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名资讯 | 当地名开了个“大会”,怎能不爱我们大好河山

江西地名研究小组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关注


一、地名新闻


1. 丽水地名文化创意展助推地名文化建设

      近日,“福彩杯”丽水地名文化创意展在市行政中心北门大厅开展,展览汇集了来自全市各个县(市、区)的老地图、地名书籍、地名文创产品等展品,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一场地名文化之旅。

▲ 丽水地名文化创意文化作品

       前不久,丽水市民政局将地名文化与福彩文化创新融合,开展了丽水市“福彩杯”地名文化创意大赛,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推动丽水地名文化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出更加浓厚的地名文化氛围。

展览分为丽水地名文化创意作品展和丽水历年地名文化建设成果展。在地名文化创意作品展区块,共展出与地名相关的文创产品、农特产品等上百件优秀作品,包括丽水三宝、大漈罐、处州白莲等,通过文创产品解读地名,让大家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在历年地名文化建设成果展区块,展出了100多件丽水老地图、地名书籍、智慧地名新媒体展示平台以及福彩刮刮乐票面设计等地名文化建设成果作品,其中票面设计融入“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元素,巧妙地将丽水“红绿地名”融合其中,更好地宣传丽水。    近日,“福彩杯”丽水地名文化创意展在市行政中心北门大厅开展,展览汇集了来自全市各个县(市、区)的老地图、地名书籍、地名文创产品等展品,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一场地名文化之旅。

▲ 地名书籍

展览吸引了上下班市民前来围观,一件件作品、一幅幅地图、一本本书籍,让市民朋友共同感受丽水地名的深厚底蕴、丰富内涵和创新发展。

 为进一步挖掘地名文化内涵,深化地名公共服务和地名文化建设,近年来,市民政局围绕“传承丽水文化,讲好丽水故事”的主题,不断完善政策,开拓思路,推动地名文化建设创新发展。

市民政局地名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地名是宝贵的“活化石”,民政部门将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紧扣“文化丽水”建设,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积极拓展地名文化新领域,谋划新方法,讲好丽水地名故事,为加快高质量绿色发展贡献“地名力量”。

▲ 文创产品

来源:丽水日报时间:2020-01-01 08:37链接:

http://zjnews.zjol.com.cn/zjnews/lsnews/20

2001/t20200101_11531248.shtml

   


2.【委员建言长江大桥有3种翻译?南京规范地名导向标识


“Yangtze River Bridge”是哪?“Yangtze River Tunnel”又是哪?一个是长江大桥,另一个竟是扬子江隧道?街头这些标志标牌(俗称“路牌”)太让人困惑了!

正在召开的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由民盟南京市委社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委员们带来了一份集体提案,建议规范南京市地名导向标识系统。南京街头路牌还有哪些不规范?1月7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参与提案的南京市政协委员、江苏宁嘉律师事务所主任汪雯进行调研,确实发现了不少不规范的路牌。

1月7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跟随汪雯来到中山东路明故宫段进行调研。一块蓝色的大路牌上标注了“中山东路”路口的道路信息。“明故宫路”“后宰门街”“明故宫路”“瑞金路”的路名分列“中山东路”周围。

在汪雯的指引下,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所有路名的拼音标注中间都没有空格。“路牌是用汉语拼音标注的,根据国标,专名和通名是要分开的。这些却都连在一起。”汪雯举例说,比如" 明故宫路" 的汉语拼音应为"MINGGUGONG LU",“GONG”和“LU”之间应空开一格,而不是"MINGGUGONGLU"。

此外,这块路牌上字母的大小也不统一。由于“瑞金路”的拼音较少,空间宽松得多。这就造成“瑞金路”的拼音路名比其它路名要“壮”一点。

委员反映:长江大桥竟有三种翻译

汪雯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前期她和其他委员们的调研中发现,在南京同一地名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形式的翻译。比如,长江大桥就有三种叫法:有的翻译成“Changjiang River Bridge”,有的翻译成“Yangtze River Bridge”,有的直接使用汉语拼音“CHANGJIANG DAQIAO”。比如,浦镇大街也有两种标注。有的路牌上是“PUZHEN DAJIE”,有的是“PU ZHEN Street”。字母大小写、英文翻译混用、空格间隙也不一样。甚至同一块路牌上出现了汉语拼音和英文混搭的现象。比如,定山大街和扬子江隧道的路牌上,定山大街是“DingShan DaJie”,扬子江隧道则是“Yangtze River Tunnel”。乍一看,似乎“DaJie”也是一个英文单词了。

▲ 长江大桥,图源凤凰网江苏

汪雯认为,目前南京地名导向标识系统还存在汉语拼音和英文翻译混用、大小写使用不规范、英文翻译不统一、专名和通名连写不规范等问题。此外,在牌面形式、信息表现方面也不统一,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委员建议:制定南京标准,统一导向标识系统

▲ 珠江路,图源凤凰网江苏

珠江路的路牌一面标识Rd,一面标识Lu。什么同样的地名标注,会出现这么大差异?现代 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市地名导向标识系统设置,主要是依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和《地名标志--GB17733-2008》。但国标只对颜色、形状、字符规格等方面制定了原则性要求,对信息内容组成及其协调设置等方面缺乏详细的、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全市路名牌、指路标志等方面存在不准确、不规范的问题。因此,这份集体提案建议,可以由市住建部门牵头,规划、交管、交通、地名等部门参与,在吸取国内发达地区先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以国家标准为基础,结合南京实际情况,制定《南京市地名导向标识系统设计指引》。比如,明确地名导向标识系统设置的设置原则、信息分类体系、各级道路的导向标识系统设置的信息内容选取、牌面规格材质等技术标准,规范地名导向标识系统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日常管理。

那么汉字地名下方到底是采用拼音标注,还是英文标注?汪雯说,南京是国际化城市,建议取消汉语拼音标注的方式,与国际接轨。“国内已经有部分城市取消了汉语拼音标注。比如,上海就把全市的城市地名导向标识系统全部更换为中英文标注。”

提案建议,可以由相关部门牵头,成立南京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专家委员会,制定《南京市道路名称英译导则》,规范大街、大道、路、街、巷等通名的英文翻译;对专名部分则使用音译,使用汉语拼音;对一些特例地名,如长江大桥、各景区景点等,则明确规定其英文译名和英文缩写。

此外,集体提案中也指出,不要搞一刀切的大面积更换,而是有计划地逐步更新完善。“前不久南京三座跨江大桥、两条过江通道改名,将有一批路牌要更换,不如以此为契机,统一一批路牌。” 汪雯说。

源:现代快报
时间:2020-01-08 08:18链接:http://js.ifeng.com/a/20200108/8055080_0.shtml


3. “老地名”复活留住城市文脉

2019年悄然落下帷幕,2020年已到来。记者从徐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获悉,去年一年,徐州市新命名了108处地名,为历年来徐州市地名命名数量最多的一年。

据了解,随着徐州市城市版图的拓展与市政建设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道路。而道路的命名申报主体是市政部门,由于新路未及时申报地名,便出现了“有路无名”现象。还有很多道路未经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报批,被相关部门擅自命名。

去年,徐州市云龙区和鼓楼区率先在辖区内进行不规范地名整治,云龙区将42处未经报批的地名重新申报、命名。还有一些已存在却无名的道路也被新命名。

▲ 子房山,图源网络

徐州市城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因此在命名地名时注重延续历史文脉,保护历史老地名。比如位于云龙区贵邦俊园西区东侧,北起响山路,南止铜山路的一段道路,被命名为“子房山路”,子房山是我市的知名山脉,以此山命名道路,既是纪念历史人物张子房,也是为了留住城市的记忆。

据悉,徐州地名管理工作始于1992年,近年来徐州的各界专家学者都在积极呼吁,保护徐州老地名,留住城市记忆,为后人了解徐州、研究徐州留下文化遗产。徐州自2005年建成地名数据库后,成立了由高校教授、社会专家组成的地名专家组,对每一个新命名的地名,都经论证后立名。为保护古城文化,一批“老地名”因此复活。比如博爱街、大同街等徐州标志性老地名。

来源:徐州日报

时间:2020.01.04

链接:

http://epaper.cnxz.com.cn/xzrb/html/2020-01/04/content_559788.htm




二、地名趣谈


福州含鼠地名说趣

2020年是中国农历的“庚子”年。笔者试将老鼠山、老鼠洋介绍给读者,交流有趣的福州含“鼠”字的地名文化。

▲ 金鸡山,图源网络

老鼠山

 老鼠山位于晋安区岳峰镇的金鸡山附近,山形颇像老鼠。据说,那座山原称“桃花山”。《武帝内传》记载:“七月七日,西王母降,以仙桃四颗与帝(汉武帝)。帝留核,欲种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后来,汉武帝认为福州地肥,就派东方朔持种到福州的东门外种桃,果然不久后桃花遍野,果实累累。故此山被称为“桃花山”。

 想不到,这事惊动了“老鼠仙人”。“老鼠仙人”原来也是天上的神仙,因为身材矮小,为西王母娘娘所鄙视,每年的蟠桃宴会,都没有他的分。“老鼠仙人”心怀不满,得知这个消息后,乘机潜行到桃花山,偷吃仙桃。

 西王母误以为是东方朔所为,便将东方朔贬到人间种桃去了。此时的东方朔百口莫辩。所以,清代魏杰有诗曰:“谁种蟠桃林一丘?开花结果几千秋。山中金母年年宴,仙桃须防曼倩偷。”

 东方朔只好蒙不白之冤,守在桃花山18年,才抓获偷仙桃的“老鼠仙人”,于是将此事上禀西王母娘娘。西王母娘娘把东方朔召回瑶池,把“老鼠仙人”打下人间。久而久之,“老鼠仙人”化成了一座山,人称“老鼠山”。1982年,福州市地名办公室编有《福州市地名录》,清楚地写着:“(晋安区岳峰镇)桃花山附近有一座‘老鼠山’。”

 老鼠洋

 老鼠洋,位于今长乐区筹岐村附近。此地原称“光俗里”,有一个岛屿,称“鼠屿”。《长乐六里志》曰“(鼠屿)与猫屿对峙”,故称。鼠屿的土地肥沃,平畴成“洋”,亦称“老鼠洋”,俗称“老子洋”。《长乐六里志》曰:“(老子洋)上接溪流,下通营前江。”《福州府志》说:“(老子洋)在南琅岐山下。”

 在十二生肖中,“鼠”为何居首?这里有一则有趣的故事。相传,远古的时候是由玉皇大帝裁定十二生肖的。当时,原定以“牛”为首,因为“牛”的身材最大。但长乐的“老鼠”不服,说玉皇大帝有偏见,得听一听世间的老百姓怎么说?于是,彼此约定,老百姓说谁最大,谁就为“首”。那牛以为自己是绝对有把握的,摇摆着尾巴,慢吞吞地从人群中走过去。可是,老百姓见牛之大已经习以为常,不再有新鲜感觉,因此也没人点赞。接着,上场的是老鼠。但按身材论,老鼠再大也大不过牛!可是,老鼠不灰心,簇拥着一只最大的老鼠上场。只见老百姓觉得既新鲜又惊奇,大喊:“啊,这老鼠真大真大!”大老鼠趁机对玉皇大帝奏道:“启禀万岁,听到了没有?老百姓都说老鼠真大,也就是我最大了!”俗话说,玉皇大帝是金口银舌,不敢食言,遂定老鼠为“十二生肖”之首。

 闽江口今长乐区一侧的山、屿多以动物的名称命名,如:牛山、龟山、石龙山、象山、大象山、马头山、九龙山、鲤鱼山、象鼻山,象屿、鸡笼屿、羊屿、双龟屿、鼠屿、猫屿、猴屿等;还有“牛山返照”“二鲤腾空”“九龙漾月”等景观。其中,以鼠屿(老鼠洋)最为出名。

来源:福州晚报

时间:2020-01-14

链接:

http://mag.fznews.com.cn/h5/fzwb/mobile/2020/20200114/20200114 _m.html#page0





三、中国地名大会


1. 当地名开了个“大会”,怎能不爱我们大好河山

当提及一座城市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有可能是它的美食、美景、美人、美物,也有可能是它的历史源流、人文风貌和时代气质,但很多人却直接忽视了与每座城市联系最紧密的元素,那就是它的名字。

《中国地名大会》自开播以来,节目热度持续不退。电视端口数据显示,《中国地名大会》已经覆盖上亿人,而在社交平台上,这档节目也成功借力于融媒体手段带动了全民的广泛参与互动。不仅如此,小“地名”更引发了来自大“圈层”的同频共振,节目的传播力触达男女老幼、各行各业,成功引领起全社会聚焦“中国地名”、聚力“地名文化”的新潮。

在聚焦诗词、朗读、文博、音乐、家风等众多文化细分领域之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再次以“地名文化”为切入口推出《中国地名大会》,让观众们意识到,原来在小小的中国地名背后,蕴藏着深远历史和满满情怀。

“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中国地名大会》何以完成这样的深度探索?每期节目邀请了来自全国的地名高手同台竞技,通过答题来实现地名文化的密集输出,让观众深入地名背后的历史文化、经济兴衰、民族融合、风物演变、民俗风情、方言、谚语、故事。

 节目将庞杂的中国地名线索进行了清晰梳理,归纳出鲜明的主题,如“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之美”。第五期节目就用地名串联起中华五千年岁月中那些美的瞬间——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千岛扒脸鱼等美食,留园、个园、狮子林、沧浪亭,以及苏堤春晓、花港观鱼、南屏晚钟、雷峰夕照等美景,汝窑瓷器、博山炉等美物,都和地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此之外,环节的精巧设计、选手的博闻强识、嘉宾的深入解读等则进一步延展了节目的文化探讨空间。

▲ 狮子林,图源网络

▲ 个园,图源网络

 从比拼速度和正确率的“一举成名”“实至名归”环节,到以视频形式呈现题干的“闻名不如见面”环节,以及地名命名逻辑和关联性的终极比拼“名扬天下”环节,再到当期优胜者独自面对的“地名天梯”环节,选手的登顶之路就是他们不断突破自我瓶颈,丰富地名文化知识的道路。

这种“受益”并不止于知识层面,《中国地名大会》在梳理过去、立足当下的基础上,不断向未来进行探索,更找到了属于每一个人、每一座城市的时代坐标,激发的是观众对于脚下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深情感知以及对国家发展的深切体悟。

乡土,是每个人的归宿,是承载乡愁的地方;地名,则蕴藏着所有中国人的集体情感。《中国地名大会》恰到好处地捕捉到了这种情绪,并通过多元内容进行聚焦与放大,正因为如此,这档节目自播出起便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得以真正实现了“破壁出圈”。

《中国地名大会》的“破圈”也得益于其创新的融合传播手段。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以来便着力于融合传播,背靠总台媒体融合的优势,《中国地名大会》将节目真正打造成了沉浸参与式的文化课堂。

一方面,节目联合同名答题小程序,为中国地名文化聚力;另一方面节目还联合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开展活动,实现了大小屏融通、线上下共振的传播格局。由此,《中国地名大会》的传播边界被无限延展,“中国地名”的传播力和想象力也被不断开启。

《中国地名大会》带领大家重新认识地名文化,领略地名背后的历史、生活、情感和信仰,本质上展示的正是一个回望历史、赓续传统、思索当下、展望未来的中国。它对于新时代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巩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节目既呈现天南海北的多样风貌,也展示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更强调地名文化的时代价值。它希望让观众看到,每一个地名背后,都有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有乡风、乡音、乡情,凝聚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人文基因。

《中国地名大会》用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内容和形态,引导观众领略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丰富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营造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负责同志表示:“目前,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共收集地名1200多万条,可以说,每一条都承载着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民政部联合制作的《中国地名大会》,是一档文化内涵丰富、高质量、高水平的节目,是弘扬地名文化的创新之举,对于宣传我国地名文化、激发人民群众爱国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要将博大精深的学术要点化解为喜闻乐见的文化盛宴,并不容易。节目播出之后,在民政系统引起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节目以社会参与、多方互动的方式传播地名知识,传承中华优秀地名文化,是地名管理与大众传媒密切合作的一次重要创新。节目内容精彩,知识丰富,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公众学习地名知识、了解地名工作的兴趣。

“以地名之端俯瞰华夏锦绣,于文明之巅遍览璀璨智慧。”《中国地名大会》仍在持续热播中,更多元的中国人、中国事、中国风物以及中国故事也将陆续登场。从“地名”出发,这档节目让我们看到的是不平凡的个体,是每座城市的光亮,也是中国独特的印记和未来。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0-01-14 04:44

链接:

http://news.gmw.cn/2020-01/14/content_33478660.htm

      


 2.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展现深厚人文底蕴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首档大型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11月16日在央视播出以来,在广大观众中引发了热烈反响。

▲ 九寨沟得名由来

猜个地名咋就能让年轻人觉得这么“带劲”?为了让该节目能够更好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家国情怀、民族历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目组去年3月就组织了由全国知名的地名学家、已退休的和在岗的知名地名工作者、大学历史教授、地理和语言学资深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封闭式出题,还号召地名爱好者通过网络参与出题,专家团队再对题目进行补充。严谨的地名学,在大众传媒密切合作下,变得通俗易懂、趣味横生,让地名背后的文化故事重新被诠释、被讲述。

▲ 河津三迁村地名背后映射出黄河母亲千百年来几十次改道

围绕“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这一命题,节目既呈现天南海北的多样风貌,展示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更强调地名文化的时代价值。每一个地名都是一个特别的观察窗口,节目组通过多种出题的方式引导人们去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人生百态,让每一个中华儿女更加热爱祖国和家乡。它希望让观众看到,每一个地名背后,都有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有乡风、乡音、乡情,凝聚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人文基因。

这场集结全国各地70位地名高手共同参与的地名知识竞赛,以地名为载体,生动展现中华大地的辽阔幅员、多样地理、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突出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和参与性,迅速点燃热爱旅行的年轻一代,深化了大众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文化认同与集体共鸣。

来源:解放军报

时间:2020-01-14 10:57

链接:

http://www.legaldaily.com.cn/army/content/202001/14/content_8099512.htm

往期精彩推送:

●  “福彩杯”丽水地名文化创意展在市行政中心北门大厅开展

●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实现地名文化“一码知”地名服务“码上办”

●  这位92岁高龄的江西人登上央视四套《中国地名大会》节目

●  外国地名进教材,翻译须规范

●  广西加强地名标志设置和管理 鼓励应用二维码、三维码、智能芯片增加地名文化内涵

资讯收集:刘聪

编辑:刘聪

终校:伍晨嫣

审订:华丽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