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读《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年入百万,扛不过“感冒”一击

维罗阳光 2021-03-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阿呆爸 Author 阿呆爸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l 公众号"阿呆爸"
ID: adaiba520




身体硬朗,刚刚办完退休的“岳父”,在家里心血来潮,光膀子开窗吹风。


第二天就出现了打喷嚏的症状。


此后的29天里,“我”带着“岳父”踏上了求医之路,辗转5家医院。


输液、急诊、进ICU、插管、找血、考虑卖房、上人工肺,最后还是回天无力,“岳父”在昏迷中病逝于ICU。


两年前,中年男人李可用2.6万字的长文,详细记录了这段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经历。


这篇名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迅速在朋友圈流传开来。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


击碎一个中产家庭,只需要一场“感冒”。


▲韩国电影《流感》剧照


两年后的今天,面对新冠疫情汹涌,又正逢开春流感肆虐之季,我重读了这篇长文。


感慨人世无常,生命脆弱之余,我深深地感觉到李可一家29天的遭遇,其中的教训、经验,值得我们每一个有老人、孩子的家庭珍视。


因为,明天和意外,你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



流感有多可怕?真的会要命


李可的岳父六十多岁,因为家里开窗,光膀子出现感冒症状。


据专家的分析,其实就是感染了“甲流病毒”。它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一种,每年冬春季是高发之际。


特别值得我们小心的是,很多中国人对流感不太重视,以为和感冒差不多,常将二者笼统地称为“感冒”。


其实,两者完全是两回事,前者的威胁要比后者大得多。


一般说来,流感发病快,会出现发高烧、咳嗽、头痛、呕吐、肌肉和关节痛等症状。一有不慎,就会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普通感冒的症状则主要是低热、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一般不打针不吃药一周左右就能自愈。


▲老人孩子身体不适,要注意量体温


流感有多可怕?


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每年大约有29—65万人死于流感相关的呼吸疾病。在美国,这一季流感就已导致了1.4万人死亡。


中国每年因为流感而死的人有多少呢?


权威的测算认为,中国平均每年有8.8万余例流感相关的超额呼吸死亡,主要“击倒”老年人,小孩子也是高危人群。


但是,因为统计口径、检测方式的原因,我们官方公布的数据要比这个低得多,数百例而已。


在中国的习惯中,一个病人因为“感冒”住院,去世了,往往会将它致死的原因列为肺炎、心血管等“感冒”引起的并发症,而非统计为流感。


▲输液


三年前,我的父亲在老家,也是出现过高烧、咳嗽的“感冒”症状。


在家拖了几天,最后扛不住了,上医院诊断为肺炎,断断续续输了十天液才痊愈。


现在想来,其实父亲得的就是流感,肺炎是并发症。可能因为那时他身体还好,感染的病毒没有“甲流”那么厉害,所以才逃过一劫。


第一次看到李可岳父的经历之后,几乎每一次回老家,我都要向爸妈特别强调:


如果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好像感冒了,一定要去医院,一定要问问医生是不是流感,做一个流感检测。


▲韩国电影《流感》剧照


因为“感冒”真的会要命!


而《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里的“岳父”,身体硬朗的东北老爷们,大概一直到死,都没有明白一场“感冒”后果这样严重。



一个靠谱的医院有多重要?还是得去大医院


在《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里,李可带着岳父,前后一共辗转了5家医院。除了朝阳医院之外,其他4家医院,他都以“甲乙丙丁”代替了。


这些医院是谁?当年财新曾通过采访,披露了它们的名字。


在12月30日,“岳父”出现发烧症状两天之后,去的第一家医院是通州民营医院。这是一家社区民营医院。1月3日,因为病情没有好转,他又去这家医院拍了X光片。


1月4日,“岳父”去了第二家医院:解放军263医院。这是位于通州的一家二甲医院。此时他的肺部已经大面积感染,病毒扩散迅猛。医生建议他去大医院治疗。


▲呼吸科实力国内顶尖的北京朝阳医院


当天晚上九点,李可和岳父赶到了第三家医院:朝阳医院。非常可惜的是,在朝阳医院看急诊时,因为医院床位爆满,不确定能否安排住院。


事后复盘看来,这很可能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决定。


假如他们在朝阳医院急诊继续等待床位,很可能就会被治愈。因为朝阳医院的呼吸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实力非常强,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中国第一。


可惜的是,当时李可没有特别重视这一点。


他们对岳父的病症估计的还是有些乐观,认为“北京的三甲医院,还治不好感冒?他们决定转院到第四家医院:东直门中医院。


虽然这是一家位于北京东城的三甲医院,综合实力也不错,但在呼吸科这方面,则远不如朝阳医院。


到东直门中医院时,“岳父”的病情已经急转直下,“整个肺都已经被病毒占据”了。


医生直接告诉他本院的ICU只有6个床位,难以保证,建议抓紧转院。


▲重症监护室,俗称ICU


在该院呼吸科主任的亲自帮忙联系下,最后联系到了第五家医院,响当当的中日友好医院。岳父被直接送进了ICU,再也没有出来。


看了李可带他岳父看病辗转的整个过程,我觉得关键性的“失误”就出现在第一家医院“通州民营医院”的前两次就诊中。


当时,“岳父”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流感症状,医生开单验了血、拍了X光片,但都没有做流感病毒筛查,和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而是用了抗菌素,以一般的呼吸道感染对待。


这是一次关键性的“失误”,也许是医生经验不足,也许是患者运气不佳,总之最早的用药时机就这么错过了。


一直到症状出现的六天后,才做了流感病毒筛查,结果没确诊,十天后,在朝阳医院才确诊是甲流病毒感染。


▲挂号的病患


经常和医院打交道的人都会知道,即使同为“三甲”,但每家医院具体的科室实力、医生的诊治态度、费用,都会有很大不同。


老百姓爱扎推往大医院跑,是有原因的:大医院,医生经验丰富,设备先进,流程完善,即使要付出熬夜排队、买黄牛号的代价,也比在小医院耽误了好。


对患者来说,有时候也很无奈。


即使是大医院,面对同样的片子,也可能给出南辕北辙的结果。在这家医院,你的肿瘤是“恶性”,在那家医院,也许就是“良性”了。


医学是一门遗憾的科学,诊断准确率的高低,就是医院水平的分界线。



ICU到底有多贵?年入百万,不堪一击


重症监护室(简称ICU)是医院最后的一道防线,也是病人最后的希望了。


李可岳父在中日友好医院住进在ICU之后,表面上看精神状态还可以,可以聊天说话,但实际上,身体内部器官已经在急速衰竭了。


很快医生判断病情之后,就决定采用插管。然而情况远比预料的还要遭,原本预计可以顶72小时的插管治疗方案,只坚持了不到17个小时,就上人工肺了。


▲开机费就要五六万的人工肺


人工肺,在这一次的新冠疫情之中,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词,对武汉李文亮医生的抢救,就使用了它。


这是一个很高端,也是很稀缺的设备。它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当你肺部无法正常呼吸时,它在体外帮你呼吸,以助你战胜病毒。


2020年,全国的人工肺也仅仅只有约400台,大部分三甲医院都没有。


以本次武汉规模最大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中南医院为例,这所医院累计提供的病床超过5400张,但也仅仅只有两台人工肺。


▲国内第一流的中南医院,也仅仅只有2台“人工肺”


这个设备目前全靠进口,一台要一百多万,并不是买了就能用的。


它操作复杂,对医生要求高,2018年,有超过八成的医院操作案例一年还不到20例,有四成的医院操作案例一年不到5例。


虽然很高端,但其实也是一个很无奈的,或者说最后的选择。


很多人因为身体状态、病情、费用等因素,连上人工肺的机会都没有。接受人工肺治疗的患者,存活概率大约也只有50%。而且它对人体创伤巨大,极易产生并发症,后遗症也不小。


▲ICU有多贵?


都说ICU的费用很贵,但到底有多贵呢?


根据病情的不同,从每天一两千块到一两万不等。经常有人说,自己的家人“在ICU住了十天花了二十万”,ICU里的用药很多医保都不能报销,逼得家里要卖车卖房,这是非常真实的。


面对ICU、插管、人工肺,李可一家能撑多久呢?


人工肺开机费6万,随后每天2万起。


估算了下,家里所有的理财(还好没有买30天以上期限的产品)、股票卖掉,再加上岳父岳母留下来养老的钱,理想情况下可以撑40天。


40天之后,就要卖老家的房子,等再十几天,如果还不行就要卖北京的房子了。


李可一家是典型的中产家庭,在北京有房,有车。


从文中的细节看,他们有理财、股票、存款,工作也不错,家庭年收入至少在百万。


这样的家庭,也不过只能撑40天,就要被逼到卖房的悬崖。


▲心脏支架,国产进口价格悬殊


想起我的大学同班同学,去年他的父亲做了心脏支架手术,进口的材料7万,国产的3万。你选哪个?


我们不努力挣钱,将来要是面对这样的选择怎么办?



看病,有人比有钱重要


中国是一个人情关系很重的社会。


办事“找关系”虽然被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嗤之以鼻,乃至于深恶痛绝。


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看病这种事上,有朋友帮忙,真的很顶用。


李可带岳父看病,朋友发挥了很大作用。


比如,在他发现岳父情况不妙急需住院时,就开始联系朋友帮忙。


最后也是在一位朋友的建议下,决定去呼吸科实力很强的朝阳医院看急诊,先把病情稳定住。


也是朋友帮忙,他们联系到了东直门中医院的床位。在这个医院,他的朋友甚至在呼吸内科心电监护仪全部占满的情况下,还帮忙从别的科室借了一台仪器用于监测岳父。


能转院到中日友好医院,也是呼吸科主任的亲自帮忙联系。要上“人工肺”的时候,他也听取了一位在医疗行业创业的朋友建议。


▲“岳父”最后就诊的中日友好医院


因为岳父病情严重,急需用血,按照当时的用血制度,他必须自找血源。


于是他又发动了各种关系,外甥单位领导、同事、同学、朋友,甚至还有朋友专门从天津专门赶到北京来献血。


再比如,在怀疑自己也可能被感染时,他还能有靠谱的朋友,可以“托孤”。


不仅是朋友,他的家人也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在岳父住院之后,岳母在家帮忙看孩子。


岳父病情恶化之后,需要二十小时陪护,他们又先后从东北老家请了二姑、二姑夫、岳父的弟弟和妹妹,岳母的两个妹妹,过来帮忙照顾岳父。


姐夫、妈妈也都表示可以支援资金。


▲《独生子》,摄影:河北省张审军


算下来,29天里,因为岳父的病,他们动员了至少六个人到医院陪护。我相信,这是一个普通人可以动员的极限了。


家族观念、血亲纽带,在今天常被视为落后的东西。


但现实里,跑了几次医院之后,就会发现,看病这件事上,有时候,有人比有钱还重要。


有人没钱,也许还能支持一会。有钱没人,可能连门都进不去。


我们的下一代,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等我们老了病了,估计要把他们累得够呛。


保护家人,是一非常严肃的事


两年前的二月份,《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曾引起了广泛讨论。


许多人从中看到了年入百万的中产家庭的脆弱,看到了医护的辛苦,看到了伦理的冲突,看到了家属心里的煎熬。


甚至还有很多保险销售,从中找到了卖点:不要等到出事了才想到买保险。


也有不少人认为作者李可带岳父看病的经历,“编”的太离奇,有浓浓的营销感。


比如,李可一家的收入根本算不上中产家庭,只不过是在刷存在感。再比如,岳父精神状态已经不太好了,竟然不打车,还走500米回酒店,大不孝。


但是平心而论,年入百万在中国绝对算是相当不错的家庭了。精神不佳,还走500米这种事,无知的我也带父亲干过,因为觉得走一走,新鲜空气会对身体有好处。


以我陪父母亲看病的经历感受,这篇文章至少有90%是很真实的,也对有心者是大有启发的。


▲没有完美的人,风景各异,冷暖自知


没有完美的人。每一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看待这个世界。每一个人,在信息有限、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做出最完美的决策?后来人的苛求,大多是事后之明。


我自己也到了三十多岁的年纪,上有年迈双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幼儿,生老病死,都是需要面对的。


一旦面临突发情况,怎样做出最好的准备、决策、保护自己和家人,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事实上,我的家族里,最近几年都有长辈因为“心脏病”“高血压”“胃癌”之类的疾病过世。



而追根溯源,在发病之前,大都有很多端倪可循,只是家人大多没有在意,比如,某天早晨浴室里突然摔倒了,半夜心口痛,酷爱腌制品,等等。


再次读这篇长文,我觉得对有小孩、老人的家庭,至少有五点,是我们普通人,一个负责任的普通人,可以力所能及,早做准备的:


一、要重视伪装成“感冒”的流感,不舒服了要早点去医院;

二、要去大医院看病,宁愿排长队,买黄牛号;

三、要多挣点钱以防万一,谁也不想进ICU,但进了就要有支撑的钱包;

四、要多认识几个医生朋友,关键时候可以获得专业建议;

五、和亲戚朋友处好关系,许多事情,有时候来自感情的支持比钱管用。


今天的,这篇文章,已有五千言,已经够长了,就至此结束吧。最后再次郑重推荐你读一读李可当年写下的2.6万字。


谢谢你的耐心,也希望没有浪费你的时间,有所启发。





#阿呆爸#精选文章

真实育娃 | 观察思考

凯迪克|看绘本|家长会|日本观|英国育

新年错|生活费|学英语|小升初|国足烂

幼儿园|第一课|性教育|芬兰启|大学袭


阿呆爸:一个80后奶爸,不错过孩子成长每一步。添加我的微信:adaiba520,期待一起成长,在日常里洞见真相。公众号:阿呆爸(adaibaba520),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延伸阅读:

一图读懂丨感冒 VS 流感

来源 l 医学美图




记录北美生活 有态度 有温度

力读人间好书 有广度 有深度

长按   识别二维码   加关注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种欣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