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南老师在 B 站开了一场直播讲座,专门分享了他如何使用 flomo 来帮助训练分析师的思维习惯。
如果你有时间,建议听听完整的直播回放,除了会让你对 flomo 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也会让你对「学习」有一个新的认知 —— 网络效应的本质就是我们人类学习的方式。之前在 flomo 的公众号上只分享了第 1 和第 4 小节,本文完整呈现了直播的主要内容;另一部分为解读《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建议去 B 站回看。(全文 8700 字)
你好,我叫南添,望岳投资的创始人。因为同事的推荐开始使用 flomo,一发不可收拾。
flomo 的功能很简洁、克制,却又很微妙。一般产品经理可能会给用户很多的编辑按钮,但是 flomo 偏偏就不提供那么多,这是很有道理的,稍后我会解释为什么。其实很多工作岗位都和分析、决策有关,因此接下来的内容可能对很多人有帮助,绝不仅限于投资行业。1 分析师如何使用 flomo?
私募基金分析师是靠「脑子」吃饭的工作,那我们会怎样使用 flomo?打标签
我打开 flomo 的第一件事,不是直接打字。我推荐的方式是,先点击你的标签,只显示在这个标签下的卡片。然后再输入,如有需要可以打上额外的标签,点击发送,一张卡片就诞生了。一切看上去很简单,但这才是正确的操作。我不太建议大家直接打开 flomo 就输入想法,点击发送。这好比你向大脑输入了一个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一串文字、一串信息,但是你没有告诉大脑如何建立索引,如何在将来调用它们。你应该多打一些标签,让卡片形成一定的关联关系,以后这个关系会越来越复杂,形成一张认知网络。
贝叶斯大脑
下面我要引入「贝叶斯大脑」的定义:我们(尤其是分析师)只根据世界上已经发生的事情来调整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直到我们能够做出决定。这种方法是一种非常冷酷的、去除感性、去除 ego (自我)的做事方法。只用事实来改变你的认知,然后当认知逐步达到一定的量变到质变,直到可以扣扳机的时候才做决定。在基金投资行业,我发现这行的年轻人们不太容易形成这种贝叶斯大脑的思维方式。flomo 这个工具就很赞,它能够培养这种稀缺的思维方式。
如何用 flomo 培养贝叶斯大脑?
我总结为四个词(句话):随时、预处理、浓缩、强化链接而非记忆。随时
在我的认知中,flomo 是一个外部的样本库,帮助你记忆认知之间的内部链接。而这些知识卡片相当于你的外脑,你可以从中调取需要的信息。你可能会说:记录类的工具不都是这样的吗?确实是。那我就要说到卢曼学习法的精髓了。在记录你的灵感之前,不是马上开始写,而是点击某个标签回顾之前写过什么,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浓缩即将要写下的新卡片。我想你应该明白了,卢曼的学习法有可怕的复利。卢曼从写第二张卡片开始,一直把前面的卡片再学习一遍,他学的不是某个信息,而是之前对这个信息的理解,然后记录跟之前不一样的新想法。请问当其写到第 9 万张卡片的时候,他把自己学习了多少遍呢?这就相当于 AlphaGo 在训练自己的 AI 大脑。首先我有一个很好的灵感,然后通过对比过去的认知寻找差异,最后记录变化的地方和新增的东西。这种循序渐进、把土一层一层夯实的学习方法是在悄无声息中完成的,毫无压力。这里我又想使劲夸赞少楠。如果 flomo 的输入框非常漂亮,有各种字体、底色,各种编辑功能,你还有心思好好写下自己的想法吗?你只会觉得自己每次记录花了很长时间,下次很害怕打开 flomo。你在阻碍自己最快速地把灵感记录下来。所以输入框越简单,越容易刺激我们随时记录。你每次预处理不可能读很多文字,所以每张卡片只记录重要的信息,方便快速地回顾比对,寻找差异。如果都是太长不看的吃灰卡片,你不会再看一遍的。flomo 明明可以做得更加漂亮,但是它就是不打算让我好好写字(长文)。flomo 让我们聚焦在记录节点之间的网络,而不是在强化某个节点。当这些网络像道路网、蜘蛛网一样密集的时候,网络效应就产生了。为什么 AlphaGo 要下无数次的棋?是为了寻找每一种局面下每一种走法的差异会产生的变化。我小时候也下过国际象棋,不停地去记忆和背诵世界冠军的棋谱,但为什么我没成为世界冠军?因为我记录的是这盘棋怎么下的没用的信息,AlphaGo 记录的是链接。世界上有不少人记忆力很强,能记住很多碎片化信息,但记住差异才是最重要的。预处理
当我要记录灵感时,应该想好它的标签是什么,然后去看看这个标签下的历史记录,发现差异,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如何浓缩今天的灵感。我能够做到看着一张几千个格子的持仓表格 Excel 且满屏幕数字在跳动,就能马上感觉到哪里不太对劲。因为我记录的不是某个数据的合理值应该是多少,而是那种链接的感觉不对。大多数弃用某某笔记的人,其实就是被自己搞怕了,因为数据库太大了,目录太多。虽然有些工具在模仿 flomo,但仅仅只是神似,没有抓住卢曼学习法的核心:先思考先计算有哪些和旧认知相关的链接,然后再记录。至于是哪个盒子、卡片或哪本书,这些都没有那么重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动脑筋。在我们望岳,我把分析师的工作称之为「贝叶斯式流处理」,就是你要滚动刷新,无时无刻不在计算。所以我看到 flomo 感觉对了,因为年轻分析师习惯于记忆,而 flomo 可以帮助他们思考,而且只记录浓缩后的少量文字,不会占用太多时间。我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中看到一个有意思的例子。集装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革命方式,表面上看它没有提高效率(因为每一个集装箱很难刚好装满货物)。
当船在港口停泊,需要把所有东西摊开然后分分别装到卡车上,那这个码头得多大?想一想,我们吃灰的收藏夹是否就是这样?而集装箱的优点在于,它把所有的东西都标准化地堆在一起了,不管箱子满不满,卸货的时候只需要把箱子拿走就好,不需要在码头拆开搬运。所以就是这样一个箱子,让人类海运成本急剧地下降,大幅提高了周转率。集装箱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一点不亚于苏格兰人在詹姆斯·瓦特的帮助之下发明了干式码头。所以伟大发明都遵循一个原理:把一个巨大的、复杂的、很重的问题进行预处理。浓缩
写得越浓缩,下次预处理就更快 —— 要舍得放弃信息。彼得 · 蒂尔在《从0到1》里提到他常问的一个问题:关于这件事情你的洞见是什么?你只能说一个你认为这个事物能够改变世界的强有力的事实,而不是逻辑表达。如果事实足够大,本身就能够说明所有的问题,根本无需精巧的解题思路。正如在原子弹面前,所有的阵型、军事打法、射击技术都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还想保留全文, 那么建议不要用 flomo。flomo 是帮助你记录灵感的并建立链接,而不是收集信息,更不是拿来当收藏夹吃灰的。重度的工具是拿来记录历史的,轻度的工具才是拿来思考的。这些卡片,只要你能写出来第一遍,你就一定能写出来第二遍。若是你想不起来,说明你没有学会。如果你学会了,根本不用想,那就是一种本能。如果你想学习游泳,但游泳馆离你家有 30 公里远,每次去游泳之前你要准备很久。而那些家门口有河的人,往里面一跳,随便划两下会游泳了。我举这个例子是说,越是简单、随机的撞击,经常让自己触发灵感,才是提升思考最好的方式。此外,大家可以关注「每日回顾」的功能,你可以在桌面上设置一个小组件。想象一下,你打开手机的时候正在想别的事,或者收集了一些新的事实,突然你看到自己过去写下的卡片,你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的,你的灵感重新被激活了一次。所以一种方法是你主动激活灵感,另一种是通过「每日回顾」的不经意呈现,帮助你对比当下的感觉,以通过比对发现新的灵感火花和差异。这种方法很轻松,但如果你总是写很长的文字,信息冗长,很难给你带来惊喜。强化链接而非记忆
我使用 flomo 约两三分钟后,特别兴奋地加了少楠的微信(我发现居然还没加过),我特别想感谢他,因为我马上意识到 flomo 正是拿来训练分析师的思维习惯的好工具。flomo 根本就没打算让你把文字排版得很好看,所以它不鼓励你写长篇大论,反而只想让你像卢曼一样写下小卡片。
写小卡片有那么一两句窍门:先思考,后归纳,再记忆。我们从小学习的工具都是让你先记忆,但是基于人性的懒惰,东西太多后我们根本就不思考。我希望所有年轻人加入望岳之后,都可以练成贝叶斯的思维模型,现在改变还是来得及的。我们要记住的是信息之间的联系,而不是信息本身是什么。人的大脑就是一张网络,链接的密度比节点的数量更重要。刚开始你只需要输入事实,过段时间你就可以进行预处理。以电动车行业为例,如果你记录了很多观点,观点之间差异性是很大的, 无从分辨谁是更可信的。但如果你记录的是电池的能量密度、里程、事故数等事实,你以后很容易发现差异。事实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你只要每天把自己的脑子泡在事实里面,你很容易就会变成一个有智慧的人。如果你把你脑子总泡在别人的逻辑里面,你终将变成一台复读机,或者是只鹦鹉,就是这样,听上去都对,但是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却发现不知道该怎么做。AlphaGo 的机器学习、贝叶斯大脑、卡片笔记写作法和 flomo 的底层本质相同,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来回切换,融会贯通地使用它们。在外界看起来「高大上」基金/证券/商业分析师到底干嘛的?我作为一家私募基金的创始人和投资经理,我心目中好的分析师应当做到 3 件事。分析师不应该走到我的面前,告诉我某某大佬曾经说过什么,有可能美国明天就要进攻乌克兰。我不要听这些似是而非的话,存在大量未经证实的逻辑、假设和没法求证的信息,充满情绪以及偏见的观点。分析师只应该给基金经理提供事实。事实就是指真实存在的、已经在对世界起作用的事情,除此之外都不配叫事实。事实有大有小,大的事实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型,但很少见;小的事实对思维的改变不大,只能慢慢地积累。分析师不是万能的,可以问他这个也不懂,那个也不懂。但你如果问到了他懂的东西,他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是事实,我可以 100% 地信任他告诉我的话。现在我们的大脑里存储了大大小小的事实,我们人类建立认知和学习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比较寻找差异,建立联系。我们得出所有的观点,应该基于事实的比较,而不是观点的比较、逻辑的比较。进而通过比较,分析师发现了事物 A 和事物 B 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表面逻辑和内在底层规律,帮助我们逼近真相。(比如某某笔记也有比较轻的版本,但其实和 flomo 不一样)因此分析师的一生是成长的一生,是一个越老越智慧的行业。想想分析师要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开始,往脑袋里面存入多少的东西啊。一个分析师的存储量应该远远胜过其他任何岗位的人。每一个分析师都需要知道决策者(投资经理)到底想问什么,也要知道他内心的 why 是什么,需求是什么。(很多朋友炒股是为了赚钱吗?我看未必,也许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分析师的第三个工作也即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把自己知道的这个世界的真相提供给打算做实事求是决策的人,而不是做自欺欺人决策的基金经理。当我提出一个全新的问题之后,他知道怎么去寻找我想要的事实。大家可能以为分析师都是高学历的精英,是不是有很多优秀的分析师?我坦率地说,我们这行优秀的分析师凤毛麟角,比基金经理的数量还要少。(全行业基金经理有 2000 多人)我们现在遇到的大多数问题在于,分析师只是机械地记忆最后一次的内容。比如我们家的小朋友正在接受应试教育,他总是要强迫性地记住最后考试要考的内容,但前面真正需要学习的技能都已经淡忘了。很多分析师解决问题靠的是记忆,而不是理解,受填鸭式教育的死记硬背所影响。更可怕的是什么?他的记忆是「擦写式」的写入方法,即当记录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把前面的记录擦掉。
大家经常转发公众号文章,请问你记住了什么?你只记住了声音最大的那个,或者最后对你说话的。我们大多数人工作的方法叫做「调用最后一次记忆」。你问他对文章有什么想法,他说没什么想法,只是觉得很精彩,大家都在复述某某的观点,都在机械地记忆最后一次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数字回声”时代,世界正在远离针对事实的辩论,而是转向叙事之间的比拼,事实需要经过验证才能发挥作用,而叙事只需要被传播就会获得力量。
在自媒体的世界里面,就是比赛谁发文章的频率高、嗓门大或者万字雄文。当市场大涨和大跌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人跳出来娓娓道来地向你解释这件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听上去感觉很有道理,但是你没想过——让历史重新走一遍一样的路,是不是就一定会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答案是不一定。A 走向 B 再走向 C,一共有多少种走向?每种走向大概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有好也有坏,这是一种被西方称作「决策树」的思维模型。只有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才能够理解今天的世界,不是说今天的局面就是因为当初怎么样。这只是一种把历史简单化的做法。β-内酰胺酶可能以120条路径来积累变体。| 来源:Samuel Velasco/Quanta Magazine; doi.org/10.1126/science.1123539好,说回来。当分析师只会死记硬背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些常见通病:1、分析师不擅长持续积累事实,他们只记录最后记得的东西。如果不积累事实,就不能积累一个很大的样本库,就不能发现事实之间的潜在关系,也就不能通过这些差异即「房间里的大象」找到潜在的投资机会。再讲一遍,如果分析师的样本库不够大,他就不能够发现问题或者机会。2、因此,分析师容易受到心理学上称之为「近因偏差」的影响。一个人倾向于把最后一次看到的现象当成是一件事情发生的导火索,尽管前面有很多因素,但他就是认为最后一次是最关键的。说白了就是,最后一次看到的是什么,就记得什么。
按照先知查理·芒格曾经用过的比喻来说,有的人一辈子只会用锤子,所以看什么都是钉子。我把这句话改编一下:一个人会用锯子,也会用榔头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工具,但是他最后拿到的是一把榔头,所以他看到什么东西都是钉子。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先要看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木工活,应该用到工具箱里的哪几种工具,先用哪个后用哪个,才能把这个木工活给干好了,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但大多数人不是这样,他只是机械性地调用最后一次记忆。3、思维固化的现象在投资行业是非常普遍的。我意识到,随着分析师年龄在增长,特别需要趁早改变工作习惯,避免固化思维。其实养成贝叶斯大脑其实一点都不难。我只是一个智商普通的草根,没上过正经大学,大家之所以认为我的能力比较强,是因为我一直积累贝叶斯模型,而大多数人只是记录最后一次,在复利的作用下,最终我变强了。4 如何使用 flomo 提高分析能力?
我的孩子也在电脑前看这场直播,我希望他能学习正确使用 flomo,早一点开始培养贝叶斯大脑,今年他 13 岁,我希望他早一点懂得实事求是。《卡片笔记写作法》背后的英雄叫卢曼,德国著名的社会科学专家和教授。他发明了「卡片笔记写作法」来整理自己的思维:一天只写 6 张小卡片,卡片上不会有太多的字,一共写了 9 年。后来卢曼出版了 58 本书,而且涉及很多不同的社会科学的领域。坦率地说,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一点都不惊讶。贝叶斯大脑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没有办法速成。所以我认为 flomo 这个软件最大的优点根本不在于它有多么好用,而是它能让你经常动脑筋。理想状态中,分析师的大脑应该装着各种事实的庞大样本库,在有需求时能闪电般地唤醒大脑中的记忆。但是,我作为行业老兵要说,许多分析师根本做不到马上给出一个答案。
比如问「某某股票后市怎么看?」、「某某企业能不能做到一万亿市值?」、「某某企业明年会怎么样?」这种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无比的问题,如果分析师现场临时开动大脑这台计算机就能算出答案,那他应该是一台超级计算机。但几乎没有这样的分析师。我想告诉那些有志于成为分析师的年轻人一个很重要的建议:投资行业的诀窍不在于「毕其功于一役」,不是等你收集齐所有信息后,坐在那边不睡觉地认真思考把答案想出来。人类所有的创新和商业活动,都是由很多个模块搭建而成的,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比方说,你回家烧一道毛豆肉丝,你肯定希望毛豆已经剥好了(而且可能囤一些),这就是预处理。对于一个分析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你阅读量有多大,而是你是否在平常经常动脑筋解答了很多小的问题。然后当你遇到一个复杂的大问题,你可以用几个小问题的答案来理解这个大问题,这就像拼图游戏,越完整越接近真相。平时就要积累样本,因为我们的思维带宽很窄,不太可能一次性学太多的东西。
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可能靠你的大脑记住所有的东西,所以需要选择工具。
这个工具并不凌驾于我们的思维模型之上,它只是来帮助我们搭建思维模型。
不要有这种念头:等我有空的时候,我就把这两件事情的关系给想一想。事实上,你将来不会做的。如果将来发现里面已经存了 500 个事实,你根本想都不敢想了。你存的是什么?我想提醒一下,你存的是两个事实之间的联系,对事实的分析。你存的是智慧的结晶,不是平平无奇的石头。我经常对年轻的分析师说,我承认每个人都渴望找到超级十倍股,百倍股那种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的伟大的企业,你希望自己能够洞悉一切地说出最关键的 why(真相),然后让大家投票同意重仓买入。但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每一场大决战都是一场场小战斗组成的。真相是逐步逼近的,而不是一上来就能看明白的。确实从来没有见过像 flomo 这样好用的工具,昨天我一口气写了 16 张卡片,我感觉自己很久没有这样放肆地挥洒灵感了。其实我是一个贪婪的处女座,我每次写文章总想一上来写全、写好。我从 2022 年 1 月 3 号开始写的工作日记,到今天已经接近 20, 000 字了。我承认我是一个不正常的人,差不多每 2~3 个月的工作日志就会有几万字,这里面还包含了我对一些企业的理解和我从别的地方摘抄的一些很棒的内容。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学习的吗?我会逼迫自己每隔两三个月就彻底花上几天几夜的时间,连贯地把那么多过去犯过的错误看一遍,但是这个难度越来越大。从 2020 年疫情以来,我在飞书和企微上记录的文字已超过几十万字,还不算集体记录的团队周报都有 1 万多字,累计上百万字都要阅读。宝洁的管培生第一年就是学习宝洁的历史,我们的分析师在加入望岳的头一两月也需要阅读历史,公司发薪水,给他两个月的时间看完上百万字周报。看上去很花功夫,但是优点在于任何一个新人都可以身临其境般地经历过去两三年我们走过的所有的路。我们写下了每一次决策时的思考,当时为什么这么做不那么做?我们痛苦的回忆或者失败的反思都在里面。新的分析师能够快速融入集体,有共同语言,知道老员工说的那个事的背景是什么,这就是集体智慧。基金分析师是靠脑袋吃饭的工作,看完百万字文档之后,几乎不需要对齐什么信息。所以,卡片笔记学习法的精髓就在于我们要和自己的过去对齐,寻找差异。我用的这个笨方法,其实很重,绝大多数公司不会学。而且你看哪个老板愿意先发上个两三个月的薪水,然后员工不用干活,只负责阅读历史文档?但是这种对齐的优势将在后期成倍地释放出来。镜头前也有我家的孩子,如果从你现在 13 岁开始,你把你感兴趣的、有灵感的那些东西都记录下来,每次记录之前先看看过去的灵感,(内心 OS:啊,原来以前我是这么想的,但现在我觉得不对了)你其实就是在反思。先知芒格说过:「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循序渐进,非常轻,一点儿也不累,人类喜欢碎片,高高兴兴地就把事办了。我不会对你说:「今天你犯了个大错,你必须现场给我写个检讨出来,好好地反思一下,检讨不得少于 1500 字。」他写得好吗?卢曼和少楠告诉我们,这个时候你该掏出你的卡片记下来,原来那天我错了。更好的方法是你没有在当场写 1500 字的检讨,你是在自己的灵感来了,在知道自己错的一刹那记录下来,你才真的有可能会改变。我会帮助我的孩子咬着牙把这个方法坚持下来。一旦能够成型,我根本不用担心他这辈子会是什么样子的人,一个人只要知道改进他自己,我觉得作为父母不用太担心什么了,他现在就可以去玩了。卢曼在写作或者思考的时候,如果感觉心流不畅,也会立刻就把这事给停了,开始做继续下一件事。因为从人生的效率角度来讲,在状态最好的时候处理这件事情的效率是最高的,而且计算的结果可能也是最棒的。卢曼的意思就是说,你要有一个好的流程,让自己待在好的状态里面,自然而然地把事情办了,而不是总是逼着自己打开吃灰的收藏夹。我们记笔记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帮助我们下一次做得更好。请不要在你最年轻旺盛的年纪里只去记忆,做一个复读机,然后当你的记忆力下降,你才发现自己没学会任何东西。
对于分析师这类创意型工作来说,我们没法把任务拆分得非常具体、清晰,因为首先你根本不知道你想的东西有什么用。其次很多创意就是随机到来的,不是你计划当中产生的灵感,这意味着平时要保存好自己的灵感。最近南老师开通了即刻账号,快去搜索他的名字“南添”,那里比他的朋友圈更有意思。2022 年新冠疫情可能更加多变,因此商业思维青训营会抓紧机会开课。2月26日上海站,3月12日深圳站大概率延迟,北京也去不了……但仍然建议大家先报名,开课只在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