桥,要造浮桥就离不开找绳子,要找绳子,清军一定会到康家崖附近的集市去收集,所以马占鳌要先替清军准备好,确保他们用到“合适”的绳子。
 
这样清军在渡过浮桥的时候,人马踩踏不会有问题,但是在拉大炮和辎重的时候,用来捆扎浮桥的绳子就承受不住了,浮桥就会断开。
 
这样渡过河的部队,只有随身携带的少量粮草和弹药,而且没有火炮的支持,必然势单力孤。
 
然后马占鳌的河州骑兵,就可以趁这个机会,对这支孤军奋力一击,很可能就可以全歼他们,然后他就有了求抚的资本,再去和左宗棠谈谈条件。

……
 
时间已经到了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的秋天,就在大清还深陷西北极端分子叛乱的泥潭的同时,沙俄又占领了伊犁,早已失控的新疆局势,现在更是雪上加霜,朝廷一封又一封的谕旨,督促左宗棠,尽快结束西北战役,早点打通去新疆的道路。

面对朝廷的重重压力,无奈之中,左宗棠只好匆忙开展了河州战役,让傅先宗和徐文秀以及杨芳桂,带领仅仅只有一万多人的军队,去对付实力不明的马占鳌,把试探性的进攻,改成了全面正式的进攻。


可是部队出发以后,左宗棠总觉得心里不踏实,由于刘锦棠还没有回来,黄鼎和雷正绾又抽不开身,这支军队没有一个让人信得过的总指挥,于是他又派了自己亲随的老湘军,装备更好的王德榜和杨世俊部,率领了四千多人前往增援。

这些人是他手里最后的机动部队了,本来是他的警卫队,没有了他们,左宗棠的中军大营,也唱起了空城计。

但是让左宗棠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安排从一开始,就带来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后果,这些后果最终差点给他带来灭顶之灾,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先出发的徐文秀和杨芳桂,轻松的攻下了康家崖以后,在洮河水上架好了浮桥,开始渡河,杨芳桂带了一营人先渡了过去。
 
可是王德榜和杨世俊也赶到了,老成持重的王德榜到没有说什么,可是心高气傲的杨世俊,非要先过河,这徐文秀就不干了,凭什么你要先渡,让我后渡,这桥是我修的好不好?
 
没想到杨世俊也是振振有词,我们左大帅亲点的部队,专门就是来打前锋,所以我们得先过去,你们必须让路。
 
其实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话背后,真实的原因是,大家都觉得,不过就是打些穷山沟里的、没见过世面土匪,普通的农村宗教极端分子,没有什么压力,走在前面的,可以多抢些战利品,走在后面,就只有喝西北风了。
 
所以先走后走,对当兵的来说,就是一个大问题。这三个人的级别都是差不多,谁也不服谁,于是就为了这一点小事,吵了起来。

……
 
再说马占鳌这边,在康家崖村佯装防守,和徐文秀假打了一下,就立刻撤到了河对面。接着就看见了徐文秀,开始在对面哼哧哼哧的砍树,到处拆门板,准备建浮桥。
 
没过几天,徐文秀的先头部队,乘着小船,半夜划过洮河来抢占渡口,马占鳌派去守渡口的人,故意装作不堪一击,四散而逃,徐文秀又轻松的得到了桥头堡。
 
于是徐文秀的部队就开始在两边打桩造浮桥,效率很高,没有几天就修好了。
 
马占鳌知道机会来了,他命令各乡各村的阿訇,带着自己的骑兵,埋伏在渡口周围,桥断为号,全力冲锋,奋勇杀敌,如果有畏缩不前的,无论是谁,战后一定要取其项上人头。
 
第二天一早,清军开始渡河,马占鳌心中暗喜,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可是没有多久,对岸又来了两支军队,结果让人意外的是,渡河停止了,这让马占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太阳越升越高,都快到中午了,清军却只过来了四五百人,一营的样子。马占鳌拿出千里眼,观察着对面,只见几个清军将领聚在一起,手舞足蹈,一副很激动的样子。
 
又过了很久,对面好像停止了争吵。接着马占鳌注意到,清军开始整队,好像要恢复渡河了。
 
但是,马占鳌接着发现,要渡河的是一台两只牛拉着的辎重车,后面跟着的才是士兵,这不对呀,行军的顺序不是这样的呀!
 
马占鳌暗叫不好,他不知道对面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会让一台牛车先上桥,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低声开始向真主祈求,桥千万别在现在就断了。
 
两只牛被士兵牵着,拉着沉重的辎重车,嘎吱嘎吱地走上了浮桥……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如果觉得本文可读,请分享到朋友圈,谢谢大家。

- End -


以防失联,请大家关注备用号
谢谢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

备用号:灼识熔接机




晚清沧海事系列

●  晚清沧海事 上卷(1)●  晚清沧海事 上卷(2)●  晚清沧海事 上卷(3)●  晚清沧海事 上卷(4)●  晚清沧海事 上卷(5)●  晚清沧海事 上卷(6)●  晚清沧海事 上卷(7)●  晚清沧海事 上卷(8)●  晚清沧海事 上卷(9)●  晚清沧海事 上卷(10)●  晚清沧海事 上卷(11)●  晚清沧海事 上卷(12)●  晚清沧海事 上卷(13)●  晚清沧海事 上卷(14)●  晚清沧海事 上卷(15)●  晚清沧海事 上卷(16)●  晚清沧海事 上卷(17)●  晚清沧海事 上卷(18)●  晚清沧海事 上卷(19)●  晚清沧海事 上卷(20)●  晚清沧海事 上卷(21)●  晚清沧海事 上卷(22)●  晚清沧海事 上卷(23)●  晚清沧海事 上卷(24)●  晚清沧海事 上卷(25)●  晚清沧海事 上卷(26)●  晚清沧海事 上卷(27)●  晚清沧海事 上卷(28)●  晚清沧海事 上卷(29)●  晚清沧海事 上卷(30)●  晚清沧海事 上卷(31)●  晚清沧海事 上卷(32)●  晚清沧海事 上卷(33)



归因论

归因论一:一次马种的改良,是如何导致东亚两大强国覆灭的?归因论二:中世纪治理水平最高的宋朝,为什么连一匹马都养不好?归因论三:金庸笔下的郭靖,历史上真有其人吗?归因论四:一度天下无敌的阿拉伯人,最后是怎么变成战五渣的?归因论五:为什么拥有最接近现代社会制度的罗马人,也发展不出一支像样的骑兵来?归因论六:宋朝人办不到的事,欧洲人是怎么办到的?归因论七:古代世界最好的战马,是出自哪个国家的呢?归因论八:蒙古军队最拿手的,到底是什么武功?归因论九:埃及人和蒙古人之间的战争,为什么会改变世界的进程?归因论十:为什么一个文明能否崛起的关键原因,取决于它的战争能力?
归因论十一:阿拉伯人真的曾经在中国南方建立过割据政权吗?归因论十二:中国人为什么放弃了占领印度尼西亚?归因论十三:中国人什么时候去清迈可以不用办护照?归因论十四:为什么一个民族选择使用步兵方阵还是使用战车,会决定它的政治制度呢?归因论十五:为什么英国的农民也敢闹事了?



◇ 时政评论  ◇






热文

☆ 一个永远无法知道的真相☆ 7月31号,一个神奇的日子





·灼识新维度·

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维度

带来全新观点,全新认知升级

广告合作:331090708(QQ)



—————————— / 广告 / ——————————

·END·

四川灼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官网:www.sczhuoshi.com

咨询电话:028-86122608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及购买灼识熔接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