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地名看中美跨文化比较

刘惊 江西地名研究 2022-03-18



摘要:通过地名显性形态的描写、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隐藏在其背后的种种观念,从而揭示出地名与文化的种种深刻内涵。基于此,本文对中美地名按基本含义进行较系统的分类对比分析,从中探讨中美文化地理的差异与联系,促进我们对彼此文化深层特征的理解。

关键词:地名;分类比较;文化地理的差异与联系;深层文化理解;




地名的形式结构,地名的内隐含义等,都是由文化这个总根派生出来的,都可以从文化学的角度加以解释和验证。“就连地名的物质材料——语言文字,也是文化在表层的投射反映,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显性形态的描写、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隐藏在其背后的种种观念,从而揭示出地名与文化的种种深刻内涵。

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指出:“一切对于人类活动、人类集团及人类思维和信仰的个别专门研究,必会和文化的比较研究和衔接,而且得到相互的助益。”虽然近代世界地图的建立和全球概念的应用使人们的空间眼光拓宽了,但文化间的冲突与隔阂仍然存在。了解地名含义和分布的规律,能够加强我们对文化历史地理空间关系的了解。基于此,本文旨在尝试从中美地名的显性形态(主要从地名含义入手)进行较系统的分类对比分析,以此把握隐藏在彼此文化背后的文化内核,促进我们对彼此文化的深层理解。



地名的含义与层次



作为一种专有名称的语言符号,地名同样具有音、形、义三要素。其中,音和形属于符号形式,是能凭我们的感觉器官感觉得到的。每一种语言都有自成系统的符号形式,相比其符号内容(地名的含义),符号形式更不具有跨语言、跨文化间的可比性。从含义上来看,地名可分为表意的、方位描述的、人名标识。广义来看,所有地名,包括人名,都是表意的,这体现了地名和人名都具有主观性。本文的表意性地名指那些表达比较抽象的价值观概念的地名,如中国地名中的安、庆、昌,美国地名中的Freedom(自由)、Providence(天佑)、Democracy(民主)等。地理描述性地名指表示方位的东、南、西、北、中,及山、河、江、湖等地理景物。纪念个人的地名指以某一个人姓或名命名的地方,也包括用家族姓氏命名的地名。

地名命名对象包括山河湖泊等自然物,及人为划分和确定的地区与地方,在地图上表现为面、线、点的结合。其中,人为划分和确定的地区与地方地名占大部分,是本文分析的对象。

地方等级是政治与文化地理的基本特征之一。小比例尺地图显示高级的地方与地区在文化和政治上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高等级地名较能代表一地的文化地理规律。从现代行政体制的特征来看,主权国家是基本单位,也是权力的根本,这与民主自由的原则是一致的。地名中,共和国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制度;少数王国也以民主为立国之根本,为君主立宪制。在国家内部,有一体制与联邦制之分,省、州一般是一级单位,其次是县、乡等。与这些行政区相平行的是首都、省府等城市。但美国在这方面不同,由于建国较晚,国家意识不强,没有形成自然的政治文化中心,首都为重新规划,且规模有限。省府则往往不一定是该省最大城市,如纽约州州府并不在纽约,而是奥尔巴尼。加州首府不是洛杉矶,而是萨克拉门托。德克萨斯首府不是休斯敦或达拉斯,而是奥斯丁。其次,在县级地名方面,中国的县市名称是县府或市府的名称,而美国的县名主要是政府统计单位,与县首府名称不一样,在管理上与城市平行。但作为低于州一级的行政单位,美国县名比州名更丰富。据统计,除路易斯安那(划分成parish,相当于县)和阿拉斯加(划分成borough,相当于县)之外,美国有48个州划分县,总数达3142个。县属于地方级行政单位,大多数县名(郡名)都是早期定居者民主决议定下来的,少部分是在被划分出来时由立法程序选举决定的。相对村庄、街道等更小级别的美国地名,县名更稳定。因此,分析县名是研究美国地名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中美地名的跨文化比较



美国地名与中国地名在含义上有很大差别,反映两国文化背景及历史地理演变的不同。美国地名是较短时间内创造出来的,以下试从语言起源的多样性、以人名命名地名的传统、描述性地名、外国地名、表意地名等五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语言起源的多样性,“分为印第安语地名和欧洲语言地名。印第安地名研究就其内容而言,比欧洲语的地名研究更注重语言学,而欧洲语的地名研究则主要是历史地理方面的。”欧洲语言又以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荷兰语地名为主,英语地名占绝大多数。印第安语地名往往被这几种欧洲语言音译、意译甚至误译保留下来,加上地名命名时生活在相应区域的印第安部落的消失,使许多印第安语地名的语源无从了解,所反映的印第安地理意识极为有限,多是一种浪漫符号。如州名中的Alabama,Alaska,Arizona,Arkansas,Connecticut,Idaho,Kansas,Kentucky,Massachusetts,Mississippi,Nebraska,Oklahoma,Utah,Wisconsin,Wyoming均来自印第安语言,但其含义已淡化了。

汉语地名都可用汉语拼音注出北京标准音,写成一定的汉字,但是并非所有的地名都是汉语地名。非汉语的地名有两种情况,一是“汉人到达定居之前的原住民族用他们的语言命名了的地名,汉人到达之后沿用原名并读成汉音,写成汉字”。第二类是外国语的地名。这些地名属于殖民主义的侵略行为或因为无知或蓄意侵略,给我们国土带来“有损我国民族尊严或蓄意模糊我国领土主权”的地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地名工作者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和澄清。虽然地名标准化后,中国地图上的地名都用汉语标记,不同方言区依然呈现出不同的地名景观区。如:关于不同地形、地貌的通名,像西北黄土高原上的晋语地区和西北官话区的塬、峁、梁、圪垯等等;长江三角洲的吴语地区的浜、泾、溇、堰、圩、库(舍)、东南丘陵地的闽方言地区的堰、和客方言区的嶂、垇,以及通行于闽、粤、湘、赣等地的坪、坑、墩等。另外,氏族分离和村寨分裂常常导致地名连名制现象,而在历史动荡时期的迁徙中,地名往往随移民复制迁移到新的地方,不同地区可能出现地名重名的现象。

第二,彼此以人名命名地名的传统不同。美国地名中以西欧,尤其是英国地名最为常见,许多地名是在欧洲地名前加上“New(新)”字而已。如New York,New Jersey等。与西欧地名一样,美国地名以人名居多。如州名中有De Laware(Lord De Laware, early  governor  of  Virgiinia),Maryland(Queen Henrietta Maria,wife of CharlesI),Pennsylvania(William Penn + Sylvania, meaning woodland),Washington。人名的使用在美国各级地名中都很普遍,国名中的亚美利加来自16世纪探险家亚美利加·维斯普奇。州一级地名中有两个Washington。城市中使用最多的是Jefferson, Jackson,  Madison, Clinton, Lincoln, Monroe,Columbia等地名。

笔者利用澳大利亚语言学家JanTent和DavidBlair提出的综合地名分类法对美国3142个县名进行过统计。结果显示,高达2283个县名源自于人名。这些被命名成县名的人身份多种多样,具有时代性。如:殖民地时期,英国殖民者喜欢以英国国王、王后或其他王室成员、殖民总督等人的名字来命名美国东部沿海的县名,而西班牙人主要在西海岸地区殖民,他们留下来的地名显示,西班牙殖民者用人名命名时,则喜欢用圣徒名字,具有较明显的宗教色彩。最终成为县名的法国人则往往是在美国独立过程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法国人或普通法国移民。独立之后,随着美国新边疆的不断开拓,当某个区域内定居人数达到法定规定时,则可以依据宪法成立新的州,新州成立后,则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县或相当于县一级的行政级别(如:阿拉斯加的borough)。这时候,普遍的做法是由县立法机构按法定程序民主决议确定最终成为一县之名。民众喜欢和爱戴的建国之父、总统、国会或地方立法部门议员以及英雄(尤其是战争时期)成为县名的几率最高。以建国之父和总统的名字为例,排第一位的是美国国父华盛顿,有31个县都是为了纪念他,而取名叫Washington;其次是杰斐逊Jefferson,27个;还有杰克逊Jackson、麦迪逊Madison和林肯Lincoln分别有24个,门罗Monroe20个,还有许多其他的总统名字,不一而足。

此外,普通民众的名字也有可能成为最终的县名,常见的包括:探险家、西部拓荒先驱,西部农场主、皮毛贸易商、铁路公司代理人、作家、画家、印第安部落酋长、地方政府成立时所占用土地的原所有者、战争中的医生、筹备成立新州时的土地测量长……只要一查看维基百科的“美国县名词源表”就会发现他们这些来自美国领土扩张过程中的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的名字,非常生动地记录了美国“民主”风气盛行的历史—普通人也有机会被后人铭记。因为只要在表决时,获得当地投票的多数人支持就可以使普通人名字成为当地的官方地名,政府的干涉有限,这一切使得在这种开拓边疆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个人主义和英雄崇拜在地名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与美国的人名地名往往源自于具体某个人的名字的特点不同的是,中国人名地名往往源自宗族姓氏名。“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姓氏命名地名这一风习的延续”。

中国人名中的姓和氏一开始是分开的,所谓“因生以赐姓”,妇女所生即是姓的本义,而且音读生。因而我国古代的许多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姬、姒等。而“以地受氏”指据地而得氏名。战国以后,姓氏开始通用,变氏为姓。秦统一后,编造天下户口,大大促进了姓氏混一的转化过程。“庶人”也开始有姓了,姓氏混一的姓,大多数是从氏演变来的,而绝大多数是由“地”而得的。换句话说,今天的姓,基本上或者多数是源于“地”。由此形成了姓氏和地名之间自古以来的特殊联系,这也就是姓氏地名具有强大生命源泉之所在。但“我国历史上为突出个人,不是在直用其名,因而,在我国历史上用人名做地名,特别是县以上地名是很少的。在封建社会里,名讳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制度,也是封建专制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主要反映在文字上和称谓上”。因而人名地名所占比例没有美国高,而且“在不同地区占有不同比例,最高的80%,最低的也有15%,一般约在30%—50%之间”。

第三,描述性名称,如大、中、东、西、南、北等在美国地名中也常见,除了跨行政边界的少数区域名称,如大平原(Great Plains)、五大湖(the Great Lakes),州名中有West Virginia,South/North Dakota,South/North Carolina,Salt Lake City等。自然主义在美国地名中有一定的反映。如:Hollywood(Cali.),Sugarland(Texas,Virginia),Sweetwater(Fl.),Garden City(Mich.),Milky Way(Tenn.)等。以美国县名为例,这类地名占4%。中国封建历史漫长,朝代的更迭使各级地名在历史上被更改的现象非常普遍,但自然地名(如陕西蓝田、武功、华阴等生存了2000年以上,还有许多生存了上千年,或者数百年)寿命非常长的特点。中国历史上的地名中,以人事方面的命名方式本来是占半,但这种地名往往“在一定时期内诚然曾经显示出有若干的普遍意义,但由于时移世易,这仅有的一点普遍意义已经逐渐收缩,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

另外,相比之下中国地名经过几千年的筛选,总的来说比较保守,平衡,规整。与西方相比,中国地名以方位描述和表意性地名为主。描述性地名中最常见的字有:东、西、南、北、中、上、高、山、河、江(海字最少),几乎每个省的名称中都有。

第四,由于是最新的命名区之一,美国地名中也包括了较多西欧之外其他地方的名称。这些外国地名的分布中可以看出,离西欧越远,数量越少,越笼统。除英国之外,最多的是地中海沿岸、中东,然后才是亚洲、拉丁美洲等。拉丁美洲和欧洲国家的地名中多是国名成为美国地名,欧洲和中东地名则多是著名城市。这造成一种美国就是世界的错觉,加强了美国文化上的孤立主义。中国地名中外国成分较少。相反,受中国文化影响,中文地名在境外的分布仍有不少。

第五,州名及州府名称中表意的地名很少,表意的地名突出反映了美国的文化政治理想,常见的有New,Hope,Union,Paradise,Utopia,Providence,Arcadia,Freedom,Pleasant Hills,El Dorado, Eden, Dream, Justice, Friendly,Friendship,Superor,Mission等。表意的形容词有Great,Super,Universal等。中国表意性地名中常见的字以儒家和道家的观念为多,既有安、宁、平、阳、定、天、永、理、兴、清、青、金、嘉、庆、昌、宜、吉;又有云、泉、鹤、仙、桥、鹿、马、华、梅、潭、湾、竹、口、牛、水、石等等。



结语



地名现象千差万别,纷纭复杂,但归根结底,它是人类文化之一。依据一定的分类角度对国别间的地名进行的系统比较可以看到其各自文化在历史与地理结合方面的特点。美国是地理大发现后出现的移民国家,历史跟着地理走,殖民扩张的过程就是产生美国地名,命名新版图的过程。与中国地名相比,美国的地名历史不长,在命名过程中,政府的干涉有限,民间地名占绝大多数,且主要继承了英国传统,同时融合了印第安人及其他文化,具有丰富多彩、随意性大、变化多端等特点。用特纳的话来说,美国的历史性格是边疆地理条件造成的。美国的建立是西方空间扩张的结果。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延续的国家,地理与历史密不可分。在相比美国更长得多的历史跨度中,中国地名同样随着历史演变,但渐进得多,所受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复杂得多。中国历史上的“新土地的发现,新地区的垦殖,及至民族的迁徙、军事的征服、疆域的易主、国家的兴替、朝代的递嬗、革命运动的成功、社会性质的改变以及科学的昌明、经济的发展,等等,都会直接牵涉到地名,使旧地名消失,新地名诞生”。

综上,通过对两国地名的显性形态与隐性内涵的关系进行揭示探讨和对比分析,使我们对两国文化地理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从而更加理解彼此文化传统和历史道路的不同。正如联合国第5届地名标准化会议提出的共识——“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我们要加强对不同国家地名的研究和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国家的深层文化。




来源:《中国地名》2020年第2期

作者:刘惊

选稿:耿曈

编辑:黄舒馨

校对:林丽婕

责任编辑:华丽


往期推荐


俄汉方位地名之比较

中国地名的文化地理特点

美国地名 : 欧洲文化的舶来品

开辟与衍展:美国历史上的西部赶牛小道

地名语源的民族史解读——以欧洲和中国为例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